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前沿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609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前沿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前沿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前沿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前沿研究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前沿研究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前沿研究综述摘要重视与加强对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研究在当前犹显重要。它关涉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推动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文章围绕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的信仰状况、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境遇、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根源、解决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教育策略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取向这五个方面对学界前沿研究进行了综述和简评。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策略;综述 作者简介徐俊,蚌埠学院人文社科部讲师,博士,安徽蚌埠233030;刘魁,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南京21

2、001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4-0034-05 在当下各种意识形态斗争仍很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取向问题就成为决定斗争胜利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社会主义中国而言,能否在思想上、特别是在信仰上牢牢抓住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心灵归属问题,便是关涉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得以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得以顺利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得以实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此,学界已从不同视角、不同层2面针对当下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问题展开了探讨,而及时梳理与把握其最新研究动态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对于推动该问题的研

3、究将大有裨益。为此,我们拟从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的信仰状况、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境遇、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根源、解决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教育策略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取向这五个方面来对学界有代表性的前沿研究成果加以综述并做适当评价。 一、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的信仰状况 针对青年大学生的信仰状况问题,学界立足于不同的研究视角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总体而言,以下几位学者基于实地调研所得出的结论,在学界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首先,基于对广西师范大学等 10 所高校 800 名师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学者谭培认为,多元化是青年大学生信仰的主要特征之一。调查显示:41.54%的

4、人信仰马克思主义,8.65%的人信仰宗教,15.23%的人信仰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儒家思想等其他思想体系,34.59%的人没有任何信仰。此外,以李俊卿、熊林婕、刘江宁等为代表的学者也在自己的调查研究中得出了相同或相近结论。 其次,在对西安地区 10 所高校 2000 名大学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者张向飞从两个方面对其信仰状况进行了描述。一方面,信仰系统不健全,信仰缺失、多元化是其主要表现;另一方面,信仰主流积极健康,但信仰功利化、世俗化、物质化等问题却较为普遍。有学者则直接用“信仰危机”来概述这一现象。此外,还有学者经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3信仰情况的调研后指出,信仰危机也是部分少数民族大学

5、生的普遍问题。再次,通过对北京等五个地区 3000 名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调研,学者李继兵等人将其信仰状况概括为:在价值追求上, “官本位”思想蔓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封建迷信以及神学宗教思想不断扩张;在政治追求上,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产生怀疑或困惑;在理想追求上,是非善恶等界限不清、人生目标不明确。此外,学者梅萍针对“90后”大学生的人生信仰状况进行的调研,以及学者黄莉等人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调查,经过分析后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第四,根据对中东部和西北部两个地区 20 所高校 2000 名学生的调查分析,学者刘营军、贾水指出,当前我国大学生有超过 1/3 的人具有信仰。其中“

6、70-80%的大学生拥有政治信仰,12-16%的拥有宗教信仰” ;其信仰波动的趋势是信仰认识理性化与年龄增长成正比;此外, “信仰缺失比较严重” 、 “对马列主义等主流的指导思想认同度低” 、 “功利化倾向比较突出”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通过对大学生信仰状况的长期调研,学者陈跃、熊洁认为,当前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同,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动摇甚至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转而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等西方思潮,二是信仰不坚定、易变化,三是信仰呈现出盲目性,表现为确立信仰通常不是经过深思熟虑而是从众跟风。 最后,在

7、对大学生就“人际信任” 、 “政治信念” 、 “共产主义信仰” 、4“宗教信仰”等认识现状调查分析后,学者佘双好指出:大学生对人总体持肯定和信任态度,但人际信任缺失感增强;对政治形势眼前悲观、长期乐观且评价更偏于微观层面:对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念虽认同度较高,但认可度比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西方价值观念要低;对入党多以功利性的心态对待;对宗教的神秘性与负面性印象较深,但对其传播危害性却认识不足:封建迷信虽遭冷遇,但仍有一定市场。 由上可知,当前学界关于青年大学生信仰状况的看法尽管仍有分歧,但在以下三点却基本一致:第一,信仰坚持,与信仰缺失与信仰危机并存:第二,信仰多元与单一、崇高与庸俗、理性与非理性

8、态势并存;第三,社会主义性质的信仰整体仍居主流,但个别领域呈式微或缺失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述共识为进一步观照和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中的现实境遇提供了宽广的理论背景。 二、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境遇 当下青年大学生在信仰状况上所显现出来的特征,毫无疑问,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该群体中生存境遇的复杂性与艰难性。对此,学界已展开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 有学者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持有和认同状况”视角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部分青年大学生中已经出现危机。因为,他们不仅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失去了虔敬之情,而且还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价值缺乏科学的认识。有学者尽

9、管在总体上肯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是好的。但也同样肯定其危机存在的问题。此外,还有学者,比如王雷松等,则直接对这一现象表示认可。 有学者基于对“党政领导干部” 、 “大学5生” 、 “企业员工”以及“农民”四大社会群体信仰现状的考察指出,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均持不同程度的认同态度,马克思主义信仰仍然是我国社会中的主导信仰。这不仅表现在四大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科学信仰有较高的认同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科学信仰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而且还在众多信仰对象中主动选择马克思主义信仰。 有学者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情况” 、 “信仰情况”以及“对共产主义的认知情况”三个

10、维度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尽管身处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遭受各种思潮及其信仰的强烈冲击,但作为我国社会主流信仰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度依然较高。然而,不容忽视的是,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价值观已经削弱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大学生的信仰已经面临着多元化、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等问题” 。 有学者以大学生党员为切入点考察后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处境并不乐观。其一,部分同学入党动机不纯,盲从性、功利性、虚荣性是其主要特征;其二,部分同学党性意识不强、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其三,部分同学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其四,部分同

11、学只重视专业学习,轻视政治理论学习;其五,部分同学进取心不强,缺乏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精神;最后,还有同学信仰宗教,有厌烦甚或退党的想法或行为。还有学者基于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内的社会群体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6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调研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已成为大多数民众的信仰对象,但其中也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单就在校大学生而言,他们大部分人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缺乏兴趣,少数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持怀疑态度。此外,还有学者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事实上已有被边缘化的倾向。 综合以上学者观点可知,尽管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总体上仍然是当代中

12、国青年大学生的主流信仰,但是在某些领域它却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信仰问题”或曰“信仰危机” 。对此,学界看法虽有所不同,但并无原则性分歧,这为学界进一步追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源锁定了方向。 三、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青年大学生中的“危机”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学界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探讨。以下学者的观点基本上可以代表学界的主要看法。 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是由国内外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有学者指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动摇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又在思想上推波助澜,严重影响和侵蚀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国内

13、来看,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又加剧了大学生信仰的功利化趋势,致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主要是由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宣传教育方式的不当性以及大学生群体自身因素等共同造成的。一方面宗教、超自然7力量等有神论思想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消解,另一方面金钱、权力、新自由主义等无神论思想也不同程度的对其信仰构成了冲击。此外,传统落后的宣传教育方式不仅遮蔽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大众性,而且还影响了其传播的实际效果。 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主要由现实社会问题、教育弊端等因素共同造成的。当前社会上所存在的金钱至上、贪污腐败、宗教热等现象是引发青年大学生马克思

14、主义信仰问题的首要因素,而高校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的疏忽及其教学实效之低下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失误等因素又使这一问题更为凸显。此外,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之间差距的能力,致使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产生了误解。 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主要由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以及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引起的。对此。有学者从政治信仰的维度指出,由社会转型而引发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是重要因素,经济转型过程中利益结构的变迁和重组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是根本原因,意识形态领域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和泛化以及大学生哲学思维的欠缺是主观原因,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新产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趋向以及资

15、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客观原因。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青年大学生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组合结构失衡,进而又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他们当中的缺失。 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基本上可归于高校信仰教育机制、教育者、教育对象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互联网的负面性。有学者指出,高校信仰教育机制存在诸如教育内容空泛、手段单一、信仰教育重视不够等诸多问题;8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政治态度冷漠、思想认识缺位;部分教育工作者存在责任心弱、功利心强等问题;互联网的负面性既影响了大学生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教育者的传统威望。如上所述,学界针对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原因的探讨,大致可以归于五点:一、国际共产主

16、义运动遭受的重大挫折以及社会主义中国所出现的曲折与失误;二、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思潮的相互碰撞与交融以及西方敌对势力长期推行的“和平演变”政策;三、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以及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四、高校教育体制的僵化、信仰教育的忽视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滞后:五、青年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把握这五个方面的原因。在一定意义上将有助于学界进一步探讨解决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教育策略。 四、解决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教育策略 针对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产生的根源,学界从不同的维度、立足于教育的层面,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 有学者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17、的方法论”视角指出:首先,应该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的理论知识,使其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其次,以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史与现实为出发点,让大学生以一种宏大的政治视野来感触中国革命的成功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使这种感触转化为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升华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再次,借助信仰教育为大学生铸就一种自觉追求和自强不息的9奋斗精神,并为其提供实践锻炼和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平台。有学者从“强化我国青年群体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视域指出:一要改革“创新模式” ,即“真正实现政治创新向文化创新的转变” ,这样可以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抵御住来自各方的冲击和考验;二要改

18、革“传播方式” ,即推动单纯依靠国家政权力量来引导思想政治和控制舆论宣传的传统传播模式向多元、立体、互动的传播方式转变:三要改革“本土化” ,即在继承以往中国化、大众化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的变化,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本土化”进程。 有学者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教育”的视角提出:一要加强宣传教育。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民众的头脑;二要发展经济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三要通过深化改革的方式来创新信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四要针对大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求:五要“因势利导,实现向共产主义信仰的转换和提升” 。与此类似,还

19、有学者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层面提出,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教育引导作用、加强对建构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与道德规范体系有效方法的研究。 有学者基于“社会交往”的视角指出,要解决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危机问题,就必须借助社会交往的渗透作用来实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具体措施为:第一,高度关注学校领导、管理人员与大学生的交往能力。这可以通过实施校领导新生报告会规范化、参与听课和10走访宿舍活动制度化、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等措施来实现。第二,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堂交往实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渗透教育。第三,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其

20、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需求意识。 还有学者认为,要解决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首先,应该使信仰教育本身实现科学化。比如,提高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认识, “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 “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青年学生的实际问题” ,同时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其次,实现教育者教学研究的规范化。 此外,还有学者分别从“政治信仰” 、 “新媒体技术” 、 “后现代主义思潮”等维度,提出了对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不同策略。总体而言,与上述几位学者的观点大致相同,特别之处只是在具体细节上有所出入,故此不再赘述。 可见,当前学界主要是立足于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和大学生自身这五个层面展开具体策略的探讨,所提出的对策除了在语言表述、审视的维度或侧重点有所偏差外,基本是趋于一致的。 五、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未来研究取向 综合而论,学界针对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相关问题的探讨,可以说,基本上是实现了研究维度的多元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研究层面的深入性,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绝大多数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然而,从学界探讨问题的针对性和最新研究兴趣点来看,针对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探讨仍有待加强,在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