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枝异花 各擅其妙.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7365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枝异花 各擅其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同枝异花 各擅其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同枝异花 各擅其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同枝异花 各擅其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同枝异花 各擅其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同枝异花 各擅其妙摘要:本文通过聊斋志异中双女类型属性的配列及男性在这种坐拥双美中优越心理的阐析,可以透视积淀了数千年之久的男性中心文化观及女性边缘化的客体地位的历史现实。男性精神与物质的两极价值追求在两位女性身上得到确证和实现, “双美”情结使这些仕途科第无望的书生获得了遗落的人生梦想实现的另类途径。同时双美并秀中愈益衬托与彰显这些花妖狐鬼各自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聊斋志异;双美;情爱模式;精神补偿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聊斋志异中有不少情爱故事表现二位女性围绕着一位男性,形成双美并秀、双凤戏龙的“一男双女”情节,这在聊斋志异的众多婚恋故事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同枝上

2、花开两朵,双美并秀,美者更美。本文试图通过对二女类型属性的配列及出场先后的深层寓意,以及男性在这种坐拥双美中优越心理的显现,透视积淀了数千年之久的男性中心文化观及女性边缘化的客体地位的历史现实。男性关乎精神和物质的价值追求在两位女性身上得到确证和实现, “双美”情结使这些仕途科第无望的书生获得了遗落的人生梦想实现的另类途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慰藉与补偿。 一、双美的类型属性 聊斋志异是一个由花妖狐鬼组成的美丽女儿世界,叙述书生与2这些萍水相逢的女性的因缘际遇是聊斋情爱故事的突出特征。不少情爱故事中,两位女性双双出现,如并蒂之莲,左右摇曳,别有风情。蒲松龄在小谢中不由得感叹:“绝世佳人,求一而难之

3、,何遽得两哉?1 (P779) ”可能因为深感美人难得,尤其双美更甚,故而作者在小说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虚构了系列“一男双女”的双美故事。 聊斋志异中的美丽女性缤纷而来,这些女性从类型属性而言,主要由狐、鬼、妖与人组成。双美从类型属性构成来看,一般采用异类搭配法,即一狐一妖、一狐一鬼、一鬼一妖或一人一狐、一人一鬼等类别的比较法。下面可以聊斋志异中着墨较多的狐女为对象进行类型属性的切入比较。 一狐一妖型。狐狸本属于妖类之列,但到了蒲松龄笔下,这种动物被极大美化而获得了独立于一般妖类的地位。狐狸自古被目为一种浮浪的不雅动物,狐神、狐仙从未列入祀典而属于禁祀的范围。 聊斋志异尽管大大改变了狐狸的负面道

4、德意义而赋予这种动物以积极的美学意义,但某些篇章依然对此种狐性有所批判。 荷花三娘子中风流放浪的狐女与矜持自重的荷花三娘子形成鲜明对比。荷花三娘子与狐女相较,狐女属采补之者,故导致宗生“身上有邪气”且“悄然忽病” 。荷花三娘子则无此邪异之处且产下一子,甚至作为异类能为宗生延续子嗣后代。此处对狐精蛊惑人心、轻浮放浪的天性给予道德层面的指责,而对雅洁贞顺的荷妖则给予了赞许,最高的推许莫过于蒲松龄备受诟病的子嗣观,此故事不难看出“狐在花妖之下”的潜台词。但当狐与鬼、人作比时情况又如何呢? 兹举一狐一鬼型故事莲香为例,这篇小说无疑可视为一篇蒲氏3探讨狐与鬼孰优孰劣的小说。 聊斋志异作为一部描写花妖狐鬼

5、之书,大量的狐鬼形象出现在作品中,但究竟作者情感上偏于喜欢狐还是鬼呢?而聊斋志异中确实有这么一篇通过狐女、鬼女与书生的情感纠葛展示狐鬼之别的故事。鬼女李氏与桑生夜夜欢合,致使桑生病体羸瘠几至丧命。狐女莲香与李氏当面质对孰致桑生如是将死之状,由此展开狐鬼之异的争辩: 莲曰:“闻鬼物利人死,以死后可常聚,然否?”曰:“不然。两鬼相逢,并无乐处;如乐也,泉下少年郎岂少哉!”莲曰:“痴哉!夜夜为之,人且不堪,而况于鬼?”李问:“狐能死人,何术独否?”莲曰:“是采补者流,妾非其类。故世有不害人之狐,断无不害人之鬼,以阴气盛也。 ” 1 (P225) 桑生虽也承认李氏与莲香可谓“双美” ,但却认为“莲卿肌

6、肤温和” ,而握李氏之手则“冷如冰” 。由此可见,狐鬼之别中狐显然较鬼更胜一筹,因狐温和可亲更利于人类,而来自冥府异域的游魂本性阴冷,即使无害人之心但亦于人不利。篇名莲香以狐女莲香作为篇名,而鬼女只简单以一李姓代指,亦可见到蒲松龄对于鬼与狐两者的情感偏向。且从聊斋故事其他作品也能佐证,当一狐一鬼并行出现时,作家往往以狐名命篇,以此足可见其“狐在鬼上”的潜在倾向。但无论狐与鬼无不乐生而恶死,她们深切地明白:人鬼之恋与人狐之恋终究非长久之计,都希冀转为凡人以获取与书生的长相厮守。所以,两女狐鬼之辩后,李氏女耻于为鬼,自惭形秽而退,后转投张姓女得以还魂人间,终与桑生成合卺之欢。而莲香自听李氏女述说复

7、生过程后, “默默若有所思” ,逾两4月产子暴病,临终前云:“子乐生,我乐死”等语,可谓费人思量,直至文末点出十四年后自求上门的女孩酷肖莲香,才恍悟此女即为莲香转投生者。狐死可投生为凡女,正是异类对人类这种高级动物的渴想与向往的表现。人类在聊斋志异的女性世界构成中比较少见,也许因为凡女过于现实而缺乏想象的诗性空间,因此读者甚至可能产生某种误读狐、鬼与妖等异类活在它们惬意的世界与空间中,逍遥自在无所拘束,但实际上这些狐与鬼无不乐于为人而非异类,这从聊斋双美故事中人狐之美的比较可见一斑。 现举一狐一人型故事阿绣为例。阿绣本是刘子固于杂货肆相识的民间少女, “姣丽无双,心爱好之” ,屡屡托言买扇以接

8、近阿绣。后阿绣搬离此地,不知所踪。刘失魂落魄中极力怀想阿绣, “冀天下有似之者”。狐女冒充阿绣于荒园中出现被刘子固仆人撞破:“其面色过白,两颊少瘦,笑处无微涡,不如阿绣美” 。作为旁观者的仆人之语实则点出了狐与人的殊异之处,狐女阿绣不如真阿绣美,因其身为异类无人间烟火气息,因此此故事水到渠成地推出“人在狐上”的观点。 当双美并秀时,无疑形成了美的比较,但蒲松龄的作比绝非美的皮相之比,而是提升到物类层次与境界上的对比。当狐鬼花妖同时出现一篇之中,则花妖应在狐妖之上,狐又在鬼上,而人又在狐之上。因此蒲松龄在异史氏中不由得感慨:“死者而求其生,生者又求其死,天下所难得者,非人身哉!”还是以莲香为例,

9、无论李氏女的托生抑或莲香的求死复还生,她们的努力最终都是为了获得人身这一平凡的躯体,因此成“人”才是狐与鬼所苦苦羡慕与追求的终极目标。如果说,前面5两女之辩探讨的是狐鬼优劣,那么文末的两女争为凡女的曲折追求则表现的是“人”终归在鬼狐等异类之上。但作家时时不忘此是孤愤之书,在人鬼狐三者之别尘埃落定之际,以激荡之音愤而推出卒章之句:“奈何具此身者,往往而置之,遂至觍然而生不如狐,泯然而死不如鬼。1 (P232) ”笔藏多少讥刺与激愤! 那么,如果“双美”类属同性,又当作如何观?同类双美模式包括两鬼型、两狐型、两妖型与两人型。熟谙聊斋志异的人都知道,蒲松龄喜用女性人物名字命名故事,如公孙九娘 、 细

10、侯 、 婴宁等。在双美图中,面对双美并秀的两个女性,蒲松龄的命名法无疑透露了作家巧妙隐秘的情感倾向,被命名的女性当是作家更为嘉许的小说人物。 小谢中的二个鬼女小谢与秋容,长者秋容年约二十可,憨跳胆大;幼者小谢年约十七八,怯弱文雅。蒲松龄将故事取名小谢 ,说明二女中怯弱的小谢是作家更为倾心呵护的女性,柔弱者更易引发人们的普遍怜惜之情。她们对独自搬进鬼宅的陶生,秋容“翘一足踹生腹” ,捋髭,批颊,憨跳胆大;小谢则怯弱文雅,只“掩口匿笑” 。两人始初戏谑玩弄陶生,至被陶生的正义浩然之气所动,从“争为奔走”执役于陶生,继而“争媚之” ,互生妒忌之情。陶生设鬼帐, “小谢阴嘱勿教秋容,生诺之;秋容阴嘱勿

11、教小谢,生亦诺之” ,她们玩起了妒忌的小把戏,直至历经劫难才妒念全消。小谢与秋容为了与陶生长相厮守,也争相奔走投胎为人,依然可以看出鬼类对人类这种物种的无限向往之情。这种同类双美故事,因为无所谓类属的比较,笔触旁及两个女性人物时,作家可以左右舒展,纵横驰骋其笔墨。正如小谢的描写艺术:“将一个刚肠书生和两个柔美少女合传,有笙箫夹鼓、6琴瑟间钟之妙。两少女如春兰秋菊,各有佳妙,似东泰西华,两峰并秀。陶生如珠,二女似龙,二龙戏珠,有分有合,回环往复,盘旋生辉。” 2 (P300)在同枝异花的描写中,旁枝逸叶更是别有一番异样风情。二、双美关系模式 一部聊斋志异就是一部多卷轴的美丽女子人物画图,且这些千

12、娇百媚的女子常成双出现,宛如并蒂娇莲,左右摇曳风情无限。在“一个书生两个女子”关系模式中,双女以两位红颜知已型或一妻一友型为主,且以叙述前者即书生与两位皆是萍水相逢、因缘际遇的女子为主要关系模式。双美的登场或并行出现,联袂而来;或前者荐引后者,具有某种连动关系。 双美关系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妻一友型是较为中规中矩的关系模式:一为书生的原配妻室,一为书生的红颜知已。可以看到蒲松龄在两位女性的叙述中有所偏重,对妻子的着墨甚少以至常常一笔带过,而对书生婚姻生活之外偶遇的红颜知已则浓墨重彩予以渲染。现以娇娜为例剖析聊斋一书的此种取舍倾向。此篇已突破了一般双美故事或婚恋故事的男女恋爱模式,异性友谊或曰柏

13、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境界远胜于世俗层面上的情爱。孔生锐身自任救娇娜及皇甫公子一家于雷霆劫难之中,复苏后的娇娜施用医术使孔生死而复生,曾娇羞矜持的娇娜在一心医救孔生过程中岂曾顾及封建儿女之大防?该故事对身为妻子的松娘着墨甚少几近冷漠,正面描写的只有此句:果见娇娜偕丽人来,画黛弯蛾,莲钩蹴凤,与娇娜相伯仲也。但一句“与娇娜相伯仲也” ,透露了蒲松龄的7用心,虽句句言松娘,但实句句映衬的是“娇波流慧,细柳生姿”的娇娜,所谓古典小说常见的“旁见侧出”写法也。故事最后也没安排妻子松娘意外亡故等情节以促使孔生与娇娜的结合,而是在遭遇大劫后三人俨如一家生活在一起,但两人又绝无肌肤之亲。文末“异史氏曰”最后评说道

14、: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故事创新性地提出“腻友”一词以指代两性友谊。又如张鸿渐中狐女舜华自荐枕席并化身张鸿渐妻貌以试探其心的描写,舜华痴情热烈的性格跃然纸上,而张鸿渐妻子方氏虽然篇首赞其“美而贤” ,并力谏其夫不可卷入秀才乡党的聚讼闹事中,但此后其妻性格则渐模糊难辩。可见聊斋志异的女性画图倾向于指向正统婚姻之外书生的浮艳际遇, “妻子”伦理角色身份的稳重性与单一性使作家无意在此笔墨停留。因此一妻一妾型的双美模式更为少见,即便如林氏之类也不过是为了彰扬男性固守妻室而不愿纳妾的德行,作品中的妻子林氏与后来成为小妾的婢女海棠成了女性自觉遵守封建伦常的指代符号而已。作家更乐于转向家庭

15、之外的更为广阔的荒寺废第,写书生周旋缱绻于两位美丽女子中间,陶醉于坐拥双美的丰艳幻想中。故此,书生与两位皆为萍水相逢的美丽女子的偶合是聊斋志异写得最多,也是最为动人的双美关系模式。 翩翩中翩翩与花城娘子俱是仙界中人,剪缀芭蕉大叶为衣,掇拾洞口白云为棉,故事呈现超脱尘俗、轻盈逍遥的质感,令人浮想联翩。 香玉中艳丽双绝的花妖香玉与绛雪,一为白牡丹一为红耐冬。后黄生病卒亦化为花,当黄生所化之花被人无情斫砍时,牡丹与耐冬亦憔悴殉情而死。 “一去而两殉之” ,此亦可谓情之极致吧。因此,当蒲松龄摆脱婚姻尘俗的牵绊,笔8墨摇曳于两位萍水相逢、因缘际会的女子之间时,叙述清新跳脱,这类故事有意屏蔽了现实纷扰,让

16、人物只随情感姻缘游离悲喜 3。 另外,从聊斋志异双美的登场与结局看,双美关系模式也是多元化的。双美的登场或并行出现,联袂而来;或前者荐引后者,具有某种连动关系。这些女性或同时或先后出现于男性的生命中,结局无非三种故事形态:一是这些绝世佳人因实在美艳最后被男性索性双收;或双双离开,留下无尽的遗憾与感叹;或一离开一留下。从双美登场方式看,联袂而来的两位女性犹如春花秋月,映衬于男性左右,但更具阅读意味的应是前者荐引后者型故事,这种故事模式更曲折更耐读。 胡四姐中尚生对狐女胡三姐的美色垂青有加,胡三姐为让尚生知晓女性美的更高境界,故而荐引出更美的狐女胡四姐,胡四姐“年方及笄,荷粉露垂,杏花烟润,嫣然含

17、笑,媚丽欲绝” ,使尚生狂喜不已,显然此处胡三姐充当了尚生与胡四姐的爱情引线人。这些花妖狐鬼主动为男性另觅佳人,之后甚至全身而退,毫无保留地把爱奉献给了男性。如前所述的荷花三娘子即是显著一例。桑野间与人野合的狐女被人撞破,她对探手于怀的宗生反唇相讥:“腐秀才,要如何,便如何耳,狂探何为” ,然后主动投怀送抱,欢合之后当宗生欲问其居里姓氏,狐女居然如此回答:“春风一度,即别东西,何劳审究?岂将留名字作贞坊耶?”言辞放浪无忌,不啻是一篇讥刺传统贞节观的宣言。后被锢于坛中,全凭宗生一念仁慈释放时,此狐女思以“今为君觅一良匹,聊足塞责否”作为回报的方式。正是在她的指引下,宗生才能把不断幻化的荷花三娘子

18、娶得美人归, “自遭厄劫,顿悟大道”的狐女厉色拒绝了宗生求衾裯之爱的请求,9荐引荷花三娘子后全功而退,其性始于淫而终于洁。因此,尽管蒲松龄笔墨意在后出的荷花三娘子,但在跌宕曲折的尺幅之间却对狐女的美好德行予以无尽称许。同样, 阿绣中狐女阿绣在被识破真容后,不但不恼羞成怒,而是玉成刘子固与真阿绣的好事,成人之美的宽宏德行不出其右,真假阿绣何者容貌为美显然已不重要。在这类双美故事模式中,作为荐引者的女性的德行被有意识地称颂与推许,她们一前一后出现于男性的生命旅途中,犹如山峰相连,构筑起了两道迥异而又各擅其妙的女性图景。 三、双美情结:封建士子两性构图的幻想 所有的双美故事都遵循一个基本的叙事格局:

19、两个女人共同围绕着一个男人这个中心体,自然她们的悲欢喜怒等文化心理也与这个男人趋向一致。考究中国民间故事,两个女性共同拥有一个男性的例子可谓多矣。 “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类型之所以被视为婚姻典范,首先是因为它符合传统的婚姻模式。在古代中国,一个男人仅拥有一个女人是不理想的婚姻和家庭。 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殡、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对于一般的父系社会观念,一个男人拥有两个女人是最基本的,否则就很难区分等级和男尊女卑 4。在传统男权文化中,男性比女性拥有更大的威权与社会力量,男性与女性一对一的配对显然在天秤方面有所倾斜,不足以构成男女两性的和谐。因此,一男与二女的婚姻构造

20、达成了某种社会力度的平衡。这种“一对二”的两性人物配对现象实则是古代神话的置换变形。推溯“一夫二女”婚姻关系的源起,娥皇、女英的神话传说当是其一。 史记五帝本纪曰: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10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 5 从这个故事可见,尧以二女配舜的初衷,是中华文化家国同构性的延展外化,目的在于考验男性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能力。单一的男性对单一女性,两性关系格局过于简单未能有效考验男性处理复杂社会关系的能力;当环绕男性为中心建构起二女关系图景时,二女组成了原始的家庭关系体结构,男性平衡处理两位女性的关系并促使家庭和谐稳定的能力,则

21、是衡量其有否治理复杂广泛的社会关系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关乎娥皇、女英二妃的故事,核心均为尧这个男性,至于娥皇、女英二女的性格殊异并未言及,因此二女实则可视为妻子身份的同一体。而且初民神话的“一夫二女”中的二女往往为具亲缘关系的两姊妹,姊妹同嫁给一个男人属于婚姻的原生形态,此后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同侍一夫的两位女性便以“姊妹”相称沿袭千年。女子效仿原始神话中的二妃共侍一男便成了所谓的“效英皇” ,甚至被提升到女性文化道德层面进行精神嘉许。 娥皇女英的双美图是封建时代男性知识分子的理想愿景。 “一男双女”情爱故事模式更是积淀数千年之久的男性文化心理的投射,这种模式反映了某种“男性文化劣根性”男性左环右抱的优越心理和坐观二者争恩夺宠的阴暗心理。但同时又可看到聊斋志异的双美构成极少一妻一妾,两女皆为妻室之外的际遇女子为多,双美图无疑体现了蒲松龄等封建士子的狂放情怀和希图猎艳的深层心理。蒲松龄离家在外坐馆多年,与结发妻子刘氏本就聚少离多,况刘氏为一诚朴民间农妇,生活重担的多年操持已使她年老色衰,岂解儿女风情?因此,过着“梅妻鹤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