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转移与西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6175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产业转移与西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区域产业转移与西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区域产业转移与西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区域产业转移与西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区域产业转移与西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区域产业转移与西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11BJL071) 作者简介:李汝凤,女,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2011 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 通讯作者:梁双陆,男,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为国民经济学研究。 摘要:我国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西部地区以资源型经济为主,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传导机制极有可能强化西部资源型经济的锁定效应,导致西部资源型经济体陷入“资源优势陷阱” ,阻碍西部产业升级。为避免西部资源型地区进入“资源优势陷阱” ,必须消解西部地区的锁定效应,推进西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尤

2、其要推进技术创新,引进新兴科技深度融合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词:区域产业转移;西部经济;资源型经济;锁定效应;消解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4)06-0066-04 一、引言 我国把推进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作为解决中国区域发展失衡的重要举措,2010 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028 号) 。明确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东2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产业的转移。但目前实际发生的转移的产业集中在资源型产业领

3、域,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转移十分有限。空间经济理论认为,中心向外围的产业扩散遵循的规律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先扩散、产业关联度低的产业先扩散、上游产业先扩散,随着外围地区发展阶段的提高,再发展到技术密集型产业扩散、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扩散和下游产业扩散1。东部发达地区将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向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是实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西部是以资源经济为主的地区,资源型经济地区能否在我国区域产业转移战略中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呢?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凭借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形成了矿产资源采选冶、生物资源加工等资源型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有效支撑了区域经济增长。针对资源型

4、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20 世纪中期以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区域经济增长乏力、区际贸易条件恶化、经济结构失衡、资源环境破坏、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先后提出了资源丰裕地区普遍缺乏人力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在资源产业与制造业间配置失衡、资源型经济体不具备外部经济的正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等观点,论证了资源型经济存在“锁定效应” (张复明,2007) 。面对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和产业扩散次序,西部地区承接了产业关联度低和上游产业特征显著的资源型产业后,是否会被“锁定”产业链低端并深陷“资源优势陷阱”之中?如何破解?是中西部地区的紧迫问题。 3因此,本文以我国东部向西部的产业转移为研究

5、对象,以空间产业扩散理论为基础,研究区域产业转移的演进路径和传导机制对西部资源型经济的影响,分析区域产业转移进程中西部资源型经济的锁定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区域产业转移的演进路径与传导机制 空间经济理论的国际模型以劳动力不能跨国流动为假设前提,将其中的中间产品模型1拓展为“区域间劳动力可流动”假设,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产业扩散模型2,通过模拟工业品价格指数、工业品支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等内生变量的相互关系,可以揭示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演进路径和传导机制。 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过程,属于典型的“中心-外围”结构产业扩散过程3。通过对产业扩散过程的动

6、态模拟2(P6)结果表明:(1)产业空间扩散的动力机制是中心地区工资上升和产业关联的净效应。当中心地区工资上升导致厂商成本增加超过产业关联效应给厂商带来的收益,产业便向外围地区扩散。因此,地区间工资率的相对变化是产业扩散的驱动力;(2)产业空间扩散顺序取决于流动要素(劳动力)的聚集度和产业的技术经济联系,劳动密集程度高和产业关联度低的产业先期扩散;(3)产业扩散的地区选择取决于外围地区的初始工业化水平,扩散一旦开始,优势外围地区通过动态累积效应迅速超越不具备初始工业化水平的外围地区。 影响产业空间扩散的主要因素有产业关联度、冰山运输成本、工业品支出份额等,其作用机制分别是:(1)产业关联度与产

7、业空间扩散呈4正向关系。产业关联度越大,扩散过程中产业带动作用越强,产业扩散进程越快。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初级加工业稳步发展,但矿业、能源等资源型工业的关联度不高,并且这些产业的属性决定了其对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生产要素具有“锁定效应” ,不利于非资源部门的发展。 (2)冰山运输成本与产业空间扩散呈负向关系。冰山运输成本越高,中心地区可以在更高的工资水平上维持聚集状态,产业扩散进程延迟。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制度建设、城市建设方面滞后,导致西部具有较高的冰山运输成本,不利于东部产业向西部地区的转移。 (3)工业品支出份额与产业扩散呈正向关系。工业品支出份额越大,反映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越大,差异

8、化产品购买意愿越强烈,产业扩散越容易。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工业品市场容量远低于东部地区,较低的购买力水平弱化了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力,不利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从以上产业空间扩散演进路径和传导机制可以看出,资源型经济地区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优势,尤其是对于具备一定工业基础的资源型经济体,更是资源依赖型部门转移和初级加工制造部门转移的有利承载体。但资源型经济体内在地具有生产要素“锁定”特性和产业结构刚性,资源部门对经济要素存在粘滞效应和吸纳效应,形成对区域功能、产业功能及相关的核心企业的功能锁定,以及对供应关系、合作关系、专业化生产的路径限定4(P6)

9、 ,抑制区域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前后向关联作用的发挥,不利于非资源部门的后续扩散,形成“资源依赖型部门转移,非资源部门不转移”的畸形产业转移过程。空间产业扩散进程的中断,5将进一步恶化资源型地区的产业升级困境,扩大资源型产业对经济体的控制力,极易陷入“资源优势陷阱” 。 三、西部资源型经济的锁定效应 锁定效应是指资源部门凭借资源优势的高利润而形成对地区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聚集“黑洞” ,从而产生对产业供应关系、合作关系、专业化生产的路径限定。基于上述空间产业扩散的演进路径和传导机制,在我国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资源依赖型的初级加工业最容易转移到西部地区,极有可能进一步强化西部

10、资源型经济的锁定效应。 (一)西部资源型经济对生产要素的锁定 资源型经济对生产要素的锁定,是指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部门的高利润而形成对流动要素和特定要素的强聚集力,导致非资源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部门在本地区对生产要素不具有竞争优势,形成资本和劳动力要素长期被锁定在资源型产业。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等特定要素投入占全要素投入比重较高,资源部门的资本投资额较大,且资产专有性强、投资退出沉没成本高,人力资本积累严重滞后。区域产业转移进程中资源依赖型部门的率先转移,会导致:(1)将进一步强化资源禀赋在西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使其在短期内无法摆脱对自然资源的要素锁定,西部地区为保持足够的经济增长,会在制

11、度供给、政策支持和环境保障等方面强化资源依赖性部门的作用。甚至出现部分地区通过外部调入和进口资源来维持本地区资源丰度以确保经济增长;(2)将使西部地区加大对该部门的资本投资,形成对物质资本要素的锁定,非资源6部门在产业扩散过程中因利润率低于资源依赖型部门而难以获得资本支持,进一步强化了物质资本在资源部门的锁定,主要表现在资源依赖型部门容易获得金融服务而非资源部门难以获得金融支持;(3)将强化劳动力在资源依赖型部门的锁定,非资源部门难以获得产业聚集所带来的劳动就业溢出效应,而资源依赖型部门在流动要素强聚集状态下缺乏劳动技能培训的动力,进一步抑制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的锁定使资源型地区缺乏内生增长

12、能力,遏制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力。因此,资源依赖型部门的先期扩散,将强化资源依赖型部门对生产要素的锁定,抑制非资源部门对实物资本的获取,抑制人力资本的良性积累,形成了西部地区对生产要素的低阶锁定。 (二)西部地区的资源型产业结构锁定 资源型产业结构锁定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处于资源型产业为主,非资源型产业比重不高的产业结构状态。资源型产业以基础产业为主。一个地区形成资源型产业结构锁定,既有历史原因,也是动态累积的结果。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强制性产业分工将资源丰度高的地区定位为提供资源型产品,这构成资源型地区初始工业化的产业结构状态。在之后的工业化进程中,资源型工业对生产要素的锁定,不断累积资源型产业部

13、门,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较高;非资源部门发展缓慢,在产业结构的比重较低,形成产业结构刚性,结构调整困难。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等自然资源,能够为国民经济生产提供充裕的物质生产资料,在区域产业转移的演进路径中,产业链上游的采、选、冶工业和资源依赖型强的低端加工制造业、产业关联度较低的食品加工业将优先向西部扩散,导7致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比重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产业却由于两种机制被阻隔在东部,难以向西部转移:一是西部地区的资源型产业锁定了生产要素,形成了张复明等人所说的“非资源部门存在人力资本门槛”5(P117130) ,西部地区难以承接后续产业转移;二是东部地区

14、为保持增长需求和就业需求,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为厂商创造盈利空间,使后续产业难以扩散到西部地区。 (三)西部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锁定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和作用的方式,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是经济增长的一般趋势6(P1522) 。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及其组合的不同,会形成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不同要素密集度的产业。不同要素密集度的产业,其技术经济联系不同。劳动密集度越高,产业关联度越低;技术密集度越高,产业关联度越高。一般而言,依赖劳动和资源等特定要素推动的增长属于粗放型增长,依赖技术创新推动的增长属集约型

15、增长。由于西部资源型地区在已形成资源型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再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累积资源型产业,使生产要素投入锁定在资源型产业,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产业结构也锁定在产业关联度低的上游产业为主的格局。这使经济增长停滞在资源驱动和资本驱动阶段,无法向技术创新驱动阶段演进,造成西部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低阶锁定。 四、消解西部资源型经济锁定效应的途径 8要实现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完整顺序的产业扩散,即从产业链上游扩散再到下游扩散、劳动密集型扩散再到技术密集型产业扩散、低关联度产业扩散再到高关联度产业扩散,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区域调节消解资源型经济的锁定效应。 (一)着力引进新兴科技深度

16、融合传统产业 当前世界科技日新月异,新兴科技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只要善于把握新兴科技,充分利用新兴科技,尤其是能够满足人们的消费层次升级和生活质量提升需求的新兴科技,就能获得增值空间。西部地区针对本地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尽可能地利用新兴科技,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投资者,开发适用性产品,延伸资源型产品产业链,为后续产业扩散提供产业配套。要通过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导,多方式持续推进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引进技术融合:跟踪国际科技动态,瞄准国内外突破的先进技术,鼓励和支持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高起点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开发新产品。引进投资融合:以资源优势基础产业优势为依托,打造政策优势

17、,引进国内外制造商,嫁接西部资源型企业,开发新产品。建立联盟融合:推进西部资源型企业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委托这些研究机构针对当地资源特征研发新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与相关制造业应用端客户建立产业联盟,促进互利双赢和产业链环节上的合作。促进集群融合:按照园区化、标准化、集群化方向,以产业链延伸为重点,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链各环节上的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配套和知识外溢、技术外溢小环境的形成。共性技术融合:推动西部资源型企业建立合作机制,针对资源高效9利用、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具有共性的领域,开展合作研究,突破关键共性技术,互利共享。 (二)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发展新兴产

18、业 发展新兴产业,必须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瞄准国际科技前沿,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在加快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战略联盟,尽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突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同时,大力支持本地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全球研发服务外包,参加国际技术联盟,推进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产业科技、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本地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重大技

19、术示范应用项目,大力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活力。 (三)着力推进配套体系建设 产业配套是吸引技术密集型产业、高关联度产业转移的重要保障。要突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产业联盟发展,依托优势企业,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环节,组织实施若干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推动要素整合和技术集成,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和产品品牌建设,为高端品牌和知名企业进入奠定基础。加强项目实施、工程建设的配套服务,为重要产品市场提供基础件、标准件、零部件、材料、装备等产业链服务。健全社会化技术开发、技10术咨询、知识产权认证、技术交易等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仓储、运输、配送

20、服务一体化及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发展地方金融机构、产业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投融资体系。 (四)加强区域内生发展机制建设,强化西部的现代产业聚集力 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解决制约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科技问题,着力提高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开发水平。优先支持优势产业推进技术创新,尽快在冶金、煤化工、材料、生物医药工业领域建立起点高、实力强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幅提高产业聚集力。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新型材料、旅游文化、生物制药、新型能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多元支柱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发展资源节约型新兴产业,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降低国民经济的整体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水平。 参考文献 1美藤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梁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汝凤.中国西部地区资源型经济锁定与消解基于空间经济学产业扩散机理分析D.昆明:云南大学,2011. 3梁双陆.边疆经济学: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张复明.资源型经济:理论解释、内在机制与应用研究M.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