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社会转型期儿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实现摘要:幸福作为人的主观体验,是与人的身心健康成长相关的一切积极感受。儿童幸福感的显著特性在于具体易得性、给予享有性、丰富完满性,其本质特征是自由、快乐,是符合他们本性的生活方式和成长方式。儿童时期的幸福感对人的健康个性和心理的形成以及对人一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每个儿童身心健康、充满生命活力、社会适应良好、生活幸福,感受自由、进步、成长的快乐,是整个成人世界的责任,是生命之梦,也是中国梦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社会转型;儿童幸福感;儿童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3)07007905 改革开
2、放以来,我国正在经历一场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文化变迁,未成年一代的生存境遇与生活环境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人的童年作为时代的产物,相较于以前,已经迥然不同,那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氛围不复存在,此即世人所谓的“童年的消逝” 。儿童的幸福感是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从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儿童幸福感的功能和价值,注重和珍视孩子的童年幸福,保护儿童较为自由的心性与活泼的性情以及生动的感性能力与朝气蓬勃的童年特质。这是应该引起注意和值得努力的事情,也是本文探讨这一问题的意义所在。 2一、儿童幸福感的特性、本质和功能 童年是人生的起点,幸福是儿童的权利。儿童的成长是身
3、心一体的,包括身体、心理、精神的成长,儿童的幸福应当是完满的。幸福快乐的童年,不仅是儿童应有的权利,也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需要。儿童的幸福是教育的理想、目的和价值所在。 1.儿童幸福感的特性与源泉 其一,具体易得性。孩子需要的幸福较为简单、具体。所谓简单,就是纯粹基于感官印象,所谓具体,就是来自具体的人、事、物,体现为一件件的事情。特别是年幼的儿童,比如物质生活的吃好穿好,心爱的玩具与伙伴,充满自由、快乐的游戏,以及父母的关怀、理解与尊重等等,都是儿童幸福感的因素,这些不难实现。而孩子伤心和痛哭的原因有时也很具体、简单,如抢走一个孩子正在吃的棒棒糖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场灾难,成人随意训斥几句,也会使孩
4、子难过许久。 其二,给予享有性。儿童的幸福,他们享有怎样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成长状态,主要取决于成人和教育。对于儿童来说,生活世界主要是由别人给予的,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是否情愿,成人的影响和教育始终与其相伴,周围世界对其的影响和作用也无处不在。他们既无法选择,也无处逃遁。儿童的幸福感较之成人更具有给予和享有的性质,年龄越小这一特性越突出。而最本质的给予是爱、尊重和自由,这是有着正确表达方式的爱,是将儿童视为和成人具有平等人格主体的尊重,是与其年龄相应的玩耍的自由,是成为他们自己、能够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发展的自由。这种爱、尊重、自由的给予就是幸福,这是一个孩子享3有其真正重要的幸福之本。 其三
5、,丰富完满性。这一点是与幸福感的源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幸福作为人的主观体验,是个体对自己的总体生活状况与状态的感受,具有主观内在感受的特质。虽然成长中的儿童由于认知尚未成熟等原因,对幸福的感受和评价易受外在评价的影响而呈现出不稳定性,但儿童对自己幸福的感受、要求和评价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体而全面、丰富而完整、细微而重大的。况且,对儿童来说,幸福之所以为幸福,就在于它的完满性,若生活内容过于失衡,或有重要欠缺,也称不上幸福。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对幸福追求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拓展,影响儿童幸福感的源泉也是如此,它也遵循着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提升这一内在的规律性。生活有多少内涵,幸福就有多少源泉。年龄不同
6、,生活的内容不同,需求不同,幸福感受的源泉也不同。儿童幸福感的重要源泉在于:大自然,是童稚时代的乐园;劳动的快乐,包括学习、创造性实践活动这些“智力活动的欢乐和认识的欢乐” (苏霍姆林斯基语) ,促使儿童得以体验成就感、价值感,形成自信;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使儿童体验文化审美愉悦;作为人的尊严的感受,使儿童在人格成长中不缺失爱与尊重以及自我表现,在表现自己中赢得尊严和自信。 2.儿童幸福感的本质与特征 人生的不同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状态,童年的情状应是自由自在、放松地享受童年生活。自由就是不受束缚,如若没有自主的自由、选择的自由、游戏的自由以及想象和创造的自由,不能做喜欢的事,心灵必将由此而缺乏舒
7、展和快慰。自由是人格的本质,也成为幸福的本质。快乐4是自我愉悦的心理体验,是一种自然的需要,是一种美好的状态,追求欢乐是人的本性,童年快乐是人之童稚天性的本真状态,是童年本身的心理特征。由此,童年应当是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 前苏联卓越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其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得出一个深切感受就是, “快乐是儿童对自己的力量产生乐观和信心的源泉,是他们同周围世界建立丰富多样的实际关系的前提,没有这些丰富多样的关系,便不可能有精神的发展,尤其不可能有先天素质、能力和天赋的充分发展”。儿童的幸福不仅在于其身心健康成长、自身综合性发展潜能充分展开,而且在于他们的生活状态比较从容,成长过程比较快乐、精
8、神世界比较丰富。 孩子的快乐个性,是他们成功和幸福的源泉。因此,孩子的童年快乐心境需要人们细心呵护。苏霍姆林斯指出:“儿童的兴奋心情就像火花,我们必须珍爱它。 ”这种“珍爱” ,需要智慧、情感、洞察力及同情心,关键是要理解和尊重儿童的天性,如儿童爱玩耍、爱表现、需要赞美的天性,珍爱他们无拘无束的想象与创造的自由心性,呵护他们真善美的情感表现。儿童幸福感的本质是自由、快乐,是符合他们本性的生活方式及成长方式,是含有审美享受的创造性体验。故此,增强儿童幸福感,重在养成其快乐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3.儿童幸福感的功能与价值 其一,儿童时期的幸福感,有利于形成人的健康个性和心理,有益于人一生的健康成长
9、。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和指标,儿童幸福感是健全人格的基本内涵和标志。在幸福伴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其身5心会很健康,对世界、社会、他人、人生等各种问题的看法会比较正确,比较容易形成自信、勇气、热情、希望、活泼、灵变、从容等健全的心理性格要素,这些将会演变为儿童在当今和未来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性格能力。而“在缺乏幸福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 其二,儿童的幸福感是影响其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情感和心理因素。情绪、情感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许多积极的情感,如愉快、赞同等都是德性成长的重要心理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孩子能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
10、观感受。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与幸福。 ”孩子的幸福感可以造就对自我和社会的乐观感,发现生活的乐趣,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其三,儿童幸福感有助于形成创造型个性心理品质。创造需要自信、自主、不盲目迎从的个性心理品质。一般来说,个性萎缩常伴随着创造力低下。只有快乐,才能激发人的自主性、信心和力量,使其保有一种欢乐、热情、期望、梦想的积极的情感力量,充满蓬勃而丰盈的活力。 其四,童年回忆是人一生的宝贵财富。童年的感受不仅是即时的,也是持续的。幸福情景,回忆起来仍感幸福,痛苦感受,回忆起来依旧痛苦。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一书的结尾,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回忆的意义这样写道:“你
11、们要知道,一个好的回忆,特别是儿童时代,从父母家里留下来的回忆,是世上最高尚、最强烈、最健康、而且对未来的生活最为有益的东西。 ”记忆是个体生命的一部分,过去、现在、未来是作为一种连续体而活动于人的内心深处。童年是人生的底版,每个人6都会追溯童年。童年生活是人的回忆的一个最初源泉,童年回忆应当成为人从中汲取信心和勇气、热情和力量、安慰和希望的丰富源泉。幸福的感受将造就积极、健康、全面的主体特性,引发儿童不断趋向成为有创造力的、美好的人的方向成长。 总之,增进儿童的幸福感是教育的理想、目的和价值所在。让儿童正确认知幸福、感受幸福并具有创造和享受幸福的能力,这是教育应不懈追求的目的和价值。我们的学
12、校和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儿童成为真正的人,成为完整的、幸福的人,以此不断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 二、社会转型期影响儿童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分析 人的童年是时代的产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现代儿童在物质方面大多数可以说是幸福的,他们的幸福感缺失,主要在于精神上不幸福,学业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就儿童整体来说,其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关联因素 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技术关联社会之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和生活便捷的同时,也向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强劲挑战。例如,大自然这一儿童幸福感的源泉就在儿童成人化过程中逐渐走向边缘。现代社会城市化和工业
13、化的快速进程,使得大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儿童难以真正拥有天然的童年状态。如一些新兴工业造成的水、铅等污染危害儿童健康。据2009 年 10 月 8 日南方周末报道:2006 年 9 月,甘肃省发生了 2000人铅中毒事件,其中包括 300 名儿童;福建省莆田市铅中毒事件造成周7围 203 人血铅超标,其中 200 人是儿童,其产生危害的生产过程从 1994年持续至 2007 年;江苏省邳州市铅中毒事件中,全村 100 个 14 岁以下儿童中,铅中毒人数达到 41 人,其中最小的不到 1 岁;2009 年 8 月,陕西省凤翔县铅中毒事件中周围两个村庄 731 名儿童中的 615 人血铅超标,
14、其中 166 人属于中度、重度铅中毒。环境污染给孩子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以上这些只是一些极端事例,比较普遍的现象是现在都市化的早期教育使城里孩子缺失了与自然水乳交融的那份亲密无间。他们没有感受庭院之美,没能在星斗满天的夏夜里在院里乘凉望月,没有去田野里收过庄稼,没有上树摘枣,没有下河逮鱼嬉水。 “雨打梨花深闭门”的春夜,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 “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盛夏,或明或灭的萤火虫,这类充满趣味的世界在他们心灵深处陌生而遥远。他们自幼缺少了田园情怀,也丧失了许多美感体验。 2.社会文化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产物。全国妇联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
15、儿童超过 6000 万。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无法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享受父母足够的关爱与指导,这种父母之爱缺失的生活状况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格和心理的不良发展。流动儿童是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流动催生出的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其幸福感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实证研究发现:社会关系(“是否与双亲在一起” 、 “朋友个数”和“受歧视感” ) 、留守时间和转学次数是流动儿童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因子;流动儿童的幸福感显著低于城市儿童。在现代社会,离婚率上升,家庭破裂、重组比例增加,8家庭稳定性下降,许多学生因单亲家庭、父母不和、缺少亲子沟通而出现大量心理问题。此外,大量涌入的外来思想文化、飞速发展的
16、信息传播,对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网络文化中的低俗内容对少年儿童的成长起到了负面的危害作用。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不公正现象、消极腐败现象,伤害了他们纯真的心灵,这也成为价值观教育中的难题。 3.教育因素 身心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和基础,但我们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幸福,儿童身心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在学校教育方面,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素质教育步履维艰,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现实使很多学校过分强调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学生过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其“童年恐慌” ,厌学逃学屡屡出现,学生不堪重负而自杀
17、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城市儿童家长普遍抢抓孩子的早期教育。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 ,一些家长让孩子密集地参加各种兴趣班,这不仅剥夺了孩子大量的玩耍时间,而且过高的期望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重,长此以往,孩子身心疲惫,丧失了童年愉快美好的感受。农村家庭的孩子虽因条件限制在童年时期基本处于放养状态,较为自由随性,但与城市家庭相比,农村家庭由于经济压力大、自身文化程度有限、教育观念保守等因素,在开拓孩子视野、教育引导、情感交流等方面较为欠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儿童家长普遍对孩子缺乏尊重和理解,缺乏正确表达爱的方式,使孩子失去了许多童年幸福的感受。在社会教育方面,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8、的基本9原则在教育实践中无从体现,学生生活得不到有益的转换,天资、才情无从发展和展示,自然体验、审美体验、劳动体验、创造性体验不足,素质教育得不到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有效支持。此外,一些学生的幸福观较为偏颇。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学生或因成绩差而难以体验成长的快乐,或对自己的外貌有自卑感、或陷于孤立无伴的窘境、或因虚荣心理得不到满足等而产生不良感受,这些消极的感受体验,与个体如何认知自我、认知幸福相关,其背后是价值观问题,其实仍然与成人的教育引导因素有关。 4.学校管理因素 漠视学生权利,缺乏人文关怀,已成为当前学校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但学校环境强调规范与束缚,使儿童在一定程
19、度上感到校园的压抑,感受不到快乐的幸福。当前,一些学校在进行常规管理过程中,强调规定的严、细、实,强调服从与循规蹈矩,很多纪律的约束、制度的制定都缺乏对儿童的尊重和关怀,使得规训成为目的,管理失却人性,儿童的天性自由受到压抑,个性被驯服,创造性品质难以养成。这种学校管理方式反映出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存在偏颇,不仅忽视了人的感受,忽视了个体的特性与价值,忽视了学生生活世界的需要和个性培养,也制约人的创造性的发展。 综合以上分析,现代儿童未成年阶段的整个成长过程,类似于一个争先恐后的马拉松竞赛,孩子们被挟持于其中,丝毫不敢松气,他们的体质经年累月地受到损害,他们的生活满载压力、单调和枯燥。这类
20、状态与所谓“无忧无虑的童年” 、 “充满遐思的童年”以及“少年不识愁滋味” ,相去甚远。 10三、增强儿童幸福感的有效途径探讨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国未满 18 周岁的未成年人约有 3.4 亿,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康和未来社会的繁荣昌盛。切实提高儿童的幸福感,是建设幸福家庭、幸福城市、幸福中国的重要内涵与最佳路径。全社会应该重视儿童的幸福感及其精神建构,关注儿童的精神幸福指数,切实提高他们学习、生活、成长中的幸福感。 1.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童年再造秀美山川、美丽家园 大自然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作用,是孩子认知与快乐的源泉,孩子年龄愈小就愈需要和大自然在一起,因为幼儿教育
21、以具体、形象的感性教育为特性,幼儿更需要到自然环境中玩耍和游戏。自然美的感受在童年是必不可少的。崇尚自然,改善环境,为童年创造悦目的自然生态和愉悦的人居环境,提供清洁的空气、水和安全的食品,创造旖旎多姿的生活,给予儿童更多值得回望、留下美好印记的东西,是全社会的一项重要责任。作为孩子们度过了一天大部分时光的幼儿园、中小学校来说,一定意义上应当成为百草丰茂、树木葱茏的百草园、植物园。应考虑开辟一个学生可以就近日常观赏并可种花、种菜、种庄稼的小小的植物园、实验田,这将给孩子们带来很大的幸福感,也必将在一代又一代每一个学生心中留下深刻难忘的美好记忆。同时,中小学校应重视和加强自然科学课程的学习,组织一些到农场劳作的体验活动,使孩子从小养成亲近自然、尊重自然、探究自然的情怀和好奇心,寓教于乐。作为家长,要经常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让孩子拥有斑斓的童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