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水伦理.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6577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水伦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水伦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水伦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水伦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水伦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水伦理摘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观,它不仅蕴含着关于生态文明的信念与理想、价值哲学、伦理道德关系转型和思维方式转变等道德哲学问题,也对推进人水关系的道德建设提出了多层次的伦理诉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水伦理既要在原生自然之水、社会生活之水和理想信念之水等三个层面上追求人水和谐的三重境界,又要在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束缚的同时,确立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相统一的水伦理价值观,通过多形态水伦理的融通共进和水伦理研究范式的转变,建构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代的水伦理体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水伦理 中图分类号:D616;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

2、章编号:1671-1165(2013)02-0015-10 2012 年 11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等两大总体战略目标,同时把“建设海洋强国” 、 “建设节水型社会”纳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中。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http:/ 事实上,资源紧缺、环境制约和生态失衡也日益突出地表现在人水关系领域。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日益严重的 PM2.5 将地方“两会”和全国“两会”紧紧笼罩, “中国式”地下水污染和公益人士制作的“癌症村”地图震惊了世界。

3、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与人水关系的道德失范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水和植物是 PM2.5 的最大克星,但很多大中城市和地方早已因盲目建设而落入缺水、干旱的恶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粗放型发展则不仅造成了黄河断流、 “有水皆污”的环境恶果,而且这种发展的惯性力量还在日益加剧水的稀缺性以及对水生态的破坏性,使人水冲突、人水相争从微观层面向中观和宏观层面蔓延扩展。因此,日渐突出的水问题、水事件、水危机不仅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集中反映,更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缺乏相应的伦理道德体系约束的结果。环境问题的解决和生态文明建设都需要水伦理同行。然而,目前水伦理的研究则明显滞后,总体上仍

4、处于起步阶段。论题主要集中在价值观、生态理念、哲学基础等理论领域徐少锦:论当代中国水伦理 ,见樊浩、成中英主编, 伦理研究(道德哲学卷?2006)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 408 页;田海平:“水”伦理的生态理念及其道德亲证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年第 1 期;3王建明、王爱桂:论水伦理构建的哲学基础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年第 1 期。 ,对水伦理的应用研究少之又少沈蓓绯、纪玲妹:节水型社会背景下的水伦理体系建构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年第 4 期;吴齐:水伦理在水资源保护与水权管理中的价值 , 人民长

5、江 ,2008 年第 18 期;曹顺仙、王国聘:全球化视阈下大坝科技的水伦理审视 , 生态经济 ,2010 年第 10 期。 ,对诸如水伦理与生态文明、水伦理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水伦理与建设海洋强国、水伦理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水伦理与全球生态安全等问题,几乎没有论及。鉴此,本文就水伦理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一论题进行探讨。 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对水伦理诉求的三重境界 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写入报告,到十八大提出“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这不仅意味着文明观和时代观的双重转变,标志着人们对人类文明转型和时代转变的内在质的规定性的认识的深化,更代表着

6、对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新判断,体现着 13 亿人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和信仰的自觉与自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观,蕴含着三个重要的道德哲学命题: 一是生态文明的信念和理想。在世界仍处于“一球两制”的背景下,建设生态文明有必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区分姓资姓社的问题,以便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解决全球生态危机中的地位和作用,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首先,当今世界上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4于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先发性而成为较早面对现代环境问题并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一定经验和成效的国家。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绿色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到提出环境保护、生态现代化、可持续发展、自然权利

7、论、自然价值论以及环境伦理、工程生态伦理等等,这些都表明生态文明的因素确实在资本主义国家生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因此拥有了让后发国家所羡慕的蓝天、碧水和清新空气。绿色资本主义或生态资本主义不仅让国内外一部分人相信资本主义可以解决环境问题,还让部分人相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即当一国人均 GDP 达到 40005000 美元时,环境污染水平达到最大值,之后环境污染开始减轻。然而,21 世纪不断恶化的全球生态环境却昭示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地规定着绿色资本主义或生态资本主义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是有限的,并且这种限制是资本主义自身无法超越的,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这就是说:资本及其自

8、行增值,表现为生产的起点和终点,表现为生产的动机和目的;生产只是为资本而生产,而不是反过来:生产资料只是生产者社会的生活过程不断扩大的手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人民出版社,2003 年,第 278 页。这种生产的动机和目的使环境成本外部化成为必然,而环境保护只是为了维护资本增值的持续。因此,资本主义生态文明只能部分而非整体性地解决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要依靠能够自觉地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对整个生产进行社会调节和按比例协调分配社会总劳动的社会主义。因为“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2 卷,

9、人民出版社, 19795年,第 541 页。其次,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及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的召开,使时代的主题由“和平与发展”转向了“环境与发展” 。时代主题的变换,使解决环境问题和应对全球生态问题的机遇与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我们不可能重蹈先发国家索取和掠夺他国资源、财富,向其他国家转移污染、转嫁危机的生态殖民主义或生态帝国主义路子,而只能和世界各国一道,同舟共济,积极探索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新路。 二是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哲学。问题与办法、困境与出路等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去提出和解决的。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生态文明必须以人民福祉、民

10、族未来、人类文明永续发展为动力和目的,必须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引领建设、实现发展,而不以牺牲民生、牺牲他国、牺牲子孙后代的发展权益为代价。因此,统筹解决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坚持人本主义的价值论与自然价值论的统一,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这是内在地由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与此同时,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过程,也应该是确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价值观,努力建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价值体系的过程。只有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才能引领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是伦理道德关系的转型和思维方式的改变。生产、

11、生活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决定着伦理道德关系的转型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是把生态文明放在更加6突出的地位,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态空间布局的优化、自然面貌的变换等都蕴含着各种利益关系的变化。传统的道德关系、思维方式将不得不改变。因为“人们自觉地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434 页。同样, “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

12、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329 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实践活动既改变着时代,也改变着自然、改变着人和社会,改变着彼此形成的各种关系以及人的思维和内心世界。所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科技和道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进共荣,以引导人们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所蕴含的上述哲学、伦理学问题,要求当代水伦理注重三个层面的人水关系,追求三重伦理境界: 首先,对于原生自然之水,要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总原则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

13、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节约每一滴水,珍爱每一个水体健康生命,给自然水体更多修复空间,确保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第二,对于社会生产、生活之水,既要确保当代人生产、生活、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要有代际伦理情怀,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7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既要建设节水型社会,又要积极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第三,对于理想和信念之水,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核心价值理念,坚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把建设美丽中国与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相结合,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相统一,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这三重伦理境界反映到处理人水关系的目标、原则和要求上,则包

14、含以下内容:(1)要坚定不移地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平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严控水资源开发强度,适度调整水利水电的空间布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调整涉水产业的结构空间布局,杜绝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生产与建设,使生产、生活和生态能全面协调发展;(3)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按照节能、降耗、增效的原则,合理利用和开发水资源;以“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4)加大水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的保护力度。在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的同时,推

15、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5)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水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水环境监管,健全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水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 (6)通过加强水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水环保意识、水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8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水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7)行于当地,胸怀全球。在一球两制的国际舞台上,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共“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 简言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内

16、在地要求建立相应的水伦理体系,这种水伦理体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贯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突破工业文明和绿色资本主义的惯性思维,在采用统筹协调的生态整体论和进化价值论的同时,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重视多形态水伦理的融通和水伦理体系的建构,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需要。 二、多形态融通共进的水伦理 要有效和成功地回应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水伦理诉求,深化和整合融通当前多形态的水伦理研究势在必行。目前,国际水伦理研究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适应性不高。国外水伦理研究的议题主要集中于全球水伦理和水资源管理中的水伦理。代表人物有(美)桑德拉?博斯代尔(Sandra Postel)Sandra Pos

17、tel,Brian Richter. Rivers for Life: Managing Water For People And Nature,Island Press,2003.、 (英)费克利?哈桑、 (美)艾兰(Allan. S.) 、 (美)彼得?布朗(Peter G. Brown)Peter G. Brown,Jeremy J. Schmidt. Water Ethics: Foundational Readings for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s,Island Press, 2010.、 (西班牙)雷蒙?拉马斯(M. Ramon Llamas)M.

18、Ramon Llamas,L. Martinez Cortina,Aditi Mukherji. Water Ethics,Taylor & Francis Press,2009.等。研究内9容涵盖全球“水伦理”的理论、 “水伦理”的核心、水资源的分配正义、水权与基本人权的关系、水资源神圣和相关价值观等方面。大部分学者将水问题大致归因于多种非均衡性的结果,认为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中的水伦理研究和应用就可以有效地解决人水矛盾。这一点在 2012 年笔者与国际环境伦理学会主席和美国环境伦理学会主席的交流中得到证实。他们认为,通过公平公正等水伦理原则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和水资源布局的合理调整,自己所在

19、国家的人水矛盾已基本解决,因而研究水伦理的学者也就寥寥无几。 与此相反,日益严重的缺水、断流和污染却使得我国的水伦理研究显得日益紧迫而重要。一方面,沙漠化、石漠化不断加剧,地下水超采和污染有令不止,环境局长被悬赏下河“游泳” ,异常大气环流导致强对流天气直至冰雹砸死百姓、威胁民生。另一方面,建设美好家园、美丽中国任重道远。国内水伦理研究也正是顺应了这种环境与发展的现实需要而逐渐产生的。 国内水伦理研究从本世纪初兴起以来,在政府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逐渐超越传统伦理或水资源管理伦理研究的樊篱,转向了维护水体健康生命的水伦理,开创了水伦理、河流伦理、海洋伦理等多形态并进的局面。 河流伦理的研究起步

20、于世纪之交。2003 年张真宇、胡述范在中国水利报发表了走向和解:一种新的河流伦理观一文,正式提出了“河流伦理”概念。张真宇、胡述范:走向和解:一种新的河流伦理观 , 中国水利 ,2003 年第 4 期(B 刊) 。此后,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领导组织下,由侯全亮、李肖强、余谋昌、吴国盛、雷毅、叶平、葛剑10雄、乔清举、蔡守秋等组成的专家团队,围绕河流伦理、河流生命、河流的文化生命、河流健康生命、河流的价值、河流伦理的自然观基础、河流伦理与河流立法、黄河与河流文明等论题,进行了系统而富有协同创新意义的研究,在编写出版河流伦理丛书的同时,借助报纸、期刊等媒体发表了约 40 余篇学术论文,举办了河流伦

21、理学术研讨会。2009 年前后,又围绕“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这一主题展开研究,出版了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一书。侯全亮主编: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 ,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 年。河流伦理以其研究对象的典型性、研究成果的系统性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性而成为国内水伦理研究的典范。 水伦理研究则以 2004 年徐少锦、叶平等在国内媒体上发表的理论著述为标志。徐少锦:论当代中国水伦理 ,见首届国际道德哲学会议论文集 ,2004 年。近年来,主要论及了水伦理的内涵、水伦理的主体论、价值论以及水伦理构建的哲学基础等。王建明、杨志考:当代水伦理价值观反思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 年第 1 期;侯起秀:水伦理学概论 ,http:/ , 江海学刊 ,2012 年第 4 期。等多形态水伦理的意义,主张以“主体客体主体”为关系结构的交往实践论作为水伦理构建的哲学基础等。水伦理研究具有渐进式的特征,如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