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对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摘 要】 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应注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采取案例讨论教学法;拓宽就业渠道,改革教学模式;处理好“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新形式等。 【关键词】 中职院校;教学改革;教学水平;教学模式;实验教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现代社会的任何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和教育。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的普及和发展,以及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
2、部分,它担负着培养部分现代化社会所需技术人才的伟大使命,其发展程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程度。为了更进一步做好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全面落实中职教育改革,切实发挥其重要作用,笔者结合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提高中职院校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如何建立专业教师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使专业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教育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对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一支适合中职教育特点的优秀教师队伍是保证。中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按照现实需要招聘德才兼备的新教师,积极2鼓励教师开展精品课程活动。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形成
3、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同时,创新用人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按照“充实数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稳定骨干、造就名师”的思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实施“人才战略” 。一是招聘引进,优化结构。每年从应届毕业大学生中为中职院校招聘专业课教师,逐步形成专业教师招聘渠道。积极从企业引进专业人才,兼任实训指导老师。二是鼓励进修,提高素质。列支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学历进修、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水平。制定教师师资和考核制度,通过进修到企业顶岗锻炼,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培养合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确立教师培养近、中、远期目标。 二、注重采取案例讨论教学法 案例讨论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
4、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中积极采用。案例讨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在案例讨论中,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学习” ,而不是被“教” 。案例教学的价值在于在多大程度上使学生运用自己的头脑“学习”了,而不是教师教了多少时间、讲了多少内容。既然案例教学是一个过程,其价值在“学”而不是在“教” ,作为中职院校的教师应把案例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条件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交流,通过提问鼓励学生自我发现,帮助学生从“知道了”转化为“会了”和“能用了” 。同时,还要指出被学生忽略的质疑点,及时控制和调整讨论中出现偏离主题的倾向。另外,在特色办学中发现好的案例,如和
5、企业联合办学,既通过案例讨论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解决了学3生就业问题,又得到企业的实训指导,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 三、拓宽就业渠道,改革教学模式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了中职教育能否快速发展,以及发展方向。如果我们中职教育所培养的毕业生难以就业,或者说毕业生所学到的技能难以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匹配,势必会造成毕业生难以就业的现状产生。为此,作为我们中职教育而言,要全面提高中职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尝试:一方面,加大力度拓宽就业渠道,要利用各种资源,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加大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了解企业需求,为学生和企业之间建立就业渠道。另外一方面,要改革
6、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全面提高,可以与企业建立联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企业实践工作中,让我们更多的学生能够在一毕业就掌握了相应的技能,方便他们更快的走上工作岗位。 四、研究处理好“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课,还需要掌握相应的专业课知识。并且二者都不能有所侧重,要齐头并进。就职教本身而言,需要开发的专业应具有适应性和挑战性,既要有热门的“ 短线 ”专业,又要有围绕人才培养的“ 长线 ”专业,是积极探索以大职教和大文化学科的范畴去包容或统筹相关专业的要求。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一,针对核心能力哪些知识是“ 必须
7、” 的,哪些课程能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来培养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其二,结合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既要保证教学计划有足够的文化理论含量,又怎样避4免脱离具体的职业岗位要求去空谈理论知识。其三,如何体现基础文化知识为专业理论和技能服务,为职业能力培养开路,为今后在本职业岗位的进一步提高拓展足够的知识空间。 中职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注重对学生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目标。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构建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课程体系使其在具有职业定向性的同时,还应把握能力的综合性,重视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塑造健全的人格,在大职教的环境
8、中培养大批新经济时代合格的产业技术人才。教育系统内部那种认为文化基础课能学多少算多少、学生生源差的思想的存在,导致了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不高,教师缺乏教学激情。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的认识。因此,使文化基础课程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我们要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重要性的认识。 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新形式 充分结合中等职业教育以及中等职业教对象特点,建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新形式。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开展者、组织者和主导者,不能沿袭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在开展教学活动过
9、程中建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现代技术的运用,推动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丰富中职院校的实验教学内容,扩大信息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正确认识实验教学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充分肯定实验实训教学在整个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将对职业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5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保证基本设想的实现,必须改变实验室的现有模式,并能稳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使实验课程成为学生掌握科学技术与研究科学理论、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将现代技术引入实验室,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扩大信息量,推动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较为完整的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训练,为毕业后尽快适应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余祖光.职业教育改革与探索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杨用成.当前中职实践教学解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7.46-48. 3 简祖平,李振陆.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中职课程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2.21. 4 侯玉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导向J.教育与职业,2013.9. 【作者简介】 年 勇(1970-)男,陕西航空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文基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