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部门间资金流通的研究摘要:本文试图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分别对我国部门间资金运动方式以及各部门消费、投资和储蓄方式进行分析。首先,以 2008 年中国资金流量实物交易表和金融交易表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分析 2008 年我国各部门间资金分配、使用、融通和循环四个方面的情况。并对比 02 年至今,分析我国间资金分配、使用、融通和循环的趋势特点,进一步得出住户、政府、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消费、投资与储蓄特点。最后给出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资金流量 部门融通 动态分析 一、资金分配的结构分析 资金分配即资金流量的配置,包括社会资金初始流量、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状况。以 2008 年资金流量表为
2、例,在未进行分配时,非经融企业部门创造的增加值占增加值总额的 59%;其次为住户部门,占比27%;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部门创造增加值仅为 9%与 5%。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非金融机构部门支付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在初次分配总收入总额占比变为 22%;金融机构部门下降约 2%;政府部门收取大部分生产税净额,在初次分配总收入总额的比重升至 18%;住户部门得到大量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成为初次分配收入占有最大的部门,比重 57.1%。经过收入再分配后,收入的部门结构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其他部门资金部分流向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提高为 21.28%,其他三个部门均有少量减少。 图
3、 1 2008 年中国资金分配的部门结构 劳动者报酬与生产税净额分析。2008 年,中国各机构部门的劳动者报酬为 150701.76 亿元。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都是劳动者报酬的单方面支出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支出最大,为67533.32 亿元,占劳动者报酬支出总额的 45%;住户部门是劳动者报酬收入的唯一部门,为 150511.7 亿元。政府作为国家的政治机器,是生产税净额的唯一收入部门,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住户三个部门是生产税净额的缴纳者,非金融企业部门缴纳的最多,为 42577.29 亿元,占到生产税净额支出总额的 84.1%。 从以上四个部门的初次分配可以看出:目前我国
4、的收入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各种分配方式并存。政府通过初次收入分配汇集大量资金用于民生建设;金融企业通过存贷利差获得大量利息收入。 二、资金使用的结构分析 消费和储蓄的结构分析。2008 年中国消费的结构是:政府消费41752 亿元,占消费总额的 27.4%;居民消费 110595 亿元,大约是政府消费的 2.65 倍。住户部门储蓄最多,占储蓄总额的 43%,非金融部门次之,占储蓄总额的 37%,金融部门最少,仅占 4.1%。 实物投资的结构分析。2008 年中国的资本形成总额为 138325.18 亿元。非金融部门形成的固定资产最多,占固定资产形成总额的 68.9%;住户部门次之,占固定资
5、产形成总额的 19.5%。从各部门的实物投资方式看,金融部门的固定资产形成总额超过资本形成总额的 99%,其他三个部门占比均超过 90%,用于存货投资的比重较少。 三、资金融通的结构分析 从金融资产总体看,中国金融投资以存款和贷款为主,占金融投资总额的 58.6%。在国际金融投资方式中,中国目前以信贷和债券投资为主,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微小,其投资方式有待多元化发展。 图 2 2008 年中国金融资产投资分布情况 住户部门的资金盈余最多,在融资环节中供给的资金也最多。住户部门投资以存款为主,占其金融投资总额的 81%;其次为保险准备金,占比 14.1%;证券占 3.1%,表明住户部门以间接投资方式
6、为主。 金融部门作为沟通非金融企业和住户部门之间的桥梁,资金融资收支十分活跃。金融部门融资的主要方式是存款,占其融资总额的 63%,主要吸纳来自非金融部门和住户部门的闲置资金;金融部门投资的主要方式是贷款,占其投资总额的 39.7%,其次是证券,占 21.1%,主要讲资金贷给急需的企业或者通过购买证券的方式投资企业等。 四、资金流量的动态分析 资金分配的相对比例可以说明分配制度的变化,而资金分配的绝对数值则是反映国家国力的重要表现。2002 年至 2008 年,增加值合计、初次分配总收入合计、可分配总收入合计均增长约 200000 亿元,涨幅达200%。其中,增加值从 2002 年的 1051
7、72 亿元增加到 2008 年的 314045亿元,可支配总收入从 2002 年的 105011 亿元增加打 2008 年的 319409亿元。人民可以支配的收入大幅增加,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金融机构部门是金融资产净增加最大的部门,2002 年至 2008 年金融机构部门在资金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由 48.9%上升至 55.8%,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在资金使用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由 4.1%和 26.7%下降至 2.5%和 24.3%。说明金融投资仍以金融机构为主,其主体地位不断提升。2002年,金融部门通过存款融资的比重 78%下降至 08 年的 63%,吸纳来自非金融部门和住户部门的
8、闲置资金有所下降;通过证券融资的比重从 02 年的 8%上升至 08 年的 16.5%;2008 年,金融部门投资的主要方式是贷款,占其投资总额的 39.7%,相比 02 年的 56.1,%,下降了 16.4%;通过购买证券的途径所占投资总额的比例由 02 年的 16%上升至 08 年的 21.1%。金融机构部门通过证券融资的比重正逐年上升,说明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健全。 2008 年,中国国内融资额比例(运用)的 95.6%,比 02 年的 93.5%上升 2.1%;同时国内融资额比例为 82.2%,相比 02 年的 89.6%下降了7.4%。说明中国逐步融入国际资本的循环,并且更有效的吸引国
9、际资本,将其投入我国的生产生活,最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即加速资金流动,减少资金占用成本。从资金流量表可以发现固定资产投资无疑是企业资产的大头,也正因为固定资产对流动资金的占用,使得企业用于流动的资金大幅减少,资本运作速度受限,难以提高资本效率。 第二,拉动内需,合理投资。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十分传统,勤俭节约这一美德代代相传,近几年的消费率逐年下降,投资率逐步攀升,用于消费的资金减少,那么在商品劳务消费市场上的产品则无法顺利流通。而居民投资的主要方式又是存款,大部分的辛苦钱落入了银行,银行将其高额贷给企业,企业不堪高额利润,势必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10、当面对高价的粮食与生活用品时,消费者又只能抱怨政府。这样的恶性循环不断重复,必然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拉动内需,鼓励消费,合理投资才能促进经济良性发展,使人民受益。 第三,改变存贷为主业务的传统银行模式。以上两点建议可以看出,银行的高额存贷利差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务单一,金融体系十分薄弱, “华夏理财产品”的骗局无疑又证实了这一点。因此,本文建议改变银行单一的业务,拓展新业务,适当借鉴欧美国家发达的银行业经验,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银行路线。 第四,合理看待国际资本的进入。面对国内资金筹集的困难,不少IT 企业纷纷在海外上市,寻求资本。国际资本的流入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利用了中国这一廉价劳动力市场。我们应当合理、全面地看待国际资本的利弊。 参考文献: 1 向蓉美,黎春.国民经济统计学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