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4815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现行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模式,重在强调上对下的直线型管理,这种管理的不足之处在于只是一种外力约束,并没有使工程质量成为一线操作工人的行为自觉,致使许多质量监控措施不能很好的落实,针对这种现状,本文从建立质量控制模型、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加强质量档案管理等措施,全面提高施工企业应对质量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水利施工 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模型质量行为主体自觉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形势,做好工程质量工作已经成为广大水利施工企业的共识,为此水利施工企业大多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质量监管体系,质量监管体

2、系的建立对于工程质量提供了很大的保障,然而也应该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水利施工的复杂性,现行的质量管理系统并没有对水利施工的各个环节实现全覆盖,质量监管系统中的各种措施大多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并没有落在实处,水利工程中的质量问题还是屡见不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现行质量管理运行系统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强调外力约束,忽视质量行为主体自觉 水利工程质量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涉及到施工技术、材料质量,同时也涉及到地质、作业环境等诸多方面,在众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的因素,现场施工人员作为工程施工行为主体是构成工程质量的关键,是工程质量

3、优劣的制作者和形成者,质量就在手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现场施工人员在工程质量方面的重要性,然而纵观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直线型管理模式,一般划分为总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班组操作人员五个层级,从组织结构上来看,这种管理模式组织键全、序化分明、责任明确,无懈可击,然而这种层层下泄的管理说到底只是一种外力的约束,而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现场操作人员,因为只有操作人员才是工程质量链条中终端,管理者所有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指导只有转化为操作人员科学、精确的具体操作,工程质量才有保障。在实际施工中,大多数施工管理人员习惯于行政化的管理思维命令指挥操作人员,这种外在的约束一旦减缓或消除,操作

4、人员的行为就会脱离正确的轨道,最为突出的现象就是检查的严,质量问题出现的就少,检查的松,质量问题出现的就多,面对众多的工作环节现场管理人员很难对每个操作人员进行监管,因此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就不足为怪了。 1、2 缺乏以质量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现在的质量管理体系着重在管理上,而忽视了围绕着以质量为中心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体系,在实际施工中,管理人员大多将精力放在施工进度上,提出的口号也是大干快上,在这种氛围下,工程质量往往被弃之一旁,等到工程质量出现了问题,才会突击性解决。一些施工管理人员为了达到节省成本、提高利润的目的,在材料供应、施工工序、技术操作等方面放松要求,这就为质量问题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5、,不仅如此,一些企业领导人短期化经营思想严重,长期忽视对职工的质量技术培训,致使一线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责任心不强,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障,由于施工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优质材料供应、先进技术指导等方面缺乏为质量提供足够的服务支撑,因此要想很好地解决质量问题是非常困难的。 2、解决工程质量问题的对策 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既有思想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现场施工条件方面的原因,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单纯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必须从管理模式上进行变革创新,具体来说,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建立质量控制模型 由于水利工程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

6、突发的情况,增加了工序操作中的不确定因素,而这些不确定因素往往会成为质量问题的诱因,现行的质量监管体系不足在于只是注重了对工程施工过程和结果的监管,缺乏对工程施工前质量要素做出科学、精确的考量,大多凭经验判断分析,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没有做出预防性的措施。 建立质量控制模型,就是现场情况对构成工程质量的各种要素进行优化组合,降低或剔除有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诱因,增加对优质工程质量的确定性和掌控性。以混凝土浇注为例,要想形成光洁、没有裂缝的混凝土面层,就要事先对形成这个结果的诸多因素如水泥、石料、配合比数值、天气、钢筋配置、振捣、养护等质量和条件进行研究分析,并据此进行实验操作,取得科学、精确的数

7、据及操作标准,用以指导后续混凝土的施工。 一个优质工程的形成,必定是优质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的完美结合,需要甲方、已方、监理方齐心协力共同来完成,采用科学手段,构建精细化的质量控制模型,可以有效地降低或消除工程质量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为现场施工提供具体化、个性化的施工规范要求,从而为工程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2 建设以质量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工程质量不仅体现在管理者上,更多地是掌握在一线操作人员的手中,一线操作人员的责任心、技术水平、经验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建设以质量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就是改变现行的从上至下的管理模式,变为以一线操作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对照着优质工程质量

8、模型,以一线施工操作为中心,各种管理部门的人员及所属资源都要向其靠拢,一线操作人员需要什么,各种管理部门就要向其供应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就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各种管理人员承担的不仅仅是管理职责,更多的是服务职责,建设以质量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强化了一线操作人员的重要性,上级管理部门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一线操作人员的需求而展开,在这种机制下,一线操作人员不再是工程施工中的被动参与者,而是工程施工质量的主动控制者,从而极大地焕发一线操作人员的主体自觉意识,使每个工序环节落在了实处。以材料供应为例,现在材料供应的质量、数量往往由材料管理部门说了算,而现场施工人员只能被动地接受,即使材料有问题,施工人员

9、也没有办法制止,而通过这种改变,一线操作人员完全可以对材料供应的质量和数量提出自己的意见,减少或杜绝各种不合格的材料进入到施工环节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工程质量。 2、3 加强工程质量档案建设 一个水利施工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总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质量问题,针对这些质量问题而采取的处理方案和技术数据,都凝聚着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智慧和经验,这些智慧和经验对于施工单位来讲,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然而在现实中,大部分施工单位在工程结束后,对这些材料并没有很好的收集利用,大多散失掉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浪费。 加强工程质量档案建设,就是通过对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所有信息(包括质量发生的时间、部位、

10、性质、处理方案、相关数据、处理效果、总结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形成一个完整规范的质量管理数据库,以便施工单位在遇到类似问题可以提供参考借鉴。 工程质量档案中的材料都是施工单位自身经历后的信息汇总,因此具有很强的鲜活性和针对性,可以在今后的施工、职工岗位技术培训、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3、结语 工程质量管理涉及到众多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人员齐心协力,在众多的因素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一线操作人员,现行的工程质量管理运行系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忽视了这个关键要素,只有将各种管控措施转化为工人的实际操作,工程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刘延红 综述水利施工在施工阶段的监督 科技与企业 2013,3100 李静森 王津 3G 视频监控系统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科技与企业 2013,3 97 陈利国 屈磊飞 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2,2 63-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