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672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研究摘要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是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面对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动力不足、技术制约和融资瓶颈等问题,必须转变思路,拓宽视野。文章认为,应该加强对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的组织和规划,提高转型的成功率和增强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协同;把握好产业转型方向和模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产业生态化转型补偿机制,深化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的实现基础。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资源型企业;产业转型 作者简介王倩雅,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上海 200090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

2、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4-0128-0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来推进,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解决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人与自然关系高度紧张的状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密不可分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就是要构建与之相适应和匹配的生态化产业结构。就我国当前而言,受制于资源硬约束和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主要增长方式的2资源型企业的产业转型无疑是产业结构调整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推进资源型企业产业生

3、态化转型不管是对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都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资源型企业产业的生态化转型是生态文明发展的时代诉求 (一)生态文明建设应以深化产业结构转型为战略基点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来看,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阶段,现在已经步入生态文明发展阶段。作为新型文明形态的生态文明是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它是在这两个“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们在目的和价值取向上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的社会生产活动,更多关注和考虑的是人和社会的物质需要,对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重视不足。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不惜通过最便

4、捷、 “最有效率”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掠夺式、毁灭式的开采,最终陷入生态环境恶化、人与自然失衡的困境。而生态文明所倡导和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对物质财富的积累不再是其唯一和最终目的,它是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稳定、发展及其实际承载能力的基础之上,来实现人和社会物质需要的合理性满足。很显然,生态文明比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更先进、更高级,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深刻反思和扬弃的结果。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的进步与发展是决定和推动文明发展的最终力量,生态文明亦是如此。据此我们不难理解,每一种文明都必须有一种生产方式与之相适应,与生态文明相匹配的应该就是生态化的生产方式,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基

5、础和根基3(赵成,2007) 。当前存在的和仍然释放着负面效应的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矛盾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这就是工业化生产方式忽视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所产生的恶果,同时这也证明了工业化生产方式通过把生产中损耗资源的代价转移到生产成本中虽然可以缓解生态矛盾的出现,但始终无法解决社会经济整体结构优化的问题。这就必须对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进行变革,构建与生态化生态方式高度一致的产业结构体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已经相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6、,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这表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构建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核心的生态产业体系,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和代价来实现自然生态和产业生态的和谐发展。因此。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应该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基点。 (二)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对象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重点是促进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匹配,推动其向合理化、高级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能力。资源型企业作为生产、加工、经营煤炭、石油、

7、有色金属等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生产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4然而,近几十年来,我国实行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以资源的无限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不断枯竭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窘境,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产业安全度较低等因素对资源型企业发展的制约呈现强化之势。事实上,资源型企业也是破坏生态环境的根源之一,因为资源型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对资源的依赖性极高,它们在企业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开采和利用资源的非科学行为在不同程度上破坏着周边的生态环境。甚至部分资源型企业为了企业的短期利益和发展,存在主观浪费资源和污染

8、环境的行为,不但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还危及到了人类的生命安全。近年来发生的污染环境的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苯胺泄漏事故、陕西凤翔“血铅”案、山东沂南涑河砷化物水污染事件、贵州都匀矿渣污染事件、紫金矿业铜酸水渗漏事故、渤海蓬莱油田溢油事故、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的企业基本是资源型企业,这说明资源型企业的非科学生产行为已经成为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一大“祸源” 。而从资源型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来看也凸显了其加快产业转型的步伐。由于受制于相对落后的技术水平、不完善的产业链等因素,资源型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这也无疑要求必须通过产业转型来促使资源型企业增加后续发展的可持续能力。为此,不管是企业长远发展

9、的内在需要,还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外在环境的倒逼,都迫使资源型企业产业必须实现向生态化转型,这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部分。 二、生态文明视角下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的困境剖析 5(一)体制缺陷导致资源型企业产业转型动力不足 我国大部分大中型资源型企业属于国有性质,在深化企业政企分开改革和实施以经济效益为主体的企业领导层考核体制背景下,部分资源型企业领导人往往重视的是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追逐而对社会责任重视不足,由此催生了企业在生产和发展过程中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另一方面,企业产业转型带来的技术更新、引进,职工安置,加大投资等问题使企业领导层面临巨大社会责任而有所回避。特别是职工

10、的安置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稳定隐患甚至会上升社会问题,而这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人”和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时代,由此产生的风险是与日俱增的,如此巨大的社会责任是任何企业领导人都无法承受也不愿意承担的。在这样一种体制机制下,尽量降低职业风险和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就成为了资源型企业领导人的最佳选择:要么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中心,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让位于企业的经营业绩,为自己的“政绩”和晋升添砖加瓦;要么实行保守战略。最大程度保证企业在自己的任期内稳定发展,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使自己平稳过渡。如此一来,资源型企业产业转型就难免被“搁置” ,成为“空中楼阁” 。 (二)资源型企业生态

11、化产业转型面临技术瓶颈的掣肘 拓展产业链、产业更新和两者并重是当前产业转型的主要途径。不管是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依靠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才能得以实现。但现实中,我国资源型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较之发达国家还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技术装备和手段落后、技术成果转化率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6的先进技术缺乏等。而这也恰恰是资源型企业对资源利用率低下、产品附加值不高的主要根源。 (三)资源型企业融资能力不强,产业生态化转型受阻 资金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亟需实现产业生态化转型的资源型企业更是如此。而融资能力低导致企业发展受阻又是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共性问题。特别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国家对生态环

12、保产业重视日益加强,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都越来越向之倾斜。对资源型企业所处的高耗能行业却通过增加税收,提高贷款利息和贷款标准等措施限制其发展和扩张。在上述政策的限制下。作为企业融资主体和已经进行商业化改革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贷款方向上也随之发生了对资源型企业不利的转向。资源型企业的融资显得困难重重,企业发展资金压力日益增大。 三、生态文明视角下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的思路 (一)加强对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的组织和规划。提高转型的成功率和增强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协同 在我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资源型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不少学者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众多

13、学者认为,产业替代是解决资源型企业特别是资源枯竭的资源型企业的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一观点所具有的合理性是可以肯定的。但笔者认为。资源型企业的产业转型并不是企业的个体行为,而是一个关系集企业未来发展、区域经济协调、职工就业、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稳定为一体的复杂工程。考虑该问题的思路不能局限于资源型企业发展7的需要,而要拓宽视野,通盘考虑。因为资源型企业原有产业一旦被新的行业取代。不但涉及到前文所述的融资、技术改进、职工安置或再就业问题。而且还要妥善处理好企业资本的产业转型、自然环境的恢复、企业所转向产业与城市产业规划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等问题。也就是说,资源型企业的产业转型必须同时发挥了政

14、府、企业和员工三方面的力量才会有保障。而且,当前不少资源型城市也正在推进城市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作为资源型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源型企业在产业生态化转型上必须要考虑两者的互动与协调。而透过对资源型企业一些非科学生产发展方式产生原因的分析,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资源型企业发展指导的弱化和资源管理政策的缺陷对此也是“难辞其咎”的。在我国大力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重要转型时期,资源型企业产业向生态化转型是不容置疑的,应该把其提升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层面来推进,而不是由企业“自行发展、自生自灭” ,让资源来承担和解决由产业转型带来的系列问题。为此。

15、应该在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建立资源型企业产业转型的管理机构,指导、组织、管理资源型企业产业转型的规划,确保企业产业转型既符合自身的基础条件,又能够与城市发展、区域产业规划方向保持同向性。除此之外,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资源型企业产业转型的政策及企业领导的考核制度也应同步得到改进与优化,对确实存在资金不足的企业要如同扶持生态环保产业那样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要推进资源型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改革和完善资源产权制度,明晰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强化产权责任和产权约束。解决由于8所有权缺位和虚设导致企业内部治理功能弱化的问题;要优化资源型企业领导考核指标,由以经济效益为主体转向经营业绩与社会责任

16、兼顾。加强对企业领导的监督,建立健全具有激励性的相关薪酬制度。激发资源型企业领导人推进产业生态化转型的动力并使之永续长存。 (二)把握好产业转型方向和转型模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生态化生产方式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和企业发展都必须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道路。资源型企业产业向生态化转型是必须的,也是唯一的选择。从理论和经验角度来看。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无非是通过拓展产业链、进行产业更新、产业延伸与产业更新兼有这三种模式。但是,资源型企业所处的行业、资源优势、基础条件、地理位置,地方的资源条件、产业发展规划是有差异的,资源型企业的产业生态化转型必须考虑上

17、述因素并得到科学处理,这就意味着,不同资源型企业的产业转型模式不可能是“同一式”和“复制式”的,应该在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从自身实际出发,量体裁衣,确定转型的目标和主攻方向,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模式。然而,不管是选择何种转型模式,以绿色、环保为核心,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增强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这一点是共同的,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都无一例外地指向和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及先进生产技术的深度运用。为此,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成为了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就要求资源型企业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新的改变和突破。一是加强企业创新

18、文化的培养,首先是要在创新意识和9创新文化上实现转型,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员工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制度建设,营造有利于研发、运用新技术的浓厚氛围,在企业中培养和增强自主创新文化,使自主创新活动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和企业生产活动的常态。二是加大对研发、运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资金投入,为企业开展新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外来技术引进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三是积极推进企业的产业学合作,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与相关高等院校或者科研院所开展技术研发、交流及合作,并建立起完善的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型企业由资源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四是地方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特别的组织、协调和服务职能,完善技术研发

19、、咨询和服务平台及体系建设。为资源型企业开展技术学习、咨询、引进、运用建立更广阔、更有效的载体,促进新技术真正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三)完善资源型企业产业转型补偿机制,用制度功能来保障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的实现 诺思认为,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学者也指出,制度在经济运行中具有内生性和稀缺性,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中国改革开放后 30 余年经济能够保持高位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根源就在于中国能够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及时推进制度创新。实际上。制度在推动企业产业转型方面也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正是基于此,党的

20、十八大报告在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中也明确指出,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由上述论述可知,资源型企业产10业生态化转型将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资源合理、有序开发,产业退出,产业替代,职工安置。生态环境治理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资源型企业的产业转型就不能真正成为现实。而解决如此关系复杂的难题仅仅依靠企业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要整合、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同步构建与之相配套的系列的资源型企业产业补偿机制。这也是解决资源型企业领导层对企业产业转型带来的社会责任产生后顾之忧,增强产业转型动力的

21、有效“药剂” 。从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过程中或转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该补偿机制起码应该包括资源型企业的产业生态化转型补偿、衰退产业退出补偿、替代产业支持、职工安置补偿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1)资源型企业的产业生态化转型补偿主要是指政府部门要为资源型企业产业向生态化转型所需要的新技术、管理人才、资金提供强有力支持,并组织专家学者对企业产业转型的方向、方式和规划提供帮助及指导。 (2)资源型企业衰退产业退出补偿主要是针对由于所依托的资源枯竭的资源型企业而言的,可以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或减免、项目支持等政策来引导资源型企业退出原有产业而转向新的产业特别是生态环保产业,进而成为新的企业主体。 (3)资源型企业替代产业支持主要用于扶持资源型企业在符合产业结构发展规划的新产业的发展。帮助其培育和发展欲进入的新产业、拓展新产业产品市场空间、引进新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技术和高级专业管理人才等。所采用的政策包括财政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环境政策等。 (4)职工安置补偿重点是解决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后原有职工的技能培训、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