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源回归词“自由”的词义演变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6397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源回归词“自由”的词义演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日源回归词“自由”的词义演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日源回归词“自由”的词义演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日源回归词“自由”的词义演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日源回归词“自由”的词义演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日源回归词“自由”的词义演变研究摘 要: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日源回归词“自由”的含义演变问题。 “自由”一词原本存在于古汉语中,后传入日本,意为“不受限制和约束、自己作主” 。近代日语用“自由”一词来翻译西方的“freedom”和“liberty” ,并把古汉语中“自由”一词的含义扩展到“在法律和制度的规定范围内自己的意志活动不受限制” “政治活动不受国家权力的干涉” ,哲学上指“对自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 关键词:自由 回归词 词义演变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历史上在汉字文化交流中,日本从古汉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明治维新后,日本曾用这些汉语词汇翻译西方词语,使这些词语赋

2、予新的语义。在西学东渐过程中,中国为了通过日本便捷地学习西方文化,又从日本引入了这些新词语。本文把日本人直接从古汉语中借用去翻译西方语言的词语,后又被汉语借用的词称为日源回归词。现代汉语中的“自由”是个法律、政治、哲学上的概念词,它原本是古汉语中的常用词,大约唐代时流入日本,在新文化运动中,由梁启超等学者接回中国。 中国学术界对日源回归词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刘正琰、高名凯(1984) 、岑麒祥(1990) 、史有为(2003)等对汉语外来词做了基础性的整理、解释工作。近年来,李运博(2006)对梁启超输入的日语借词做了系统性的研究,冯天瑜(2004)从中国、日本、欧美的文化互动中2探讨了近代汉

3、字术语的生成问题。上述论著从整体上把握了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问题,然而,对某些词语回归的微观探讨还显得不足。本文以“自由”一词的回归为例,论述该词的含义演变情况。 一、古汉语中“自由”的词义及在日本的传播 在古汉语中, “自由”一词指“不受限制和约束,自己作主” ,使用频率较高。 后汉书阎皇后纪中有“兄弟权要,威福自由”的记载,同书“五行志第十三”中有“百事自由,初不恤录也”的记载。汉郑玄周礼注有“去止不敢自由”之说。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有“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句,这里的“自由”可解释为“自作主张,按着自己的想法行动。 ”到了唐代,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中多处出现“自由”一词。如: 朝光入瓮牖,

4、尸寝惊敝裘。起行视天宇,春气渐和柔。兴来不暇懒,今晨梳我头。出门无所待,徒步觉自由。 (杜甫 晦日寻崔戢李封 ) 世人求富贵,多为奉嗜欲。盛衰不自由,得失常相逐。 (白居易短歌行 ) 上述唐诗中的“自由”一词,义为“舒畅,悠然自得,没有负担,安闲舒适” 。杜甫少年家境优越,过得十分滋润,但他的仕途不顺,中年之后又因战乱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理想抱负难以实现,最终郁闷至疾,病死于客舟之中。体会到被束缚的“不自由” ,才会更加向往“自由” 。同一时期李白的诗歌中没有出现类似向往自由的词句。 白居易的诗歌则更多地流露出一种向往闲适生活的心情。他的闲适诗对后代读者有很大影响,其浅近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

5、闲的意绪情3调,屡屡为后人称道。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的“闲适”思想(即“自由” ) ,对后世更加有深远的影响。 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文化交流上达到了顶峰。日本派遣了大量的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把中国文化带回日本。其中,中国汉字是最有影响力之一的学术交流的证据。 不管是中国汉乐府诗中的“自由” ,还是唐代诗歌中的“自由” ,都表达的是一种按自己的主张行事,悠然自得,没有负担,安闲舒适的自由。这与日本古文献中的“自由”的含义是相通的。在日本, “自由”一词最早出现于日本书纪 (720 年)中。在该书的“绥靖纪”中有“威福自由”句,在“清宁纪”中有“权势自由”句,都意为“随心所欲

6、、破坏了权力行使中的上下关系” 。据续日本纪 (797) “称德天皇神护景云三年十月十日条”记载, “大宰府言:此府人物殷繁,天下之一都会也。子弟之徒,学者稍众。而府库但蓄五经,未有三史正本。涉猎之人,其道不广。伏乞。列代诸史,各给一本,传习管内,以兴学业。诏赐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各一部。 ”虽然续日本纪的成书晚于日本书纪 ,但可见当时日本的中央官僚已在阅读中国的史记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和晋书 。 日本书纪是用汉文写成的,其中的“自由”一词当受上述古文献的影响。继日本书纪之后, “自由”一词还出现于续日本纪 (797) (1 处) 、 日本后纪 (840) (2 处)、 日本三代实

7、录 (901) (3 处)中,其含义与前述相同。 除前述历史文献外, “自由”一词还出现于日本的法律文书及佛教经典中。如: 4放逸飞走之属,谓鹰犬之类。须专制在己,不得自由,乃成为盗。(养老律 “盗贼律” ,701 年) 某乙闻:智慧源极,强名佛陀,轨持妙句。假曰达磨,智能园故,无所不为。法能明故,自他兼济。五眼常鉴,津涉溺子。六通自由,拔拯樊笼。 (空海遍照发挥性灵集卷六“为藤中纳言大使愿文” ,813 年)养老律中的“自由”指鹰犬习性的任意性,与前述日本历史书中所言的违反权力统治的秩序有所不同。这里的“自由”当来自唐律疏议 (唐高宗永徽年间) ,因为该律书中有相同的记载, 养老律应是在参照

8、唐律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而空海(744-835)所写的“六通自由”指凭借神通力天眼可见常人之不能见,天耳可闻常人之不能闻,可知自己及他人之前世和思想,可随机变身及飞越山海,可消除烦恼,不再降生现世。所以, “六通自由”中的“自由”指超越自然的存在。佛经中的“自由”最早见于竺法护译的正法华经 (286 年) ,有“各各自由”“所在自由” “最胜自由” “意得自由” “因佛自由” “自由力强”等六处,该词也见于生经 渐备一切智德经 佛说如来兴研显经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佛说离垢施女经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 等集众德三昧经 大哀经 贤劫经等经书中。空海在长安留学期间是有可能接触到汉译佛经中的“自由”一

9、词的。 由上可知,古汉语中的“自由”从正史、律书、佛经等多方面传入日本,并融入日本的相关领域。 二、翻译词“自由”的词义及回归中国 英语中的“freedom”和“liberty”是现代汉语和日语中法律、政5治、哲学上的“自由”的原词,这两个英语单词传到日本之后,由当时任江户幕府的翻译官森山多吉郎(1820-1871)最先把它翻译成“自由” 。作为翻译词的“自由”具有西方的“在法律和制度的规定范围内自己的意志活动不受限制”的含义。 (一)从“freedom”和“liberty”翻译而来的“自由” 作为翻译词的“自由”的词义更多的是法律上和政治上的自由。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政治上力图建立仿效西方三

10、权分立的新式政府,以求挤入西方列强之林;并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兴起了工业化浪潮;社会上提倡“文明开化” ,大力发展教育。这一切的西化改革都需要外国的先进思想做基础,日本因此引进了西方的各种思想、学术著作。“freedom”和“liberty”也被作为西方思想传入日本,但是,其译词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它在日本的译界曾经历过洗礼。 根据穗积陈重(1855-1926)著的法窗夜话 (有斐阁,1916) ,最先把“freedom”和“liberty”译作“自由”的翻译家是江户幕府的英语通辞(翻译)森山多吉郎,并说英語対訳辞書 (堀達三郎,1862)中也把它译作“自由” 。即,当时的英语对译词典

11、中已经收录了“自由”这个译词。 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1835-1901)在西洋事情(1866,1868,1870)中说:“liberty”是自由之义,汉人曾译作“自主、自专、自得、自若、自主、任意、宽容、从容”等词,但没充分表达原语的语义。他认为虽然把“freedom”和“liberty”翻译成“自由”不太恰当,但也没有其他更合适的译词。 6后来,根据万国公法 (1864)中的“自主” ,津田真一郎(1829-1903)在他的泰西国法论 (1868)中引用了“自主”两字;英国传教士莫里森(Robert Morrison 1782-1834)编撰的英华字典 (1823)把“freedom”和

12、“liberty”翻译成“自主、自主之理、任意擅专、自由得意、由得自己、以自己的判断独立采取行动。 ” 明治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中村正直(1832-1891)编写的自由之理(1872)把 freedom 和 liberty 翻译成“自由” ,这对翻译词“自由”的确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认为日本翻译界最终把“freedom”和“liberty”翻译成“自由”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时代所趋。当时的日本处于明治维新初期,需要大量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freedom”和“liberty”也作为先进思想被引进日本。当然,日本可以直接用音译外来语 、 来翻译“freedom”和“liberty” ,但是,当

13、时的日本翻译界一般还是习惯于用日文汉字来翻译外来词的。 其次是民之所需。中村正直的自由之理发行量巨大,在明治维新的大背景下,该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自由”已经成为民众的流行词,这使“freedom”和“liberty”最终被翻译成“自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法律、政治、哲学上的“自由” 福泽谕吉并不赞成把“freedom”和“liberty”翻译成“自由” ,这是因为当时所指的自由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自由” “出版的自由” “宗教的自由” 。正如加藤弘之在立宪政体略 (1868) “私权”中所言:“第7一 生活権利;第二 自身自主権利;第三 行事自在権利;第四 結社及会合権利;

14、第五 思言書自在権利;第六 信法自在権利;第七 万民同一権利;第八 各民所有自在二処置権利” 。 前述加藤弘之的“自在”即福泽谕吉所说的“自由” 。这里所强调的是权利的自由。不管是中村正直的自由之理还是福泽谕吉的西洋事情的“自由”理论,及津田真一郎的“出版自由” ,社会所推崇的“宗教自由” ,都侧重在权利上的“自由” ,在符合法律道德基础上的“自由” 。 日本伦理学家西村茂树(1828-1902)对“自主自由”有一定的见解,曾发表在明六社杂志第三十七号上。大意如下:自主自由到了近代,被分为两种类别。一种是自然的自由,也就是人生来就被上天所赋予的自由。第二种是交际上的自由,也就是政治上的自由。现

15、在看来这种观点虽然有失偏颇,但在当时也是十分有见地的。 (三) “自由”回归中国 黄遵宪在驻日期间撰写的日本国志 (1887)详细论述了日本变革的经过及其得失,借以提出中国改革的主张。当时,康有为、梁启超乃至光绪皇帝从黄遵宪撰写的日本国志了解到人权、民主、平等的概念, 日本国志中的维新变法思想给了他们很大启发。梁、康在他们众多的改革性文件中也多次涉及自由一词。如: 今我国民智未开,明自由之真理者甚少。 (梁启超 变法通议 ,1896) 8十九日,布告天下,许庶民称姓氏。自中叶以后,唯士人称姓氏,至商工农不许。至是使民自由,天下众庶皆复姓氏。 (康有为 日本变政考作卷二,1898) 臣有为谨案,

16、日本变法于是四年,上至车马器服,皆从西式,下之民皆自由。华族亦降营农工商之业,渐至平等。新政日行,新法于是成矣。 (康有为 日本变政考作卷二,1898) 加以历代君相,以愚民为术,阻思想之自由,故学风顿衰息。 (梁启超论中国人种之将来 ,1899) 从上述例子可见, “自由”从中国传到日本后,在明治维新期间又被中国近代的思想家们接回中国,应用于当时的社会。特别是梁启超大胆地多次使用“自由”一词,促成了“自由”回归祖国。经过 100 余年的使用,现在维基百科对“自由”一词在法律、政治、哲学上已经有了如下定义: 1.指由宪法或根本法所保障的一种权利或自由权,能够确保人民免于遭受某一专制政权的奴役、

17、监禁或控制,或是确保人民能获得解放。 2.任性意义的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放任。 3.按规律办事意义的自由,所谓对必然的认识和改造。 4.自律意义下的自由。康德在此意义上使用自由一词。 5.是人在自己所拥有的领域自主追求自己设定目标的权利。 从上述解释中,我们也可以知道“自由”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词,即:自由包括自由意识和自由行为,自由意识也就是自由思想,自由行为包9括自由言行和自由体行,自由言行包括自由语言和自由文言,自由体行就是为获得自由的身体力行。关于在哲学、自然、权利上的自由,我们都可以从以赛亚伯林(1909-1997)的自由论 (1969)中找到答案。三、结语 通

18、过以上论述,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及唐诗中出现的“自由” ,到大约在唐代传入日本的“自由” ,再到由维新变法的思想家们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时接回中国的“自由” ,其词义得到了扩充。从简单地表达不受拘束,自己就可以做决定,到诗人们想表达的惬意舒适义,再到日本对“freedom”和“liberty”的翻译所要表达的权利自由, “自由”一词的含义扩展到法律、政治、哲学等领域,义为“在法律和制度的规定范围内自己的意志活动不受限制” “政治活动不受国家权力的干涉” ,哲学上指“对自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自由”作为日源回归词,其语义在近代发生了转换,并能反映中日文化在西学东渐

19、和现代化思潮等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互动。 “自由”一词的出现和借入实际上是中日文化交流在语言学上的反映。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宁波大学日语系张正军教授的指导,特表谢忱。 参考文献: 1刘正琰,高名凯.汉语外来词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4. 2岑麒祥.汉语外来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03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李运博.中日近代词汇的交流:梁启超的作用与影响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5冯天瑜.新语探源M.北京:中华书局,2004. 6鈴木修次.日本漢字中国M.东京:中央公论社,1981. 7柳父章.翻訳語成立事情M.东京:岩波书店,1982. 8黄遵宪.日本国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9梁启超.变法通议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0梁启超.论中国人种之将来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1康有为.日本变政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2以赛亚伯林.自由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13http:/ 14http:/zh.wikipedia.org/wiki/自由 (马春燕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