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对弱势群体心理问题及原因探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5123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对弱势群体心理问题及原因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时期对弱势群体心理问题及原因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时期对弱势群体心理问题及原因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时期对弱势群体心理问题及原因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时期对弱势群体心理问题及原因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时期对弱势群体心理问题及原因探析摘要:目的:研究弱势群体的类别、心理状况及成因,旨在引起社会对弱势群体心理问题高度重视。方法:借助检索工具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回顾,参考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并对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对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将有助于思考对策,以利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关键词:弱势群体;自卑心态;仇富心理 随着转型期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城市下岗职工、退休人员、体制外人员等组成的弱势群体逐渐庞大起来,他们因收入低、地位低、文化水平低,往往遭受着多重压力,诸多压力沉积日久成为心理问题发生的诱因。理清社会弱势群体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探寻原因,对促进社会长治久安,

2、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弱势群体的范围界定及其心理境况 “弱势群体”一词是在 2002 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但关于弱势群体的具体界定,尚无统一定论。湖南师范大学陈成文教授曾在其专著社会弱者论中对弱势群体有一个全方位的描述,弱势群体“是一个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 ,以此定义,可以区分社会弱势群主要有五大类,分别是: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家庭妇女及残疾失学儿童。 1.老年人心理状态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在 2005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45 亿,占人口总数的 11%,而且还以每年 3.

3、3%的速度增加,是弱势群体中人数最多者。该群体由于体力与精力渐衰,亲朋远离或亡故等,情绪易消沉,导致焦虑、失眠、健忘等抑郁症状。据调查,约有 8%的老年人有较明显的抑郁症状,抑郁症已成为老年人普遍的心理问题。 2.残疾人心理状态 据 2006-2007 年全国残疾人第二次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 8296 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 6.34%。该群体由于身体上的缺陷,会导致心理的一些异常,一是情绪反应强烈且不稳定,对外界刺激格外敏感,尤其反感对自己贬义的称谓;二是极强的防卫意识和报复心理,一旦遭遇伤自尊的事件,会不顾一切地防卫,冲动之下有可能实施报复行为。 3.失业者心理状

4、态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08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08 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886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2%。失业者突出的心理问题是被剥夺感。学者高汉在其文章当代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负面心态及对策分析中谈到弱势群体的负面心态主要表现为:弱势群体相对剥夺感较其他群体更为严重,受挫情绪较为强烈,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社会倾向。 4.家庭妇女心理状态 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劳力加盟到城市中,使留守妇女日益增多,目前超过 4700 万人,她们承担着家务、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的重担,自身也承担着生理、心理及安全等多重负担,加之工作低微、无家庭地位和社会地

5、位,所以大多数妇女具有抱怨心态,怨天尤人、容易产生绝望感。 5.残疾失学儿童心理状态 残疾失学儿童包括:残疾儿童、残疾家庭无法上学子女等,据中国残联发布 2012 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报道:截止到 2012年底,全国有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 9.1 万人。专家在调查中发现,残疾儿童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达到 18.2%,这些儿童在情感上极为脆弱、孤僻、冷漠;性格上极易内向、孤僻、固执;与人相处困难、好冲动,这些性格弱点为人格成长埋下隐患。 这五类弱势人群都属于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值得关注。 二、社会弱势群体心理问题特殊性及成因 弱势群体在心理和情感情绪方面的问题十分复杂,

6、总体上具有明显的负性倾向,导致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主客观两大因素。 1.转型期贫富分化造成弱势群体的仇富心态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使社会弱势群体成为了竞争中的失利者,在还没有达到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标前,弱势群体会因为经济、政治、人权方面的弱势而具有被剥夺感,导致不平衡心态。 一个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如果贫富差距悬殊的话,直接导致的就是社会矛盾加剧。2012 年 12 月初,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调查在京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 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 0.61,当基尼系数达到 0.6 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巨大,已经突破了警戒线,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因为失

7、衡的落差心态极易导致偏执,使情绪波动,一旦出现为富不仁者轻视弱势群体或者贪污受贿官员,假公济私行为时就会引发弱势群体的不满,仇富心态立即发酵,引发社会矛盾与冲突,比如城管与摊贩之间,医生与患者之间,房产商与钉子户之间时有冲突发生。如果政府迟迟不予解决,仇富心态会被引爆,导致一些报复社会的类似杀幼儿案,公车爆炸案等恶性案件,为社会的不稳定埋下祸根。 2.主观认知偏差导致自卑心态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 “人类都有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自卑心态,原因是自卑心态根源于个体的认知。 身处“弱势”不是自卑心态产生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错误的归因方式。英国

8、心理学家海德开创了著名的认知理论内外归因理论,他认为:常做外归因者容易受环境影响,因而常常显得被动和消极。在典型的自卑者身上,自我损害倾向归因表现更为明显,如“我穷因为我无能” ,这种归因方式导致习得性无助,影响人的一生。被自卑啄食的心理必然是残缺的,严重者能导致破罐子破摔心态,自甘堕落,为钱可以不顾道义廉耻,为娼、为盗,沦为社会蛀虫。 正因为主客观双重原因,现阶段对于弱势群体来说,较比物质的帮扶,精神和心理上的帮扶更为重要。 三、消除弱势群体负性心态的途径 1.从政策上向弱势群体倾斜,尽可能缩小贫富差异 扶助弱势群体走出困境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有赖于政府有效的政策与措施。一方面要抓帮贫扶弱进行

9、经济支持这一硬实力,以缩小贫富差距;另一方面要抓软实力,就是在心理与精神上的投入,既有物质的扶持,又有心理的抚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2.建立广泛参与的社会救助网络 积极心理学家塞林格曼,倡导积极预防的理念,心理工作要面向全体,采用积极方式,充分调动自身积极力量,培养积极归因方式,用积极取代消极,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对弱势群体的心理救助,是一项社会工程,它有赖于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树立平等观念;动员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开办积极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弱势群体提供无偿的心理服务;聘请心理专家走入社区,办心理讲座,培养积极的归因方式;引进心理志愿者,

10、在社区内广泛开展呵护心灵宣传互助工作,使社区居民提高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更新理念,预防心病。 解决弱势群体心理问题既是一项社会工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绝不是一早一夕就能完成的,当然除了经济方面需要强心剂外,挖掘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从精神层面扶助弱势群体,给予心灵助力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成文.社会弱者论:体制转换时期社会弱者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M.北京:实事出版社.2000. 2高汉.当代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负面心态及对策分析J.中州学刊,2005,147(3):114-116. 3 Seligman MEP,Emst RM,Gillham J,Reivich,K,Linkins M. Positive education: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classmom inter.ventions J. 0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09,35(3): 2933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