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话语中的民粹主义倾向.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7582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话语中的民粹主义倾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网络话语中的民粹主义倾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网络话语中的民粹主义倾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网络话语中的民粹主义倾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网络话语中的民粹主义倾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网络话语中的民粹主义倾向【摘 要】文章以国内近年来五次 PX 抵制事件为背景,分析了网上三个典型案例,探讨了当下互联网上的民粹主义及其影响,分析了民粹主义话语生成的原因,初步给出了对策。 【关键词】PX 事件;民粹主义;互联网 自 2007 年 6 月 1 日厦门市民“集体散步”抵制 PX 项目开始,近年来国内接连发生了五次规模较大的“抵制 PX 事件” 。在互联网上,这一系列“PX 抵制事件”被看作是公民意识崛起、追求公民权利的群体实践。然而笔者结合三个网络平台上有关 PX 的话题内容和网民反馈分析,发现五次“PX 抵制事件”并未给国人带来明显的关于 PX 和 PX 项目的认知改善;相反,

2、互联网上关于 PX 的话语,充斥着民粹主义的倾向。 一、值得比较的三组网络数据 凤凰网曾经在 2012 年 10 月 2911 月 28 日做了一个关于“您如何看待 PX 项目?”的网络调查,调查只有 3 个问题,您知道什么是 PX 吗?您知道我们日常生活所用的许多物品中都有 PX 吗?您赞成自己所居住的城市附近建立 PX 装置吗?参与者为 1647 人。其中,有 59.31%的人并不知道 PX 是什么,有 59.89%的人不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有 PX,但是却有 78.97%的人反对在自己的城市附近建立 PX 装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网民在不了解 PX 是什么的同时,却选择了反对? 人

3、民日报在 2013 年 6 月 24 日刊文揭开 PX 的神秘面纱 ,对2PX 高危害论进行辟谣,从而稳定人心,抑制可能再次发生的 PX 抵抗运动。文中提出三个论点:第一,PX 的毒性等同于咖啡;第二,PX 与生活紧密相连,不可或缺;第三,国外 PX 装置离居民区并没有 100 公里,只要进行良好监管便不会存在危险。在此文刊出之后的当天,网友就进行了跟帖,截至 6 月 25 日,一共有 576 条评论。对此,笔者选取了前 100 条评论进行统计,发现有 60%的网友对人民日报的观点提出了反驳,这些观点相似并且聚焦在几个近乎荒唐的回复上。例如,有 29 条表达了“既然 PX 毒性等同于咖啡,那么

4、建议专家每天喝两杯”的意思,并且这个说法在人民网 20201 人参与的讨论中得到了 7678 人的推荐。有 18 条提出“PX 项目应该全部建在北京,甚至是人民日报隔壁” ,得到了 6330人的推荐。 相比于以上案例中所表现出的极端言论倾向,我们注意到,近两年在科普方面取得较大影响的果壳网,其中就 PX 议题的网友意见表达则显得比较理性、平和。2013 年 6 月 25 日,笔者在果壳网搜索到有关 PX 议题的帖子一共 43 篇,其中有 32 篇侧重于讨论 PX 的毒性,有 9 篇议论民间的 PX 抵抗运动,还有 2 篇则是从其他层面进行了探讨。除了发帖的主要内容,我们也考察了帖子发布之后的一

5、系列网友跟帖。果壳网网友的跟帖并不总是与特定的帖子内容紧密相关,同样也会就 PX 议题的多个层面发表观点,比如在探讨 PX 毒性的帖子中也会出现对于 PX 抵抗的议论等等。笔者在上述 43 篇帖子中,截取了每个帖子的前 5 条回复,除去无效回复得到共计 200 条网友跟帖,以此观测果壳网网友对于 PX 议题的意见倾向,如下面所示: 3果壳网 PX 议题之网友意见偏向分析 评论 PX 毒性 PX 抵抗 对政府的批评 不同学科分析框架 总计 低毒 高危险 批判 支持 阴谋煽动论 条数 15 11 33 9 18 71 43 200 百分比 7.5% 5.5% 16.5% 4.5% 9.0% 35.

6、5% 21.5% 100%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果壳网上关于 PX 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PX 的毒性” 、 “民众对 PX 的抵制是否合理” 、 “对政府的批评” 、 “不同学科分析框架之争” 。不同于凤凰网上网友的简单反对,也不同于人民网上网友观点的情绪化,果壳网上关于 PX 毒性的正反意见表达较为平均,且其网友表现出倾向于利用数据、化学知识来佐证观点的特征。果壳网是一家主要面向都市科技青年的网站,其受众定位于内容呈现都带有了一定的知识群体色彩,相比于普遍意义上的网民,果壳网的用户无论是经济水平、社会地位或文化素养层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就民众“抵制PX”这个问题,超过一半的果壳网网友

7、认为这样的举动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有帖子分享了自己遭到抵制 PX 的网民围攻的经历,认为自己的言论自由受到了网络民粹主义的挤压。另外,也有一些网友认为民众的反 PX完全是受到了别有用心的人或敌对势力的煽动,被煽动“上街”的民众缺乏理性。而就 PX 事件发生的根源,有 35.5%的网友认为是在于地方政府不作为、公信力丧失以及环境评估机制的不透明,认为政府自身的变革是减少群体性事件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最后,大约有 21.5%的帖子在探讨关于“PX 事件”的分析框架到底是用社会科学的方法还是自然科学的方法。从总体上来看果壳网网友就 PX 议题的意见偏向呈现出了理智、冷4静、尊重观点多元的特征。 二、网络

8、民粹主义话语的生成机制 笔者认为,历次 PX 抵制事件存在着促进公民意识的意义,但是从事件中所折射出的非理性倾向同样也不容忽视。网上网下民粹主义话语的生成与互动,构成了中国当下舆论交锋的重要话题。是否准确认识这个问题,决定着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公民能否凭借更为合理的抗争方式来实现诉求。 民粹主义出现于 19 世纪的北美和欧洲,其思想体系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崇尚和信仰“人民” ,并把“人民”理想化。其核心内容就是反智运动,认为一切精英化、权威化的文化都是不合时宜的,极端强调平民文化的价值和理想,将它们推崇到无上崇高的地步,把民众的愿望、需要、情绪当做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常常打着大众的旗号

9、,强调对大众情绪与意愿的绝对顺从,常常把平民化作为所有社会、政治和文化活动合法性的最终的和唯一的来源,对普通大众在特定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的某种非理性的、情绪性的共识也盲目顺从。 这种盲从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行动的无意识;二是话语的一边倒。就第一个层面而言,凤凰网的网友回复可谓是“无意识” 。很多人并不了解 PX 是什么,如何生产,是一种简单的“为了反对而反对” 。如果我们从网上看到网下,正是这样的无意识心理的影响下,人们在一条煽动性的反 PX 手机短信的号召之下,便能走上街头进行抗议游行。正如勒庞所言,进入群体中的个人,在“集体潜意识”机制的作用下,会不由自主地失去自我自我意识及独立性,而表

10、现为群体精神的统一性。群5体总是表现出易受暗示和轻信的特征,群体中的某个人对真相的第一次歪曲,是传染性暗示过程的起点,并且在相互传染的推动下,形成集体幻觉。在这样的氛围中,普通民众全然不知怀疑和不确定性为何物,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和想法,他们总是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误。 从第二个层面来说,网上对人民日报报道的评价体现出明显的反智主义色彩,质疑专家公信力,言语表达带有浓厚的个人化情绪。正如有学者指出,民粹主义话语总是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以强势的声音压制异议言论,形成了一种话语霸权。而其“民意”总是自然地倾向于弱势者一方,对于强调理性讨论的知识分子却总是不屑一顾,充满了对于官僚、雇佣文人的诋毁和

11、厌恶。 让我们从网上言论回到五次现实版的“PX 抵制事件”中。在历次 PX事件中,反对者总是被称之为英雄,而支持者、为 PX 说话的人则被视为敌人,容易遭到围攻。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的话“千呼万唤不如街头一站” ,现实中民众的误解、怨气转移到网上,就构成了网络民粹主义在某些热点问题上的发酵和爆发。我们发现,历次“PX 抵制事件”中的网络言论和手机短信存在明显的激化、放大 PX 的危害的情况。以厦门“PX 抵制事件”的一则短信为例, “这种巨毒化工品一旦生产,意味着厦门全岛放了一颗原子弹,厦门人民以后的生活将在白血病、畸形儿中度过” 。“原子弹” 、 “白血病” 、 “畸形儿”等字眼营造了一种恐慌

12、氛围,极尽夸大了 PX 的危害,从而为后面的行动创造了一种心理认同。而共同的话题则建立了潜在的反 PX 行动者之间的联系,使得最终能够形成一场规模浩大的反 PX 协同行动。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不仅使得线下的抗议行动因其范6围广泛及迅捷的号召能力而得以可能,同时也能够引起全国各地的人们对于某地发生的 PX 事件进行讨论,在这几次“PX 抵制事件”中,网络上大量的支持言论则为其提供了民意的合法性确认,并起到了一种助威的效果。线下的游行示威及线上的“盖楼” ,形成了一幕现实和虚拟交织的抗争图景。 三、破解之道与对策分析 网络民粹主义话语反映了中国当前社会的深层结构性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建设

13、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但社会各阶层分享改革成果并不均衡,导致社会结构日趋断裂,人心也日趋分化。无论是出于对正义的渴望,抑或出于对自身未能分享改革成果的不满,民众通过民粹主义的语言及思维争取自身权益的尝试并不难理解。同时,在不少群体性事件中相关政府部门“一拖,二赖,三认,四撤”的事件处理模式也使得政府公信力尽失,这使得“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得以蔓延,反而为民粹主义思潮泛滥提供了足够理由。 首先,我们要分析民粹主义思潮的网民基础。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第 3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 ,截至 2013 年6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 5.91

14、亿。其中 10-29 岁年龄段用户占据主体,初中以及初中以下学历占 47.5%。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比例为 26.8%,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比例为 17.8%,无业、失业人员占 11.2%。农村网民占 27.9%,从收入水平看,有 70%的网民月收入在三千元以下。通过这些数据不难发现,网民主体具有较强的“草7根性” ,整体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因此也易滋生出对现实的不满,产生极端化的民粹主义情绪,因此出现像上文所述凤凰网调查和人民网跟帖中的情况并不奇怪。而需要我们去做的,是如何倾听网上网下的各种呼声,弥合各个社会群体的情绪。 其次,我们要反思官方媒体的报道话语。以发生 P

15、X 事件的几座城市为例,官方媒体过于注重对于政府工作的展示,而几乎忽略了引领民众形成对于 PX 的科学认知,忽略了潜在的工作重点,未能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功能。官方媒体的“告知”与公众的“欲知”存在着极大的不对称,从而造成官方话语在与民粹话语的博弈中居于劣势地位。另外,官方媒体对于事件的反应时间、反应态度和反应方式完全取决于当地政府的态度,当地政府牢牢控制着官方媒体并试图将其纳入其危机公关的范畴。然而,多地官方媒体的反应时间比较迟钝,反应态度缺乏沟通的诚意,反应方式依然是文件式的话语,未能与民众和网络的话语构成顺利的对话沟通。一旦地方政府决意放弃 PX 项目后,通过官方媒体的表态又要借用“尊重民

16、意”的表达,正是这样的做法让民粹主义话语屡次占了先机。最后,虽然我们反对民粹主义话语,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它所反映出的官民关系危机。历次 PX 事件看似偶然,但其间往往夹杂着的利益分配矛盾也若隐若现。环保问题只是 PX 抵制的一个表面现象,在中国当前的语境下,它更多地反映了广大民众急欲改变社会不平等结构,获得分享社会发展利益、参与社会治理的愿望。民粹主义的兴起既反映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平民话语的崛起,也反映了传统政治共识的断裂和传统主流意8识形态号召力的下降。被规定的共识被民众以一种叛逆的姿态不断地打破,网络民粹主义既是一个社会思潮问题,又是一个现实政治问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进行有效的社会

17、整合,促进公民有序参与地方决策,成为了政府要考虑的议题。 参考文献 1 俞可平.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J.战略与管理,1997 年第 1期. 2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9). 3 陈龙.话语强占:网络民粹主义的传播实践J.国际新闻界,2011 年第 10 期. 4 李良荣,徐晓东.互联网与民粹主义流行J.现代传播,2012 年第 5 期. 基金项目:本文是 2012 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络舆论的民粹化倾向及其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SK30400112) 、2013 年度苏州市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课题“突发事件中在苏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编号:13-C-1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丁姗,女,讲师,硕士,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宣传文化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