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生面果然开一代,古人原不占千秋摘要:赵翼的自寿诗不仅丰富内容,而且功能多样,它为我们展示出诗人生命之旅、人生理想的样态以及曲折的心路历程。这类诗歌具有真实性、议论性、历史性与学术性等特点。赵翼对自寿诗的功能开拓甚广,而其特征的形成是诗人多重身份、卓荦个性以及乾嘉年间特殊的学术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全面审视赵翼的自寿诗,对于了解、把握自寿诗以及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皆有助益,同时这对寻绎乾嘉考据之风、常州地域诗风乃至赵翼人生经历与其诗歌风格之关系都将提供极佳“类”证。 关键词:赵翼 自寿诗 内容 特点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3)01-62-66
2、 自寿诗是以功用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一类诗歌,它是诗人生活的诗化再现,它是诗人人生经历的诗化再现与心路历程的韵文发露,自寿诗体现了诗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与生命意识。它既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也有较高的认知价值。自寿诗起于何时无法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受到文人雅士的喜好,时至今日,一些古典诗歌爱好者手痒心热之时仍旧喜欢创作自寿诗。只要过生日习俗不变,自寿诗就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与可能。在诗歌史上,自寿诗的创作不绝如缕,其中固然有不少平淡无奇之作,但也的确存在一些颇有价值的篇什。让人2不解的是,直到现在,尚未有人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
3、在诗歌分类研究中,自寿诗的探究显得不足,在赵翼诗歌的分类研究中更是如此。 赵翼从五十岁开始创作自寿诗,共有五十六首(五十初度十首、六十自述八首、 七十自述三十首、 八十自寿八首) 。该类诗歌至今无人问津。乾嘉常州诗群中创作自寿诗的还有赵怀玉(32 首) 、洪亮吉(1 首) 、钱维城(1 首)等人。其中赵翼创作的自寿诗最多,原因大体如下:一是因为赵翼高寿,他活到八十八岁。如果活不到古稀之年,就不会有七十自述 、 八十自寿 。二是因为致仕较早。如果久沉宦海,一直担任要职,也许未必能有心情创作如此多的自寿诗,即便有,亦难达到这般水准。三是因为赵翼怀有强烈的“三不朽”情结。诗人在自寿诗里对人生意义、生
4、命价值的多重思考也是自寿诗甚夥之因。四与其安闲富裕的生活、自足保和的心态有关。赵翼极善营生,为官清廉的他归田后不久生活即达小康。舒适的生活、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更多的在自寿诗中思考社会人生。这是芸芸众生中智慧个体的本能举动,是对社会人事的反思与叩问。五与其历史学家、诗人的双重身份有关。赵翼作为历史学家,易于从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会把个我置身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去探究“暂我”存在的意义。当然,这也与诗歌创作主体的写作习惯与“类”的偏嗜有关。 一、赵翼自寿诗的内容 自寿诗,顾名思义即是为自己生日所作之诗。生日是生命个体特殊的时间坐标,人们往往会在自寿诗中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思考个我在3特定时空中的地
5、位、得失与忧乐等等。绝大多数的自寿诗作于整生日,这与人们对整生日更加重视有关。在不同的年龄段人们会有着不同的想法与做法:年少气盛时,较少关注这些岁月的节点;人到中年时,常在回忆、展望中生活,前看茫茫,后视渺渺;到了两鬓霜花的迟暮之年,更多的则是对往事的追怀、对旧雨的忆念。邂逅的人,偶遇的事,曾有的对人生的体会、对生命的感悟皆可凝结外化成回忆总结性的诗歌,自寿诗即属此类。这样的日子在生命流程中寥寥无几,每当处于岁月的刻度上,敏感的诗心经常因特殊时刻的撞击发出或深沉或悠扬的钟声。人生是生命在时间轴线上的积分,以诗歌来思考人生是诗人的本能,思考得是否深刻、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诗人生活阅历的深浅、诗
6、心的灵敏程度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自寿诗很少是对纯粹时间的思考,它往往是诗人对特定时段、具体空间中个体生命的感悟,或说是在特定时刻对人、事的抒写,对理、情的发露,此乃自寿诗的生成机理,其中常常洋溢着强烈的时间意识与明晰的生命知觉。 1 回顾生命之旅。赵翼四十六岁那一年毅然决然地告别官场、归隐田园,五十岁方有自寿诗的写作,此前诗集中未见生日之作。五十到八十这四个整生日时皆写有自寿组诗。这些诗歌如同回忆录一般,将诗人的人生经历、心路历程“逐一”记录下来。在此,我们仅以七十自述为例加以说明。这是由三十首七言律诗构成的组诗,其中有总论诗,即宏观上回忆已逝岁月中的一切,看不出具体的时间痕迹;有分论诗,即再
7、现某一时段的人生经历。组诗中的第一、二首可视为总论诗。第三首记述童年的贫穷生活, “童年回忆旧艰辛,天下无如我最贫。 ”为了谋生4不得不浪迹天涯, “最是饥驱北行日,离怀痛绝倚闾人。 ”第四首书写旅食京华之况, “长安索米怅何依,年少江南一布衣。人洛陆机词赋满,游秦张禄姓名非。 ”诗后注曰:“京闱以顾姓应试。 ”诗中真实地记述了诗人为科举得第而冒姓考试的情景,后“以五经获解” 。第五、六首分写“东华初步软尘红”初入仕途, “补中书,人直军机”的情况与“惭愧曾充座上宾” ,亦即在傅文忠、汪文端二公门下的幕僚生活。七、八两首记述的是艰难的科举经历以及乾隆二十六年(1761)恩科探花及第之事。 “生
8、平一第最艰难” ,诗人场屋不畅, “会试凡六度,始中式。 ”殿试拟第一,却被乾隆从状元调为探花,对此,诗人一直耿耿于怀。 “人生此福难消受,老去追思转汗颜”中透出诗人复杂婉曲的心态。在第九、十、十一首诗中,诗人回忆真实步入仕途后的为官情况:“三度分校京闱,一主武乡试,修书方略馆凡四年” , “在京蒙恩记名,凡三次” 。 “盛世文章台阁贵,清班官职凤麟高。 ”螂心仪京官的他却被放外官,出守镇安。诗人对此非常失望, “单车迢递赴边城,出守方尝外吏轻。 ”但是,既来之,则安之。在他正恪守职责、造福一方并小有政绩时,又因性格耿直得罪了上司“正欲拊循为父母,岂知伉直忤公卿” 。接着的三首写的是“奉命赴滇
9、从军征缅” ,戢兵回镇安受到百姓拥戴以及“移守广州数月,镇安民陈恂不远四千里送万民衣?至署”的为官之乐。以下数首皆按时序一路写来,毋庸缕述。总之,诗人在该组自寿诗中把一生主要经历用诗歌这根红线细心地贯穿起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通过这些年谱式组诗的记录,足以寻绎诗人曲折的人生历程,足以勾勒其生命之旅之概貌。 2 表达人生理想。钱大听瓯北集序言:“予谓古人论三不朽,以立5言居立功之次,然功之立,必凭借乎外来之富贵,无所藉而自立者,德之外唯言耳。姚、宋、郭、李诸公非身都将相,则一田舍翁耳,吾未见言之次于功也。 ”该序指出立功与立言的区别且申明“立言”之理想。钱是赵的至交好友,史学同道,他与赵翼一样主
10、张“书有一卷传,亦抵公卿贵”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与赵翼同为“清代三大史家”之一的钱大昕可谓历览古今多少事,他在该序中所论不无道理,但却未能说清立德、立言具体不同之处。立德是“三不朽”中最高层面上的追求,北宋大儒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语最能表达儒者襟怀,最能彰显儒者器识与宏愿,可说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也是士子人生价值之高标,这是“三不朽”的极佳诠释与注脚。赵翼乃典型的封建文人,在他身上体现的儒家气息十分浓厚。 “生当盛世身何幸,老作诗人业已轻。学问就衰那复进,功名非福不能成。只应饱吃残年饭,扶杖田间咏太平。 ”诗歌史上虚述
11、人外,言与志反者甚多。赵翼为人坦荡,表里如一,该诗道出他在功名与文章,诗歌与学问,廊庙与田园间的真实的两难心声。赵翼志在青史传名, “少年意气慕千秋,拟作人间第一流。岂意壮怀三不朽,终成老物四宜休。隙驹虚掷分阴过,皮豹徒凭一卷留。若果轮回有来世,誓从龆龀便勤修。”从“少日飞扬气吐虹,曾磨盾鼻挽雕弓”与“回首壮年豪侠处,曾冲鼻息拂星河”等诗句中可见诗人少壮时凌云的壮志,不凡的抱负。赵翼渴望建功立业,以期名垂青史,但由于性格耿直,始终不被复杂的官场所接纳,最后只得以“循陔”为借口而中途归隐。归田后,他努力著书立说,希冀以文章报国, “仕宦还乡修孝弟,文章报国颂升平。 ”一旦息6影林下,他又后悔早归
12、, “倘不早归应贵显,偶思再出已衰迟。 ”眼看同辈官运亨通,他心生艳羡, “药饵多年病渐消,回看同辈尽旌旄。胸中五岳平犹起,头上千薪积已高。 ”回忆往事时,他对诗得江山之助感到自豪,“生平踪迹遍天涯,塞北交南万里赊。人羡见闻增宦辙,天如成就作诗家。 ”志在轩冕的赵翼却又泛咏皋壤, “却愧平生辛苦力,只供成就一闲身”这是许多仕途不得意的读书人真实的心理诉求。 “遍翻史传无寻处,或有人从艺苑看” ,这是诸多士子常有的自信与自我安慰。赵翼既眷念君恩, “味余书卷消磨惯,恩在朝衫检点频” ,又不忘循陔, “除却亲闱侍药医,更余何事足萦思”!奉君、侍亲,立功、立言皆为士子人生理想体系中应有之义。赵翼用自
13、寿组诗反复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从中我们可以得知作为正直有为的读书人在社会转型期思想的原生态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激烈的矛盾与冲突。 3 再现心路历程。自寿诗为生日而作,生日是具有纪念意义重要的日子。在医疗条件落后的时代,妇女视生育为畏途,旧时民谣谓:行船走马三分命,带肚婆娘一分命。 “只见娘怀胎,不见儿走路”即为这种情况的写照。在“忠孝为大”的社会里,生日之时诗人最易念及的往往即是生身父母。常州士子强烈的忠孝思想使其诗歌及诗学理论中饱含着浓烈的伦理色彩,这在乾嘉常州诗群的“双核”赵翼、洪亮吉的诗作中体现得都很明显。怀念双亲,表达“循陔之愿”的自寿诗十分常见。君、亲在封建士子的心中扎下了深根,生日时
14、诗人最易想到的即是父母与忠君报国。忠君之念源于传统的教化,忠贞的性格以及“士为知己者死”之信念。封建士子为了稻粱之谋,为了人生理想的实现有时不得不依附7皇权,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忠君报国之士必须远离双亲,像走狗般效力于天子脚下,有时甚至驰骋疆场,马革裹尸。真正有作为的人不可能一生侍奉椿庭,有时甚至不能老死户牖之下。虽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但天下做父母的并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寸步不离自己,好男儿志在四方。自古忠孝难以两全,折中的办法即是年富力强时“奉君” ,老弱病残时“孝亲” 。其实,封建士子的心魂一直都在庙堂、高堂之间游弋、闪回, “报得三春晖”与“了却君王天下事”是其一生
15、的努力。在无休止的人生奔竞中, “可怜白发生” 。赵翼在自寿诗中流露出曾经的心态、真实的心路、切实的心情,他将循陔、忠君,庙堂、江湖,立功、立言之间的犹豫作了客观的再现。 五十初度其一有云:“里居荏苒四经春,忽作平头五十人。去日已多行叹老,罢官未久敢言贫?”归隐田园的一个最好的理由即是循陔, “菰蒲戢影守湖干,为便亲闱问燠寒。 ”归隐后,诗人又经常怀念君恩, “恩在朝衫检点频。 ”当友朋劝其东山再起时,他却犹豫不决,认为自己疏慵性成,难当大任, “故交尚勉期功业,惭愧疏慵已不胜。 ”“三不朽”是封建士子人生之高标,赵翼亦如此, “可怜八十年心力,不在凌烟图画中。 ”他志在“立功” ,仕途受挫时
16、,便把目标转向“立言”:“才短愧无经世用,时清惟有作诗传。 ”“消遣残年复何事?江天风物写渔樵。 ”五十初度其八云:“一代文章谁作者,古来出处几完人?雕虫只与镡供饱,画虎多为狗写真。不觉又增身世感,摩挲髀肉暗伤神。 ”该诗把诗人患得患失,进退无据复杂微妙的士子心态和盘托出。赵翼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如实记录在自寿组诗中。 二、赵翼自寿诗的特征 8赵翼乃乾嘉常州诗群中的核心人物,性格中不乏常州士子普遍具有的迂憨、耿直之气,这对其仕宦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决定其诗歌的选材与内质。赵翼生逢考据盛行的乾嘉年间,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其诗难免有“以学为诗”现象的存在,部分诗歌中已经透露出明显的“学
17、人之诗”迹象。因性格因素、写作习惯、学术语境以及角色身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赵翼自寿诗具有如下特征: 1 真实性。在性灵派盛行的乾嘉诗坛上,赵翼是唯一能与袁枚相颉颃的性灵派诗人。所谓性灵,含义颇丰,其中最为重要的内涵即是表达“真性情” 。在自寿诗中诗人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理想以及心路历程力求全息再现。赵翼之诗最为明显的特点即是真,他不喜欢用模糊的语言表达思想,不掩饰真实的情况与想法,有时甚至愿意将一般人认为不能见光的隐私披露出来。在科举场上,冒籍、冒姓参考皆是朝廷屡加禁止的,对科举制度有过深入研究的赵翼非常清楚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但他却在七十自述其四中将自己的科举“丑事”爆料:“长安索米怅何依
18、,年少江南一布衣。入洛陆机词赋满,游秦张禄姓名非。 ”诗后注曰:“京闱以顾姓应试。 ”卯这与赴津门:“南庠试北闱,令甲所不受。闻有牢盆籍,游客借已久”以及津门呈叶东壶运使:“唇舌换如儿学语,姓名变岂客逃生”所描写的冒籍考试一样,真实地记述了诗人在科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这一直率真诚的坦白不但没有影响其形象,反而增强其人格魅力。赵翼敢于讲真话,他有诗题曰:“夜梦从军为贼所执,不可不死,又不能遽自引决,瞿然而悟,汗已满身,乃知平生此中未有定力也” , “平时每作千秋想,临事方知一死难。 ”诗人的真9性情是一如既往的,为官时,他对上不拍马溜须, “单车迢递赴边城,出守方尝外吏轻。正欲拊循为父母,岂
19、知伉直忤公卿。 ”尽管“在京蒙恩记名,凡三次”却“出守镇安,以交南事几被劾。 ”对百姓,他心怀赤子之心, “万山深处喜民和,不用刑威但抚摩。 ”因此,他深得百姓爱戴, “攀辕千里送关河” , “移守广州数月,镇安民陈恂不远四千里送万民衣缴至署。 ”甚至自发地为其建生祠。 “臣子敢论官美恶,君王自重治循良。只因慈母当归字,望断吴云万里长。 ”通过此诗即能看出其为人之真、为官之实,也因此而不被虚伪的官场所容,无奈之下,在壮年即以“循陔”为托辞而离开官场,归乡著述,从而创作了许多表达真性情的诗歌。 2 议论性。赵翼一生以初归为界粗分为前后两期。在后期的岁月中,他每逢整岁时总写自寿组诗。 “自寿诗”在
20、诗人心目中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的不同,诗人在创作自寿诗时的心理状态、目的动机、文本呈现皆有所变化。纵观赵翼的自寿诗,议论成分较大是其明显特点。笔者认为其成因如次:一是自寿诗“类”的固有特征,这使得自寿诗成为诗人发表议论的又一领地,他用自寿诗歌来表达平生志向,思考生命意义。二是渊博的史识积淀让其习惯也容易在诗歌里发议论,这就形成“以议论为诗”特点。三是“疑史精神” 。这种精神在自寿诗中的体现即是自我反思,易见议论色彩。作为著名史家,赵翼对历史与文学谁更真实有着自己的理解。不用说官方修史的主流思想的强势渗透,即便是墓志铭中对个人的褒贬亦会因人情因素的渗入以及金钱的干扰而有所失
21、真。即使是一般人认为可信的一手资料,赵翼也认为值得怀疑:“有客忽叩门,来送润笔需。乞我作墓志,要我工为谀。言政必龚10黄,言学必程朱。吾聊以为戏,如其意所需。补缀成一篇,居然君子徒。核诸其素行,十钧无一铢。其文倘传后,谁复知贤愚?或且引为据,竟入史册摹。乃知青史上,大半亦属诬。 ”赵翼用浅近的实例证明墓志铭有时亦极不可信,诗中所论让人信服。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乃信史,特别是性灵化的诗歌。赵翼有意识的在诗歌中开辟议论阵地,自寿诗无疑是其“以诗证史”的较好选择。他不厌其烦地在整生日这个关键时候运用擅长的七律诗反复地发表自己对人、事、理、情的看法与思考,这也是赵翼自寿诗成组的原因之一。 3 历史性。
22、“诗占身分,往往有之。 ”诗人的多重身份对其诗歌创作颇有影响。孙星衍身为乾嘉年间著名的学者,其诗颇有“以学为诗”倾向。钱维城状元出身,身为高官,擅长绘事,其诗时不时地流露出褒衣大貂气。洪亮吉北江诗话云:“钱文敏维城诗,如名流入座,意态自殊。 ”此评甚确!赵翼既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又是优秀的诗人。史家意识与习惯对其诗歌创作产生如下一些影响:一是把人生视同历史,十年一次的整生日正如历史上的大事年表一般,每当这个时候,敏感诗心与史学家“以诗存史”意识交织一起,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这里的“史”乃诗人生命之“史” 。有时那心灵悸动如同大海潮汐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乃赵翼自寿诗成组的动力源泉。赵翼用诗歌抒写人生亦受史家意识的影响,正因如此, 瓯北集编年痕迹明显,这也为华夫编著赵翼诗编年全集带来极大的方便。二是史学家的评判意识对自我反思的促动。人生与历史原本就有许多相似同构之处,人生是个体的流程,历史是群体的共存。生命个体是历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历史是由无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