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经济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读世界经济千年史摘 要:世界经济千年史是安格斯-麦迪森教授 2001 年出版的著作,书中详细介绍了千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之轮廓和西方经济发展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以及 20 世纪后半叶的世界经济。麦迪森教授在书中强调个别经济事件之间在当时历史和国际背景下的因果关系和它们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以系统地揭示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麦迪森教授科学和严密的论证使得本书成为一本研究世界经济必备的参考工具书,其影响力也将经久不衰。 关键词:人类经济;世界;千年;发展 中图分类号:F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2-0175-04 一、作品和作者简介
2、 拿到这本书还没有读之前,看了这个书名后,笔者不禁想到:要讲整个世界的经济,而且时间跨度是一千年,要写出这样的一本书,工作量该是如何的巨大呀!并且,正因为其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要写出可靠、翔实、经得起推敲的东西,作者治学的品德无疑是极其重要的。除了人品之外,扎实、浑厚的专业知识基础更是写出这样一本纵贯古今的大作的必备条件。既不能过于抽象、概括化,又不能仅仅只限于几个地区、具体某些年代的讨论。总之,如何做到详略得当、顾此的同时又不失彼,笔者觉得是这类书籍想要成功的第三个条件。当笔者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这本书后,最初的疑问全都得到了解答;而且,书中论述的世界经济千年走势之真实、准确、科学程度让人叹
3、为观止,而其对所引用材料的论证以及对所采用的论证方法的阐释更是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总之,读完这本书后,笔者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对世界经济近千年来的发展有了一个准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可贵精神,在今后求学的生涯中,它都会使笔者受益匪浅。 本书的英文原本是在 2001 年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巴黎出版的,其书名为 The World Economy:A Millennial Perspective,此外还有法文版。虽然读的是译本,没有读外文原著,但笔者相信,通过伍晓鹰教授等人的刻苦努力、高水准的翻译后,中文版仍然能将麦迪森教授在原著中的字里行间所
4、要传递的信息和要表达的精神准确无误地传递给我们,因为真理是可以冲破地界和文化隔阂的,我们是可以领略到原著作者的精神的。在介绍这本里程碑式的大作之前,笔者觉得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麦迪森教授的生平,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他的思想及其在书中所要传达的精神或许会有所帮助。 Angus Maddison,中文译名安格斯-麦迪森,1926 年出生在英格兰泰恩河畔的纽卡斯尔,2010 年 4 月 24 日去世,享年 83 岁。他先后在剑桥大学、麦吉尔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求学,并先后在圣安德鲁斯大学、OECD 和格罗宁根大学等机构任职。在他 1987 年被聘为格罗宁根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后 20 多年中,他创立了
5、格罗宁根增长与发展中心,领导了“国际产出与生产率比较” (LCOP)研究计划,发展了生产法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在国际比较中的应用。他创建的“麦迪森数据库”惠及很多研究者。代表作有世界经济千年史 、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和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等。在麦迪森教授一系列的作品中,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所做的剖析与论证让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笔者看后竟然大吃一惊:原来我们对自己的祖国还有很多不了解,甚至是误会的地方。其中具体事由在这里不作详细解释,在下文介绍本书的内容部分我再娓娓道来。 二、世界人口、经济千年发展之轮廓 本书1共 405 页,包括前面 12 页的导论和总结,中间 148 页的 3章正文:世界发展之轮廓、西
6、方发展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10001950、20 世纪后半叶的世界经济,以及最后 245 页的附录。也就是说,通俗意义上我们所说的正文在本书中只占 148 页,即 1/3 左右,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结论所依据的材料从何处得到,并分析了这些材料的可靠程度。最后作者还对自己运用这些材料得出结论的推理过程和方法作了考证。即步步为营,每一步都本着科学、合理的治学精神,让整个研究过程通透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并鼓励读者去怀疑,去进一步论证,以期得出更加科学的结果。这是一种全新的著作方法,值得我们在以后的著文过程中去尝试。这更是一种严谨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在以后的学术生涯中去坚持、传
7、承。尤其是对于我们搞历史研究的人来说,找史料,鉴别史料的真伪,估算其价值,再在其基础上通过正确的理论的指导、合理的推理过程和科学的论证过程得出经得起推敲的结论,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正如上文所说的,本书使用了大约一半的篇幅详细报告数据处理工作和计算结果以支持作者的新发现和新观点。除此之外,本书正文中对一些国家的案例研究是非常引人入胜的,不但有高度的可读性,而且有很大的启发性。譬如,为什么荷兰曾经具有欧洲最高的生产率?为什么在文化上有着深刻纽带关系的中国和日本却在经济发展上有着极大的差异?又为什么英国的北美殖民地造就了经济强大的美国,而西班牙的北美殖民却造就了落后的墨西哥?带着这些问题读完这本书
8、后,你会发现一切烟消云散,而且作者的结论和观点又是那么的让人信服。 (一)千年来世界人口发展之大势 在书中,论述世界人口这一内容时,作者说: 在已经过去的千年之中,世界人口增长了 22 倍,人均收入提高了 13倍,世界 GDP 提高了近 300 倍,这与在此之前的那个千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当时世界人口仅增长了 1/6,而人均收入并没有任何提高。在10001820 年间,人均收入的增长是缓慢的,从世界平均水平来看,人均收入仅提高了 50%。这样一个收入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支持了这个期间 4 倍的人口增长。同以往相比,世界的发展在 1820 年后要活跃得多。人均收入提高了 8 倍以上,而人口则提
9、高了 5 倍以上1 3。 作者还分析了 19 世纪以前影响人类人口增长的时间长短不一和严重程度不同的危机。这些危机主要有三类:因歉收引起的饥荒,连续不断的传染性疾病,或者是战争。此外,作者还注意到了人口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和差异。作者说:增长的过程无论在空间还是时间上都是不平衡的,预期寿命的提高和收入的增长在西欧、北美、澳洲和日本是最为迅速的。到 1820 年,这一组国家的收入水平已经是所有其他国家的 2倍。而到 1998 年时,这个差距扩大至 7 比 1。这个世界的领先国家美国和它的最贫困的非洲之间,这个差距是 20 比 1,而且仍然在扩大。虽然这种趋势是主流,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在过去的
10、半个世纪,亚洲的复兴已经表明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缩小同西方的差距是可行的。然而,在 1973 年以后,世界经济的增长放缓了,亚洲的进步已经被其他地区的停滞和倒退所抵消1 3。 看完这些内容,对笔者有很大启发。无论什么时候世界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即使有几个国家发展了,但是别的国家的落后会抵消掉这种发展,因此,在整体上整个世界还是止步不前的。所以,笔者认为,整个人类应该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共同发展。(二)千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之大势 接下来,作者分析了千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概况及其特点。作者在书中首先分析了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进步的原因和动力,作者说:在10001820 年间,技术进步比以往要慢得多,然而
11、它却是增长的主要动力。没有农业上的改进就不可能有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没有航海技术和商业制度的改进,就不可能有世界经济的开放。重要领域中的技术进步依赖于在科学方法、实验验证、系统积累和新知识公布上的一些根本性的改进。这种长达数世纪的努力为 19 和 20 世纪的更加迅速的进步提供了知识和制度的基础1 9。 紧接着,作者分析了千年以来世界人均收入的变化以及地区间的差异。书中说:10001820 年间,人均收入向上缓慢爬升,从全世界来看大约提高了 50%。这个时期的收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粗放的特点,以支撑该时期 4 倍的人口增长。而 1820 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更强劲的势头,更具有集约的
12、特征。这个时期的人均收入增长超过了人口增长。到 1998 年时,它已经相当于 1820 年水平的 8.5 倍,同期,世界人口增长了 5.6 倍。在这两个时期,增长最快的是西欧、西方衍生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和日本。在 10001820 年间,改组人均收入增长的幅度几乎是世界其他地区的 4 倍。在 1820 年1998年间,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提高了 19 倍,而其他地区只提高了 5.4 倍1 115。 最近半个世纪的世界经济表现要优于以往任何时代。1998 年,世界的 GDP 水平相当于 1950 年的 6 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3.9%。与此相比,18201950 年间的年
13、平均增长率为 1.6%,而 15001820 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仅为 0.3%1 115。 在从 1950 年开始的半个世纪中,亚洲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部分,超过了所有其他地区。这种情况与它过去的经历截然不同。在 15001950 年的四个半世纪中,当所有其他地区都在进步的时候,亚洲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在 1500 年,亚洲的 GDP 曾是世界 GDP 的 65%,而到了1950 年却只占 18.5%。但是从 1950 年以来,亚洲的份额已经增加了倍1 133。 最后,作者从整体上对各个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作了分析。作者说:不同地区在全世界收入中的比重亚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公元 1000年时,亚
14、洲(除日本以外)收入占世界 GDP 的 2/3 以上,西欧则不到9%。在 1820 年,它们的相对比重分别是 56%与 24%。而到了 1998 年,亚洲的份额大约为 30%,西欧与西方衍生地区加在一起的份额大约是 46%1 15。 看完这些内容,笔者心里有很大的感触。在过去的历史时期,我们亚洲也有过辉煌,然而,到了近现代,我们落后了,而西欧和北美上前了,但是,现在我们正在往上赶,而且形势还挺不错。这对于那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或许有所启示和借鉴意义。 (三)千年来西欧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概况 然后,作者重点介绍了西欧的千年经济之走势和几个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包括威尼斯、葡萄牙、荷兰和英
15、国。作者认为,国际贸易在西欧经济的发展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说:西欧收入在 1 000 年左右处于最低点。其水平显著低于其在公元 1 世纪的水平,也低于同时期的中国、印度以及东亚、西亚的其他地区的水平。11 世纪是西欧经济开始上升的转折点,它以缓慢步伐前进。但到了 1820 年,它的实际收入已经 3 倍于其起点水平。经济领先的地区和特征发生了变化。意大利北方城邦国家,特别是威尼斯开始了增长的进程并重新打开了地中海贸易。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了通往美洲和亚洲的贸易通道,但与在 1600 年左右成为领先经济的荷兰以及 19 世纪的英国相比,其势头则不那么强劲。在14 世纪,西欧在人均收入方面超过了
16、作为亚洲领先经济的中国。此后一直到 20 世纪后半叶,按人均 GDP 来衡量中国和亚洲大部分其他地区,则或多或少停滞不前。这种停滞源于当地的制度和政策,但又由于西方霸权的殖民化剥削而被强化了。这是自 18 世纪以来最显著的特点1 30。 作者在书中把迄今为止的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时期:19501973 年是它的黄金时期,及迄今为止经济增长表现最好的时期。仅次于它的是始于 1973 年的、可以用新自由秩序来表示的、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时期。从增长表现上来看,第三个最好的时期是1870913 年间的旧自由秩序时期,其增长率只略低于我们现在的时期。此后为 19131950 年时期,由
17、于两次世界大战和大战之间出现的世界贸易和资本市场的崩溃,以及移民的中断,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明显低于它的增长潜力。资本主义发展的初始时期(18201870)是经济增长最缓慢的时期,当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几乎完全来自一些欧洲国家和西方衍生国1 116。 在这一章的最后,作者说:虽然目前这一时期是迄今第二个增长表现最好的时期,国际经济关系也因为持续的自由化得到了加强,但是总的经济增长动力已经开始急剧下降,世界不同地区的经济表现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在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最贫穷和最富有地区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从 15:1 下降到 13:1,但是此后它又上升到了 19:11 116。 (四)千年来中国经济的
18、发展形势及其未来的趋势 最后,笔者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了一下中国。在书中,作者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一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经济体,但是它发展的节奏同世界通常的模式有着截然的不同。在宋朝的末期,中国无疑是这个世界上的领先经济。同亚洲的其他部分或中世纪的欧洲相比,它有着更为密集的城市化程度和更高的人均国民收入。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一共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13001820 年,中国经济受到了从元朝到明朝,再由明朝到清朝之间出现的多次动乱的影响。但是整个地观察,这个时期是一个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时期,该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与生产的增加几乎是同步的。虽然在同一时期内,欧洲的人口增长大大慢于中国,
19、但是到 1820 年时,它的人均收入水平已经是中国的 2 倍。欧洲的进步归功于更快的科学技术进步,也归功于对美洲大面积地区的征服和殖民所带来的收入,以及来自它同亚洲和非洲的贸易所带来的收入。在这几个世纪中,中国基本上同世界经济相隔绝。即使如此,在1820 年时中国的总产出仍位居世界第三位,而它在世界人口中的比重还会更高一些1 前言。 接下来,作者展望了一下 2015 年时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的情况。作者说:如果使用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人口预测数据,同时,假定中国的人均收入增长可以保持它在 19902001 年期间的速度,那么到 2015 年时,中国可以在 GDP 总量和人口数量上重新获得它昔日曾经拥有
20、的头号世界经济地位1 前言。 看完这些内容,笔者不禁为自己以前对祖国经济发展历史的无知而感到羞愧,同时,又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前有过那么精彩的表现而感到骄傲,此外,也更为作者对中国经济精确地分析和科学的预测而折服。现在,我们的 GDP 已经超越了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相信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可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重振我们往日的雄风。同时,在关注 GDP 总量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人均水平。只有人均收入上去了,一个国家才算是真正富裕了,这时候的经济总量才更可靠、更翔实。这是笔者从这本书中学到的,即看问题不要只看某一个点或单一指标,而要考察方方面面,因为很多时候某个东西表面上看似进步了,
21、但一平均或和历史时期一比较或和某个退步的数量一抵消,结果事物整体上往往是没什么变化甚至是倒退了。 三、本书的价值 总之,在世界经济千年史这本书中,麦迪森教授对迄今为止各国学者在各个有关历史研究领域中所发掘出来的各种数据和资料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诠释和经济分析,其中特别重视新的研究和发现。在此基础上,他对人类社会过去两千年经济增长的原因进行了新的探讨,对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重新划分。麦迪森教授在处理历史数据和资料方面的最大特点在于强调个别经济事件之间在当时历史和国际背景下的因果关系和它们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以系统地揭示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而不是逸闻趣事式地着重个别事件或人物的影响,更没有囿于任何有影响的学说或信仰。 这样的一本著作的影响力将是经久不衰的,笔者也能想象得到,无数学者会把这本书作为像词语、成语词典那样的一本基本参考书。多年过去后,当我们的后代再翻起这本书时,他们也一定会为书中科学的论断所折服,同时也会忆起关于麦迪森教授的一些事儿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去思考在下个世纪和未来无数个世纪中世界经济的走向和整个人类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M.伍晓鹰,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