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沙漠变绿洲 封禁移民是关键新疆吉木萨尔县是唐北庭都护府所在地,亦有北庭之称,是北疆重要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北道,具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这些年来,吉木萨尔各族人民在北庭这片热土上,用勤劳和汗水浇灌出了一片片的绿地,使昔日的荒漠变成了绿洲,北庭大地处处显现出绿色昂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吉木萨尔县位于天山北麓东端,准噶尔盆地东南缘,西距首府乌鲁木齐市 160 公里。辖 5 乡 4 镇,总人口 13.2 万人,少数民族占 29%。总面积 8848 平方公里,县境北部是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约 4713.3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58%。林业用地面积 3
2、83.2 万亩,有可利用水资源储量 4.5 亿立方米。主要沙漠植被有梭梭、红柳、沙拐枣、碱蒿等,是沙区防风阻沙的重要天然屏障。 历届吉木萨尔县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工作,特别是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以林业生态工程为依托,以建设 “九纵三横”林业和产业体系为目标,构筑荒漠、绿洲(农田) 、丘陵山区三道生态屏障,取得了初步成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新世纪以来,吉木萨尔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林业方针政策,依据“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2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大干林业,干
3、大林业”工作方针,按照“突出一个中心,抓好九个乡镇,实施三横九纵”的林业发展思路,不断推进以防沙治沙荒漠治理为主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全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林业产业体系和内涵丰富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依靠“科技兴林、依法治林、人才强林” ,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增长迅速。三年来,吉木萨尔县以林业项目为依托,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公益林营造项目、荒漠林管护项目、荒漠林鼠害防治等项目,累计完成造林面积60.8 万亩,比三年前的 21.9 万亩新增 38.9 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 9.6 万亩,退耕还林工程 24.3
4、万亩(包括退耕地 4.8 万亩,荒山荒坡造林 19.5 万亩) ,新增防护林项目 6 万亩,其它造林 5.9 万亩,飞播造林 15 万亩;封育 20 万亩,人工接种大芸 9 万亩,重点公益林管护 72 万亩,育苗 1.6 万亩。义务植树工作深入开展,累计义务植树 360万株。经过不懈努力,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10.6%,县城绿地率达30.6%,绿化覆盖率达 36.3%以上。局部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逐步构筑起相对稳定的绿洲生态安全体系,保持水土、抵御风沙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 二是全面禁牧有效阻止沙化面积扩大。前些年,由于吉木萨尔地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边缘,大部分地区土地干旱、风沙大,再
5、加上缺乏水源,沙化治理不容乐观,林业建设举步维艰。特别是面临土地沙化严重,沙漠植被遭破坏,导致沙漠化南移,威胁到沙漠边缘的三台、庆阳3湖乡、老台乡、北庭镇的农牧业生产,尤其是老台乡阿克其、庆阳湖的西地等村已受到沙漠的吞侵威胁,个别地区刮风就起土、大风见沙尘,制约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影响到了农牧民的收入。吉木萨尔县增加投入力度,加快封育保护和人工林造林栽植梭梭辅助植被恢复的步伐,采取自然恢复、轮封、封沙禁牧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全县牧民 2199 户,已定居 1359 户。其中北部沙漠牧民冬窝子 127 户,实行全面封沙禁牧政策后,相继落实护林员管护、牧民搬迁等配套措施,经过几年努力,
6、北部沙漠冬窝子牧民全部定居,实现全面禁牧,保护了沙漠植被使部分流动沙丘逐步演变为半流动沙丘,有效阻止了沙化面积扩大。 (二)林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吉木萨尔县结合实际加快特色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立足沙区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扶持发展五大产业,加快以黑加仑、大果沙棘、海棠果、杏等为主的特色林果基地建设规模,积极推行林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基地建设综合水平。目前全县林果种植面积 8 万亩,挂果面积 1.6 万亩,林果总产量达 1.17 万吨,产值 3930万元。积极发展沙生产业,利用现有荒漠资源和县博林公司人工接种肉苁蓉的技术专利,人工接种肉苁蓉 9 万亩,其中产生经济效益
7、的有 9 千亩,有 2 家本地企业开发肉苁蓉酒等产品,成为沙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促进沙生产业逐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山区大有乡张弓圆鲜食杏远近闻名,个大、色鲜、味浓(酸甜度)每个卖到 1 元钱,仅此一项他家就收入 3000?5000 元;泉子街镇的石河子村多年栽植陆地草莓,或苹4果间种草莓增加农民收入;还有楼庄子村村民孙金山承包荒山栽种杨树、海棠 800 多亩,年收入 5000 多元;山区大有乡下菜园子村村民王吉生、下黑湾村村民岳明等都承包荒山、荒坡 800 多亩,种植苹果、杨树等,成为典型的林业专业示范户,他们种树改造荒山、荒坡,使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绿山绿坡,改变了山区面貌。山区农民在结
8、合山区特点间种草莓、蔬菜、高淀土豆,在绿化改造的林间放养土鸡,借助林业发展家庭养殖业从而达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一举多得” ,为山区农牧民快速致富创造了一条新路子。 (三)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高 生态好转、产业发展,农牧民在生态建设中得到好处,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随意采挖野生植物等行为基本杜绝,护绿爱绿和参与防沙治沙成为大家自觉行动,生态意识明显提高。 主要作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全民参与 吉木萨尔县委、县政府把防沙治沙工作列入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和议事日程,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防沙治沙作为改善全县生存环境,实现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的发展战
9、略,从实际出发,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政府推动和群众治沙相结合,国家扶持和群众自筹相结合,大力开展治沙造林,全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封、造、管、护并举,使治沙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5特别是全民参与在卡拉麦里沙漠腹地展开了人工种植修复植被的工程。在每年的春季和深秋第一场雪后,乡镇农牧民开着拖拉机组织到 160 公里外的沙漠栽种红柳、梭梭苗木;大家自带干粮和开水,吃在劳动场地、干在沙漠腹地。三年累积在沙漠腹地栽种红柳、梭梭等耐寒、耐风沙植物 28 万亩,成活率在 60?70%
10、以上,有效地修复了沙漠植被,为沙漠增添绿色。 (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治理 为有效提高防沙治沙综合治理成效,结合大力保护林草植被,乔灌草合理配置,小流域治理等综合措施,尽快遏制沙化土地的扩展,缓解沙尘暴危害,改善区域生态坏境。吉木萨尔县在布局上以“县城为中心,实施三横九纵”为主线,加快构建吉木萨尔县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在南部山区以封山育林为主,注重小流域治理,有效改善水土流失;在绿洲内部以县城绿化、农田、道路、居民点等绿化为主,营造绿洲内部防护体系;在绿洲外围西北部的戈壁荒漠区,营建以防风固沙为主的防护林带;在北部荒漠前沿,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模式,通过人工栽种梭梭等沙生植被,加
11、快植被恢复力度,全县先后 6 次深入沙漠腹地,利用雨水降临、土壤墒情好的时候,逐步完成治沙造林 28 万亩,当年成活率达到 30%以上,并通过逐年补植,目前成活率已达 60%以上。从2008 年起,吉木萨尔县在沙漠前沿实施北部沙漠锁边工程,营造西起老台乡西地村以北、东到二工乡以北长 60 公里、宽 500 米的防风固沙基干林,成为全县治沙的亮点,使区域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治理,沙区生态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三)封沙禁牧,生态移民 6为有效保护防沙治沙成果,吉木萨尔县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封沙禁牧加快封育保护和人工林造林栽植梭梭辅助植被恢复的步伐,采取自然恢复、轮封、封沙禁牧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植被覆盖
12、度。全县牧民2199 户,已定居 1359 户。其中北部沙漠牧民冬窝子 127 户,实行全面封沙禁牧政策后,相继落实护林员管护、牧民搬迁等配套措施,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北部沙漠冬窝子牧民全部定居,实现全面禁牧,使部分流动沙丘逐步演变为半流动沙丘,有效阻止了沙化面积扩大。牧民赛力克深有体会的说:“我们以前住在距离乡镇很远的沙漠边缘,生活情况很不方便,水、电都没有。养的牛品种也不好,牛奶也卖不出去,到沙漠放牧风沙也很大,也破坏了植被和生态坏境。听说政府有多种优惠政策,让牧民定居,我了解了之后觉得是好事,我们一家搬上来定居了。 ”定居后的赛力克选择了好的牛羊品种,通过几年的发展牛羊已达到 125 头,
13、牛奶也能卖出去了,收入也增加了,全家的日子过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天的变好了。优惠政策调动了牧民搬迁定居的积极性,仅老台乡阿克托别村就搬迁定居牧民 230 户。定居在吉木萨尔县城西部石场沟的牧民结合哈萨克饮食传统,开设了牧民“商贸一条街” ,发展风味特色饮食服务,依托乌奇公路走上了富裕之路,成为牧民定居的示范村。 (四)重视科技,示范推广 吉木萨尔县在绿化建设和防沙治沙工作中依靠科技,科学防治。特别是在树种选择、治理模式、技术配套上下功夫。在生产实践中成功积累总结了节水灌溉基干防护林模式、封沙育林育草模式、人工接种肉苁蓉沙产业模式、机械沙障治沙模式以及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7良好效果。特别
14、是 2009 年开始,县林业部门与气象局联合在北部沙漠设立人工降雨监测点,成功实施人工降雨技术措施,经人工降雨作业影响前后数据对比科学分析后得出结论,同一站点经过人工增雨作业影响的降水量比未影响的增加降水量 35%,如果考虑自然降水的其它因素外人工增雨的作业效果为 30%左右。此项技术为有效提高沙漠治理成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技术支撑,增加了治沙的科技含量,提高了治沙综合防治水平。(五)加强宣传,提高意识 吉木萨尔县建立了防沙治沙宣传工作长效机制,针对防沙治沙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大意义、法律法规、沙尘暴灾害预防常识、经验典型等内容,采取专题片、宣传车、标语、电视广播等宣传形式,动员全社会力量,积
15、极参与到防沙治沙活动中。近五年制作防沙治沙专题片 6部,出动宣传车 40 多次、张贴宣传标语 300 余条、电视广播在不同时段滚动播出宣传信息 120 余次。 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尽管吉木萨尔县生态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林业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吉木萨尔县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因干旱缺水等因素,林木成活率不高,植被恢复难度大,人工治理成本高。现有的人工植被群落虽然在短期内对降低风速和消抵风动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与天然植被群落相比,其物种组成单一,群落的稳定性低,其维持、繁衍和8保持植物多样性的能力差,生态系统极为脆弱。 (二)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艰
16、巨 近几年,吉木萨尔县绿洲及沙漠边缘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植被管护任务越来越重。据统计,该县有 72 万亩荒漠林列入国家重点公益林,纳入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还有 217 万亩荒漠植被亟需保护。 (三)林业产业发展处于较低水平 当前,林业产业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林业产业化发展还处在较低层面,科技含量不高,林果深加工及贮藏、保鲜、包装等后续产业发展滞后,林业经济在农村经济中比例偏低。另外,林区道路、水电和乡镇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滞后,制约了林业产业发展。 (四)定居牧民生活需要改善 吉木萨尔县虽然通过实施禁牧和生态移民的形式使流动牧民实现了定居,但如何使他们“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仍
17、然是一个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如果稍有不慎,一部分牧民就可能重新进入封禁区进行放牧,过上原来的生活,对生态保护极为不利。 几点建议 (一)加大生态治理投入力度 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新疆地区造林成本高,管护难度大。以吉木萨尔县网格沙障无灌溉造林模式测算,每亩投入成本需 1000 元;特色经济林种植需配套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营造成本每亩 2000 元。建议国家在资金和任务给予倾斜,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投资标准,用于防沙治沙、农9田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和产业发展。 (二)将现有荒漠植被全部纳入生态补偿范围 沙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往往是荒漠植被盖度越低,生态功能越强,且表现为破坏容易
18、、恢复难。因此,不论荒漠植被盖度大小,建议将全部荒漠植被纳入生态补偿范围,予以全面保护。同时,建议国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最大限度地解决搬迁农牧民的后顾之忧,确保生态不再破坏。 (三)积极引导林沙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吉木萨尔县在林沙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肉苁蓉、锁阳等沙漠产业虽处于建设初期,但前景极为广阔。建议国家在资金补助,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引导产业发展。 (四)加强林业科技支撑力度 吉木萨尔县林业科技水平总体较低,建议国家在技术模式、种苗基地建设、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方面给予支持。可以考虑建立林业和防沙治沙科技示范园,通过引进优良树种和先进栽培技术等,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