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节能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647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节能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节能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节能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节能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节能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山东省节能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摘要: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推行节能量交易等工作,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文围绕推行节能量交易、完善节能考核体系、发展节能服务业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制度、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有关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经济管理;节能量交易;节能考核;节能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TK-9 文献编码: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3.06.009 1 关于推行节能量交易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2、”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 “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 。多年来,山东省节能工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较弱,推进节能工作的难度加大。改变过去依靠行政手段一条腿走路的方式,主动适应当前节能工作新变化,积极推行节能市场机制建设,把用能企业、节能服务公司、金融机构等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建立起均衡持续推进节能工作的长效机制,是深化节能改革的重要内容。 1.1 山东省开展节能量交易工作情况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市场化机制建设。省政府“十二2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支持开展能源环境交易试点。从 2011 年开始,全省

3、组织开展节能市场化机制研究,进行节能量交易试点,建立完善节能量交易和管理制度,推进节能市场化机制建设。 1.1.1 开展节能量交易制度研究 研究国内外节能量交易情况,对照山东经济和节能工作发展现状,提出开展节能量交易的思路。一是学习国内外节能市场化机制经验。重点了解节能量交易的基本情况,包括交易主体的范围和交易制度的设定;节能目标的确定、节能量分配与核定等关键因素;政府对节能交易监管的有关要求,以及节能交易的现状和发展经验等。二是分析全省节能量交易的基础。研究开展节能量交易的政策基础、市场基础、监管基础等,进行节能量交易可行性分析。三是确定推进节能量交易工作思路。提出了突出重点、由易到难、逐步

4、扩大的工作思路,即先开展节能量交易,再逐步扩大到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先抓千家节能低碳行动企业,再逐步扩展到合同能源管理、技术改造项目等领域,总结经验,逐步推进。 1.1.2 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 2011 年,山东省率先进行了节能量区域之间的交易试点。烟台市组织节能压力大、潜力小、成本高的县(市、区)与节能任务已完成且节能潜力大、成本低的县(市、区)开展节能量交易,招远市和栖霞市实现了首次交易。其中,招远市卖出的节能量 5 万吨标准煤是通过 6 户企业节能改造产生的,栖霞市买入 5 万吨能耗指标,年增加产值 11 亿元。3通过节能量交易,既保证了区域节能目标实现,又减少了社会综合节能成本,

5、为实现区域节能调控提供了市场化手段。 1.1.3 设立能源环境管理平台 自 2011 年我省开始筹建山东省能源环境管理中心。当年 8 月份,起草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了机构的建制与功能,规划了服务方向与服务方式,设计了主要的服务产品类型。2011 年 10 月份,省工商局正式注册成立了山东省能源环境管理中心(简称省能管中心) 。省能管中心逐步建立了交易规则和交易制度,配备了专业人才和专用设备,建设了能源环境交易大厅,上线运行了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网,对全省 1188 家重点用能企业“十二五”和年度节能量目标进行了登记,并建立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登记制度,构建了能源环境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电子商城,承担

6、了省节能办委托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直报任务,具备了开展正常交易服务的软硬件条件,基本构建起全省节能量交易平台。2013 年 9 月,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同意筹建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的复函 ,拟将省能管中心整建制变更为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简称省能交中心) ,充实完善经营范围,进一步明确能源环境交易的有关内容。目前,已向省政府上报关于申请设立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的请示 。 1.1.4 制定节能量交易管理办法 近期,出台了山东省节能量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鲁经信资字2013569 号) ,制定了交易原则、主体、方式和地点等,明确了交易程序和监管办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总则部分。主要

7、明确节能量和节能量交易内容。二是交易原则、主体、方式和地点等。将重点用4能单位、节能服务公司和银行、投资机构等作为交易主体,按照交易主体自愿、政府引导、逐步推进的原则开展节能量交易工作,确定省能交中心作为全省节能量交易授权服务平台。三是交易程序。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交易,从双方协商交易逐步过渡到市场化竞价交易。2013 年至2014 年,按照双方协商交易的方式进行;2015 年起,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竞价交易。合同能源管理或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交易程序待条件成熟后另行制定。四是监督管理。明确省、市节能主管部门和省能交中心的分工和职责,共同推动工作开展。 1.1.5 开展节能量试交易 10 月 31 日

8、,山东省节能办组织开展了节能量试交易。交易节能量23 吨标准煤,交易单价 240 元/吨标准煤,交易额 5520 元。出让方、受让方和受托方的委托人分别在节能量交易合同上签了字。其中,出让方2011-2012 年节能量目标为 20000 吨标准煤,实际完成 65150 吨标准煤;受让方节能量目标为 608 吨标准煤,实际完成 585.93 吨标准煤,与目标任务差 22.07 吨标准煤。本次交易后,出让方 2011-2012 年累计实现节能量核减为 65127 吨标准煤,仍超额完成节能量目标;受让方累计实现节能量增加到 608.93 吨标准煤,也超额完成节能量目标。此次交易严格执行山东省节能量交

9、易管理暂行办法 ,是一次交易预演,主要是积累经验、查找问题,为正式开展节能量交易打好基础。 1.1.6 完善节能量交易保障措施 山东省节能量交易将从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量交易,逐步扩大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碳排放权、排污权等领域,有关保障措施也将逐步建立5和完善。近期,正在起草山东省节能量交易监管办法 ,进一步规范节能主体的交易行为,保障节能量交易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运行。同时,筹备设立山东省节能减排基金,针对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问题,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节能减排领域, 利用现代金融手段,为节能改造提供系列化支持,活跃节能环保产业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对节能减排的贡献率,推动实现全省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1.2

10、下一步工作重点 结合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大对节能量交易的研究,扩大节能量交易范围,实现能耗量的资本化运营。一是开展落后产能淘汰后减少的能耗量交易研究。企业按照国家政策淘汰落后产能,腾出能耗空间,将这部分能耗量进行挂牌交易。二是建立企业新上项目能耗申购制度。高耗能行业新上项目、扩大产能等,能耗总量不足时,要从有余量的企业购买,控制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大产能。三是加强高耗能企业能耗存量管理。对高耗能企业主动压缩产能减少的能耗量进行交易,推动高耗能企业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扩大节能量交易主体。从用能企业、节能服务公司、金融机构等,逐步扩展到投资、保险等机构,以及自然人。 1.3 几点建议 1.

11、3.1 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推动开展节能量交易的扶持政策 加强顶层设计,将节能量交易平台建设纳入节能能力建设扶持范围,利用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地方节能量交易平台建设,为开展节能量交易提供软硬件支撑。进一步加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补贴和节能技改项目奖6励标准,为节能量交易试点提供保障。未完成节能目标的地区和企业,通过购买节能量达到节能目标要求的,国家应承认完成节能目标。 1.3.2 充分利用国际能效合作项目支持节能量交易研究 支持开展节能量交易机制、标准、规范以及具体实施等方面的研究,解决节能量交易相关课题研究方面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我省引入国际先进理念、经验和智力。 1.3.3 进一步完善能耗统计制

12、度 建立节能量认证制度,加快产品能耗指标计算标准建设,统一计算口径,且出售企业节能量须有技术改造等项目作为支撑,为节能量交易打好基础。 1.3.4 建立完善节能量交易财税制度。节能量收入所得涉及到财会和税收等制度规定,要进一步明确财会和税收制度,鼓励开展节能量交易工作。 2 关于完善节能考核体系问题 “十一五”期间,国家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20%左右”的目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省政府。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 “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等指标的权重” 。完善节能目标考核的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

13、考核体系,构建起完整的、符合实际的政府节能政绩评价考核制度,是今后一个时期节能工作的重要任务。 2.1 建立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72006 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办法 (鲁政办发2006117 号) ,明确了考核内容、方法、奖惩措施等,并据此组织了考核,国家对山东的考核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08 年,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 (鲁政发200855 号) ,制定了单位 GDP 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 、 单位GDP 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和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方案 ,进一步修订和健全了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2013

14、 年,根据“十二五”节能工作的新形势,对考核办法再次进行修订,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方案 (鲁政办字201322 号) ,增加了考核内容,细化了评分标准,使考核程序更加严密,更具有可操作性。 2.2 节能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内容 采用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定量考核由省统计局提供数据,省节能办根据完成情况评分,满分 40 分;定性考核指标由省有关部门根据工作落实情况评分,满分 60 分。 2.2.1 节能目标情况 117 号和 55 号文确定了各市万元 GDP 能耗、万元 GDP 电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等指标。 “十二五” ,对考核目标适当进行了修改

15、,突出了万元 GDP 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两个对节能工作有重要作用,且关联性较大的指标,去掉了受居民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的万元 GDP 电耗指标。 2.2.2 节能目标分解情况 82006 年,国家确定“十一五”万元 GDP 能耗下降 20%的目标后,给山东省分配了下降 22%的任务。山东对各市按照鼓励低能耗、约束高能耗原则进行了分配,其中,7 个市万元 GDP 能耗降低 22%,9 个市降低23%,1 个市降低 25%。 “十二五” ,国家确定山东省万元 GDP 能耗降低目标为 17%,为充分调动各市节能工作积极性,省政府确定按照统一比例分解,不再区别对待的原则,各市都按 17%下达

16、节能目标任务。 2.2.3 节能措施落实情况 逐步完善指标体系,着力推进全社会节能工作,细化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力求全面反映各项工作。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重点领域、执行法律法规、节能宣传等基础工作的考核力度,推动节能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开展。 2.3 考核结果和评价方法 2.3.1 考核结果的确定 3 个考核文件都对各市政府节能目标考核的目的、范围、内容、方法、奖惩等作了规定,并附有考核计分方法,以求全面、客观、准确的反映被考核单位的工作情况。考核结果分为超额完成、完成、基本完成和未完成 4 个等级。考核突出万元 GDP 能耗,将其列为否决性指标,完不成的,视为没有完成节能目标。为做好考

17、核工作,会同统计部门建立了万元 GDP 能耗等指标的统计公报制度,定期公布各市节能指标完成情况。 2.3.2 采用实绩分析的方法进行考核 通过审查各市自查报告,对照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有关部门掌握的工作情况,结合现场考核,确定考核结果。这种方法量化、直观、客观,9各市都能够接受。针对“十一五”节能目标考核“年终一次性考核”出现的问题,在制定“十二五”考核方案时,加强了考核全过程管理,采用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通过跟踪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对策措施,确保目标落实到位。同时,还实行了节能“双目标”责任考核,省政府与 20 个省直部门签订节能目标责任

18、书,落实目标任务,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推进节能工作全面开展。 2.4 节能目标考核效果明显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各市节能目标考核,节能约束性指标的作用逐步显现。一是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各市都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都成立了节能办公室和节能执法监察队伍,形成了健全的省、市、县三级管理体系。二是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各市将节能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实行节能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市政府与县(市、区) 、有关部门分别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节能目标责任体系。三是工作措施深入推进。结构调整、

19、技术进步、重点领域、执法检查等工作扎实开展,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服务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业转型升级、节能投入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5 完善节能考核体系的建议 2.5.1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10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这是政府政绩考核的重大转变。从节能目标考核情况看,应就经济发展质量、民生改善情况、生态文明建设等分别设立评价指标体系。在当前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分别设立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更有利于推动工作的开展,可以更全面、准确、客观的反映各级政府绩效情况,也有利于各指标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2.5.2 建

20、立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政府政绩考核评价体系,重在抓好落实 一是实行动态管理。事物在不断的发展,随着工作的开展,有的措施已实施,并且形成了制度,有的已不符合形势需要,而工作实践中不断涌现出一些创新性工作。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考核评价体系应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二是建立目标反馈修正制度。应尊重客观事实,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对年度目标进行修订。三是指标要体现差异化。对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生态环境、发展方向等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目标,推动各地因地制宜谋发展。2.5.3 完善绩效评估机制 一是加强日常管理。绩效考核不仅对结果进行管理,更要对过程进行管理,督促各级政府始终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改变年底一次性考核的不足。二是加大对问题的跟踪和落实力度。发现了问题要确定整改时限,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落实。三是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量化民意指标,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提高考核的公信度和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