1、1浅议科学创新与社会进步德先生与赛先生是 20 世纪初叶中国人对现代世界历史最深刻最简洁的总结,认为这是实现民富国强的最基本要素。话虽精辟,但落实下来却远非易事。专制制度固然与这二位“先生”无缘,但有了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就能自动接踵而至吗? 今天,世界上可能无人不知科学的重要性。没有科学,不但不会有以太空技术为标志的人类文明,不会有全球性的快捷与方便,恐怕连 70亿人口也难以养活。科学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技术进步的源泉,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石。科学的确太重要了!世界有哪个国家不想成为科技强国?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但科学发展靠什么呢?靠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
2、竭动力。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 。那么,世界上人人都有智慧,为什么科学创新的水平却相差天壤? 就本质而言,科学如同生命树一样,有其自身成长的条件,固然不能扭曲摧残,但也无法拔苗助长。纵观人类的科学发展史,不难发现,科学作为思想的结晶,智慧的升华,从来都是寓于浓烈的兴趣之中,是在强大的好奇心驱动下饶有兴趣的探索。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研究过程就是典型代表。 科学作为高尚的、圣洁的追求,其发展绝对需要平等自由和包容的2氛围,以实现对人的尊重,对思想的尊重。唯其如此,人的思想活力、人的智慧潜能才有可能得到释放与发挥。这是科学发
3、展的生长点所在,近代科学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中发展起来。 14 世纪到 17 世纪的文艺复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向笼罩全社会的神权与君权发起了挑战,结束了长达一千年的黑暗时代,提升了人的价值,掀起了人文主义、人本思想的巨大浪潮,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这就是为什么自 16 世纪以来,当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尚昏睡在专制或部落社会之中时,欧洲却前赴后继涌现出大批科学家和思想家的根本原因所在。 文艺复兴影响了整个欧洲,在 17 世纪到 19 世纪又进一步发展成为启蒙运动和产业革命,从而使欧洲获得了空前的经济技术大发展,其精神以势不可挡之势传播至全世界。 所以,恩格斯说文艺复兴是“人类从来
4、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 人类的历史还告诉我们,社会发展虽然乱象纷呈,但进步的脉络却十分清晰,这就是从奴隶到专制到民主共和,是一个权力不断得到制约,人民的地位不断提升的过程。其集中代表就是人权思想,代表了 300 年来人类自身理性的逐渐觉醒,并洪流般地涌向全球。 但是有了民主共和,科学就能接踵而至吗?启蒙运动以来的历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尽管人们总喜欢将赛先生与德先生放在一起,但二者绝非孪生兄弟,科学无法自动到来。这是因为,科学之树的成长壮大,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全面提升与激发人的社会进步过3程,要远比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艰巨、深刻、复杂得多。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受大量的因
5、素制约,如,国民素养、文化背景、社会机制、发展水平等。而推进与提高这些因素,也绝非一日之功。所以,民主只是激活国民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的一个前提。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历史从未给出标准一致的答案,各有各的模式。但文艺复兴所显示的原理是一样的,无法回避的。 国民精神影响科学创新,历史上比比皆是,无一例外。 处于同一个历史时期,跨越欧亚非三大洲、持续了 600 多年的奥斯曼帝国(1300-1920) ,虽然毗邻欧洲,但由于封建意识和封建统治十分顽强,未能随文艺复兴而与时俱进,最后分崩离析。而这一点与它在经济技术上的落后有密切关系。 印度是一个很有人文特色的快速发展国家。印度人口压力很大,气候环境条件
6、欠佳,特别是酷热对人的积极性非常不利,资源也不丰富。而且,民族、宗教和贫富问题也很多。但印度又是一个开放民主的社会,金融活跃,城乡自由,市场诚信,人们淡化物欲,追求简朴,讲求道德,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人权。这些良好的传统习俗和意识,一直在继承,从未受到自我摧残。在这样的国民素养和社会氛围中,在现代科技的激励下,印度的 GDP 虽然不高,但却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被誉为世界办公室。以相对较少的资源与环境为代价,获得快速的 GDP 增长,意义深远,发展有后劲。 中国于 20 世纪初叶结束了封建专制建立起民主共和。此前的 70 多年,由于国民愚昧、创造乏力和科技落后,饱受列强蹂躏,其规模之大,4惨
7、痛之烈,刺激之深,在人类历史上难觅其左。但此后的 100 年,虽以“德赛二先生”为标志的举国共识,唤醒了国人,而作为“灵魂”与“动力”的国民科技创造力却始终未获大幅提高。这段历史事实本身就说明了在这片延续了 2000 多年官本位意识相当浓厚的土地上,提升国民创造力是何等的复杂艰巨!今天,中国的 GDP 虽已获得飞速增长,现代化已有长足进步,但在科技上依然存在很多的差距,并且发展本身还付出了难以治愈的巨大资源代价,为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困难。其所带来的物质繁荣,在一定条件下,还极易诱发出人性中之负面,包括钱欲横流、急功近利、道德不振等,冲淡乃至嘲笑对志趣的艰苦追求。这真是创新路上的最大悲剧!但要
8、改变这种经济发展方式,走上以创新引领繁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远非易事。只有那些干扰国民志趣与创造力发挥的一切负面因素得到改变,这个历史重任才能实现。 今天,科学发展在深度、广度和难度上已远非启蒙运动时代可比,科学之树的成长壮大相应地更为艰巨复杂。因此,哪个国家能创造条件加速国民创造力的提升,哪个国家便会拥有巨大的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也是一个国家成功与否的最高分水岭。 现在,让我们放眼看一下,如果有了民主共和就立即有了科学富强,那么,今天世界上那些热火朝天的竞选国家岂不早就都成为科学强国了吗?可见,民主共和并不能自动转化为科学。因而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世界性大问题。 进步一创新一自然,实际是交
9、织在一起而无法分割的整体,无论从历史还是从逻辑上看,应当说都比较明显。关键是社会进步,尊重权利,5激发民众,释放潜能。这一点无论如何无法绕开,尽管这是一个艰巨的历史过程。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语) 今天的世界,一边是社会进步与科学创新之艰巨漫长,一边是资源与环境的迅速耗蚀。因此,这将是全球性的空前大决赛,背水一战,不进则退!以耗蚀国土健康为代价的 GDP,终将“被自然所报复” (恩格斯语意) ,乃至淘汰;以社会进步和科学创新为增长点的 GDP,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欢迎。大自然不管你有多少困难,不管你有多少理由,也不管你以何种名义,顺昌逆亡,绝无商量。何
10、去何从,一切由人们的理性、智慧与勇气来决定。 科学无法呼之即来,科学之树的成长壮大,艰辛漫长,时不我待,时不我待!浅议科学创新与社会进步丁照 德先生与赛先生是 20 世纪初叶中国人对现代世界历史最深刻最简洁的总结,认为这是实现民富国强的最基本要素。话虽精辟,但落实下来却远非易事。专制制度固然与这二位“先生”无缘,但有了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就能自动接踵而至吗? 今天,世界上可能无人不知科学的重要性。没有科学,不但不会有以太空技术为标志的人类文明,不会有全球性的快捷与方便,恐怕连 70亿人口也难以养活。科学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技术进步的源泉,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石。科学的确太重要了!世界有哪个国
11、家不想成为科技强国?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但科学发展靠什么呢?靠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整个人类历史,6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 。那么,世界上人人都有智慧,为什么科学创新的水平却相差天壤? 就本质而言,科学如同生命树一样,有其自身成长的条件,固然不能扭曲摧残,但也无法拔苗助长。纵观人类的科学发展史,不难发现,科学作为思想的结晶,智慧的升华,从来都是寓于浓烈的兴趣之中,是在强大的好奇心驱动下饶有兴趣的探索。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研究过程就是典型代表。 科学作为高尚的、圣洁的追求,其发展绝对需要平等自
12、由和包容的氛围,以实现对人的尊重,对思想的尊重。唯其如此,人的思想活力、人的智慧潜能才有可能得到释放与发挥。这是科学发展的生长点所在,近代科学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中发展起来。 14 世纪到 17 世纪的文艺复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向笼罩全社会的神权与君权发起了挑战,结束了长达一千年的黑暗时代,提升了人的价值,掀起了人文主义、人本思想的巨大浪潮,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这就是为什么自 16 世纪以来,当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尚昏睡在专制或部落社会之中时,欧洲却前赴后继涌现出大批科学家和思想家的根本原因所在。 文艺复兴影响了整个欧洲,在 17 世纪到 19 世纪又进一步发展成为启蒙运动和
13、产业革命,从而使欧洲获得了空前的经济技术大发展,其精神以势不可挡之势传播至全世界。 所以,恩格斯说文艺复兴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7步的变革” 。 人类的历史还告诉我们,社会发展虽然乱象纷呈,但进步的脉络却十分清晰,这就是从奴隶到专制到民主共和,是一个权力不断得到制约,人民的地位不断提升的过程。其集中代表就是人权思想,代表了 300 年来人类自身理性的逐渐觉醒,并洪流般地涌向全球。 但是有了民主共和,科学就能接踵而至吗?启蒙运动以来的历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尽管人们总喜欢将赛先生与德先生放在一起,但二者绝非孪生兄弟,科学无法自动到来。这是因为,科学之树的成长壮大,从
14、根本上说是一个全面提升与激发人的社会进步过程,要远比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艰巨、深刻、复杂得多。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受大量的因素制约,如,国民素养、文化背景、社会机制、发展水平等。而推进与提高这些因素,也绝非一日之功。所以,民主只是激活国民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的一个前提。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历史从未给出标准一致的答案,各有各的模式。但文艺复兴所显示的原理是一样的,无法回避的。 国民精神影响科学创新,历史上比比皆是,无一例外。 处于同一个历史时期,跨越欧亚非三大洲、持续了 600 多年的奥斯曼帝国(1300-1920) ,虽然毗邻欧洲,但由于封建意识和封建统治十分顽强,未能随文艺复兴而与时俱进,最后分崩
15、离析。而这一点与它在经济技术上的落后有密切关系。 印度是一个很有人文特色的快速发展国家。印度人口压力很大,气候环境条件欠佳,特别是酷热对人的积极性非常不利,资源也不丰富。8而且,民族、宗教和贫富问题也很多。但印度又是一个开放民主的社会,金融活跃,城乡自由,市场诚信,人们淡化物欲,追求简朴,讲求道德,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人权。这些良好的传统习俗和意识,一直在继承,从未受到自我摧残。在这样的国民素养和社会氛围中,在现代科技的激励下,印度的 GDP 虽然不高,但却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被誉为世界办公室。以相对较少的资源与环境为代价,获得快速的 GDP 增长,意义深远,发展有后劲。 中国于 20 世
16、纪初叶结束了封建专制建立起民主共和。此前的 70 多年,由于国民愚昧、创造乏力和科技落后,饱受列强蹂躏,其规模之大,惨痛之烈,刺激之深,在人类历史上难觅其左。但此后的 100 年,虽以“德赛二先生”为标志的举国共识,唤醒了国人,而作为“灵魂”与“动力”的国民科技创造力却始终未获大幅提高。这段历史事实本身就说明了在这片延续了 2000 多年官本位意识相当浓厚的土地上,提升国民创造力是何等的复杂艰巨!今天,中国的 GDP 虽已获得飞速增长,现代化已有长足进步,但在科技上依然存在很多的差距,并且发展本身还付出了难以治愈的巨大资源代价,为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困难。其所带来的物质繁荣,在一定条件下,还极
17、易诱发出人性中之负面,包括钱欲横流、急功近利、道德不振等,冲淡乃至嘲笑对志趣的艰苦追求。这真是创新路上的最大悲剧!但要改变这种经济发展方式,走上以创新引领繁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远非易事。只有那些干扰国民志趣与创造力发挥的一切负面因素得到改变,这个历史重任才能实现。 今天,科学发展在深度、广度和难度上已远非启蒙运动时代可比,9科学之树的成长壮大相应地更为艰巨复杂。因此,哪个国家能创造条件加速国民创造力的提升,哪个国家便会拥有巨大的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也是一个国家成功与否的最高分水岭。 现在,让我们放眼看一下,如果有了民主共和就立即有了科学富强,那么,今天世界上那些热火朝天的竞选国家岂不早就都成
18、为科学强国了吗?可见,民主共和并不能自动转化为科学。因而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世界性大问题。 进步一创新一自然,实际是交织在一起而无法分割的整体,无论从历史还是从逻辑上看,应当说都比较明显。关键是社会进步,尊重权利,激发民众,释放潜能。这一点无论如何无法绕开,尽管这是一个艰巨的历史过程。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语) 今天的世界,一边是社会进步与科学创新之艰巨漫长,一边是资源与环境的迅速耗蚀。因此,这将是全球性的空前大决赛,背水一战,不进则退!以耗蚀国土健康为代价的 GDP,终将“被自然所报复” (恩格斯语意) ,乃至淘汰;以社会进步和科学创新为增长点的 GDP,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欢迎。大自然不管你有多少困难,不管你有多少理由,也不管你以何种名义,顺昌逆亡,绝无商量。何去何从,一切由人们的理性、智慧与勇气来决定。 科学无法呼之即来,科学之树的成长壮大,艰辛漫长,时不我待,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