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榕江县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工作开展情况调查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力转移是就业之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榕江县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县,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定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有序转移和稳定就业,县委党校组成课题组,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了解了榕江县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特点及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制约因素,并结合榕江县的县情,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具体对策。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中图分类号:F323
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61-02 按照关于开展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通知 (黔人社厅函201124 号)文件要求,榕江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县创建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和省、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指导下,并在榕江县就业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以及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榕江县创建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工作有序开展,并已初见成效。为了更好地促进榕江县农村劳动力实现有序转移和2稳定就业,在县就业局的支持配合下,榕江县委党校通过多种形式对榕江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深入研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报
3、告。 一、榕江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 榕江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隶属于黔东南州,地跨珠江与长江流域。东邻黎平县、从江县,西与雷山县、三都县接壤,北界剑河县,南接荔波县。县域总面积 3315.8 平方公里,所辖 19 个乡镇,总人口 35 万人。近来年,榕江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县创建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和省、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推进工业强县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发展思路,以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始终把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创新做好农村富
4、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榕江县农村劳动力从事各种产业生产的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据各乡镇(街道)上报统计,截止 2013 年 6 月底,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 17 万人(男劳动力 16-55 岁,女劳动力 16-50 岁) ,已有 5.9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34.7%)转向从事第二、三产业,其中,从事第二产业为 4.1 万人、第三产业为 1.8 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24.0%和 10.7%,尚有 11.1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65.3%)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总体上看,榕江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呈多元化。据各乡镇(街道)上
5、报统计,现已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 43.9%的人员在私营企业或自主3创业。16.4%的人员从事建筑业,17.6%的人员从事批发零售贸易,7.7%的人员从事交通运输业,8.6%的人员从事社会服务业,5.8%的人员从事其他行业。 二 、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1.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据统计,在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 0.1%,小学程度的占 31%,初中程度的占 49%,高中程度的占 9%,中专程度的占 1%,大专及以上程度的比重为 0.1%。其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 79.4%。由此可见,榕江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总体文化素质比较低。 2.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居多
6、据调查,2012 年在外打工或就近就业人员在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批零贸易餐饮、社会服务等行业的从事人数占整个务工人员的 78%。 3.外出务工者逐年减少,就近就业者逐年增多 榕江县 21 家微型企业的成功创业,以及其它企业在榕江的落户,吸引了很大一批外出务工人员就近就业。 4.外出务工以自发为主,政府和经纪人组织的偏少 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异地转移中,主要以自发转出为主。 5.季节性转移的较多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和传统的风俗习惯,决定了榕江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季节性很强的特点。2012 年底,全县转移超过 6 个月以上的劳动力占转移量的 38%,而 62%的转移劳动力则不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劳动,基
7、本上农忙务农,农闲务工、经商、跑运输,往往是春节后出 ,夏收前回,夏种后出 秋收前回,秋种后出 ,春节前回的4“候鸟式”转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6.群体性外出的多,而单枪匹马外出闯世界的少 输出的劳动力一般都按照血缘、人缘关系,或三五成群,或数十结队,集体外出,互相照应,互有联络。 三、榕江县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些农民知道靠有限的土地挣不了几个钱,也懂得出去闯荡才能走上富裕路。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多数农民不愿转移,也不敢转移。 从主观原因分析主要表现在:一是安于现状,怕打破宁静的生活。尽管改革开放使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 “两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的思想仍
8、然根深蒂固。二是胆小怕事,怕带来麻烦。在农村,由于教育、文化、技术、信息落后,使一些农民自卑心理严重,怕跑出去找不到活干,怕干了活又要不来钱,怕外出打工挨欺负。特别是老年人心疼子女,宁可不挣钱,也不让他们出去闯荡。三是缺少手艺,怕自己干不好。在农村,多数人文化少,素质低,没有一技之长,外出打工只能干那些苦脏累、挣钱少的活。这显然已经不适应城市产业多样化、技术现代化对劳动力的需求,加大了农民进城就业的风险。农民进城因找不到工作而返乡的屡见不鲜,也使一些没有走出去的农民不再往外走。 从客观原因分析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不灵,怕找不到挣钱的门路。一些农民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沟通,信息量小。想出去打工,不
9、知该干什么;想在家创收,不知干什么挣钱;想学技术,不知要到哪里去学。5二是渠道不畅,怕没有人帮助。就内部环境而言,虽然在镇、村组织中成立了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但还没有很好的发挥从事劳动力转移的协调、服务、培训等项工作的作用;就外部环境而言,农民外出打工,在户籍管理、婚姻、子女入学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 四、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关于开展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通知 (黔人社厅函201124 号)文件要求,自 2011 年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全县认真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确定了“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强化再就业服务和帮助
10、困难群体就业”等五大工作目标,要求各乡镇、社区、企业把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就业人数、控制失业率等目标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配套政策和操作办法,形成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机制,全县就业工作平稳发展,各项就业指标基本实现。具体工作开展如下。 1.健全组织机构,搭建就业工作平台 一是县政府成立了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全县劳动力转移工作,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推动工作全面开展。二是加强了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全县建有 19 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9 名工作人员定期为外出务工人员收集务工相关信息,及时反馈工作情况。全
11、县已经形成了以县就业局为主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依托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网络,有力地促进了榕江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6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 进一步整合榕江县现有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创办职业技术学校,引导和支持现有职业培训机构、就业中心与市场接轨,与用人单位协作,开办短期技能培训班,定向培训劳务市场急需的技术工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就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县有资质的职业培训机构进行了清理、整顿,通过考察、打分、评议,确定了 5 家为我县就业培训定点学校。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培训管理。我们严格按照省州
12、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 ,明确了培训对象、培训时限、开班程序、培训台帐、考试考核、公示监督、补贴申报等程序,要求培训机构认真执行,并对考核鉴定合格人员发给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印制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三是依托基层机构,扩大培训规模,加大培训力度。联合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开展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增强农民走出去的意识。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除信息不灵、缺少技能等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受“小富即安” 、 “不富也安” 、怕担风险等种种顾虑的束缚,不愿走出家门。针对这些问题,就业局利用报刊、电视、标语、黑板报、印发资料、 “三下乡”活动, “阳光工程” “雨露计划”等形式,
13、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宣传“一人外出、一家脱贫,两人外出、一家致富,外出一批、带动一地”的先进典型;宣传新的择业观念,宣传外出打工者的新生活等,营造“务工光荣、致富光荣”良好舆论氛围,让更多的农民树立起走出去的信心,让更多的农民参加技能培训,走向市场。近几年来,共举办了电7工、汽车驾驶、计算机、中式烹饪等技能培训,培训人数 4074 人,通过培训实现就业 2686 人。落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2549.14 万元,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402 户, ,402 人解决了创业资金欠缺的困难,带动两千多人就业 。五是落实培训补贴,促进培训工作。对技能培训实行分类管理和补贴,把培训效果和
14、培训补贴相挂钩,促进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六是发挥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职业介绍所、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机构作用,开展有序化、规模化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力供需信息网络和农民工信息台帐,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求职愿望、培训情况、就业去向等摸底调查和登记建档,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 3.创新制度,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措施 随着进城务工农民工人数的增加,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案件日益突出。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十分普遍且相当严重,农工民劳动保护措施不力,生产条件差,超时工作或加班得不到应有报酬。为了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权益,通过加强法律培训的宣传,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协调当地
15、政府、企业与民工关系等措施,建立健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有效机制。从培训、就业服务、管理维权等一条龙服务,促进农民工的有序转移。 五、榕江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对策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政府搭台,农民唱戏” 。做到上下统一,转变思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辟广阔的道路。 1.破除陈旧观念,变要我转移为我要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从农业以外去想办法,出路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二、三业,转移剩余劳动8力。农民必须破除安于现状、守摊吃饭的观念,要有创新意识,盯住市场,走向市场,从自身实际出发,自觉地寻找适于自己发展的空间。 2.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实施“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免费推介就业岗
16、位” ,切实解决好榕江县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进城求职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各类求职人员的就业难及用人企业的招工难问题,为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搞好服务。 3.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转变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切实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就业的稳定性和收入水平。 4.建立健全台帐和报表制度,特别是“零就业家庭” 、复退军人和就业困难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就业能力情况,分类逐人建档,实行动态管理。 5.继续认真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工作。 6.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服务,提供
17、各项促进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咨询服务。 7.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调整农村就业结构,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 8.各乡镇成立农村劳务中介机构,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服务网络。由各涉农服务部门、各类经济实体、群众团体联合成立集劳动力培训、信息搜集、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于一体的农村劳务中介机构,形成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劳动力转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乡镇(社区) 、村二9级劳务信息服务网络,加强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库,畅通劳动力资源调蓄和信息共享渠道。 9.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宣传,认真贯彻落实好就业促进法 、 劳动合同法 、 劳动争议仲裁法等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构成保障劳动者就业权益的法律体系。加大农民工权益保护,切实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努力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好抓实,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