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 2017 学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一七年十二月 目 录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 1 二、师资队伍与办学条件 . 3 1.师资队伍数量与水平 . 3 2.办学条件与教学经费 . 4 3.图书资料与教学信息化 . 5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 5 1.深化教学改革,完成 2017 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 6 2.专业建设 . 6 3.课程建设 . 7 4.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 9 5.积极开展产学协同育人合作 . 10 6.积极推进卓越人才培养 . 11 7.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 11 8.深化合作办学与对外交流 . 12 9.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 12 四、完善教学质量保障
2、体系 . 13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13 2.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政策措施 . 13 3.加强对常规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检查 . 13 4.重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 14 五、学生学习效果 . 15 1.学生学习满意度 . 15 2.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体育运动开展情况 . 15 3.学生毕业及就业情况 . 15 4.学生社会实践和获奖情况 . 16 六、特色发展 . 17 七、存在问题与对策 . 17 1.存在问题 . 17 2.解决措施 . 17 1 淮北师范大学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淮北师范大学是一所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 1974 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
3、分校。 1978 年 12 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 1998 年 9 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2010 年 3 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 校园 拥有 相山和滨湖两个校区 , 现有 16 个学院、 19 个研究所(中心)、 79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10 大学科门类。 2003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 有 10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66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3 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007 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
4、估中获得“优秀”等次。 2009 年增列为省级立项建设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博士后培养单位。 2016 年,学校进入自然指数( NI)中国大学百强榜,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92 名,师范院校第 16 名, 是我校继 2015 年入选后再次入选百强榜 。 在 软科发布 的 2017“中国最好大学排名” 中 , 我校位居第 275 位,安徽省内高校第 8 位。入选“十三五”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获批为“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 在 安徽省 省委对 学校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 的 2016 年度 党建发展 综合考核 中,学校领导班子再 获 “ 优秀 ” 等次 。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
5、校坚持以 立德树人 为根本,以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基层。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以教师 教育为主,高素质、专业化师资和其他各类社会急需人才的培养基地,建成科学技术应用研究和经济文化研究的基地,成为对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更大影响,发挥更大作用,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2016-2017 学年,各类全日制在校生 21836 人。其中,本科生 21160 人、硕士研究生 676 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 96.90%。 2016-2017 学年,学校获批
6、 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制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 4 个专业,本科专业达 79 个(见表一),专业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 6 个,省级特色专业、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共 25 个 , 特殊教育专业 为 国家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规划项目。 2 表一 : 本科专业布局与结构表 序号 学科门类 专业数 专业名称 比例 1 经济学 4 经济学、 *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数学 5.06% 2 法 学 6 法学、国际政治、 *社会学、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 7.59% 3 教育学 4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5.06% 4 文 学 8
7、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英语、日语、新闻学、广告学、翻译、网络与新媒体 10.13% 5 历史学 1 历史学 1.27% 6 理 学 11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应用心理学、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3.92% 7 工 学 19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生物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环境生态工程、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制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24.05% 8 农 学
8、 1 园艺 1.27% 9 管理学 13 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公共关系学、 *行政管理 16.46% 10 艺术学 12 音乐学、音乐表演、美术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书法学、舞蹈学、表演、戏剧影视文学 15.19% 合 计 79 100% *2017 年停招专业 *2016-2017 学年新增专业 2017 年,我校有 55 个专业类( 含 9 个专业大类)面向全国 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有 43 个专业(大类)在安徽
9、省列入本科一批招生 。本科一批生源质量比上年有较大提高,本科二批录取分数也高于上年。积极参与浙江、上海招生录取改革,录取生源较好,第一志愿录取率 100%。 在河北、 河南、湖北、 广西等地录取的文理科最低分皆高出该省的第二批本科最低控制线 100 分以上 , 在 内蒙古 、 江西、浙江、广东 、 重庆、贵州、云南、黑龙江、辽宁、新疆、 3 海南 等地录取的文理科最低分皆高出该省的第二批本科最低控制线 50 分以上,在 天津、山东、山西、江苏、四川、吉林、甘肃 等地录取 的文理科最低分皆高出该省的第二批本科最低控制线 30 分以上,其余省(自治区 、直辖市 )录取的文理科最低分超过各省第二批本
10、科最低控制分数线 15 分左右;部分学生高考成绩超过了该省第一批本科最低控制线。生源数量、生源质量、报考专业满足率进一步提高。 二、师资队伍与办学条件 1.师资队伍 数量与 水平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 ,牢固树立“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完善和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与考核机制。先后制定实施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教职工因公出国(境)管理规 定高层次人才 管 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 文件 ,充分营造识才爱才用才聚才的用人环境,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升。 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2016 2017 学年,专任教师达 1128 人,外聘教师25
11、7 人,生师比为 18.02 1。其中,正高级职称 121 人、副高级职称 323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39.36%;博士 339 人,硕士 721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93.97%,师资队伍结构 合理( 详见表二、表三、表四 ) 。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培训, 选送 125 名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境)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 ; 101名青年骨干教师赴 国(境)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做高级访问学者; 498 名教师参加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精品课程网络培训。 师资队伍质量不断提高。目前有“双聘”院士 2 人,“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国家级人选 1 人,“
12、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皖江学者”讲席教授 3 人,“青年皖江学者” 2 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 13 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 1 人,国务院特殊津贴 6 人,省政府特殊津贴6 人,全国优秀教师 11 人,全国模范教师 1 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2 人,省优秀教师 2 人,省模范教师 2 人,省高校优秀辅导 员 2 人,省产业技术领军人才2 人,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1 人,省 级 教学名师 22 人,省级教坛新秀 15 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20 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 8 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 34 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5
13、7 人,淮北市技术领军人才 2 人。 2016-2017 学年,学校获批“青年皖江学者” 2 人,“省级教学团队” 1 个、省级教学名师 2 人、省级教坛新秀 4 人。 4 表二: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专任教师数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高级职称教师占 专任教师比例( %) 人数 占专任教师比例 ( %) 人数 占专任 教师比例 ( %) 1128 121 10.73 323 28.63 39.36 表三:专任教师学位结构 专任教师数 博士 硕士 合计 人数 占专任教师比例 ( %) 人数 占专任教师比例 ( %) 人数 占专任教师比例 ( %) 1128 339 30.05 721 63.92
14、1060 93.97 表四: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专任教师数 35 岁以下 36 50 岁 51 岁及以上 人数 占专任教师比例 ( %) 人数 占专任教师比例 ( %) 人数 占专任教师比例 ( %) 1128 364 32.27 560 49.65 158 14.01 2016-2017 学年,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 91%, 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390,占总课程门数的 15.56%;课程门次数为 578,占开课总门次的 10.39%。 2.办学条件与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持续增长。 2016 年,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 3607.61 万元,生均 1705 元;本科专
15、项教学经费支出 3871.02 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 341.15万元,生均 161 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 230.20 万元,生均 109 元。 利用各种经费,加大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 投入力度。 2016 年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21650.59 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 9564.50 元。新增 (净增)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达 2426.61 万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所占比例为11.21%, 教学设备利用率大于 92%。 学校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 32.3 万平方米,生均面积 14.79 平方米 。 其中 ,实验室面积 10.46 万 平方米,生均 4.79 平方米。 201
16、6 年, 申请并获批中西部高校基础建设项目,获批经费 1 亿元 ,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 5 3.图书资料与教学信息化 2016年 , 新购置纸质图书 9.09万册,馆藏纸质 图书总量达 203.7万册,生均图书 89.99册,可使用电子图书折合总量 291.15万册, 其中, 电子期刊 66.23万种。新增 SCI、 MeTeL、 MathSciNet等数据库,可供师生使用数据库共 49个。馆藏资源能有效满足师生教学、科研与学习的需要。 2016-2017学年 ,学生 借 阅 图书总量8.8万册,生均图书流通量 3.89册。图书馆利用国内主流的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 Libsys5.5,实现
17、文献采访、编目、流通、阅览、期刊、公共检索等业务的自动化管理。 图书馆积极参与安徽省数字图书馆联盟、全国师范院校图书馆联盟及 煤炭高校图书馆联盟,实现了与国内其他高校在馆藏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上的共享与协作,提高了文献信息保障和服务能力。开通读者服务 QQ群、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即时问答及信息推送服务;设立教材书库及教师研修室;开展资源服务宣传月活动,举行各类数据库培训讲座推广图书馆文献资源与服务;开展文献传递服务、信息咨询服务、查收查引代办服务、科技查新服务、文献查重服务等信息服务工作,为学校教职工开展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持。 举办 第二十六届大型读书活动, 学 校获安徽省第一届校园读
18、书创作活动“优秀读书品牌活动奖”;在第三届安徽 省高校“书香江淮”互联网读书征文活动中,获“最佳组织单位奖”。 教育 信息化建设 稳步推进 。 完成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基本构架,逐步实现数据共享; 校园网络基于“万兆 -千兆 -百兆”构架,实现有线、无线全覆盖,带宽出口 13G。 校园网安全架构进行了全部升级,数据中心数字空间达到 80T,实现了本地容灾备份,确保数据安全。建设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实现“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库平台”。 稳步推进校园卡、 教务管理 、迎新、项目管理等业务系统建设和升级改造。 目前 , 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 OA 系统、邮件系统、图 书
19、系统、一卡通系统、网上报账系统、教学资源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监控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在线考试系统等运行正常。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 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6 1.深化教学改革, 完成 2017 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 ,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 , 依据 学校办学定位,确定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
20、 修订 2017 版人才培养方案 , 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践教育与行业协同相融合、社会责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相融合、个性化培养与质量标准相融合 ,采用“平台 +模块 +课程”的结构形式, 构建 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和集中实践教学平台 课程体系 。继续推进 相近专业按大类招生、培养, 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提供跨领域、跨专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选择 , 以 利于 学生 形成交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 。继续 完善主辅修制、弹性学制、分阶段分模块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
21、革 ,适当缩减理论学时,增加 实践环节学 时 ; 优化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建立实验、课程 实践 、专业综合实习( 实训 )等多位一体的学生实践实训新体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为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 学校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等高校的 有关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为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促进教学改革 。 2016 年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14 类共计 44 项。 制定 2017 年 校级质量工程项目 申 报指南 , 共批准 80 个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 。 承办安徽高教论坛 2017 年年会,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出
22、席并 做 主题报告,80 余位与会专家围绕教育现代化、“双一流”背景下安徽高水平大学建设等深入研讨。 2.专业建设 加强专业建设 。 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为目标, 在学校卓越教师实验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卓越教师培养成果 ,设立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类核心课程, 加强教师教育类专业内涵建设, 打造 特色 师范,培养卓越教师 ;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2016年, 化学工程与工艺、通信工程、学前教育等 3个专业获批 为 省级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网络工程专业 被评为 省级特色(品牌)专业 ; 积极对接国家和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依据 淮北市“ 绿金淮北 ” 发展战略 “ 以新
23、型煤化工、陶铝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及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健康养老、法律咨询、现代物流、绿色金融、互联网 +新业态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 ” , 加快 应用 型 专业 建设,优化专业 结构 , 新增“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制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等四个专业;重视对新专业设置的论证 , 完成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等适应地方经济社会 7 发展 的 新专业的前期论证 工作 。 积极研究新工科内涵和国家“智能制造 2025”愿景,在“新工科”背 景 下,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建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分析能力,促进
24、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成长。 根据招生和就业情况,建立专业 动态 调整机制, 通过停招、隔年招生等方 式 , 不断 推进专业结构优化调整。 学校继续实施双学位和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7届毕业生中,有 202人取得双学位。 积极探索应用型专业的办学路 径 。 举办 2016年安徽省物流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 邀请 天津大学等省内外二十余所高校的 4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安 徽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外运物流发展公司 等企业 参加研讨会,就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物流教育教学改革、物流产业发展对人才需 求 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问题
25、进行讨论,为 物流专业教学改革提 供 新思路。 3.课程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 制定淮北师范大学2017 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方案 ,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思政课建设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以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为核心,以提高思政课质量、增强学生 获得感为目标,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抓手,以教材、教师、教学建设为重点,坚持抓调研找短板、抓教材正本源、抓教改提质量、抓队伍强内涵、抓协同聚合力、抓督查促落实,不断提升我校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 制定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实施方案,要求学生 在校学习 期间
26、,社会责任教育实践时间不少于 160小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有关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开展的社区服务、挂职锻炼、专业服务、义务劳动、文艺体育、慈善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服务活动,培养学生承担相应责任、履行相应义务的自律意识和 人格素质。 加强课程建设 。根据 2017 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修订 要求, 建立 “平台 +模块 +课程” 的课程体系 。继续推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以满足学生多层次、个性化英语学习要求; 继续实 施 计算机基础和高等数学分类教学; 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建设, 学科基础课统一大纲,统一要求,统一考试,教考分离。 通过培养方案的修订, 对原有课程重组,删 除 重
27、复陈旧 的教学内容 ,吸纳最新科研成果,体现教学内容的精简与优化。 2016 年,“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基因工程”获批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OOC)示范项目,“色彩(水彩画风景写生)”获批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武术、运动生理学”等 3 门课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团队获批为省级教学团队。 本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 2,507 门、 8 5,564 门次。 合理设置教学班规模, 2016-2017 学年 教学班班额 较为合理 (见表五) 。 实践环节学分 比例进一步提高 ( 见表 六 ) 。 表五 : 2016-201
28、7 学年班额统计 表 班额 公共必修课( %) 公共选修课( %) 专业课( %) 30 人及以下 19.94 69.39 19.48 31-60 人 22.51 22.45 22.53 61-90 人 45.50 4.08 39.82 90 人以上 12.05 4.08 18.17 表 六 : 全校各学科 2017 年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学分统计表 学 科 必修课学分比例 ( %) 选修课学分比例 ( %)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 %) 经济学 69.67 15.38 22.48 法学 66.65 15.23 20.09 教育学 65.87 17.39 38.63 文学 70.68 14.53
29、22.55 历史学 68.91 15.38 21.15 理学 70.38 14.48 26.47 工学 68.59 14.33 26.28 农学 67.79 14.72 26.99 管理学 68.29 14.94 25.85 艺术学 65.25 16.04 33.40 鼓励教师将 科研成果 转化 为 教学内容 。 例如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借助于教师对最新科研成果的把握, 将纳米材料进展、光催化材料进展、煤化工进展等科研成果,融入到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更新 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互联网 +”时代的大背景下,我校采取措施 ,加强网络教学 平台课程资源建设 , 加强对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培训 ,鼓励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 , 探索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的深度融合,积极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推动 课堂 教学改革 。 2017 年,批准校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OOC)示范项目 7 项、通用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建设项目 8 项。已有的省级或校级开放课程、视频资源 共享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教学平台课程等正按计划实施 。 2017 年, 公共选修课、 军事理论、大学生安全教育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