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学语文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的教学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中笔者主要介绍了了在语文新课标的实施下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具体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 培养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178-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然而,当前对“学生主体”虽谈得很多,却大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 ,缺乏操作层面的“行必有果” ,学生的创新素质也得不到有效培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
2、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呢?下面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欲望 创新活动需要创新动机来激发和维持。创新动机将直接决定个体从事创新活动的期待,进而影响其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材中蕴含的美的因素,能够激发孩子的创新欲望,促进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选择古筝曲配乐吟2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的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往往跃跃欲
3、试,情绪十分高涨。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时,教师用简笔画再现情境,用粉笔勾勒彩云、山、水、小船,学生边讲,教师边画,画面从无到有,处于变化之中,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学生通过画面,感受诗中两岸悬崖峭壁,猿声啼叫,一叶轻舟在湍急的江水中飞流直下的景象,画面静中有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更好地理解诗意。最后,再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学生哪能不乐在其中,尽情地表现自己呢? 二、鼓励质疑问难,开发创新潜能 古人云:“学贵有疑。 ”“学则须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
4、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只有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教学中可实行“质疑前置,解疑穿全过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唱主角,并引导学生解疑,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例如我在为赤壁之战一课作小结时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从中我们懂得了知己知彼,看准敌人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克敌制胜。 ”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认为曹操不是侵略者,他是政治家、思想家、军事3家,他有勇有谋,赤壁是中国的地盘,他要
5、是统一了中国,三国就不会鼎立了。 ”我听后笑着说:“你见解很独特。其他的同学希望谁获胜?”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有的希望周瑜胜,因为曹操地盘大,刘备没有地盘。有的希望曹操也别来,周瑜也别来,要和平不要战争。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又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 ,我要求学生划出表现五壮士痛恨敌人,英勇顽强的的动词。有一位学生划出了“砸” ,马上有一位同学提出异议:五壮士为什么要把枪砸了!我认为不该砸,这是战斗武器,砸多可惜!被他这么一提,班里的同学分成了两派,有的认为该砸,有的认为不该砸。像这样的质疑应该说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创造力有所发展。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
6、相切磋、分析、争论,在交流撞击中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引导丰富想象,诱发创新灵感 想象能力可以弥补和突破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化无为有,化实为虚,使他们在想象的广阔天地中找到闪烁着创意的亮点。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创新灵感的产生离不开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自身的生活体验,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我教学太阳一课时,为使学生更好地弄清太阳和人类、地球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
7、发挥想象,画出心中的太阳,并说说为什么。笑哈哈的太阳、哭丧着脸的太阳、气愤的太阳、长着胡须的太阳.出现在4教室里,孩子们尽情地说,灵感迸发,内容丰富新鲜。学完了课文,我还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想象自己就是太阳,并来夸自己,把自己的特点、用途、与人类的关系说清楚。教室里热闹极了,孩子们踊跃发言,争着表演。简练的语言,生动的叙述,精彩的概括,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太阳闪亮登场。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想象成了诱发学生创新灵感的最佳土壤。 四、激励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是以假设能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好几种好方法为基础,从不同方向寻求真理的过程。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容易形成思维
8、定势或从众心理,往往不习惯于深入思考问题,强化自己的独立见解。所以,激励求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老师要努力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索,鼓励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提倡一问多解、一题多议。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一直强调统一答案,忽视学生的独立见解,学生的思维被老师训练成千人一律的求同思维模式,学生不敢创新,唯书、唯师是从。教育界的许多有识之士早已提出了呐喊:解放孩子们的大脑,让他们做一个善听会说,善读会写,善思会创的人。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结尾,让学生谈谈五壮士跳崖的结局,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他们都牺牲了。这时,我及时启发
9、学生进行多向思维,想象当时的情景,寻求不同的结果。学生的思维定势打破后,想象异彩纷呈,有的说有一个被挂在一个峭壁的树上,有的说一个掉进了一条小溪里,有的说有一个掉到一堆草上最后,我让5学生回家查阅资料,看看到底结果怎么样。学生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最终明白了:从狼牙山跳下去后,葛振林和宋学义奇迹般地幸存下来。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旭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06:46-47. 2刘鹏. 小学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教育教学论坛,2012,32:138-139. 3欧国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2,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