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神灵的殷勤与祭祀.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42375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神灵的殷勤与祭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神灵的殷勤与祭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神灵的殷勤与祭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神灵的殷勤与祭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神灵的殷勤与祭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对神灵的殷勤与祭祀作者简介:王斯福 (Stephan Feuchtwang) ,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系教授。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4)02-0007-02 中文文摘仪式的流程是所有与神灵和祖先相关的中国仪式中最为基础的。 这些仪式所涉及的是组织仪式活动的祭祀者以及接受祭祀并能够对祭祀活动作出反应的神灵之间的一种关系。 在人类学中对仪式的描述有两种范式。一种是“殷勤” (hospitality) ,另一种则是“祭祀”(sacrifice) 。 在我看来,中国仪式的整个流程就如迎送客人一样。仪式流程中包含了清洁、邀请、致欢迎辞、献祭品、祈

2、祷、进一步表示谢意以及像是给客人道别并期望重逢一样的告别场面。其中,在仪式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会烧香。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而我认为他们提到的其中一点是比较中肯的烧香就像是邀请某个人,让他收到一份殷勤的礼物,并且在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能够重逢的关系。这就像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互换礼物和殷勤而建立起的一种人际关系。 人类学家周越用“作主人” (hosting)这个词替代了使用更为普遍的术语“殷勤” (hospitality) 。作为主人即具有了主导权。周越通过指出主人对客人的选择以及对事件的安排来对此进行了强调。人类学中的2“殷勤” ,主人的主导权通常是一种假设,但是其受竞争的支配,或者会转变成中毒

3、的威胁或一个陷阱,在这个陷阱里对手会在盛宴中被铲除,或者会受到来自更加强大的客人的威胁。而周越似乎忽略了对神的殷勤之中存在的这种具有竞争性的,会受到威胁的主导权。 殷勤是对一个陌生人尽地主之谊。对陌生人的殷勤这个范式里,陌生人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是一个作为他者的来自外界的访问者。这种殷勤的范式所反映的是愿意放弃统治权并获得超越法律,超越历史的一种时空意义上的终极正义。因此,我对周越否定迎请神灵时对统治权产生挑战的可能性以及没有把神灵当作陌生人的观点有所质疑。其次,周越认为,正如所有关于殷勤理论所述,对于客人来说,主人是一个拥有统治权的上级,即便这个客人是一个神灵。其提出仪式中请神如同请一尊贵

4、的客人其实是把日常生活转移到了宗教仪式之中。我认同这里存在着相同的礼仪,但是我同时也要指出这与那些以烧香以及对神灵的殷勤中产生的互惠为标志的日常生活之间是存在差别的。 另外,周越还指出在日常生活里举办宴席(feasting)并且给予(giving)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人情与感情。在这里,我要补充的是对神灵的邀请中还有一种更为强大的东西,那就是人类平衡天地的能力,这种能力曾经被作为是皇帝的专利,随着地方保护神及其节日的传播,地方社区对此进行了挪用。被作为客人邀请到寺庙或者家中然后又被送走的神灵是人类主人在天和地之间的媒介。在一些寺庙仪式中,可以看出神灵同时具有主人和客人的身份。在这些仪式中,人类

5、主人的统治权地位妥协于神灵客人,神灵客人的统治权超越了人类主人,并成为主人。3也可以说,祭祀神灵的仪式过程反映出的是对殷勤(hospitality)的一种逆转,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主人的人类放弃了对神灵的统治权。 对神的殷勤就像是一个被接见者与一个皇帝之间的关系。地方统治者或者掌管者,不像具有半神性的皇帝一样是一个活着的媒介,而是同时代表了亡界与现世,其跨越了生与死、隐性和显性的边界。当一个神灵的塑像从一个中心寺庙迎请到一个地方性寺庙时,其过程犹如地方迎接帝国使节一般使节以客人的身份而来,却扮演着没有移动的主人(unmoving host) ,即皇帝的角色。 从中心或者区域寺庙到地方寺庙之间,存在

6、着一种等级层次的关系,在每一等级层次中都有一个神灵统治者。当同一区域里有同一神灵的节日循环时,这个神灵的其它地方性寺庙就成为了竞争殷勤的中心(centers of rival hospitality) 。 还需提出的是社区中为节庆仪式组织的家宴与帝国盛宴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充满的是活力而后者充满的是庄严。宴会本身有着非常重要的内涵。而参宴者,包括主人、最为尊贵的客人、较为尊贵的客人等之间的关系是具有等级层次之分的。虽然桌边的客人总是声称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是一起喝酒的伙伴,但是他们相互间的敬酒行为承认了他们中存在的不平等关系。另外,他们之间的不平等在席位座次的安排上也可以看出来。但是在既是

7、主人又是客人的神灵面前,他们是平等的;他们在他们的地方统治者面前是平等的。而在他们面对同一神灵的循环性节日时,地方与地方之间、家与家之间都反映出了一种殷勤层面上的竞争。我认为在首先作为客人再到后来成为某人的主人之主人的这种潜在的竞争在所有的殷勤行为,包括在中国对神灵所献的殷勤中是常见的。4因此我认为否认殷勤的概念是不对的。这个概念完全适用于那些接待神灵犹如接待一个客人,而这个客人后来成为拥有统治权的主人的仪式。 接下来我们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是把祭品(offering)描述成牺牲(sacrifice)是否合适?基辛(Roger M.Keesing)在其著作克瓦依欧的宗教 ( Kwaio Reli

8、gion)一书里对牺牲(sacrifice)进行了专门的描述。对于基辛来说,牺牲是现世的晚辈与看不见的祖先先辈之间的一种交易。牺牲就像是一个死亡仪式,在这个仪式中,其把物质转变成了非物质的内容。巴莱里(Valerio Valeri) 则在其著作亲属关系与牺牲;古夏威夷的仪式和社会 (Kinship and Sacrifice; ritual and society in ancient Hawaii)中给出了一个与基辛不同的关于牺牲的理论。其提出古夏威夷的所有牺牲都是对缺失行为的一种完善化。完善化是对那些因变得模糊、被污染等而造成的不完整的、违规的、不洁净的、危险的或者负面的行为的一种净化以及

9、积极的赋权。对于巴莱里而言,祭祀仪式就是一个为神灵、祭品、社区等赋权,使其完善并得到净化的过程。与基辛的观点不同,巴莱里不认为这种关系是一种交易,而是一种有效的具有象征性的行为。我认为,中国节日仪式中的祭品,除了与夏威夷的牺牲有一些差别以外,很适合巴莱里关于牺牲的理论。 最后,我还要就个体的自我牺牲(self-sacrifice)及其在中国的历史进行一点探讨。在欧洲哲人的殷勤观念里也有自我牺牲的思想。对于他们来说,殷勤是对统治权的放弃。从逻辑层面上理解,殷勤就是愿意把自己作为礼物献给“他者” ,而这个“他者”是他们更强大的“自我”(Self) 。杜赞奇(Prasenjit Duara)曾经引用

10、过汪精卫于 1924 年在一5所女子中学谈到中国有着关于妇女自我牺牲(self-sacrifice)的悠久历史,但是杜赞奇没有注意到“牺牲”在过去指的是祭祀中的动物身体,而不是自己的身体。献给他者的自己和身体并不是一种祭品,而是为向父母尽孝而献出自己的肉体所承受的疼痛。中国有许多与孝道有关的神祗,也有许多为了朝廷和人民而献身的官员或者将军的神灵化身。我认为作为自我牺牲的牺牲是在特定历史中的一种期望,是孝道中自我牺牲的一个转化。相反,对神灵的殷勤是在仪式中提供牺牲以便远离危险。 关键词殷勤;祭祀;牺牲;自我牺牲 注:本文系王斯福教授Hospitality and sacrifice to gods一文的中文文摘,英文全文参见本期第 101-1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