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服务模式下编目工作隐性知识开发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9597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服务模式下编目工作隐性知识开发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知识服务模式下编目工作隐性知识开发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知识服务模式下编目工作隐性知识开发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知识服务模式下编目工作隐性知识开发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知识服务模式下编目工作隐性知识开发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知识服务模式下编目工作隐性知识开发研究摘要知识服务模式下,编目不仅要保证基础工作的完善,也要从满足读者需求的角度寻求新的服务方式。隐性知识是在编目工作中大量存在的有价值的资源,能在编目的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编目工作在从规范控制到学科服务中的隐性知识开发策略。 关键词隐性知识;知识服务;编目工作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5.004 中图分类号G2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5-0014-03 1 知识服务模式下编目工作面临的挑战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知识管理理念的引入,知识服务逐渐成为图书馆工作的

2、重要方向。知识服务是“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和过程中,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1,它是一种以资源建设为基础的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和深层次的服务,是信息服务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主要集中在参考咨询领域,本文认为知识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图书馆各环节通力配合形成的一种整体服务模式,它的理念将渗透到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编目是图书馆资源组织与建设中最基础的工作,直接影响到流2通阅览、馆藏建设、参考咨询直至文献资源的深层开发与利用,而

3、在越来越普遍的外包趋势下,编目反而成为图书馆知识变革中最为滞后的一个环节。编目人员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改变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和模式,积极探索和开发在知识服务中的价值。南开大学柯平教授就曾呼吁图书馆编目人员应该进行角色的转变, “不能停留在知识的整合或著录而是提升到知识的生产层面,这样工作就会有新的起色。 ”2,因此,编目的变革不仅是 AACR 到 RDA 的转变,而是充分发挥其文献信息资源甚至知识资源描述的功能,挖掘尚未被认识却能满足读者需求的隐性知识,来实现编目在知识服务中的价值。 2 编目工作中的隐性知识 21 隐性知识的来源 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

4、 1958 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后来多位学者对隐性知识也做出了深刻的论述,涉及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美国管理学教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认为,隐性知识是不可用语言来解释的,它只能被演示证明它是存在的,主要来源于经验和技能的,学习的惟一方法是领悟和练习。日本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

5、主要隐含在个人经验中,同时也涉及个人信念、世界观、价值体系等因素。3而温特(Winter) 、尼尔逊(Nelson) 、斯班德(Spender)等则从企业组织的角度提出,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员工个体和企业内各级组织(团队、部门、企业层次等)中难以规范化、难以言明和模仿、不易交流与共享、也不易被复制或窃取、尚未编码和显性化的各种内隐性知识,同时还包括通过流动与共享等方式从企业外部有效获取的隐性知识。 由此可见,隐性知识一部分来源于成员个体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等,另一部分来自于组织团体内部存在的未被明确表述却又客观存在的、有价值的事实和客观规律。对这些知识的挖掘将成为组织团体发展的关键点和核心因素。

6、2 编目工作中的隐性知识 编目作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核心业务,长期以来在使图书馆资源有序化、条理化的过程中,更侧重于对显性知识的转化,但在显性知识转化的同时,无论是个人还是部门内部都积攒了许多未编码的隐性知识。在知识服务的大环境和趋势下,也有许多尚未开发的隐性知识可以满足服务读者、编目员个体发展和编目组织发展创新的需要,它们将直接关系到编目的未来。所以,编目不仅是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更是隐性知识的挖掘过程,有必要挖掘编目工作中潜在的知识功能来提高隐性知识的可见度,将隐性知识管理运用到管理创新中,从而提高编目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编目工作中的隐性知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编目基础工作中的隐性知识,二是以知

7、识服务为目的的知识挖掘中的隐性知识。 221 隐性编目规则 编目规则是对文献资源的内容及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记录过4程中所遵循的规则、标准和规范,包括中国文献编目规则 、AACR(英美编目条例 )等。虽然目前探索中的 RDA(“资源描述与检索” )正趋向于知识描述与关联的转型,但编目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侧重于显性知识的形式转化。而编目规则无论怎样变革,也无法囊括编目工作中各种细枝末节的问题。实际上,日常编目工作中包含有大量编目者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工作经验、对读者需求的把握等个体因素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特殊状况,包括:符合本馆文献组织和检索需要的特定细则,如分类号的位数层级、细分程度、复分

8、/仿分/组配程度、同主题/著者/卷册的集中与分散;近似主题类目的归属区分;分类法、编目规则修订后的前后衔接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到排架、检索的准确率,无法体现书目的检索功能和汇集功能。诸如此类在编目工作中时有发生却因个体性、特殊性和各文献单位的差异性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编目规则中明确详尽表述的潜在规则即隐性编目规则。在编目外包的形势下,隐性编目规则尤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落实到管理规范中,才能保证编目工作的质量。 222 提供知识服务的隐性知识 知识服务是“从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资源中,针对人们的需要将知识提炼出来、传输出去的过程。它是通过采取多种途径与方法,从大量文献资源的

9、宝库中开发、加工出有用的知识资源,包括那些能被沟通、共享的认识和经验,以及所组织起来的信息等,通过对事物本身及内在联系的有序揭示,提高知识的可见度,以便用户的吸收、利用和从中获得启迪”3,它依托的是对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知识5本体隐性知识为内容,对知识进行挖掘、重组和扩建的活动。由此可见,知识服务本身就是隐性知识管理的过程。对于编目这样一个文献信息资源加工的环节来说,正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能第一时间发现文献中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内容,并将其从杂乱无序的状态中提炼出来。传统编目在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整理过程中仅记录下显而易见的载体信息,放弃了已经在编目员头脑中形成印象的内容信息和知识信息

10、。知识服务模式下的编目将不再局限于按部就班地对文献资源做简单的客观描述,而是积极发现、开发资源本身和寻求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包括纵向联系,横向联系,通过提炼、加工、转化等多种方式将其显性化为读者使用文献资源提供更多的便利,这也正是编目工作的本质所在。提供知识服务的隐性知识包括:编目过程中有价值知识信息的发现、文献之间的关联信息、帮助读者选择文献资源的附加信息及对以上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的方式方法。 3 编目工作中的隐性知识开发策略 31 制定编目细则,加强编目工作的规范控制 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一直以来都是编目工作的重要部分,尤其在编目工作大量外包的情况下,标准和规范工作必须放在首要位置进一

11、步强化,以保证编目数据的质量。这就要求编目机构除了按文献编目规则进行质量控制外,还要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针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相关经验制定出适应于本馆的编目细则;在加强部门内部成员间沟通与交流的同时,及时记录交流成果并加以整理,将隐性编目规则显性化,以可见的方式固定下来,作为编目员可参考的依据。如此,无论是编目部的人员更替还是经过短期培训缺少积累和对文献单位6传统沿革了解的外包编目员,都能在短时间内汲取更多前人的优秀成果,也保证了编目数据的前后一致和规范性。编目工作的规范控制也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督促编目员保证规范控制的质量并使之制度化,加强对编目人员的管理。 32 对文献

12、内容的深入揭示 传统编目是依据文献编目规则对文献进行著录,虽然文献编目规则悉数详尽,但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还是局限于对题名、著者、出版项、载体形态等客观信息的描述,而在内容的揭示上略显不足,分类号、主题词并不足以充分表达文献的内容信息和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因而也无法满足读者更深层次的检索需求。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读者对网络的依赖与日俱增,各种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读书网站、购书网站使读者充分享受了足不出户就能轻松获取大量信息资源的益处,网络阅读、低成本的网购从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读者不再把馆藏目录作为读书、选书的首选门户,这使传统编目的弊端日益彰显,如书目信息过于简单,读者

13、无法从图书馆目录中全方位获取文献的信息。编目对象主要局限于纸质文献,忽略了大量的电子资源。目录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客观信息描述,而可以扩展为更有参考价值的知识网,如文摘、全文片段、目次、评价、相关资源之间的关联信息,甚至文献中隐含的有价值的知识单元及更深层次的学术知识,这些正是读者利用图书馆进行文献检索识别和判断所需要的。 33 探索学科化编目 学科化服务工作在图书馆内已有效展开,包括学科馆员、学科化采7购等,但其触角还未延伸到编目领域。所谓学科化服务,就是按照科学研究(例如学科、专业、项目)而不再是按照文献工作流程来组织科技信息工作,使信息服务学科化而不是阵地化,使服务内容知识化而不是简单的文献

14、检索与传递,从而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的支持力度4。学科化编目的理念就是要在保证书目信息准确描述的基础上,从学科和专业视角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解释,建立并维护其各种参照关系,在文献检索时缩小范围,提高学科主题关联度,进而提高准确性,更有利于学科服务中的知识发现、知识整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31 专业编目 基于编目员的学科背景,按学科范畴分门别类地进行编目,这样便于编目人员系统地了解和研究某一学科的馆藏资源,并从专业视角深入揭示文献信息内容,为学科服务积蓄后盾力量,同时为图书采购反馈质量信息并提供合理化建议。专业编目有利于编目员隐性知识的发挥,也为知识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3

15、32 学科资源整合 在专业编目的基础上,根据高校学科设置、专业特色,对已有的馆藏资源进行重组和开发,如学科导航、书目推荐、资源评价、相关性链接。学科资源整合不仅包括馆藏已有的纸质资源,还要对网络上丰富的资源进行筛选,有条件的情况下对网络资源编目,包括网络电子出版物、网上全文信息、数据库信息、网页信息,多样化信息资源按学科分门别类汇集在一起,实现一站式检索,使图书馆网页成为检索、浏览、链接、8传递、资源共享的资源整合模式,检索结果可添加诸如读者标签、评论、推荐、最佳匹配、相关排序、推荐资源、替代资源、书目发现等多功能链接,为读者从学科和专业视角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便利。 333 重视读者需求 在图书

16、馆的各项工作中,编目是与读者接触最少的工作。学科化服务要求编目工作者不只是埋头编目,也要了解读者需求,因为编目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需求是一切变革的源泉和动力,网络资源之所以受用户欢迎和偏爱,最主要的原因是及时满足了用户心理和需求,使用起来更快捷方便。所以,图书馆编目工作者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交流,听取读者的反馈意见,经常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思考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广泛而深入地满足学科用户对书目数据的需求;其次可利用数据挖据技术进行读者行为分析,包括书目查询记录、流通借阅记录、Web 日志数据等,通过读者对文献的访问、借阅等显性反馈来获取关于读者行为的隐性知识,从而为读者

17、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在用户界面上可打破传统分类模式,设置信息标签,通过相似内容的信息聚合和相似兴趣的用户聚合形成目录体系的补充,使目录不再是死板的书单,而是构筑知识传递和学术交流多元知识空间的渠道;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鼓励读者参与开放性书目数据建设5,包括对资源进行评估;为书目添加注释;提供附加主题词或非受控关键词使书目数据更完善等,通过这些方式将读者需求直接融入到书目工作中,弥合书目数据与用户使用习惯之间的差别,更便于搜索和知识聚类。 4 结语 9知识服务理念的渗入无论对图书馆整体发展还是编目工作都是挑战更是机遇,基于满足读者需求的出发点,编目还有更大的变革空间有待挖掘,编目工作者需要通过更多的思考和创新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型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 (5):34. 2柯平.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5. 3田红梅.试论图书馆从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 (4):312. 4李春旺.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 (10):14. 5王旭.学科化服务模式下编目工作的发展与创新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2, (3):30. (本文责任编辑:马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