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岭南园林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摘要:中新知识城展馆景观改造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善交通组织,将一、二期展厅建筑联系,并调整参观路线为环状路线。以此为前提,对展馆庭院进行景观改造。景观改造需与原有环境协调统一,并营造独具特色的园林环境空间。论文通过对景观改造的总体布局、交通组织、景观元素等方面,论述如何将岭南建筑及园林与现代建筑融合,并形成其独特风情,突显岭南特色。 关键词:岭南;园林建筑;融合;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New knowledge city hall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s priorities is to impro
2、ve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will contact one,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exhibition hall building, and adjust the tour route in circular route. Premise, for the courtyard landscape renovation.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original environment harmonious and unified, and create a unique landscape
3、environment space. Paper to reform the landscape of the overall layout, traffic organization, landscape elements, etc., discusses how to lingnan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fusion, and forms its unique character and style, highlighting lingnan features. Keywords:L
4、ingnan;landscapearchitecture;fusion;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广州中新知识城选址于广州科学城北区,展馆位于知识城南起步区。展馆的建成,为中新合作协议的签订暨知识城奠基仪式举行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也为展示知识城的今天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平台。项目是广州中新知识城建设指挥部一、二期规划展厅半围合的庭院改造工程。改造以保证展厅外围交通状况不变的室内参观游览路线同时适当增加庭院的绿量,建造具有岭南园林风格的特色庭院,使传统的岭南建筑文化与展厅的现代建筑风格有机结合。 2 场地概况 展厅建筑现状总体为现代风格,简洁大气,采用轻钢结
5、构,外观为玻璃幕墙。庭院与建筑融合得当,但是景观空间单调,游人参与少,展馆建筑间缺乏交通环线的问题,作为岭南地区的建筑展厅,缺乏岭南建筑与岭南园林的元素和细节,以上现状都是庭院改造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总体布局 规划设计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为原则。改善建设指挥部展厅的参观游览路线,保证现有的交通疏导功能是庭院改建的重要指导思想。以此为前提,突出庭院的岭南传统地域特色,体现萝岗区的独特风情,打造具有趣味性、前瞻性、科普性的现代岭南庭院。庭院分为两部分,分别为连通一、二期建筑的连廊及二期建筑外部的走廊,以及以此围合而成的园林景观的闭合内庭。建筑连廊以岭南建筑元素为主,与原有建筑风格融合;内庭园
6、林采用岭南水庭式布置,连廊围绕水庭展开。庭内布置奇石莲池,盆景艺术、叠石影壁、小桥流水,利用对景、框景等园林设计手法让游人步移景异,充分感受岭南园林的内涵(图 1) 。 图 1 4 交通组织 庭院内保留一条 4.5 米宽车行道,可满足中小型客车通行,保证消防与救护功能,同时作为与外部交通的衔接。行人游览空间设置 1.2 米宽园路,蜿蜒曲折,营造开合有致的景观空间。一期与二期建筑间增加具有岭南特色的连廊,形成室内环状参观路线。拓宽现有二期建筑外走廊,使整个庭院形成曲尺形的建筑联通空间。 5 景观要素 5.1 建筑 现有展厅建筑主要采用钢材、玻璃、仿古砖、铝单板、青砖等建筑材料建造,颜色以青灰色系
7、及橙色为主,整体为现代风格,融合少量岭南元素。一、二期展厅间建造连廊,定义其风格以简洁的线条诠释岭南建筑的元素,运用木、玻璃、青砖等于周边建筑融合,通过满洲窗、大阶砖等元素突显岭南建筑特点。建造连廊使原有半围合的庭院改造成围合的庭院,使其更完整且更有利于景观营造。建筑体态轻巧、通透,出檐翼角曲线柔和简洁,于园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庭院增色不少(图 2) 。 图 2 5.2 水 本项目由于庭院面积较小,为使水体形成一定规模,采用聚合式的方式理水,形成内心向聚的格局。驳岸采用自然曲折的形式,营造灵活丰富的水岸空间环境。水体为静止水平面,驳岸辅以置石,暗示山水脉络,追求自然平实,同时可以使视线通透
8、,给人以增大景观空间的感觉。5.3 石 石材被运用到建筑、水体空间营造、园林景观,也使庭院景观突显岭南特色。石景可以丰富园林景观空间,联系景物和景观空间。筑山跌水是传统园林惯用的手法,不但提升园林景观的意境,而且还可作为景观空间的点缀,成为景观视线的焦点。虽然本项目水体为自然水体,但考虑项目特点及原有用地条件,采用混凝土硬质驳岸,辅以广东英德太湖石,丰富驳岸线,与植物组成不同的景观空间。正对水榭的景观水体中放置一景石,无论从水榭前亲水平台、园路还是车行道都可以成为景观的焦点,打破水体空间的单调。在庭院西南角,即二期建筑外走廊旁,利用太湖石堆砌假山,跌水流入景观水体中,打破了庭院的寂静,增添了几
9、分生气与活力,同时丰富了庭院的立面景观。 5.4 园建小品 庭院西南角设置一月洞门,运用青砖、灰瓦等与廊、榭等建筑统一,并在其两侧种植芭蕉,营造雨打芭蕉的意境。月洞门与水榭成 45夹角,形成框景,增添游人观赏趣味。 庭院北端二期建筑前已有一面景墙,以青砖贴面砌筑,虽有岭南元素,但形势单调,特点不够突出。改造依据其原有立面布局,左段设置一块独立的砖雕与四块连续的长形砖雕和书法题词。大型砖雕表现出萝岗地区的自然文化,四块连续的砖雕则体现萝岗地区“春有禾雀花、夏有荔枝果、秋有萝岗橙、冬有香雪梅”的地域性特点。书法题词采用郭沫若先生为萝岗写下的“岭南无雪何称雪,雪本无香也说香。十里梅花浑似雪,萝岗香雪
10、映朝阳”著名诗句。右侧布置一块刻有萝岗地区综合历史文化的大型砖雕与左段相呼应。 6 绿化设计 花木是造园的重要材料,既能组成园中主要景观,也可作为山水、建筑间的点缀或背景,赋予园林生命的节拍、季节的韵律。绿化设计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岭南特色,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注重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充分利用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注重植物景观随时间和季节变化的效果,包括天际线、植物四季的花色和叶色变化,强调人工植物群落能够自然生长和自我演替。庭院内点植美丽异木棉、秋枫、假苹婆等形态优美的高大乔木,形成良好的林荫环境和园林对景效果。通过种植荔枝、洋蒲桃、石榴等岭南佳果植物,充分体现岭南
11、人文特色。适当种植芬芳植物,创造庭院幽香的宜人环境,如四季桂、米兰、九里香等。棕竹、鱼尾葵、散尾葵等棕榈科植物也是体现岭南特色的重要绿化材料。 7 结语 中新(广州)知识城规划展厅是知识城建设的启动区和展示区。本次改造充分尊重原有展厅建筑和规划布局,借助传统岭南建筑与园林的设计手法,使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有机的统一融合,充分体现了岭南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色。项目通过塑石山、砖雕、灰塑、石雕等岭南传统工艺、连廊、水榭、桥等岭南建筑形式、趟栊门、青砖、海棠窗、琉璃花樽、满洲窗、大阶砖、英德太湖石等岭南建筑和造园材料特征以及芭蕉、鸡蛋花、水石榕、勒杜鹃、米兰等,以及棕榈科植物、天南星科植物、多肉植物、
12、观叶植物、藤本植物、水生植物、蕨类植物等岭南植物共同营造极具岭南特色的景观庭院。 在展厅改造设计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三方面的探索。首先,传统岭南庭院如何与现代的展厅建筑和谐统一,融熔与共。在两者的衔接、过度、转化方面,我们在规划设计和处理手法上做了一些探索,将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建筑造型艺术,不同材料的建筑外观,互相映衬,又统一于传统园林艺术空间环境中。其次,在庭院设计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园林景观的安排,还要利用岭南园林灵活多变的特性,对展厅户外现状的电箱、电缆沟、中央空调外机等进行很好的保护与遮挡。再次,在庭院细节设计中,我们认为不仅要考虑休息环境所需的内容,还要满足参观游览时的景点呼应,同时以岭南地域文化元素展现“兼容并蓄”的文化特点。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陆琦.岭南园林艺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刘庭风.岭南园林:广州园林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胡爽,女,1984-,江西南昌人,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