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优势视角下孤儿心理问题及疏导途径分析【内容摘要】孤儿群体中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只有通过正确的疏导治疗途径,正确回应和处理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孤儿健康成长,优势视角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新的研究视野和研究角度,是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笔者尝试运用优势理论,通过外部的干预和帮助,挖掘孤儿的优势,推动孤儿能力建设,最终解决孤儿的心理问题。 【关 键 词】优势视角 孤儿 心理健康 孤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依然被各界公认为弱势群体,孤儿个体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困难,而且在社会融入、社会支持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孤儿心理问题在学术界越来越受到重视,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孤儿心
2、理问题进行解读、对孤儿心理问题进行疏导途径的探究。从增权理论、社会工作介入等途径对该问题进行解决和研究。基于这些专家学者对孤儿心理问题的不同角度的研究,在对河南上蔡、洛宁两地区孤儿群体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利用优势理论对孤儿心理问题进行研究能够更好的挖掘孤儿群体存在的优势,将对其自身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研究地区孤儿心理问题 经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一群体在不同程度不同层次上存在着心理问题,其主要体现出的特点如下: 1.特殊性。孤儿失去父母,造成家庭养成教育中断。家庭是儿童教2育、成长、发展的重要阵地,正常的家庭生活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孤儿在失去亲生父母后,家庭社会化被迫中
3、断,孩子的心理、个人观念和行为习惯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停止和倒退。 2.滞后性。孤儿早期家庭养成教育中断,靠后天学校生活得到养成教育。儿童期和青春期是社会化的开端,在该阶段进行的主要是初始社会化和预期社会化。初始社会化和预期社会化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后期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和人生方向。孤儿在经历了亲生父母的去世后,没有进行专门的社会化教育,初始社会化和预期社会化严重滞后。 3.困难性。因早年的无监管而养成的一些行为习惯和行为偏差已经成型,而现在接受纠正,也很难改掉。如严重缺乏竞争观念,有的孩子持“你不好、我不好、他也别好” 、 “我不学习,你也不学习,谁也别比谁强,谁也不比谁弱”的观念,这些都影响了
4、他们学习的进步。 4.多重性。孤儿在孤儿福利院和学校行政集中式管理与孩子亲戚宽容式管理中形成了独特的养成教育特点。集中式孤福利院管理模式是封闭的,上小学的孩子们在家园里就读,交往的群体亦是孤儿群体,不大与社会接触。 以上所述的家庭、社会化、同辈群体、教育等方面的状况导致孤儿心理问题的普遍存在,具体来讲其心理问题主要主要体现为: (1)自卑心理。失去双亲,给孤儿心理蒙上阴影。他们感觉低人一等,生怕其他人看不起,无安全感,存在自卑心理。对现实退缩、缺乏挑战的勇气,精神非常脆弱。 (2)孤独心理。孤儿觉得内心情感不知向谁诉说,久而久之形成孤3独心理。孤独心理的行为表现是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以自我
5、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合作意识和能力较差。不愿与正常家庭的孩子交往,而跟同类型的孩子交往,有同病相怜的倾向。 (3)逆反心理。因为孤儿对外界社会不信任,而产生对抗情绪。孤儿因失去双亲后,多方关怀使他们产生了“怀疑”感和逆反心理。如经常有好心人给孤儿送钱、寄物的,这使孤儿产生“你们喜欢我,还是可怜我”疑问,从而形成随心所欲去做事的习惯。 二、优势视角与孤儿心理问题疏导的关系 (一)优势视角的基本假设 优势视角(strength perspective)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
6、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优势视角认为如果聚集于案主的病理和缺陷,同时也意味着在削弱或者阻碍个人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而优点视角寻求识别、利用、建立和强化人们已有的优点和能力。对于跨越生命历程和贯穿助人过程的全部阶段评估、干预和评价优点视角都是有价值的。它强调人的能力、价值、 “兴趣、信仰、资源、成就和抱负” 。 (二)优势视角理论与解决孤儿心理问题的可行性 1.价值理念契合了孤儿的心理需求。优势视角相信人可以改变,每个人都有尊严和价值,都应该得到尊重。对于儿童尤其是孤儿群体来说,给予他们与同辈群体相同的甚至更多一些的尊重将会是对其心理上的极4大慰藉
7、,会让其在接受社会和同辈群体的尊重过程中不断的发现自身的优势,较为平缓地疏导个体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 2.优势视角对个人能力的认可,着眼于个体的自我认同。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并且具有在困难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re-silience) ,即使是处在困境中倍受压迫和折磨的个体,也具有他们自己从来都不曾知道的与生俱来的潜在优势。孤儿群体本身就是一个潜力被掩埋了的弱势部分,在众多的一样眼光和传统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其自身潜力被无形的封闭起来,优势视角从发现自身潜能,激励其运用潜力自觉地解决个体问题也是其能够有效疏导孤儿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三、孤儿群体的心理优势 优势视
8、角通常认为儿童是生理、心理、社会的联合体,他们是情境之中的;都是有价值的,都应该受到尊重都是独特的;都是有潜能的;是不断发展的;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也必须帮助别人。基于优点视角,可以发现孤儿在其心理问题特点的基础上体现出这样的优势: 1.孤儿心理的特殊性对亲人的感情强烈“爱”的情感优势。孤儿因为其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即家庭成长环境的断裂性,从完整的家庭单调的个人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其对亲人和周围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正因为这种情感反应的存在,作为接入疏导因素就可以尽可能发现和利用其对周围人爱的情感诉求这一优势来疏导其因为不完整的家庭环境带来的心理创伤。 2.孤儿心理的滞后性接受新事物和价值观更加容易的
9、优势。孤儿因为自小受到不完整的家庭教育,使其在接受新事物5的层次性来说出现了断裂,但是正是因为在早期没有过接受完整价值体系的基础,在其思维已经比较成熟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价值观念的灌输和引导将会具有更强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3.孤儿心理的多重性个性发展的完整性优势。因为孤儿在不同阶段接受了不一样的教育和养成模式,因此他们在个性发展方面是不断尝试新的方向的过程,与正常儿童的单一完整的教育管理生活模式相比,他们的多重性带来的个性发展的多角度性更具有优势,通过这一角度的鼓励和引导,能够更好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四、基于优势视角,孤儿心理疏导途径的探究 优势视角下,对于解决孤儿心理问题所要达到的程度和层
10、面,应该是家庭或社会在充分相信孤儿具有改变自己行为意识的能力,以及每个人都具有价值和尊严的基础上,努力发掘有心理问题孤儿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和潜能,运用赋权理念,帮助孤儿整合可利用的外部资源,从而达到帮助孤儿健康成长、发展能力的目标。 (一)充分发掘与利用内部环境的优势与资源 1.帮助孤儿对自身能力建立理性认识。家庭或社会在此方面扮演的角色应当是辅导者、促进者、提供意见者和教育者。培养孤儿的心理自主性与主体发展性。能在发生心理冲突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并采取理智的应对方式;能在行为意识上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并塑造健康、健全的生活心理人格。 2.激发孤儿的主观意识,增强对消极影响
11、的抗逆力,形成克服悲观的主观愿望。抗逆力是指个人面临挫折时的回弹、恢复和成功的适应能6力,是一种个人面对磨难和挫折而抗争的能力。优势视角是要相信所有孤儿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成长和改变的能力,即一些品质,如能够勇敢面对挫折、失败,不怕困难的品质,以及一些人格特征,如脾气、自尊、友好、良好的认知能力、具有好奇心和热情、乐于合作等。 3.培养孤儿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孤儿关注社会问题。儿童一般都有活力,有热情,有潜能,拥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创造精神,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正确教导他们解决好角色冲突问题,引导他们培养社会责任感,遵循正确的社会角色行为规范,明确生活的目的,热心关注社会公益和社会问题,建立积
12、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对于克服心理问题也是有帮助的。 (二)整合资源、利用外部环境的优势 外部环境的优势与资源主要集中在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 1.家长对子女出自本能的关心和关爱,是儿童在外部环境中最大的优势。孤儿的家庭问题,往往是造成孤儿内心缺乏社会支持,人际关系不良的重要原因。 “类家庭”模式的推广,模拟家庭系统功能的恢复与改善,改善教育手段和方法,以及角色的重新确认上给予孤儿以支持。社会各界也应当尽可能帮助这些“类家庭” ,给予正面的倡导与鼓励,提供适当的帮助,避免各方推卸责任,为孤儿营造轻松、愉快、安全、民主的成长环境。 2.学校是第二个影响儿童进行早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对于孤儿而
13、言,学校的优势和资源在于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和支持,而不是漠不关心。老师的关心、班级群体和睦的气氛、同学之间健康而纯洁的人际关系,7这些都是影响孤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只有树立自信,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才能协助孤儿正确认识自身价值与潜力,最终远离心理问题。3.社区与社会的优势与资源,主要体现在辅助环境的支持与优化,社会各界对孤儿的期望与关怀,社区建设与社会服务的不断完善等方面。通过宣传、倡导和加强管理,目前我国的社会支持氛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各种针对特殊脆弱儿童问题的服务机构及社会服务项目不断推出。从国家政府到基层社区,对儿童问题一直保持高度的重视。相信通过各方努力,儿童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合理的改善。 从以上内外环境资源两个层面,可以看出优势视角在对待孤儿心理问题上,其终极目标在于优势与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为有心理问题问题的儿童构建一个合理的、紧密的、有效的内外部资源系统才是工作的重心所在。 参考文献: 1史柏年.儿童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谭松贤.养成教育初探J.教育探索,2001(6). 3Dennis Saleebey 著,李亚文,杜立婕译.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吴帆,杨伟伟.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成长环境的缺失与重构基于抗逆力理论视角的分析J.人口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