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所知最早的元末明初龙门道派及其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546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前所知最早的元末明初龙门道派及其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目前所知最早的元末明初龙门道派及其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目前所知最早的元末明初龙门道派及其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目前所知最早的元末明初龙门道派及其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目前所知最早的元末明初龙门道派及其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目前所知最早的元末明初龙门道派及其他21 世纪以来,随着全真道研究的日渐深入,对于教史上重大的、有关全真教谱系支派形成时间及原因的关注日益增多,使其成为目前道教史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发现早至元末明初,即元延佑、至正时期到洪武初年间(1348-1368 左右) ,即有直接明确标示出“龙门”名称的“龙门派”以及其他道派的文献材料出现。 明李浩三迤随笔载: 余识陈玄亮老神仙于洪武十六年。陈玄亮师从龙门分支,以练气为修身之道。玄亮于元初出家玉皇阁。采药遇仙后西王母,而习仙乐于香坪玄子多次提及此事,余初半信。至洪武二十三年重阳日,余与继白、了凡、段学才游中峰。日落前,至小岑峰听乐台

2、,忽仙音隐现历一时辰余,日落渐消。余与继白赶回玉皇阁。玄亮与诸道友讲道德经一日,观中诸道士无人离观,诸乐器皆置库中。后问诸樵,曰:“在小岑峰听乐台听仙音,入秋常有。此音发自崖壁,多为九月重阳日前后三天,得听者必有好运。 ”土人皆称此峰为音乐峰。 李浩又言: 余自洪武十五载入滇,屯军天威径南北四百里,设镇抚馆舍于德胜驿,始有定居之地。按制:每三年,除征战外,则至拓东城沐总兵府报事,及押运兵饷器械。闲暇无事,每月点卯两次。余时广与叶榆二地名士交往三洞谈经始于点苍、七曲,于元至大至延祐初(1308-1314) 。2三洞诸经中,最早谈演于中峰玉皇阁。皆道家弟子,以陈传仙经谱,谈演黄庭经 、 大有妙经

3、、 三十九章经 、 西王母本事经 、 玉皇经诸经。延祐初,陈玄亮入七曲会云和子,二人得乩降清和度世经,各谱七十二曲上述诸经,皆藏玉皇阁经楼。余于洪武二十三年皆抄之。盖诸部洞经,皆由七曲、点苍二地谈演于道观。七曲仅大洞仙经 、皇觉经二部。云和子曾三请玄子传授太清三洞谈经 。玄子则以仙音不外传而谢之,只授其皇觉经二十四谱。至明初,广传江浙诸地。至正年,陈玄子传经于段府。后建桂香学。梁王听经曰:“仙经音乐,吾皇室之音差之千里。 ”至明初,桂香学友除谈演三洞诸经,于洪武十七年初,谈文昌大洞仙经于文昌诞日。但其曲之美,不及三洞谈经。 李浩复云: 余三生之缘而得遇道长,尽得玉清、仙音总计二百四十曲。云和子

4、空音一百余曲,皆法事曲,余珍如至宝,储于铁柜。明洪武十八年至今,邑人先后谈经三十余次。玄子虽仙逝,而其仪容永存于心。 与李浩同游的张继白叶榆稗史有更详细的陈玄子传: 陈玄子名玄亮,幼失父母,为中峰道士王通一收养。亮慧强记,十龄能诵经百部,音律自通,记前生事通一殁,亮主玉皇阁,授徒仙音百曲。逢会,谈演大有妙谈经 、 金阙玉律篇 。至此,世有仙律。亮以至正戊子入七曲,遇清和,显化石匣,得经三部,以空音合之,曰大洞仙音。亮云游三江以缘度世。丁酉春,亮返中峰,传三洞玄音于叶榆段府,制戒律。太祖平滇,徐进聘亮讲三洞要涵,并以其子拜亮为师3学律丁酉年(永乐十五年,1417)正月上元日,天披彩霞,香风数十里

5、亮沐浴而逝亮著有陈玄子集 ,留有空音百余曲、玄机琴谱两卷,藏玉皇阁经楼,俗家多有传抄。 李浩为明初攻取云南的元勋,为云南总兵西平侯沐英和明太子朱标的结拜兄弟,平滇后镇守德胜关(明曰三迤、淮城,今云南下关) ,为第一代天威径镇抚使,明朝其子孙世袭该职,入清家世延续至 19 代。因其守藏的元代大理段氏图书以及上述陈玄亮洞经乐谱一直保存至 1950 年(部分乐谱保存至今) ,故被称作是大理三大藏书世家之一。其第 20 代孙李莼根据家谱记载:“李浩至正十四年生(1354) ,卒于正统九年(1444) ;享年 88 岁。 ”另据李浩自跋, 三迤随笔完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 。 李浩因为“素好道学,常

6、与祖父游于金陵诸道观,及江南、中书、大都等地”,所以洪武十五年攻取云南、家于龙尾关德胜驿后,与当地的士大夫如前述叶榆稗史的作者、 “南中七隐”张继白以及兰雪道人、段僧奴等交游, “尤以七子为挚友” ,并与张继白结为姻亲。在接触到道教音乐大师道士陈玄亮后,在抄录洞经乐谱、谈演道乐的同时,李浩对于大理、下关当地的道教历史及当时该地道教流派也做了详细的记载: 元灭后理,至成宗大德而道兴。龙门、全真诸道学纷入南中、三迤诸地。至延祐,三迤诸地遍布道观、阁堂二百余。叶榆境有观十八、阁十四,多为全真、龙门、天师、正乙诸派学。玉皇阁有道人四十余,多来自陇西、巴蜀等地。多以修身养性、炼气,教以老庄、纯阳诸学。至

7、4元末,武当、玄素等入南中,居点苍斜阳,授以阴阳周易。以内丹之说,外气巧运循环始复而授人。 另一处除记载道派外,还对其传入途径及原因做了记录: 至段氏灭,元虽异族而崇道。延祐初,叶榆东至云南品甸,南至巍宝,西至博南,新建道观五十余道教有正乙、龙门、华山、武当、纯阳、全真。周围百里内有道观、草堂百余,道士五百余,多为中原江南籍。有自幼人道者,亦有在家出事、绿林草莽,避祸或躲命者。时大理总管段家待人宽厚,无惹事生非恶行者,既已修道,万事皆空,皆不究其前恶。洪武平滇,尽赦南中元时大小囚犯,不究往事,无文牒者,皆补发。自此南中太平,夜不闭户。 综合以上史料分析,元末明初大理苍山玉皇阁道士陈玄亮为大理洞

8、经音乐的创始人:“一代宗师陈玄亮演道立说。以五音传道,谈演九玄三洞元始教化。士大夫争习之,至此新学萌源,名曰谈经。 ”非常珍贵的是,陈玄亮所撰三洞谈经九天玄玑玉谱古谱(收录有三十九章经赞 、 金母十贡品 、 上清黄庭内景经遗谱、 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谈经遗谱)保存至今,其中收有陈玄亮自序。其他大理明代古谱如大有妙经 、 玉振金声 、 文昌大洞仙经全谈谱也保存至今,为大理现存洞经音乐的代表。三洞谈经九天玄玑玉谱中有大量的序、跋、曲注:该谱中明永乐时冯天化的总序,以及李浩、杨升庵的序、跋、引注及陈玄亮自己的序文,都同样明确陈玄亮是洞经音乐的创始人,其中尤以陈玄亮自序最为直接。几乎所有的原始资料如上述

9、明代古谱等中的序、跋、曲注及有关洞经音乐的明代碑刻天王庙神道谈演三洞碑记5等也都认为是陈玄亮开创洞经音乐。实际上,这些资料时间跨度达三四百年,作者涉及数十人,且陈玄亮其人在道教史上也非著名人物,因此,陈玄亮是元末明初大理洞经音乐的首创者应是历史事实。 三洞谈经九天玄玑玉谱陈玄亮自序云: 余之生皆因尘缘,一念动而出于寒门小家,皆数定。后随通一师学道习琴于点苍,本一面之缘余本无才,入世传经于点苍、七曲二地道观,以度有缘人故而立经社于叶榆玉皇阁,历三十余载,学成者八十余人,皆为叶榆、龙尾二地儒生三十九人,道士二十六人,余者皆官府乐工宣光辛亥年六月初九 点苍玉皇阁道士陈玄亮。? 洪武元年(1368)

10、,明军攻入大都,顺帝远走漠北,史称北元,然云南仍奉其为正朔,宣光即为北元的第一个年号。宣光辛亥年,即明朝洪武四年(1371) ,此年号历史上只流行于云南地区,其他地方极少使用,历来是云南考古及文献中一个独特的标志。?现从此落款时间来看,就足以证明历史上确有陈玄亮其人,也说明陈玄亮开创洞经音乐确实无疑。 1944 年郑天挺先生对于点苍山玉皇阁作过考察,并记载了玉皇阁的环境以及“寺外有北主祠及李中溪(李元阳)仙道碑” ,?李中溪(李元阳)正是李以恒淮城夜语所记“并于五月十三关帝诞日立社,元阳、雪屏为社长,用修客席上坐,吴夔真人为监经,余为三元社总管事,段子厚为叶榆社管事用修又另整德胜驿存各地杂谱、

11、玉律谱六十余谱校之,并参七曲梵空音而整谱一集曰德胜驿玉振金声谱 ”?之“为社长”的李元阳。李中溪仙道碑在该处的真实存在,说明玉皇阁的洞经传承以及在该处的三元经社的历史起源是真实的,流传至今的德胜驿玉6振金声谱确实为明代曲谱,正如其封面所记录的“大明嘉靖九年庚寅夏,德胜驿三元社立也元阳主持叶榆,奔走二地隆庆庚午秋重阳立”?所书那样,可以推之该谱及其他明代古谱的大量明代题跋也是有真实来源的。 值得着重指出的是: 第一,李浩生于至正十四年(1354) ,明代元勋,为元末明初之人毫无疑问,其于洪武入滇亲见“陈玄亮老神仙于洪武十六年(1383) ”,并随后有抄录洞经乐谱、谈演道乐等长期密切交往,李浩直接

12、言明陈玄亮“师从龙门分支,以练气为修身之道” ,明确标示出龙门派名称。再据与李浩同游并且比李认识陈玄亮更早的当地士人张继白所言:陈玄亮“幼失父母,为中峰道士王通一收养” ,王通一为大理苍山中和峰玉皇阁道士。?另据与李浩同时的段僧奴在蒙段乐谱补遗之仙游歌 “曲后注”云:“孟德纪,龙门道士,善琴剑,精五音,元初入滇建玉皇阁于点苍,立派,传王通一,通一传陈玄亮。 仙游歌本纯阳道祖词牌。孟德纪本其直系弟子,为本师门弟子度曲而传南中。僧奴识。 ”?也明言孟德纪为“龙门道士” 。从其派字来看, “德、通、玄”正为“龙门字谱”的“道德通玄静”的第二、三、四三代派字排行,与前言“龙门分支”完全契合。孟德纪、王

13、通一、陈玄亮一系可完全确认为龙门派道士,并且,从时间上看最迟至元至正时期到洪武初年已经明确存在。 实际上,一旦明确认定孟德纪、王通一、陈玄亮一系所属为龙门派,则很容易推定陈玄亮、王通一应为元代而不是明代龙门派道士。因为“通一殁,亮主玉皇阁”?,之后陈玄亮才在元至正戊子年(1348)入四7川七曲山访道:“亮以至正戊子入七曲。 ”?王通一逝世自当在元至正戊子前。另据李浩六世孙李以恒的淮城夜语载:“陈玄子于三十九岁远游西蜀梓潼,遇清和显化,入七曲山,会云和子共议空音”?则元至正戊子年(1348)陈玄亮 39 岁。可推知陈玄亮生于元武宗至大二年或三年(1309-1310) ,至永乐丁酉年(1417)正

14、月上元日去世,寿 118 岁左右。 “余于至泰初(元无此年号,疑为至元)与玄子交,常往来玉皇阁、龙尾城二地至正甲辰(1364)春庆元宫道士段庆隆识”?、洪武“时百二道长陈玄亮在世”?的记载无疑是真实的。 陈玄亮在元至正戊子入四川梓潼七曲山访道后,于“丁酉春(后至正十七年,1357) ,亮返中峰”?,在玉皇阁并传三洞玄音于叶榆段府,建立桂香学等其时的元大理段氏总管应为段功。可知陈玄亮主要活动亦在元末明初李浩等入滇之前。另“玄子生三岁丧父,七岁丧母。母丧,中峰道士王通一为其母做法事,见亮聪慧过人,无所依附,收亮为徒,取名玄亮”?,则王通一收其为徒的时间在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左右。王通一的活动

15、时期应在元延祐四年(1317)到至正戊子(1348)之间,与明无涉。孟德纪的活动时间则还早于王通一,至迟也应在大德、延祐(1300-1320)年间。 孟德纪、王通一、陈玄亮一系来自何处?“玄子道名玄亮,叶榆西门人,父母世代农樵为生。玄子幼名小亮玄子生三岁丧父,七岁丧母。母丧,中峰道士王通一为其母做法事,见亮聪慧过人,无所依附,收亮为徒,取名玄亮。 ”?则陈玄亮为当地人,王通一收其为徒的时间在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左右。另据明永乐甲申(1404)冯天化三洞8谈经九天玄玑玉谱总序云:“通一,河南游侠,幼年学道华山,慕点苍佳地而游南中,至道观掌门道纲司通一为其取名玄亮,号玄子。玄子聪慧绝顶,学道

16、三年而晓诸经,过目不忘,通一精音律,善抚琴,尽传其技于亮。亮十三岁为观中诸法事唱诵领班,十六岁奉师命采药于中峰北香草坪通一远游三岛,观中事授玄亮,袭道纲职。玄亮传玉清仙音于玉皇阁道士。 ”?最可注意的是王通一“幼年学道华山” ,后入滇,并且“玉皇阁有道人四十余,多来自陇西、巴蜀等地”?,说明元代孟德纪、王通一、陈玄亮一系龙门派应来自华山,无疑沿着“华山陇西巴蜀云南”路线传播。 第二,明代碑刻天王庙神道谈演三洞碑记云: 陈玄子得天玑音而纂修三洞诸经,以历代讲玄化为以乐和而唱经,皆仙家妙曲,故曰大洞仙音。仙音起于全真弟子陈玄子,后传于斯民,但牵附于道观。自国朝崇道弘儒,元阳倡立经社,而以儒道信徒合

17、为一体,养性修身,明德达理,三度试谈文昌洞经。至嘉靖九年,贬滇新都状元杨升庵,因永昌时疫,避疫于德胜驿李氏花园,共建经社日三元,上顺道义,下应三公共议立社。五月十三,三元、叶榆二经社立,自此以学为社,春谈文昌,秋谈三洞,夏谈三官,冬谈黄庭,立戒训,施科仪,凡经师法座则以“妙玄合道法,阴阳载乾坤,志心皈命礼,万古永长春,清静无为宗,临通大洞全,暂状师得位,辉胜揭太空”为经师传经排序。而法座师以“道德通玄静,冥常守太清,一降来复本,合教永圆明,至礼忠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性茂,希彻衍自宁,位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排序。自此三元社立,建9道祖庙于龙尾城,立碑亭于德胜驿天王庙

18、,以此正名,永隽千秋。大明嘉靖壬子年三月三元社友立石。? 嘉靖壬子年为 1552 年,该碑刻明言凡经师与法座师具有“传经排序” ;法座师的“道德通玄静”以下 60派字正为龙门派字谱(经师的“妙玄合道法”以下诸字为天仙派字谱) ,谈演洞经音乐的大理“三元社”现仍存在,其历史上的法座师的排行正是依据龙门派字谱,已传四十余代。?此嘉靖字谱为目前所知最早的明代龙门派字谱。这从侧面也说明元代孟德纪、王通一、陈玄亮一系龙门派的真实性。 而此碑刻的真实性,从现存的、同时代的明嘉靖碑刻中也可确证。最近,景安宁公布了“现存于王屋山顶,未见发表”?的天坛修造白斋道人张公太素行实之碑的部分情况,该碑所记张太素生于明

19、正统十年十一月(1445) ,卒于嘉靖八年十月(1529) ,该碑“作者是松山隐者,立碑者是张太素的门徒王清芳,马清善”?,立碑时间为明嘉靖末期。据其所言:“该碑碑阴为长春真人仙派传授图 ,传授图上部字迹不清,题名长春真人仙派传授图之下有一行横字:道德通玄静,冥常守太清,一阳本,合延明 。 一阳两字之下中间竖写张公真常四字。名字下面有一段文字,是张真常的小传;此段损坏严重,只能知其大概,他道号无为子,蓟州人,生于明洪武丙辰(1376)九月二十四日,升化于正统己巳年(1449) 。主要弟子有张守然和程守然。小传下是以张真常为祖师的传授图。第二代传人是程守然和张守然。第三代有张太素、田太希、范太阳

20、、陈太洪等十八人。 ”?此碑碑阴所记录的“长春真人仙派”派字正为龙门派字谱,张真常张守10然张太素王清芳一系的传承也是按照此字谱进行的,张真常一系活动于明初洪武、正统时期,与早于其系的上述孟德纪、王通一、陈玄亮一系正前后相接。 第三,李浩明确指出:元末明初叶榆(今大理) 、三迤(今下关)境内除有上述以玉皇阁为中心的龙门派外,还分布有其他陆续传来的道派:“元灭后理,至成宗大德而道兴。龙门、全真诸道学纷入南中、三迤诸地。至延祐,三迤诸地遍布道观、阁堂二百余。叶榆境有观十八、阁十四,多为全真、龙门、天师、正乙诸派学至元末,武当、玄素等入南中。 ”同时详细说明当时叶榆(今大理)的道教地理分布:“延祐初

21、,叶榆东至云南品甸,南至巍宝,西至博南,新建道观五十余道教有正乙、龙门、华山、武当、纯阳、全真。周围百里内有道观、草堂百余,道士五百余,多为中原江南籍。 ”说明最晚延祐以后至元明之交,上述全真、华山、天师、纯阳、正乙、武当等道派均在该处已有宫观及道士活动。 这其中龙门、全真传入较早,据其所言可至大德年间(1300 年左右) ,但迟至延祐时期(1314-1320) ,全真、龙门、华山、纯阳、天师、正乙诸派已经在大理有广泛分布。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首先,此时作为全真教一支的龙门派与其他全真教派已经明确区分。其次,天师、正乙、纯阳诸派当是不属全真的其他传统教派;所记“华山”一派,也无疑应属传统教派的、陈抟一系的老华山派而不是全真郝大通的新华山派。最后,传入较晚的、元末至元时期(1345 年左右)传入的武当、玄素派无疑是以内丹为中心的新道派,因之与在此前传入的传统教派在教风上也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