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议新时期汉语词义褒贬变化摘要:在汉语中,一些词除了具有理性义之外,还带有一定的褒贬色彩。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词义也在变化,词义所附带的褒贬色彩自然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新时期,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导致一些词的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文章把词义的褒贬色彩变化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语言的褒贬色彩变化,一是言语的褒贬色彩变化。 关键词:新时期褒义贬义语言言语词除了理性意义之外,还带有褒贬色彩。所谓词的褒贬色彩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评价。贬义色彩是表示贬斥、憎恶的消极的感情色彩。褒义色彩是表示肯定、赞扬、欣赏的积极的感情色彩。词义的褒贬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词
2、义的理性义的稳定性相比,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一方面,社会生活的变化使词义的褒贬色彩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词义褒贬色彩的演变也反映了民族思想文化的变迁。词义的褒贬变化主要分为语言的褒贬变化和言语的褒贬变化两种。语言的褒贬色彩变化指词在静态情况下,褒贬色彩的变化。也就是说,词义的褒贬不受语境等外部环境影响。而言语的褒贬色彩变化,是一种临时性的变化,主要与修辞有关。 一、语言上的褒贬色彩变化 新时期,词义在语言上的褒贬色彩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褒义变为贬义、贬义变为中性、中性变为贬义。 2(一)从褒义到贬义 指一些词原本含有明显的赞美、肯定的褒义色彩,改革开放以后增加了新的义项,这个新
3、的义项带有一定的否定、排斥的感情色彩。这种变化反映了某种价值在当今社会被重新定位。如“公费”指的是“由国家或团体供给的费用” ,本带有褒义色彩;但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出现了“公费吃喝” “公费钓鱼” “公费旅游”等新组合,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二)从贬义到中性 一些词原来含有明显的贬斥、否定的贬义色彩,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重新赋予了它们一定程度的肯定和认同。主要表现在“文革”时期,一些政治、经济上的词语得到了价值回归。正如刁晏斌所说, “进入新时期以后,现代汉语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第二次大规模变迁。如前所述,第一次大变迁主要是贬义化 , 而第二次大变迁则是去贬义化 ”。主要表现在纠正了第一
4、次变迁中的“贬义化”现象,使得一大批词语恢复了原本的感情色彩。如“策划、集团、改良、谋划、牛棚”等,贬义色彩消失,恢复了原本的中性色彩。一大批经济领域的词语也得到了价值的回归,如“老板、小康、兼职、下海、赚钱、个体、外资、私营”等等。 贬义中性化的主要原因是大的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 ,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文化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也是贬义词中性化的原因。曾经的“重农抑商”变为“劳动致富” ,商人不再受到排斥。 3(三)从中性到贬义 原本没有褒贬色彩的中性词语,在改革开放以后,增加了带有否定贬斥的义项而变成贬义词。比如说“第三者” (又称“小三” ) ,原指“双
5、方当事人之外第三人”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增加了新的义项:“插足于他人家庭,跟夫妇中一方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的人。 ”这样一来, “第三者”为人们所不齿,原本的中性词带有了贬义色彩。还有“陪”原义是“陪伴;从旁协助” ,改革开放以来增加了新的义项,即“为某种利益而陪伴他人” ,出现了一些这样的组合:“陪酒、陪唱、陪舞、三陪、陪女、陪影”等, “陪”带有了明显的贬义色彩。 褒贬色彩是词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性、文化性和主观性,并随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反映这种变化的语言的词汇色彩就会随着它们变化。也可以说,词语色彩意义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
6、变化。 二、言语上的褒贬色彩变化 新时期词义言语上的褒贬色彩变化与修辞手法的运用有关。修辞虽为一种表现手法,但实际上也是词汇在运用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某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常常引起词义的变化。词义的褒贬色彩变化与修辞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这两种情况。 有的时候,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人们故意把褒义词用作贬义词,或者把贬义词用作褒义词。这种情况主要是为了增强感情色彩。例如: (1)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 (孙犁荷花淀 ) 4如果这样的用法被普遍采用,并被人们固定下来,甚至被辞书收录,就完成了词义褒贬色彩的变化。如“戴高帽” “穿小鞋”
7、等。 (一)褒词贬用 在一定的语境中把褒义词用作贬义词,改变了词语的感情色彩,使语言表达产生幽默、讽刺的修辞效果。例如: (2)那时候,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即使无名肿毒,倘若在中国人身上,也便“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 ,国粹所在,妙不可言。 (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九 ) 鲁迅先生将褒义词“艳若桃花” “美如乳酪” “妙不可言”用作贬义词,对国粹派的遗老遗少那种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3)那时候日本侵略中国,无微不至,他们的旧报,如朝日新闻读卖新闻都倾销到这偏僻的乡村来了。 (孙犁报纸的故事 ) “无微不至”是褒义成语,在这里却用作贬义,其目的是用讽刺
8、的手法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无孔不入。 (4)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 ) “标致”用来形容女子漂亮,是个褒义词,在这里用作贬义,极大地讽刺了中国留日学生不务正业的行为。 (二)贬词褒用 贬词褒用主要是指语言的感情色彩为贬义,而在言语的感情色彩当中却不表贬义。 5(5)用儿童狡黠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魏巍我的老师 ) “狡黠”表示诡计多端,一般用来形容见风使舵,工于心计的人,是个贬义词。在例(5)中,作者并没有对孩子们进行否定、贬斥,恰恰相反, “狡黠”非常形象生动
9、地表现了孩子们机灵调皮,善于察颜观色的特点,这里使用了贬词褒用的修辞手法。 (6)我从心底爱上了这傻乎乎的小同乡了。 (茹志娟百合花 ) “傻乎乎”本来是个贬义词,意思是“不灵活,缺乏变通” 。作者把“傻乎乎”活用为褒义词,表现了小同乡的憨厚、淳朴,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7)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 “顽固”一词本为贬义,但是,作为邓小平同志的一种倡导,表示的是“执着、坚定”的意思,用作褒义词,更加突出全党全民的壮志雄心。 从上面的用例可以看到,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贬义词活用为褒义词,一方面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10、另一方面也明确了作者的观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词义的褒贬色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变化过程极其复杂。人们在使用词语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地对词义的褒贬色彩加以改造,这便为词义褒贬色彩的转换提供了偶然性。量的积累引起质的飞跃,词义褒贬色彩的演变由此发生。 6参考文献: 1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杨振兰.现代汉语词彩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3周荐.词语的意义与结构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 4邢向东.词义褒贬新探J.昆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1985, (5). (吴晓雪 黑龙江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