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如何在贵州的大学中使用好《剑桥国际英语教程》.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5323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论如何在贵州的大学中使用好《剑桥国际英语教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论如何在贵州的大学中使用好《剑桥国际英语教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论如何在贵州的大学中使用好《剑桥国际英语教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论如何在贵州的大学中使用好《剑桥国际英语教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论如何在贵州的大学中使用好《剑桥国际英语教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小论如何在贵州的大学中使用好剑桥国际英语教程大多数中国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都已接受了六年正式的英语教育然而学习情况良莠不齐。贵州属于一个相对闭塞的省份,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进入到大学后学习英语非常吃力,很多看似简单的句子无法流利表达,也无法听懂或者是正确地理解。这充分暴露了学生缺乏真实运用语言的能力。究其原因,除了省份相对闭塞,接触到英语的环境比较少还和农村师资力量,办学条件较弱以及学生很少针对训练使用语言的能力有关: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大多采用语法翻译方法进行授课,学生脱离听力与口语的针对性训练,学习英语演变成了花大量时间学习英语语法。 外语教学经历了多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语法翻译法,直接法,情景

2、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以及以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唯理论的听说法。交际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将教学重点放在训练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上,关注的重点不是语法结构,而是使用语言的意义和情景,学生在课堂交流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通过沟通与磋商得到反馈来进行对语言的学习。在教材的编排上采取以内容,作用和意义能引发学生兴趣为主旨,同时,教学活动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爱好和需要来安排。剑桥国际英语教程基于交际教学法以训练英语学习者最终能运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进行交流为主旨的教材。笔者任课使用的既是这一系列教材。针对贵州学生在高中时期学习英语的情况,这一系列教材对于补足之前2学习的不足之处还是比较适合的。但是具体在学

3、习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变通与补充的地方。 一、 剑的优点以及具体应用中可做的变通与补充 剑桥国际英语教程充分发挥了交际教学法教学的优点,包括: (一)交际原则 交际教学法第一个特点是通过交流活动提高英语。剑桥国际英语教程最大特点就是设计的交流活动多。整个系列教材编写以交流为主:以第三册第一课“那就是朋友的作用“为例,整个单元有十二个部分,分为两大环节,除第五部分听力和第九部分发音规则没有设计交流活动而外,其他部分都函盖有交流任务,有些作为引入,有些作为后期讨论。第六部分的讨论和第十一部分的交流活动在教材中占用的篇幅不小并在每个单元都设有这样的两部份交流任务,作用是提出了每个环节学习后的交际任务

4、,让学生通过调查,信息沟通和游戏等交流活动提高语言流利度。除了这些明确的交流任务而外,在教材的语法学习部份,与我们以往学习经验不同的是在简单的控制型练习过后学生要很快进入更自由的练习,学生通过应用语法来掌握语法,语法只作为提高交际能力的手段。每单元阅读语篇只有一篇而且篇幅较小,内容与单元主题结合紧密,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并且在每篇阅读后都有交际任务鼓励个性化讨论和分析。交流任务繁多对于习惯于埋头苦干,死啃语法应付考试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他们必须改变原来的学习方法,从关于语言走向真正使用语言。 (二)任务真实原则 3交际教学法第二条原则既交际任务真实性而非为达成某个教学目的而设计的不符合实际

5、的任务。要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学生除了理解和掌握语言形式,还应该学会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地使用语言,这涉及到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该教程函盖的交际任务很多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观点来谈论事物,锻炼学生以一种自然对话式的语言表达并向学生传授各种谈话策略,例如如何开始和结束对话,如何提出后续问题,如何转换话题以及如何使用填充语。 (三)意义原则 交际教学法第三条原则要求学习者使用有意义和真实的语言进行交流。既交际的情景是真实的,在这个真实的情景中说有意义的话。学习者通过交流中对说话意义的沟通协商来学习语言。这一点同以上两点相似,但更加强调交流情景化真实化中语言意义的使用。

6、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前对英语语法掌握得很好,但是真实情景中他很可能不会使用语言。Newmark 曾经举了一个例子说一个学习了语法结构的学生很有可能在自己没有点火机的情况下不知道怎样让一个陌生人给自己点烟。事实上他可以说:”Do you have a light?” or “Got a match?” 但这两个句子都不是很符合语法的句子。剑桥教程中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语法讲解与训练帮助学生了解句子并用于交际中,但学生在做交际任务时并不需过于束缚语法标准,而鼓励其掌握实际交际用语及其意义,将语法学习视为帮助学生交际的工具。在语法编排上也主要是按语法与单元的关联的实际功能来编排的。控制型习题较少,自由应用

7、型交际任务较多。 以上描述了交际法教授剑桥国际英语教程的优点。在贵州使用这样4的方法进行语言教学有利于改善学生之前养成的哑巴英语学习习惯。然而,学生初接触到剑桥这本教材的时候很不适应。第一,不习惯畅所欲言讲自己的想法而是听教师讲,对于教程中过多的任务感觉无法驾驭,抓不住重点。第二,实际应用语言能力较弱,当要表达一些想法的时候又受限于词汇,语法结构,或是学过的内容,但使用时一时想不起来,说不出口。第三,很多学生由于说得少,不会说,也相应产生了一种自卑与恐惧当众说英语的心理。因此,还是习惯于不开口说的学生们会感觉到要求表述的内容都是已有的知识而没有学到新的句子结构,语法知识,学无所获。即学习从一个

8、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在教授剑桥的同时,尤其是针对低年级刚接触到此教材的学生而言,应注意一些过渡性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现实水平,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活动。 第一,词汇扩展:话题相关词汇扩展与词汇用法结构扩展。交际法鼓励学生通过交流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对语言表达对错的判断必需放在语言的具体交流中,鼓励学生创造能合适表达自己意思的句子,并在交流中通过对表达意义的磋商来完成对语言的交流流利与准确进行训练。然而,对于很多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之前学习缺乏这样将competence 转换为 performance 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帮助他们适应,在交流任务之前,教师帮助学生就此任务要求的话题可能需要的词

9、汇或短语进行头脑风暴,这样一来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话可说,二来可以帮助所有学生在开始任务之前有一个基础构建的过程,让他们更加流利地表达出自己地意思。同时,这能够提高学生开口说的自信,学生也会更愿意说。 第二:翻译句子:尽管语法翻译法过多强调了读5和译的学习而忽略了听和说的练习,但是它对于学生应用语言的精准性有所帮助。剑桥以交流为主,交际法鼓励学生通过真实交流使用语言意义进行磋商。二种方法对学习者在课堂有限时间下学习要求既冲突,也互补。笔者认为总体以交流为主辅以一定精准训练更适用。在学生学习剑桥每个单元语法时,教师应让学生尝试翻译与此语法有关相对复杂的句子,帮助学生掌握句子结构与句型中英文的

10、转换使用,以此同时,还能让学生理解中英文思维的不同之处。有这样的一个骨架基础,学生可以在交流环节中对自己讲出的句子更加自信,比起语法很乱的句子而言,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讲出的句子进行更正也更容易,学生也更愿意接受。 第三:增加阅读训练:书中阅读内容每个单元仅有一篇短文。这样的阅读量对于要熟练掌握语言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当然,剑桥设计以交流为主,交流要做到流利准确的基本还是需要储备足够多的词汇用法与句型结构,这项工作应该是一个语言学习者不断攀登的阶梯,没有尽头,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训练输出的流利性,课后,应该补充大量的语言输入。教师应该辅以其它阅读资料,规定学生课后阅读。 第四:交流任务分组

11、上课:现代中国大学一个班级多数是在 40 人以上,然而这对于交流任务多的英语学习来说非常不利。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课堂上如果让学生分组对话,教师帮助每组学生更正的时间非常少,很多学生无法得到帮助。此外,还有一些学习积极性较弱的同学混在其中谈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教师也没有时间监管。如果让学生上讲台作演示练习,教室大,学生多,如果演示学生声音微小,很多同学又听不清6台上同学讲什么。总体而言,在 40 人以上的学生中进行英语交流任务的学习效果不好。如果保证每周至少有一个重要交流任务分班上的话,学习效果应该好很多。 二、结语 这套教材对于习惯了学习与教授传统国内英语教材的同学和老师们来说还是比较新颖的,但

12、是如果不改变原有的奋战在长篇的文章中找语言结构找语法点学习的习惯,就会觉得力不从心,学无所获,而教师课堂上如果不能调动学生进行交流,缺少学生参与,一言堂是讲不下去的,教师也会感觉到教无所授。 参考文献 1 C. J. Brim fit, K. Johnson.交际法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Jack C. Richards, Chuck Sandy. 剑桥国际英语教程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Leonard Newmark. How not to interfere with language lear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merican Linguistics, 32, 1966. 4 Skehan.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