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677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态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态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态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态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生态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研究【摘要】近年国内外兴起生态城市建设的热潮,但生态城市如何建设尚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文章根据国外对生态城市标准和模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部分城市建设的案例。这些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为我国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生态城市;模式;借鉴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9-0187-04 一、引言 国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建设生态文明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建设生态城市。建设新型城镇化一个主要方面是生态城市建设,只有建立生态城市,把生态文明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

2、实现绿色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小康社会。目前,国内已经正式向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发展改革委提出要建设生态城市的有 50 多个。此外,全国以生态、低碳为目标的地级市达到 259 个,其中提出要建生态城市的占到了 90%。生态城市建设在中国已经如火如荼。但是,什么是生态城市,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这些都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本文根据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雷吉斯特认为,生态城市是指生态健全的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2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亚尼科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理想城市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

3、保护;M.罗斯兰德认为,生态城市实际上是变革和解决城市和社会问题各种理论的综合。生态城市的理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相关理念并存和包含了其它理念。国内研究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黄光宇认为,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 二、生态城市建设模式 生态城市建设共分为六种类型。各类型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是互补共存又各有偏重 1 政策导向型。通过政府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并辅之法律政策支持,加快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世界发达国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一直非常重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通过制定方向明确和目标具体的发展规划,引导生态城市建设全面有序推进;199

4、2 年美国伯克利生态城市计划、1994 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生态城市建设计划等都属于这种类型。在政策主导型中,政府制定相关法规政策保障规划顺利实施。比如 1994 年,德国通过了循环经济及废弃物回收法 ,1976 年美国通过了资源保护和废弃物回收法等。 2 科技先导型。通过加强资源环境方面的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如麦卡伦堡在生态城市建设中以生态工业园建设为突破点,形成工业共生体系,被称为卡伦堡模式。卡伦堡攻克资源替代技3术、资源恢复技术、资源耗用减量化技术、无害化处理技术、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等,支持相关产业构建其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成为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在热能上形成多

5、级利用:燃煤电厂对热能进行了多级使用。通过地下管道向卡伦堡全镇居民供热。由此关闭了镇上3500 座燃烧油渣的炉子。减少了大量的烟尘排放;减少火焰气排放:炼油厂和制药厂进行综合利用。炼油厂产生的火焰气通过管道供石膏厂用于石膏板生产的干燥,减少了火焰气的排空:水资源循环使用:炼油厂的废水经过生物净化处理。通过管道每年辅送给电厂冷却水。水的循环使用。每年减少 25%的需水量。 3、项目带动模式。通过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实现生态城市不同阶段的具体建设目标,以带动总体建设目标的实现。美国伯克利市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通过改善能源利用结构项目、恢复废弃河道项目、建造利用太阳能的绿色居所项目以及建设慢行车

6、道项目等,稳步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德国的弗莱堡市也是项目带动性的代表,弗莱堡是欧洲最具生态意识的小城,环保与绿化排全德第一。1992 年 6 月。弗莱堡市议会通过了一项“降低房屋能源消耗”的决议。在一些“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只允许修建“节能房屋” 。这是真正的“低”碳房屋。房屋几乎所有形式能量均源于太阳能和热能的循环利用,独立于现有常规能源。25 万人口的地域被冠以“阳光地带” ,其收集的太阳能几乎为整个英国的太阳能源总额。在这个城市里。房子能够伴随着太阳运行的方向自转,上演早晨从东边进入家门,下午从西边出门的“神话” ;在新兴小区里,还能体验“零度能源”生活。在这里,环保生态文明是最受欢迎的现代

7、文明4范式, “绿色生活”指引着城市复兴的新方向。通过推行大气环境保护项目、能源利用环境保护项目、垃圾处理项目和居民区生态环境处理项目等有效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巴西库里蒂巴通过推行的交通系统革新项目、垃圾循环回收项目和能源保护项目获得国际大奖,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4、交通引导型。交通拥堵目前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的难题,堵导致人在路上浪费了更多的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交通拥堵也使得污染加重,无法实现人与自然、城市的和谐统一。交通引导型生态城市的建设就是改善交通网络,提高出行效率。减少城市污染。典型的例子就是丹麦的哥本哈根,该市最大化的利用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网络,减少私家车出行。

8、在油价高涨的情况下加大对公共交通运输的补贴,减少市民的出行成本。公共交通运输网络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污染。 5、组织驱动型。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还关系到千家万户,因此需要更广泛的居民参与。这就需要城市社区在社区控制、社区建设上采取更主动的态度。 6、城乡互动型。很多国家城乡二元体系。城市具有良好的公共资源和环境,而乡村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资源。城乡互动型生态城市的建设就需要城乡互动,打破城乡界限,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建设。典型的例子有新加坡、美国海滨城市伯克利等。 以上 6 种类型是目前已经取得成功的部分城市,当然作为新兴事物,需要更多的探索。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情况,可以因地制宜的

9、采取适合本地发展的生态城市模式。但不论何种模式,都需要遵循和谐性、循5环型、高效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三、生态城市的国外案例瑞典马尔默 人口不到 30 万的马尔默是瑞典第三大城市,坐落于瑞典南部的厄勒海峡地区中心。它曾被评为瑞典最佳增长城市,获联合国最佳人居城市奖。而在 10 年前,马尔默却是另一番景象。仅仅用了 10 年时间,马尔默就实现了由老工业城市到现代化生态城市的完美转型。 马尔默曾是瑞典一个以造船业为主的老工业城市。在“黑铁时代”的工业期。马尔默远非宜居之地,只有糟糕的环境和局促的水泥房屋。欧洲造船业在上世纪全面衰退之际,大批企业也从马尔默西港区撤走或倒闭,26 个工种消失,马尔默高达

10、 30%的失业率居瑞典首位,使马尔默的工业基础几乎被完全废弃,整个城市萧条不堪,马尔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生存的危机迫使马尔默决定进行城市功能转型。1995 年,借着与其他欧洲城市竞争 2001 年“欧洲城市住宅博览会”举办权的机会。马尔默打出要将废弃老码头改造成节约能源的生态友好型住宅新区的口号。西港新区项目因此获欧盟“推广可再生能源奖” 。如今,创造新生活标准的马尔默已成长为一个国际化城市。与欧洲绝大多数正在经历“去城市化”的城市不同,马尔默正在高速地城市化,它的人口每年以 5%的比例在增加。近 30 万居民来自 171 个国家。 马尔默在能源利用及建设排放方面具有详尽的计划,将可再生资

11、源全面运用到城市建设及发展中。至 2030 年整个城市将 100%采用可再生资源。马尔默计划在 2008-2012 年之间,将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25%,远远超过京都所定的 5%的目标:从 2001 年到 2020 年,城市的能源需求将6减少一半,到 2030 年整个城市将 100%采用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沼气。太阳能板被安装在朝阳的一面,紧贴墙体,整个一面墙都是太阳能装臵,即可以发电,也可以提供热水,统一为整个 4 层楼的用户供应。风能上,小区与瑞典最大的风力发电厂相连。发电厂有 48 台风力发电设备,是世界上第三大海上风力发电场,可以为马尔默的 60000 个家

12、庭提供电力。西港新城使用了沼气能源,并做到了 100%的垃圾回收利用,居民废弃的生活垃圾会在垃圾工厂加工为沼气。为汽车或城市供暖提供燃料。 垃圾处理方面,马尔默政府在这一区域大力推广垃圾分类与废弃物回收,并指导居民如何正确地使用分类垃圾桶。早期安装的回收系统是将垃圾人工分类,很多人将可燃垃圾丢至有机垃圾桶。有机垃圾和可燃垃圾混合,垃圾回收率降低。经研究,把有机垃圾桶上加了一把锁,回收有机垃圾率大幅度提高。将有机垃圾在厨房处理,人们在厨房水池下面安装一个撵压机,把土豆皮等有机垃圾直接扔到这个装臵里,直接撵压成汁,顺着管道直接流到生物燃气生产线上了。 为避免大量雨水带来的灾害,城市建立雨水导流明渠

13、,将收集雨水作为池塘、喷泉等景观用水,节约资源的同时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机率。在社区的绿化及小区中央形成了一些由天然雨水利用形成的人为景观,如小池塘、喷泉等,将雨水引至景观用水,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避免自然灾害 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体现在环境的友好,更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马尔默建立畅通的对话机制,构建良好的社区文化及服务体系7“对话机制” 。这种方式就是居民经常发挥主动性设法为邻居们提供服务,物业则作为桥梁把市民的需求传达给政府,政府倾听居民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便利。一旦这种良性的机制形成,社区就会充满活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良好的社区氛围比先进的硬件更为重要。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根据目前

14、我国各个地方已经规划的生态城市状况,可以发现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包括:(1)战略规划上缺乏高度,各地存在雷同现象。各个地方以为建设生态城市就是发展低碳经济,在产业结构上重视高科技的信息产业、生物技术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结果各地一窝蜂的发展这些产业,就导致重复建设严重,不根据城市具体情况和国情,出现像光伏产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局面,一旦国外政策发生变化,产业就会出现灭顶之灾。 (2)生态城市建设中缺乏协调,各部门各自为政。在城市内部管理当中,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总体协调程度不高,缺乏“顶层设计” ,问题非常突出。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既然我们的生态城市要建立在新的文明形态基础上,那我们社会的

15、一个广泛共识联合行动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3)生态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关键技术体系不够完整。如何根据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对技术进行梳理。构建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系统。生态城市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比如在思想认识、政府决策、科技攻关、社会行动方面有很多新的经验,需要解决很多没有遇到过的技术难题。 (4)生态城市政策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尽管中国现已初步形成包括宪法、法律以及相应的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所8构成的保障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但与国外较完善、成熟的规范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法制相比。中国的相关立法还处于较低层次,某些法律、法规有待制

16、定和颁布。尽管中国绝大多数地级以上城市都把“生态城市”作为建设目标,但缺乏类似于生态城市促进法的生态城市建设综合立法。 中国的生态城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及挑战,产业链缺失、无量化标准、生态技术缺乏等问题相继出现。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不够清晰。生态城市建设在国外发展较早,模式及技术已基本成熟,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再加上由国家主导进行区域性的生态建设,在政策、技术等方面予以了很大的扶持,这为我国生态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机遇以及良好的保障: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参与者,无论是政府、开发商、建设及生态相关产业都应积极参与生态城建设的推动,加大建设模式及技术的创新,真正寻找到一条适合我国

17、生态发展的途径。1 发展生态经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模式趋向重工结构。这就需要耗费更多的能源和资源,高碳排放使得生活环境恶化。因此,对于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而言,不应重走发达国家的老路,在开始发展时就重点发展低碳的循环经济,促进生态经济和经济的生态化。政府采取税收、金融等措施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在消费理念上引导居民理性消费和生态消费,另外政府在税收上提高对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的税率。 2 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减少污染、提高绿化等。减9少污染的手段有控制污染和提高污水处理力度,重视农村污染控制。在提高绿化水平上,就需要在城市规划时加大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增加包括公园

18、、小区、道路等绿地覆盖。而且不仅仅是建设,维护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很多城市的绿地由于没有维护好而荒废掉。 3 建设低碳城市。低碳城市不仅仅需要发展低碳产业结构,还需要在交通、建筑等方面重视。在交通上,根据交通引导型模式的成功经验,重点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出行。公共交通包括公交车、地铁等,在票价上财政补贴,在公共交通网络上注重方便性。减少换乘次数和出行时间,当然这就更需要在城市建设规划上集中以降低财政补贴的非可行性。在建筑上,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使用和屋顶太阳能使用。在建筑上强制使用低碳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的保温性和吸热性。在建筑领域加大光伏发电推广应用力度,实施“阳光屋顶示范工程” ,推行建筑节能“绿色评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