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政策角度观察大学生实习报酬问题【内容摘要】实习是大学生受教育权的重要内容,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变,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实习经验越来越成为就业的必备条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实习期大学生是否该获得劳动报酬,现有的法律和政策对大学生实习期报酬问题的相关规定。为完善高等教育制度,尤其是实习制度提供有建议性的参考意见。 【关 键 词】大学生 实习期 实习报酬 针对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一方面, “缺乏社会经验”被视为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在高校大学生参与实习期间,是否该获得劳动报酬,法学界和人力资源管理界、企业界说法不一,这和实习期大学生身份的双重属性有密切关系。 一、实习期大学生双重身份
2、辨析 大学生实习, ,是指高等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实习的大学生属于在校学生,和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有所不同,其兼具有学生属性和劳动者属性双重身份。 实习期大学生的学生属性意味着实习期大学生的权利义务仍不能等同于劳动者,实习协议通常由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三方达成,学校仍有监督学生遵守实习协议的职责,也有监督实习单位提供协议所约定的实习条件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权利,同时实习生的档案等仍在学校,仍2有完成学校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要求的义务。 实习期大学生的劳动者属性意味着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权利和义务大学生也
3、应该部分的享有。因为实习期的大学生也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而劳动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实习学生的学生身份与劳动者身份并不必然冲突,确立实习生的劳动者属性,也符合劳动法维护弱势群体劳动权益的立法本意。 二、政策与大学生实习报酬 在国外,实习生制度取得了成功,但在实习生是否应该获得薪酬这一方面,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观点: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大学在校生的实习和新毕业大学生的实习一般都是不带薪的,而美国联邦劳动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实习生一定要获得薪酬,但是,美国规定,企业必须提供与职业学校类似的实习培训,能够使实习生受益,保障实习生的受教育权。在丹麦,实习生能够获得工资以及各种福利,因此
4、有学者认为法律不宜对实习期大学生是否有权获得报酬做出硬性规定, 应当由学校、实习单位和大学生自行协商确定。 我国教育部 财政部 2007 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 实习单位应向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学校和实习单位不得扣发或拖欠学生的实习报酬。该政策体现了对实际动手能力有优势的技术类学生的制度倾斜。这一规定是强制性规范,意味着实习协议中,实习报酬是其必备条款。 广东省人大 2010 年颁布的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 第 19 条规定:实习协议可以根据实习的性质和需要,约定3意外伤害保险的投保人、投保额度、损害赔偿、实习报酬、保密等其他事项。这一全国
5、率先规范大学生实习管理的地方性在实习协议的必备条款中没有提到实习报酬,实习报酬是实习基地和学校、学生三方协议中的可备条款。条例第 28 条规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实习单位应当按照同岗位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向学生支付实习报酬,具体比例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确定。 从现有政策看,大学生获得实习报酬并没有法律的统一规定,地方性政策也是有条件地予以保护。 三、针对大学生实习报酬问题的调查 本次调查在 2012.3-2012.4 进行,共发放问卷 150 份,回收问卷 147份,回收率 98%,其中有效问卷 147 份,有效率约为 100%。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17.7%的企业不能给予实
6、习生的实习报酬,给以的占绝大多数; 0.8%的公司偶尔会拖欠,1.6%的公司则经常会拖欠,实习报酬的拖欠非常少;在所有调查对象中,52.9%的大学实习生有加班报酬,实习期大学生由于没有成为劳动法的保护对象,很容易被实习单位强制加班,却还得不到相应的报酬补偿,无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对于加班报酬的支付方式,61.5%的实习单位能够直接支付费用,33.9%的则将调休来用作支付方式,不管直接的物质补偿还是增加闲暇时间,都可看出实习单位还是比较重视对加班实习生的补偿的。 60.5%的实习期大学生是享受公司的其他福利的,39.5%的则不享受,一方面可能是公司本身的福利待遇并不是很完善,但是,在调
7、查对象中,4发现有的是针对实习生来说的,正式员工是享有这些福利待遇的,所以这其中存在着对实习生的差别待遇。 四、实习报酬相关性分析 通过实证调查,实习报酬的取得和下列因素正相关: 1.实习协议。在所有调查对象中,63.9%的的实习单位与实习生签订了实习协议,如本文三的分析,实习报酬的取得和签订了正规的实习协议呈正相关。 2.工会。在所有调查对象中,44.2%的实习单位有工会,但实习生不能加入,33.3%的实习生不清楚有没有工会,17%的实习单位是没有工会的,4.8%的实习单位有工会,但实习生不愿意参加,仅有 0.7%的实习生是工会会员。 3.国家实习政策。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大学生对于国家的相关
8、实习政策都不太了解,占 38.1%,32%的实习生则是一般化的了解,17.7%的实习生比较了解,8.2%的实习生很不了解,仅有 4.1%的实习生非常了解。可见,实习期大学生自身对自己相关的政策不是太了解,折射出政策涉及的少,仅有的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实施也不足。 4.学校实习指导。在所有调查对象中,32%的学校有相应的实习指导,但是很大一部分达到 68%的学校是没有相应的指导的。学校对学生实习的关注度不够大。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50%的实习生对学校的实习指导满意度是一般的,20%的实习生对其是满意的,而有 20%的实习生对其是不满意的,10%的实习生则表示非常不满意,可见学校在实习指导这一领域做的
9、不是很好,5并没有学生实习起到多大的作用。 5.企业实习管理制度。在所有调查对象中,74.1%的实习单位有企业实习管理规范,而 25.9%的实习单位没有相应的企业实习管理规范,可见对于实习生管理这块存在漏洞,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规范措施,从而使实习制度常态化。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50.5%的实习生对企业的实习管理规范的满意度呈现一般,35.8%对其满意,7.3%不满意,5.5%非常满意,0.9%非常不满意,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实习生管理规范,但是,这些规范在发挥实际作用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实习报酬相关政策的调整建议 1.探索实习立法,完善实习法律体系。国家没有实习生专
10、项法律条例,仅靠地方政策调整,首先在适用人群上有地域限制,其次,实际操作性和实施的政策环境受限,没有很好的法氛围,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建立起国家层面的实习生法律法规,并进一步落实具体政策法规,才能从长远上协调教学、实习单位、学生三者持久的联系与促进。 2.建立健全实习生管理制度,提高执行力。首先,建立健全实习协议制度,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一方面,实习单位与高校之间应该签订实习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另一方面,实习单位与实习生之间应该签订实习协议,就实习内容、实习期限、实习报酬、实习休假、实习安全、实习培训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关于实习报酬,笔者认为实习单位应该支付实习生相应的报酬,标准可由各方
11、协商确定,但不应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其次,加强高校对大学生实习的管理,实习标准制度规范化。在学6生实习前应该做好相应的实习指导,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让大学生了解实习状况。在进入实习单位实习之前,对自己的实习单位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学生签订协议最好以书面协议为主,在实习过程中定期与学校管理处沟通交流,学校应及时关注实习生的最新动态,对于面临侵权困境的学生予以帮助和支持 然后,实行强制实习保险制度,分散意外风险。由于实习生不能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所以在实习期间不能缴纳社会保险,很多实习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不愿为实习生缴纳相应的商业保险,目前的政策也只在职业中专实施强制性实习保险制度
12、,逐步扩大其适用范围。 3.实习单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实习单位应该善待实习期大学生,因为对于大学生而言,实习期是他们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点,不管对于他们自身或是整个国家的发展来说,都起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实习单位应本着惜才、爱才的观念,多多宽容与帮助他们。这不仅仅是实习单位应该承担的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也是发现有潜力的人才的好机会。 实习单位应做好系统的实习生培训计划,让其快速高效的适应工作环境,而不应该把实习生当做廉价的劳动力,只做些打杂的工作。充分的进行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让合适的人才做最适合的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最大贡献。 4.借鉴国外经验,构建合理的激励、约束和合作机制。德国的
13、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是一种义务,学校会制定专门的实习生规定与守则,设置专门的实习机构,保证人员配置与经费支持。对此,笔者认为,对7于接纳高校实习生的企业予以相关的经费补助与政策优惠,同时,开展高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服务、指导以及管理方面的合作,为大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实习平台。 5.发挥工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工会的存在有利于保护实习生的受教育权以及报酬权,但是,很多用人单位的工会对于实习生有明确的“限入门槛” ,这就很难发挥其对于实习生权益保护的作用。应规范工会制度,可将实习生也纳入工会成员行列,在实习生的权益保护上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持续转变,我国高等学
14、校的人才培养体制也经历了相应的变革。高校招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而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实习活动,大学实习生所面临的侵权行为日益严重。本文以实证研究为基础,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调查,一是个体特征标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年级、和专业属性;二是大学生实习方面整体描述,包括实习目的、选择实习的因素、单位性质、所属行业、实习期限等内容;三是实习现状描述变量,主要包括:实习期间是否参加培训、是否获得实习报酬、是否有法定的休息日、人身安全是否受到伤害、是否获得社会保险权等;四是实习生合法权益实现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对政府政策的了解程度、企业是否设立工会、学校是否对于实习生给予实习指导、企业是否具有完善的实习管理规范、实习生维权途径等,从政府、实习单位、大学生以及工会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加强对实习期大学生的权益保护,为即将8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法律保障与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弋强.大学生实习期间身份的法律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10):87. 2胡斌.浅谈大学实习生制度J.社科纵横,2009, (1):191-192. 3常凯.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