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圣朝无弃物,衰病已成翁【摘要】杜甫自二十九岁即形容自己衰病,四十岁即自称老人,入蜀五十岁左右,又渲染自己的老病衰弱,这种看似有些言过其实的表现与夸张,除去传统知识分子“惟忧用老”的惯性思维与情感方式外,有意识地表现忧患、忧煎、忧急的心情,是他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且行且远的现实状况写照,是一种反讽与苦嘲。在文学艺术方面则运用相反相成的手法,通过衰病穷愁的渲染来反衬与烘托生命活力,表现美好事物的欣欣向荣,从而相得益彰,从艺术审美上得到安慰。成都幕府诗则着重表现了杜甫的幻灭意识以及老病状态由虚而实的过程。 【关键词】杜甫;“老病” ;幕府诗;幻灭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
2、文章编号】1008-0139(2013)01-0143-9 杜甫终年五十九岁,于今天看来,还算不上老,搁在人寿不长的古代、生命有所不测的争战乱世,称老道衰未必不可,但杜甫过早、过多的称老道衰,除去客观原因外,主观内心世界的复杂、煎忧,儒家传统士大夫的功名心、忧患意识等等使然,其中有警勉、有自责、有怨怼、有诉求、有现实的暴露,同时也有反讽,有某种从精神上对自己以及所谓“圣朝”进行要胁的意味。当然我们体会这种“要胁”是纯善的,是基于他“致君尧舜”的政治怀抱。他一生郁郁不得志,且与政治理想渐行渐远,被世朝权贵遗弃,流为“野人或帮闲,他内心苦痛不堪,故2而他叫老抒悲的诗作其实更是对命运做出的一种不妥协
3、、不甘心的表现,是一种隐蔽的反抗与自嘲。在政治诉求的过程中,杜甫一直有矛盾,有“觉悟” ,也曾弃官不为,而又有怀念昔日奔走朝廷宠荣短暂生活的诗作。杜甫像古代文人一样,在人世与出世的精神世界中挣扎、沉浮、彷徨游走以致于互文。这方面创作的顶峰应是晚年写于三峡的登高 秋兴八首 咏怀古迹五首等,全面回顾、总结了自己这大半生(光荣与梦想,现实与没落)的行为,在政治诉求的绝望中仍然抱残守护着丁点儿希望,但另一方面又心知肚明,自己的政治理想是破灭了,未来漂泊的道路不知延伸到哪里。成都幕府诗是杜甫走向幻灭的人生转折点,也是他再一次背离政治理想,放弃现实利益,而走向精神自由层面与纯粹诗意境地的真实记录。他的“老
4、病”也由刻意渲染而落到实处,从此开始他百病丛生、 “衰病已成翁”的人生下坡路,是他诗歌创作由此走向悲剧精神巅峰与结局的重要前奏曲。即便这样,他“衰老强高歌” (别唐十五诫因寄吏部贾侍郎 ) ,并不甘于被命运击倒,仍旧在他的暮年写下了惊天动地、回肠荡气的精彩诗篇,为自己作为诗人的战斗画上了一个醒目的叹号。泊居成都期间这一段生活与情怀,因此值得我们仔细斟酌与加以研究。 一、 “老病”渲染状况与真实用意 我在旧作论杜甫是乡愁诗人的鼻祖1一文中曾考订杜甫是“乡愁”这一语词最早的贡献者,也是诗歌中含愁带愁写愁密度、绝对数、关联词最大最多的一位诗人。而杜甫描写与叹息“老病” ,也屡见于诗歌,尤其是中年以后
5、,重中之重在他人蜀之后的作品。郭沫若先生李白与3杜甫中曾有所归纳: 他在出峡前后是病得相当厉害了。本来有消渴症(糖尿病) ,又在“病肺” (不知是喘息症还是肺结核) ,进而半身不遂,以致“右臂偏枯半耳聋,悠悠伏枕左书空” (清明二首之二) 。聋的是左耳,牙齿落掉了一半:“牙齿半落左耳聋” (复阴 ) 。视力衰退:“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 (耳聋 ) 。脚也不灵了:“卧愁病脚废” (客居 ) 。这些都是他出峡前的情况。 清明二首作于入湘以后,但在出峡前的送高司直诗中已经说:“我病书不成,成字字亦误” ,可见他的 “右臂偏枯”不能写字,发病是在出峡之前。2 金启华先生有杜甫的病和死一文,以分期的
6、方式,将杜甫的健康状况予以排列,共分为: “一、少壮游骋时期(15 岁34 岁) ”;“二、衰征渐呈时期(35 岁44 岁) ”“三、乱离忧患时期(45 岁48 岁) ”“四、稍安养病时期(49岁53 岁) ”“五、百病麇集时期(54 岁56 岁) ”“六、扶病漂泊时期及其死(57 岁59 岁) ”。本文所要着重讨论,即在他这段“稍安养病时期”,也即包括他为“工部员外郎”留名后世被称“杜工部”这一段在地方政府从政后辞职的时期。 杜甫像写日记一样,在诗歌中对自己的衰病情况记录较为详充,这也是他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不加掩饰、不予回避的特征之一吧。从审美意义上讲,渲染老病哀愁,烘托悲惨休戚之意,与正统的
7、奏雅、颂德、粉饰无疑不相符合,而有着深刻的揭橥之意,这需要勇气甚至是特别的勇气。这从诗经 4“国风” 、屈原离骚 、汉魏六朝慷慨悲陈之诗风以降,优秀文学传统是一以贯之的,是经典文学大部魂魄精华所在。杜甫正是这一文学精神河流中所涌现的一个巨澜。 五十岁左右的杜甫在成都以及周边地区度过,如上所列,有病,但健康状况还不恶劣。但此时他已不吝笔墨,渲染自己的老与病,以致“老病”连称连词,不厌其烦。我们看,仅如“草堂诗”中:“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有客 ) “不堪只老病,何得尚浮名?”(水槛遣心二首其二) “江边老病虽无力,强拟晴天理钓丝。 ”(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其一) “时
8、来访老疾,步屣到蓬蒿。 ”(北邻 )等,这与去蜀途中所作旅夜书怀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以及出蜀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原是一脉相承、前后照应的。另如“多病” “衰疾”等词型:“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江村 ) “眼边无俗物,多病也身轻。 ”(漫成二首其一)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野望 ) “衰疾哪能久,应无见汝期。 ”(遣兴 ) “圣朝无弃物,衰病已成翁。 ”(客亭 )“时应念衰疾,书疏及沧浪。 ”(魏十四侍御就敝庐相别 ) “草茅虽薙葺,衰疾方少宽。 ”(营屋 ) “疟病餐巴水,疮痍老蜀都。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 “为我谢贾公,病肺卧江
9、沱” (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等等,与去蜀途中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亦是前后呼应。另如唱衰叹老之词,则不胜枚举。总体统略,入蜀后(在川期间)大凡自称或形容“翁” 、 “老翁” 、 “衰翁” 、 “白头翁” ;“一老” 、 “老夫” 、 “老人 、 “老病” 、 “老丑” 、 “衰老” 、 “野老” 、 “贱老” ;5“发皓白” 、 “牙齿落” 、 “老更狂” “老无力” “老长嗟”等等,可谓浩浩荡荡,淋漓尽致,不可阻绝。 杜甫的衰病形容显然是有些夸张了。不排除病中要“人扶” 、 “倚杖” ,甚至“平地专欹倒” ,但好转时候与健旺时候,断不至于经常如此病病歪歪、老态龙钟。郭
10、沫若先生曾有感:“杜甫爱诉自己的贫困,但往往过分夸大,和实际情况核对起来有很大的悬隔。 ”并举例入蜀前作的同谷七歌中的自我咏叹,评说道:“其实乾元二年杜甫只有四十八岁,即使早衰,也还不至于就白发垂耳吧?”3四十八岁未必不可能“白发垂耳” ,但绝非正常情况(非正常情况下大有“一夜愁白少年头”例,杜甫或者如此) 。郭老限于写作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不得已的原因,将杜甫的夸张以及唱衰道老都归结到“地主生活”甚至“阶级感情”方面去,这已是今人明知的历史局限,对此我们不必对郭老非常时期的研究成果苛论与深究。仅就杜甫有意地渲染自己老病情态,则是历史事实,笔者认为,其实答案也就在杜甫自己的诗中,如郭老所举同谷七首
11、第七歌里即有:“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富贵应须致身早。 ”杜甫这类表达“致君” “立登” “封侯” “捐躯”理想的诗句为人熟知。所谓“急功近利” ,急字当头,在那个时代,作为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型知识分子,隶属正常,也没啥丢人。笔者认为杜甫渲染老病的心态可分为前后期:前期即为着急,是事业心与生命忧患意识的表现;而后期包括在成都入幕辞幕时期,则更多为幻灭的自省、反思与苦嘲,更多批判意识的表现方式。诚然,正如上举学者的归纳,去蜀以后,杜甫的病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严重了,称为“百病麇集”与“扶病漂泊至死” ,那倒是不怎么过分了。即便那时,杜甫性情使然,也并非坐6而待毙或者苟延残喘,他杯不常空,马不罢骑(在白
12、帝城还有一次“低身直下八千尺”的驰马与坠马经历) ,访古吊幽更是常事,终前牛酒快炙,还有创作。这些情形都为研究者所知晓。郭沫若先生有杜甫嗜酒终身一章,认为“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赠李白 )其实要在“相顾” ,既写李白,也写他自己。郭老统计出杜甫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凡说到饮酒上边的共有三百首,为百分之二十一强。不让李白的“百分之十六强” 。4张志烈老师也有个确切的统计, “他曾亲自计算过,号称篇篇有酒的陶渊明,现存 142 篇诗文中,有酒的 56 篇,占 1/3 强;酒仙李白现存诗文约 1050 首,与酒有关的 170 首,约占 16%;杜甫现存诗文 1400 多首,言及酒的近 30
13、0 首,占 21%。就绝对首数看,杜甫超过陶渊明和李白;就占全部著作比例来看,也超过酒仙李白。 ”5借酒浇愁,固然一由,但性情宏敞豪放,则不可否认。以致在成都草堂常与南邻北邻村人等招呼聚饮,有“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的记录。这一方面说明杜甫与乡民打成一片,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体质尚可,年龄更不是问题,在邻人、老乡们眼里,并不妨碍“泥饮” 。故他告离时,别人都要佯装生气:“嗔” 。 毫无疑问,常饮酒暴饮酒不利于健康,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杜甫的健康。以至到三峡后,有时他只能噤口转而看人饮酒解渴,疾病不容忽视。 但杜甫喜欢夸张,对自己穷愁老病,尤长于着墨
14、,书写惟恐不具细。这有些像现代派的奇异症、暴露癖,五四时期有人评论创造社作家即有7道:“创造社的人就和街头的乞丐一样,故意在自己身上造些血脓糜烂的创伤来吸引过路人的同情。 ”6生活于八世纪的杜甫当然与二十世纪文学创造社成员不可同日而语,但有意的暴露与夸张、怀抱着现实的勇气却颇可精神相契相通、前后呼应。杜甫早年(34 岁)有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其中即自诉:“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名篇脍炙人口,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控诉力量原是一致的,不同只在一是自观,一是观人,但不论自己还是别人,都是时代中人,可说命运相关,休戚与共,反映的是整个
15、时代。杜甫有求取他人同情的意思在诗里边,但兼糅诉求与不平悲鸣、痛愤甚至是“要胁”的意思,要胁也许不是针对某个人,是针对那一个体制,那一个不公正的社会,以及怀才不遇、坎坷曲折的命运。而“老病穷愁” ,亦恰是暴露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作为知识分子(人才)的老杜用来精神施压的一种工具,是其反正统、去粉饰、发杂音的一种比较特别的手段。 笔者查杜甫“自觉成老丑” (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 )的习惯思维,竟然要提前到他二十九岁时,当时他尚可称青年,却:“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 ”(开元二十九年秋作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滥,堤防之患,薄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以后“数茎白发哪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16、。 ”(天宝十载作乐游园歌 ) “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 )四十岁不到他即自称“野老”了“白首”了。 “游子空嗟垂二毛。 ”(曲江三章章五句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官定后戏赠 )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8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江濩落,白首甘契阔。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 “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 ”(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 ) “少陵野老吞声哭” (哀江头 )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 (同谷县作歌七首)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 )“晚岁迫偷生
17、,还家少欢趣。 ”(羌村三首其二, “晚岁”时年四十六岁) “亲宾纵谈谑,喧闹慰衰老。 ”(雨过苏端 ) “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离乱、逃难、遇险、不得志,加之生活艰辛与病痛,杜甫未老先衰的自我形容可说在入蜀前诗歌中即可信手拈来,渐成惯性,以上仅举数例而已。 四十八岁后人蜀,更毫无掩饰地、发不可收拾地叹老写老、大行其事地渲染其“老病”状态了。此时将以前常用的人称代词“我” 、 “吾”等也多时换称“老”什么,或什么“老” ,如前所列举。 五十岁左右的杜甫,固然是由于生活与心情的原因,未老先衰,多病交侵,但他特别的渲染与有意的夸张,主要目的,如其自述:“我衰太
18、平时,身病戎马后。蹭蹬多拙为,安得不皓首?” (上水遣怀 ) “圣朝无弃物,衰病已成翁” (客亭 ) 。毋庸赘言,这个“圣朝” ,这个曾经所谓“野无遗贤”的盛世,怕也只配给他怀疑,并尽其所能地控诉、埋怨和挖苦了。 二、渲染衰病迟暮反衬了生命活力与美好事物的欣欣向荣 杜甫一定程度上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诉其悲怆之情,当然他不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他主要还是作为一名儒家思想范畴的文人知识分子,9一直抱有治平的希望甚至是幻想,他只不肯粉饰太平与忽视痛苦,这使他持有优良的现实主义人生态度与勇气。如前所述,这是一个优良的文学传统,如太史公司马迁所形容大凡圣贤有成就皆因处于困厄危难, 文心雕龙也有:“文王患忧
19、,繇辞炳耀,符采复隐,精义坚深” (原道)的认同与理解。 “大雅云人亦有言,惟忧用老。 ”(书记 ) 文心雕龙对古代文学悲观的思想感情颇有通融与诠释,尺度很宽也很精确,虽然其出发点还是提倡“正音” ,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但在这方面,杜甫却是突破了传统的藩篱,在悲剧性方面走得更深、更远、更高,堪称某种程度上合拍西方美学所形容的崇高与悲壮。 从艺术方面来讲,杜甫“惟忧用老” ,大势渲染自己的老病衰迈,其实正是以反衬的手法(所谓“相反相成” “倍增其哀乐” ) ,表现与烘托了生命活力的无限美好,新生事物的坚强与欣欣向荣。这就是他那些清新有趣、活泼可爱的精致、壮丽绝句与律诗歌行所展现出无穷魅力
20、的秘密所在之一端。脍炙人口的成都草堂诗作即能充分说明问题。中唐刘禹锡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似乎就像是在形容杜诗的反衬、和谐与统一。杜诗在当时还显得比较突兀、另类,但已逐渐深入人心,以后影响与日俱增,更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诗人。残唐诗人韦庄第一个寻得成都杜甫草堂旧址并筑庐而居,以“思其人而成其处” (浣花集序 ) ,将自撰题名“浣花集” ,以寄爱戴。其临终念念不忘杜诗,口诵“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南邻 ) 。7二十世纪初期的“白屋诗人”吴芳吉之所以自号“白屋” ,原也是取典杜诗写草堂“老夫卧稳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开”10“所奔数奔窜,
21、白屋难久留”等诗句。吴芳吉写下深情歌诵:“近古有诗人,君爱杜少陵否?骑驴飘忽半生,君国一腔白首。我曾荒宿草堂,解衣长望南斗。愿绕池树追凉,与君为俦为友。 ”8以上专门裁取历史两头为例,一早,一迟;而中间历朝历代,人们对杜甫的怀念与热爱与同对李白的热爱怀念一样,都是与日俱增的。今人凭游杜甫草堂,一样浮想联翩,以致流连忘返。 杜甫的魅力在哪里,在他那种不肯屈服于命运的“衰老强高歌” “临危莫爱身”的率真勇敢,以及痴情于艺术的“百年歌自苦” “白头老罢舞复歌”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忘我的投入。当然,更在于他丰富多彩的艺术情操与惊世才华,包括他“欲填
22、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 “文章差底病,回首兴滔滔”等人生幽默与从容。杜甫渲染其“老病穷愁” ,反衬得他笔下的清新事物空气,愈发带有美的光芒与张力,更难能可贵。可作成都草堂抒情诗代表作的卜居 春夜喜雨 狂夫客至 南邻 登楼 水槛遣心二首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绝句四首甚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皆因其强烈的对比与忘我投入的书写,一腔热血,感染物华,感动人心,给人充分的同情与精神享受以及饱满的美感。他将自己衰病的身体入画,更将清新活泼的美好事物入画,这就有了一边是扶杖喘息的白发老瘦翁,一边是鲜葱活泼以及富丽清新的锦官城、浣花溪、百花潭、锦江、玉垒、西岭雪以及姿态万千、玲珑自然的风光什物包括翠柳、黄鹂、蜻蜓、蜂蝶、花鸭、朱樱、芙蓉、野渡、青天、竹日、汀烟、月色、白屋、白沙、 “黄四娘家”等等,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