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监检领域信息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4964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设备监检领域信息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特种设备监检领域信息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特种设备监检领域信息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特种设备监检领域信息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特种设备监检领域信息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特种设备监检领域信息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分析摘要: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为特种设备的应用和生产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可靠的服务,本文在分析特种设备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计算机软件系统在特种设备检测方面的应用。 关键字:自动化、激烈、趋势、先进、水平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 、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其中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 、压力管道为承压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为机电类特种设备。为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国家对各类特种设备,从生产

2、、使用、检验检测三个环节都有严格规定,实行的是全过程的监督。 据2013-2017 年中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截至 2011 年底,全国特种设备生产厂家已经达到545 家,包括质检部门所属检验机构、行业检验机构及企业自检机构,另外还有型式试验机构、无损检测机构、气瓶检验机构等。但是,我国特种设备在科技信息化建设以及应用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如:特种设备计算机处理技术应用不全面,抗风险能力弱;基础设施亟待改善,技术装备不足,计算机普及较低,高新检测装备与技术匮乏;仪器设备综合开发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素质管理与技术人才;信息化技术服务部门尚未真正建立起自我约束、

3、激励、发展机制等。因此,我国需进一步积极稳妥地推进特种设备的自动化管理水平,走提高技术、强化管理的道路。另外,随着国家技术的进步以及资金的大力扶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特种设备已经应用了计算机集成管理领域,致使竞争日趋激烈了。 随着近些年对特种设备需求数量以及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我过特种设备科研人员发挥自身聪明智慧,研制出了一些信息化高、服务质量好的设备,安全信息化技术以及广泛应用在了特种设备上面,信息化技术集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网络应用技术以及后期信息处理技术,特种设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动态监察性能以及快速检测能力,便于特种设备检测人员的动态监管,还做到了信息的共享。 一、特种设备安全

4、监检信息化现状及发展目标 近几年,国家安全监察部门为了更好的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相关部门已经加大了信息化的监测力度,并为此建立了较为完整和成熟的国家基础数据信息库,实现了行政许可网上审批,建立了特种设备子网站,加大了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建立了特种设备省级基础数据库,基本实现了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动态监管,全面应用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系统软件,提高了监察工作的有效性,特种设备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就。但是,特种设备的信息化水平与当前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和安全监察工作的实际需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信息标准化工作、行业公共软件开发、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持续维护机制尚未建

5、立;经费渠道以及持续投入不足等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这些因素已经严重影响了特种设备信息化发展的速度。 特种设备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全过程动态管理,实现特种设备相关单位和人员信息化监督管理水平,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设备、单位、人员、共享和协同合作,努力构建系统的自动化、应用以及维护的全面化,技术传递与分享信息,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特种设备安全监检面临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在特种设备信息化方面也加大了重视力度,已经开发出了多种软件,功能也是很强大。但是鉴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产业模式,这些信息管理软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信息综合换管理水平不高,涵盖范围比较窄。由于

6、多种特种设备工作环境比较特殊,现场数据采集往往需要人工实地采集,然后再整理监测报告。以前的特种设备安全检测信息系统只是侧重于单一算法,功能比较简单,还不能达到一机多能的状态。 、网络化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与社会、检验机构之间信息互动、交流交换机制不健全。数据监测人员实地读取数据,然后再回去把信息返给同行,同行对数据进行分析,如若发现数据不对,会安全监测人员重复实地读数过程,这样就浪费大量的人力以及时间。 、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多数特种设备安全监测人员对电脑不太熟悉,另外一些安全监测系统是由一些安全监测专家研发的,所以这样的软件在信息集成化方面不高,系统架构不科学,降低了软件系统的灵

7、活性以及快捷性、准确性。 三、特种设备领域信息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分析 (一)四层架构模式的应用分析 根据特种设备应用现状,系统架构不科学严重影响到了系统的使用效果,一种先进的系统架构模式四层架构,能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水平。四层架构分为界面层(UI) 、业务功能层(BFL)、业务对象层(BOL)以及数据访问层(DAO),在三层架构基础上,业务逻辑层分成了业务功能层以及访问层。 1、数据访问层 数据访问层是输入数据库里面的信息,系统可以提供一些数据访问类,这样的数据访问类封装了表以及视图的增减、修改以及查询功能。 、业务对象层 业务对象层在具有一些界面层的功能的同时,也定义了一组业务对象类

8、,封装了整个系统界面应具备的模式,这样特种设备监测人员就可以调用数据访问层的数据,同时也可以通过数据的输入丰富数据库的容量。为便于系统使用,设计者将同一类数据放在同一个命名的空间内,比如公司、项目、机组、设备放在 Enterprise 空间内。 、业务功能层 由于特种设备品种比较多,不同的特种设备要求不同的监测方式,为方便记忆以及监测,设计人员根据不同用户界面需求,把业务对象层的类的各种方法按照不同的角色功能封装到业务功能层的各角色功能的类里面,这样就形成了业务功能层。 、界面层 界面层可以通过数据输入和输出,达到人机交流的目的。 目前在系统架构形式上面分析,四层架构相对于三层架构具有显著的优

9、势。在面向对象的封装、继承思想上,业务逻辑层利用了业务功能层。只有掌握了业务对象层的类和方法,界面编程人员才能调用业务对象层的类方法实现界面层的功能。为了界面层具有更好的延展性,界面层的编程人员一般只会编写部分用户角色功能相重合,但这部分功能不完整,不是针对于所有对象的界面。不同用户的业务对象层功能不同,这样界面编程人员可以针对于不同的客户群有不同的编程。这样可以避免编程人员对整个系统繁杂的业务对象层了解的需求,减小了编程劳动强度。 (二)基于 IE 的 office 在线编辑技术 特种设备安全性能检测系统需求分析的任务是确定待开发的软件按需要什么以及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其需求分析的任务包含确定

10、系统需要实现什么哪些功能,这可以由客户提出。为了实现功能快捷化,我们期待办公软件可以在网络模式下直接操作。特种设备的安全监测报告可以通过网络提交,在浏览器中查阅“word”格式的安全监测报告,发现不合格的地方可以在浏览器上面直接编辑更改并能够保存在服务器里面。但是常用的一些浏览器不能支持这样的操作,由于客户想浏览某 web 网页在浏览器的 URL 然后把运行结果以 html 的形式提交到申请机器的浏览器上面显示,客户就可以看见要浏览的网页了。基于 IE 的 office 在线编辑技术,利用到了第三方空间SOAOFFICE 文档控件,这样就可以实现特种设备安装监测信息管理的网上办公。 SOAOF

11、FICE 文档控件是一款浏览器插件,它可以使一些 excel 以及word 文档直接在浏览器界面上直接操作并且存储,提高了工作效率,彻底解决了电子文档无法在线编辑的问题。在对特种设备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以及用例进行分析后,可以使项目中浏览器分为“设备项目管理” 、 “设备检测安排” , “审核检测报告” 、 “汇总检测报告”等界面,这样就更加直观和便捷,减少了操作环节计算机软件系统在特种设备检测方面提供了很多的便利,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别的领域也创造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相信随着科研人员的刻苦钻研,更多的设备将会采用计算机智能擦控,这样便会提升我国的生产制造技术水平,为企业升级以及经济转变产生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丁守宝,刘富君我国特种设备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4,12 【2】陆勤宝钢特种设备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02 【3】陈立亮,刘瑞祥,林汉同我国铸造行业计算机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铸造,2002,02 【4】陈奔琦北京空气中 PM2.5 的检测实验及改善建议【J】绿色科技 2012,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