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广西高校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探究摘 要: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创新型研究生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应该得到高校的充分重视。旨在理清跨文化的实质并且结合广西高校研究生的特点,利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这一平台,探索提高广西高校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的有效模式,从而实现广西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途径。 关键词:广西;研究生;跨文化;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202-02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为广西高校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各高校探索培养具有国际全球化视野的创新型研究生之路提供了
2、良好契机。 一、跨文化交际的实质 “文化”一词作为一个学术名词,首先出现在西方语言学中,泰勒在 1871 年提出了“文化”的第一个学术界定,他把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习惯等在内的综合体1。1954 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克罗伯综合不同文化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提出的文化所包括的五种含义中的第四条指出“历史上形成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不同质的文化,可依据价值观念的不同进行区别。 ”1中国文化历史学家冯天瑜也提出了自己对文化的定义,他指出“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2类化 ,是人类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2。198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文化政策大会”上发表的
3、墨西哥城文化政策宣言对文化进行了界定:“它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也包括生活方式、人类的基本权利、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 ”3 通过中外多种定义的比较不难发现,文化的两个基本要素便是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其中价值观念是文化最核心的要素。跨文化交际作为文化之间的关联形态与人类文化发生与发展同步进行,从另一方面来说,人是社会的存在,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交际的必然性,跨文化交际是人类文化发生与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的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群体之间为了促进各自的发展和加强相互的交融,通过隐性或显性的方式,在平等交往的基础上,使不同文化之间形成尊重、宽容和求同存异的状态的交往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价值观的相互影响交流。
4、 二、广西高校研究生的特点 研究生群体是我国专业型、高层次人才,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具有较独立的思想和自我意识,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较强。选取专业的角度和关键问题,由接受知识到创造知识,是研究生阶段最大的任务。广西高校研究生除了具有上述普遍特点之外,还有其他地域特色。 1.少数民族研究生比例较高 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本身所占比例较高,另外,研究生招录时对少数民族考生优惠政策也较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少数民族研究生比例。广西是十几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文化的差异明显且丰富多彩,区内跨文化交际活动较多,这对于广3大广西高校研究生民族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起到一个很
5、好的铺垫作用。 2.英语水平相对较弱 广西高校在研究生招生录取时,英语分数线相较于其他中东部地区普遍较低,研究生入学之后,由于不同的入学动机对待英语课程并非全部像专业课那样重视,这也决定了广西高校研究生的平均英语水平是普遍有待提高的。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广西高校对小语种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小语种相对重视,这也使得广西高校研究生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获得机会较多。 3.与东南亚地区接触的地缘优势较强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确立为广西高校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广西各高校也看到了这一契机,加大了对防城港、北海和钦州等地区高校和企业的考察交流力度,力争将研究生培
6、养与广西地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人才交流的输送过程中,不能只侧重于外语和经济方面的研究生,应该多专业、多层次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地区经济全面发展,同时也推动不同专业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4.研究生对泛北部湾地区发展的认可度有待提高 广西地区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院校多集中在南宁和桂林,北部湾地区院校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基本没有,教育资源发展十分不平衡。并且该地区高等院校以专科为主。通过调查发现,除外语和旅游专业的研究生,其他专业研究生对去泛北部湾地区寻求工作机会意向不大,尤4其是非广西生源考生基本不会考虑去泛北部湾地区工作。通过座谈还发现多数研究生不了解泛北部湾地区
7、的经济发展状况,对这一地区的认识还停留在未开发时的层面。这需要广西高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给学生创造了解泛北部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机会,这样才能把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三、广西高校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探索 加强实践模式研究和创新,深化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是当今广西高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广西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泛北部湾区域合作这一有利平台,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区域间交往模式,使高校之间、高校与泛北部湾区域间建立不同层次、不同批次、不同深度的互换模式培养,促使广西高校研究生成为具有发展意识、国际视野、世界交往能力素质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1.跨文化教育课程设置 研究
8、生课程主要分为外语学科和其他人文、科学学科。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一年级设有综合英语和听力口语课程,实际教学中,这些课程的设置使很多研究生迫于学分要求,但并未调动他们的外语积极性,由于入学时录取分数线较低,研究生外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另外,多数研究生认为学习应以专业为主,对研究生阶段英语课程重视不足。这就需要研究生外语课程设置时多一些调动积极性和摆正认识的环节,让研究生可以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利用有限的英语课程端正跨文化交际的态度,掌握跨文化交际的语言工具,不只是为了完成学分。 除了外语学科直接包含跨文化交际内容之外,其他人文与科学学科5也同样包含着跨文化的成分和内涵。研究生教育在课程设置中除了完成
9、本专业的课程,还应该开放性地提供更多关于人文、艺术、科学方法等不同于本科生阶段和不限专业的选修课。同时,教师应在各个学科中充分体现开放、平等、尊重和宽容跨文化态度,并且引导学生形成这些态度。 主题实践活动是锻炼研究生跨文化交际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研究生教学中应设置这一必修环节。利用假期时间,开展为期一周左右的、带有国际交流性质和跨文化交际理念的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可以促使所有研究生走出校门,认识世界。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括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思维、跨文化知识和交际能力等,在实践性和生成性较强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可以得到充分锻炼和体现。 2.暑期学校理念的拓展 暑期学校就是培养单位利用暑假中一周到两
10、个月不等的时间招收学员进行学科内集中培训的一种教学方式。进入暑期学校的学员一般是全国选拔的在读研究生、青年骨干教师和少部分的博士研究生,而授课者一般是国内外学术水平、教学水平较高并且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和学者,授课内容主要是根据学科领域的不同讲述某一学科的国内外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发展趋势等,很多学科采用的方式是双语教学。这种形式的培训十分注重学员的自身专业素养、思维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学员可以在短时间内拓宽知识渠道,涉猎到学科前沿动态,极大地激发广大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热情。研究生暑期学校已被教育部列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中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亟须
11、提高的要求得到各大高校极高的认可。 6广西各大高校可以建立起资源共享的平台,整合各学科教育资源,通过暑期学校的方式提高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首先,研究生可以通过暑期学校的平台接触到来自其他地区的优秀学生,通过语言交流和思想碰撞,可以开拓思维;其次,研究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认识接触到本专业的知名学者和前沿人物,不但可以了解到学科最新动态,同时可以激发更大的专业使命感和学习热忱;最后,主办方和协办方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展现自身实力,在全国高校和相关领域扩大知名度和在泛北部湾地区的影响力,从而吸引到更多国内外优秀学者和优质生源。 拓展研究生暑期学校这一理念,广西各高校可以着力于设置双方或多方、区域内外
12、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广西不少高校设置了同其他高校的交流合作,但是多数是针对本科生,研究生阶段的双方互换或派遣相对较少。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是研究生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发展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教育国际化的必经之路,而教育国际化的实质就是多元化。广西高校应当完善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互访互换机制,尤其是利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这一平台,加强与东南亚地区的交流合作,完成多专业、多层次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覃光广,冯利,陈朴.文化学辞典K.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 2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政策大会最终报告(中文版)R.7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2. 4远莉.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月交流研究中德合作建设医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探索与实践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5鲁正群.跨文化教育引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