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师德养成途径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4894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范生师德养成途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师范生师德养成途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师范生师德养成途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师范生师德养成途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师范生师德养成途径研究【摘 要】文章从探讨师范生养成良好师德的重要意义出发,详细阐述了师范生具备优秀师德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接着笔者又以马克思道德形成理论为基石深入分析了关于师范生师德建设体系问题。最后,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研究经验,笔者进行了关于师范生师德养成的途径研究。 【关键词】师范生;师德;马克思道德形成理论;体系;途径;研究 一、师范生养成良好师德的重要意义 老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职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想使师范生的师德水平得到提高,就要对时代的规律进行探讨,不断拓展途径,对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对教学进行合理的实施,对于校园的文化

2、建设要不断促进,另外,对于社会的实践还要重视起来,开发出各种资源,不断的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在老师从事教育职业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老师职业道德意识以及规范,品质及情操的总和就是老师职业道德。我们国家未来的储备老师就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高等师范院校也是我们国家对老师进行职前培训的重要场所。事实证明,老师职业道德与教育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近些年以来,老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具体的办法上还是有所欠缺,没有较强的应用性,这样的状况2是不符合教育的发展要求的。师范生师德养成的重要涵义在于在职前的培训阶段,怎样让师范生从内心以及价值取向上对老师这一职业真正的认同。 二、马克思道德

3、形成理论下的师范生师德建设体系分析 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在论著中,都对道德的起源、本质以及基础作了揭示,并提出了很多伦理判断。有些伦理判断不是用来论述道德理论问题的,而是在进行社会的政治问题进行论述的时候提出的。如果把这些伦理判断集中在一起的话,就会涉及到道德理论的每一个方面,马克思道德理论的全貌就会展现在人们面前。通过探讨马克思对道德理论的形成,能够得到一些非常重要的启示,对于师范生师德的建设有很大的改进作用。首先,与实际联系起来,不断创新师德规范。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道德,它是阶级、经济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种产物,社会在不断的发展,道德整体来讲还是有进步的。所以,可以看

4、出师德的形成及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师德建设时要与经济以及社会的实际联系起来,使制订的师德规范更加科学合理。其次,以老师为根本,坚持师德的实践,马克思认为道德是一种综合的产物,既是人类自身的发展与完善,还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完善,要想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就要进行个人自我完善。所以,在进行理德建设时要以老师为根本,对老师多加关爱,把人文关怀与师德的要求结合在一起。 三、笔者多年工作研究经验下的师德建设途径分析 首先,明德是师德教育开始阶段,明德一词出自于大学 ,明一共3有三层含义,一是明白清楚的意思,二是指懂得了解,三就是弘扬与彰现,而德则是指品质、品行以及道德。在这里明德重点是对师德

5、教育开始时的任务的强调。在此阶段重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规定老师职业道德的法律,二是要求老师职业道德的规范性。其次,体道是师德教育发展的阶段,师德教育最关键的在于老师们对职业道德行为的思考与掌握,让他们总结职业道德行为应该是什么样的,老师的职业道德理想到底是什么,如何做才能实现这种理想,帮助师范生思考与讨论社会事件,让师范生不断接近师德的要求。最后,共生是师德教育的升华阶段,在自然界有一种现象,就是如果是一棵植物独自生长的时候,就会显得非常矮小与单调,如果与很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的话,就会变得根深叶茂,充满生机。人类把植物界的这种互相影响与促进的现象,叫做共生效应。这种生物学的理论在社会学以及教

6、育学中被广泛应用。同样,人类群体也有共生效应的存在,如果是在一个人才济济的群体中,相互之间有交流,相互之间能够影响,就会对人才及群体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师德教育的原理就是这样,师德教育就是由师德教育的组织师组成的团体,通过团体内部人员的互相交流与作用,从而养成整个团体的师德教育。团体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以年级为单位,还可以以系院为单位,甚至可以以整个学校的师范生为单位。从小环境到中环境,从中环境再到大环境,整体建立起师德教育的氛围,在这样的整体内通过制度的建设以及开展活动,把师德追求转变为师范学生内在的追求。所以,师范生师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是个体师德教育的最佳途径,也是整

7、个师范学生团体进行师德教育的最好的方法,在进行教育的过程4中要合理的进行控制与督促,使师德能够快速的养成。 四、结语 总而言之,师范院校的师德教育完全可以进行扩展,甚至可以扩大至整个学校,根据学校教育的轴心作用,把师德教育扩展到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共生组织的多维不但给师德教育融入师范生的学习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还深入到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中,使师德教育与师范生的生活与学习真正的融合在一起,并且重获共生。马克思曾经对人的本质进行了论述,指人的本质不只是一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实际生活中,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汇总。真正的社会关系才是人的本质,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会受到社会中各个方面的关系的制约,

8、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人有受动的一面,人通过劳动创造了很多的社会关系,这又说明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人也有能动的一面。因此,人的本质说明了,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是具有双重责任的,是受动与能动的统一。在师德教育共生的大环境下,师范生也是社会的人,他们无论是从能动性还是受动性都获得了很多的体验,师德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信通过人们的共同努力以及不断的探讨,师德教育还会取得更大的、更好的效果,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巩固,同时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孙子健.试论德育之个体享用性功能J.教育研究, 2012,6. 2 周胜义.制度伦理的边界、功能涵涉及其意义J.求实, 2012,9. 3 吴晓蓉.共生理论观照下的教育范式J.教育研究, 20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