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深圳与欧美碳排放特征比较及减排对策【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 20052010 年深圳全市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结构特征,并预测未来碳排放趋势。同时,与欧盟和美国碳排放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总结提出了碳排放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相互关系和碳排放重点领域,以及深圳碳减排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 特征 减排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3-0079-5 【作者简介】高红(1963-) ,女,天津人,深圳市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深圳市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委员专家组专家,研究方向:循环经济、低碳发展、产业规划等。 一、深圳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变化分
2、析 (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随着深圳市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日臻完善。三次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2005 年的 0.2:52.4:47.4 调整为 2010 年的 0.1:47.2:52.7,到 2012 年达到 0.0:44.3:55.7。高新技术、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和文化四大支柱产业占 GDP 的比重达到 60%以上。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 25%以上,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 68%以上,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70%。 2(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从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占比在
3、下降,由 2005 年 12.4%下降到2010 年的 7.49%,同期,石油占比由 63.7%下降到 53.78%,天然气占比上升了 7 个百分点。从装机容量看,截至 2010 年,全市总装机容量中,煤电占 15.8%,油电占 2%,气电占 37.7%,核电占 43.3%,太阳能等新能源占 1%。 从能源消费增长看,20052010 年,深圳市终端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年增长率分别约为 15.2%、21.5%、2.9%、2.0%、8,8%,平均增速约为 9.83%,其中 2008 和 2009 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增速较低。 从能源消费品种看,深圳市主要能源消费品种为汽油、柴油、天然气和电
4、力,其中,天然气消费量增速最快,年均增速高达 68.3%,汽油、柴油年均增速约 15%,电力消费年均增长 7%以上。20052010 年主要能源品种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平均比例分别为:汽油 9.1%,柴油 24%,天然气 5.2%,电力 51.3%。 二、深圳碳排放特征分析 (一)全市碳排放总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深圳碳排放总量在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大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碳排放总量的增速逐渐趋于缓慢,万元 GDP碳排放持续下降。 从碳排放总量增速看,20052010 年全市碳排放总量由 6000 多万吨增加到 8000 多
5、万吨,增幅为 26.3%,年均增长 4.79%;其中,直接排放3量增长较小,年均增幅仅为 1.26%,间接排放量(电力调入)增加 l 倍以上,年均增幅达 16.05%。 从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看,在全市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质量在不断提升,万元 GDP 产生的二氧化碳在逐年下降,2010年比 2005 年下降 34.7%,年均下降 8.17%,人均碳排放约基本维持在 6.5吨左右。 从排放源看,对全市碳排放总量贡献最大的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占全市直接排放的 92%,这个比例 20052010 年基本持平,但排放量有小幅增加,增幅为 6%,年均增幅 1.16%。 从三次产业
6、排放结构看,第一、第二产业排放量在下降,第三产业在上升,由 2005 年的 2.9:51.8:39.9 变化为 2010 年的0.4:42.1:52.8,三次产业碳排放变化情况符合深圳产业结构变化规律。(二)碳排放结构分析 1.电力生产部门 20052010 年间,电力生产部门的直接排放总量大幅度减少,2010年比 2005 年下降 19.75%,年均下降 4.31%。主要原因:一是“十一五”期间关停小火电厂,由 15 个火电厂减少到 8 个,共减少火电机组 112.14万千瓦;二是火电厂实施“油改气”工程;三是新建东部和广前两个电厂均为燃气电厂,通过天然气清洁能源的普遍推广,大幅度减少了由煤
7、炭、燃料油等高碳化石燃料产生的直接排放。 2.制造业 4制造业的直接碳排放大幅下降,而间接排放却大幅增加,最终导致制造业碳排放总量仍呈上升态势。2010 年比 2005 年制造业排放总量小幅增长,年均增长率为 2.1%,同期,直接排放大幅下降,降幅达 45.6%,年均下降 11.5%,间接排放则快速增加,增幅高达 66%,年均增长10.7%。导致直接排放下降和间接排放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十一五”期间,深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实施节能改造和应用推广先进节能技术;三是以直接消耗化石能源的高能耗、高排放行业陆续被淘汰或
8、转移,落后技术和工艺改造升级,电力消耗逐步成为产业发展主要能源。 3.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 2010 年比 2005 年几乎翻了一番,增幅达 96%,年均增长 14.4%;其中,直接排放增幅达到 95%,年均增幅 14.3%,间接排放量虽然不大,但增幅高达 227%,年均增长 26.6%。在交通运输碳排放中 99%来自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由电力消耗产生的间接排放量虽然很少,但增长很快,主要原因:一是近几年机动车保有量(特别是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年增长速度在 15%25%之间,截止到目前,全市汽车保有量已超过 230 万量,仅次于北京;二是“十一五”期间地铁交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
9、大运会后,5 条线路全面通车运营,总长度达178 公里,作为地铁动力来源的电力消耗量较过去陡然上升。 4.服务业和居民生活 20052010 年,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碳排放呈稳定增长态势,年均增5幅分别为 7_3%和 5.1%。从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看,服务业和居民生活产生的直接排放变化都不大,仅有小幅度增加,但间接排放均呈现较大增长,增幅分别为 43%和 36.4%,年均增长分别为 7.4%和 6.4%。可见,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碳排放主要来自间接排放。 三、深圳碳排放未来趋势分析 (一)全市碳排放总量预测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深圳作为全国经济特区和相对发达城市,率先进入工业化
10、和城市化中后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结构虽已呈现出发达国家某些特征,但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碳排放总量在未来 1020 年中仍处于上升期,其总量还将增加,但随着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碳排放总量增幅将会收窄,并逐步趋于稳定。根据深圳碳排放历史增长情况和经济发展速度,初步预测到 2014 年,全市碳排放量将突破 1 亿吨,2015 年碳排放总量将比 2010 年增加 26%左右。 (二)电力生产部门碳排放量预测 根据深圳市电力生产部门历史碳排放情况,同时考虑到国内外电力发展的背景、发展趋势,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发电能源和发电技术设备的改进等因素,初步预测,到 20
11、15 年,燃煤电厂碳排放将进一步下降,燃气电厂将根据发电设备的先进程度、装机容量和发电效率的提高,排放量有所不同,东部电厂和广前电厂排放量将有小幅下降,其余“油改气”电厂排放量将有小幅上升。 (三)其他主要行业 6按照 20052010 年各行业碳排放情况,预测 20122015 年各行业碳排放趋势。其中,制造业 2015 年排放比 2010 年增长 11.1%;交通运输碳排放增长 96.2%;服务业排放增加 42.1%;居民生活排放增长 28%。 从排放增量看,交通运输业增量最大,服务业次之,居民生活居第三位,制造业最小。 从各行业排放结构看,201 1 年,交通运输排放量与制造业排放量基本
12、持平,占五个行业的 36.33%和 36.34%,但二者排放源完全不同,交通运输以直接排放为主,约占 97%,而制造业排放中约有 94%来自间接排放;2012 年交通运输排放量开始超过制造业,分别占 39.67%和 36,70%;到2015 年,交通运输碳排放将占五个行业排放量的 47%,成为最大排放源。四、欧盟和美国碳排放特征 (一)欧盟能源消费情况分析 欧盟 27 个成员国(简称 EU-27)在 20002010 年,能源消耗总量由1121 百万吨石油当量增加到 1153 百万吨石油当量,10 年间仅增长 3%,其中,2009 年,由于金融危机,能耗较上年有所下降。从主要行业能源消费量变化
13、情况看,增长最快的是服务业,增幅达 32%,其次是交通运输业 7%,居民生活 5%,同期,工业能耗则下降 12%。 从能源终端消费结构看,占比最大的是交通运输,其次是工业,到2010 年居民生活取代工业,占比位居第二;从各行业占比变化看,交通占比由 2000 年 30.4%增加到 2010 年 31.7%,增加 1.3 个百分点,工业占比由 29.4%下降到 24.5%,下降 5 个百分点,居民生活占比仅次于交通,7但 10 年间变化不大,由 26.1%增加到 26.6%,服务业占比虽然最小,但10 年间增幅较大,由 10.3%增加到 13.2%,增加 3 个百分点。 近年来,EU-27 大力
14、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使得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占比逐年提高,由 2006 年 9.0%提高到 2010 年 12.5%,并呈现出向 2020 年 20%的目标稳步迈进的态势。 (二)欧盟碳排放特征 EU-27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由 1999 年 5769 百万吨 CO2e 下降到 2009年 4907 百万吨 CO2e,20 年下降 14.9%。其中,来自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占总排放量的 74.6%。 从主要行业排放量变化看,交通运输排放量在增加,排放量增幅为2.1%,能源工业、制造业、商业和居民生活排放量在下降,其中,制造业下降幅度最大,2009 年比
15、2000 年下降 24%,其次是居民生活 7.7%,商业 2.3%。 从排放结构占比变化看,在制造业、交通、商业和居民生活四个行业中,交通占比最高,占 19%,如果将国际航运和国际海运计算在内,占比将提高到 25%,其次是制造业,其占比下降了 2.3 个百分点,居民生活占比仅次于制造业,商业占比最低。 (三)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由 1990 年的 6183 百万吨 C02e曾加到 2010的 6810 百万吨 C02e,增幅 10%。其中,19902007 年排放量呈上升趋势,2007 年达到峰值,2008、2009 年连续下降后,2010 年排放量小幅回升。 (四)美国
16、主要行业排放结构变化 8美国主要行业中,工业排放占比最大,但在逐年下降,由 1990 年的35.3%下降到 20lO 年的 28.2%,交通、居民生活和商业排放量占比均在上升,其中,交通占比仅次于工业。由 1990 年的 25.2%增加到 2010 年的27.3%,居民和商业排放占比基本相当。 五、主要结论与减排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特征决定了能源和碳排放的最终特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初期,产业发展层次较低,能源利用效率低,能耗大,碳排放量也大,工业(制造业)排放量占比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能源消
17、耗量会缓慢增长并趋于稳定,能效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逐步减弱,呈现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碳排放绝对脱钩的态势,由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也会趋于稳定或减少。 2.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服务业发达,其碳排放增加值占比在 70%80%之间,能源利用效率高,清洁能源比例大,碳排放量已经达到峰值,并逐年下降。其中,工业(制造业)排放量下降,占比也逐步减少,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和服务业排放量都在增加,交通运输排放量增速不仅最快,而且占比高,居民生活和服务业排放量稳定增长。 3.深圳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后期,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碳排放总量在不断增长,今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目
18、前,深圳碳排放已经呈现出发达国家和城市的排放特征,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与日本东京相当,碳排放结构与欧盟和美国相似,能源工业和制造业的碳9排放逐年下降,交通运输碳排放快速增加,成为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贡献最大的排放源,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碳排放也将持续增加。 (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对策建议 1.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法规 探索建立市场机制。以建设国家碳交易试点城市为契机,通过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温室气体减排体制机制;借鉴欧美国际经验,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所。 建立低碳产品认证和碳标识制度。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开展低碳产品认证的相关政策,选择重点领域开
19、展低碳产品认证和碳标识试点,建立深圳低碳、绿色壁垒预警防控体系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企业研发低碳产品技术。 构建低碳发展统计、核算和考核制度。目前全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和企业碳盘查过程中数据缺失是普遍遇到的难题,要抓紧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健全政策法规。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的优势,加快梳理和构建促进低碳发展,保障碳减排市场机制有效顺利运行的法规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基金渠道的基础上,设立低碳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快低碳标识产品、高效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等推广应用。 发挥金融创新和技术创新优势。探索开发多种形式的低碳金
20、融产品,搭建融资平台,引导民间资金和各种社会资金参与低碳城市建设,积极10争取利用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基金,多渠道为低碳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同时,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构建技术研发平台,建立低碳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快形成低碳发展技术支撑体系。 2.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新能源、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其配套政策,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力度,加快产业化进程,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加大扶持合同能源管理(EMC)等节能服务产业力度,积极培育碳排放统计、碳盘查、碳标准、碳标识、碳认证、碳金融、碳排放交易、节能减排和能源管理
21、咨询服务等低碳服务产业,不断完善我市现代服务业体系。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强化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效率,推进传统产业低碳化;加大制造业的能耗诊断和节能改造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强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实行严格的节能减排准入管理。 3.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例。积极引进天然气资源,形成多气源、互联互通的保障格局;利用深圳核电发展优势,稳步推进核电站建设;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同时,积极开展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研发工作。 降低能源生产部门的碳排放。研发应用最新的高效发电技术和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