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法的探索【摘 要】 本文从模块化教学原则、组织管理和授课模块的组成等方面论述了工科本科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问题,以期宏观协调教学资源,促进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工科本科;课堂教学;模块化;教学法 普通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勇创新,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经常性地进行教学改革,这已是公认的作法。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是多方面的,通过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深入分析,可以很清晰的发现,在信息资源丰富、教学硬件改善的今天,影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已经聚焦在人的因素,这既包括教与学的
2、两主体教师和学生,也包括这两主体的态度与技法。基于这一认识,在提倡启发式、反对满堂灌的基础上,我们通过研究和实践,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组织进行了探讨,提出对具体课程的教学规划,应该遵循教师导引、学生为主、多维度切入、多模块组成的组织方式,应用更丰富的教学手段于课堂教学,注重精讲多练,兴趣引导、对症下药、案例培训,把教学的注意力转移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 一、课程模块化教学原则 在“宽口径,重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课程的教学课时受到压缩,如何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这就要在教学思想上拿捏本质,2体现于教学组织的基本原则中。工科院校本科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其一为
3、学习的能力,即自我完备的能力;其二为专业素养的培养,即奠定专业知识基础。因此,能为有效实现教学思想的各类教学方法,都有条件成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我们称之为教学模块,而各个教学模块的应用,应该按照具体课程的特点,予以组织,实施原则即为:宏观定目标,微观用模块,整体规划,细节灵活。 二、授课模块的组成 在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中,讲授是绝对的主角,而教学改革实践中,授课的组成模块呈现多种多样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讲授模块 教师讲授,担负课程重点知识内容的快速传达和要点领悟,授课中,教师首先要对该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定位把握准确,对课程本身有深度的了解,即能深入浅出地带领学生游走于知识的海洋,
4、而又紧贴专业的脉络。授课内容基于教材又要高于书本,随着技术的发展适当地进行调整,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添加在生产实践中广为使用的新内容,注意内引外联,将各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体现在由教师主导的授课环节中,激发学生学习该专业课程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情况及方向。讲授模块的手段可以包括各种成熟的授课方法,在教师讲授的同时,穿插板书推导与总结、多媒体课件演示、PPT 讲解、实验示范等。板书的推演、总结,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多媒体课件增加趣味性,动画对机理表达直观;PPT 带来大量的信息,链接向进一步学习的知识线索;实验示范拉近学生和实3践的距离,消除
5、神秘感,为课后的学习扫清障碍。 2、互动模块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精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为 2030 分钟,这说明由教师一味地宣讲,受众走神是在所难免的。提高授课效果,促进集中精力,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的方法。互动模块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学生的听课反馈,帮助教师适时的调整授课的节奏。互动模块的引入,主要是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改变一贯的被动角色,让思想活跃起来,从提问/回答,到小组讨论,再到知识点的学生试讲,再到热点问题的师生、生生间的辩论,形成多元参与的课堂环境,增强课堂中探讨、研究的分量,实现“自我完备”锻炼。而研讨可以确切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有机
6、会与老师进行思想碰撞,有利于培养扎实的专业知识科研精神,提高教与学的效率。3、实践模块 工科是“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结合实际经验来解决问题”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始终非常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力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专业课程已经涉及专业应用领域,有条件在教学中将工程应用的实例,有机地与课程教学的不同层次相结合,转化为实践性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感到所学知识的适用性,体会掌握知识的紧迫感。现阶段的学生,最为关注的是“学”与“用”两者的关联,实践搭起的桥梁正可以沟通“学”与“用” 。在课堂中,引入实践模块,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定位的准确把握,增强课程的指向性,并将应4用技能逐步
7、掌握。在课堂实践模块中设立的任务,亦成为课后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的种子,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渴求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一名独立的研究者。 4、准备模块 所谓“准备模块”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明确体现对学生参与课程的指向性内容,包括重点预习的布置、互动信息的延伸链接、实践题目的注解、阶段性考核的安排等,也包括学习小组的组织、实践手段的筹备等与模块化教学相关的教学条件安排。通过准备模块,为学生提供进入教室的听课指南,为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奠定基础,才能将有限的学时,转化为高效的课堂授课。 5、考核模块 考核作为教学模块单独提出,成为专业课程多模块化教学之一,是基于近年来教学
8、实践中的研究。传统课堂教学中,平时成绩就包括课堂随机考核,然而,在课时压缩、师生比例增大的现状下,考核抽样相对缩小了频数,影响了平时成绩的客观性,更重要的是在专业课领域,能力的培养要远远胜过单纯成绩的关注;另一方面,在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中发现,应试教育与“快餐文化”的共同影响,让学生重视了成绩这个结果,而忽视了获得知识的过程,长于获取成绩的技法,而忽视夯实专业基础的一层层细节,所以注重平时监控的考核模块,首要目标是配合其他模块,特别是对实践与准备模块的督促,将对学生的评价,引向平时能力的培养;其次,调整由于对“高分低能”培养模式的矫枉过正,而螺线上升为重拾对考核的理解,借由学生对分数的关注,
9、化为督5促学生在重视能力培养道路上的动力。实践模块内容的选定,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利用丰厚的专业积淀,精心的甄别,选择适应具体对象的实例网,在相互关联中,逐层匹配到学习对象中去。 三、模块化教学法的组织 教学组织的具体形式是多元化的,要结合具体专业课程、适应教师与学生互动特点,进行不同的组织。就模块化教学法本身而言,核心强调的是调动各种手段,有机地应用于专业课课堂教学中,扭转“先教后学、被动接受、作业代练、考试评价”的现状,把学习兴趣和融入体验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动力。因此,各个模块在教学中的运用,不是固定僵化的选择,而是形成理念,在授课的不同阶段,根据需要精准的添加和取舍。以我们在“计算机原
10、理”课程的应用为例,计算机与嵌入式领域的基本知识点,是结合当今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而展开的,通过准备模块,以关键词为链接,让学生在课前查阅广泛的资料,形成自己的认识,再由教师进行精讲、明晰;而指令学习,则以简述为主,让实践模块担负责任,在程序设计练习中,在课堂互动中,去逐渐准确把握其内容和使用技法;进入功能性学习后,则通过前期的准备模块(包括教学软件和硬件) ,顺利的进入小组实践与竞赛中,以考核为激励,将课程本身前后连贯起来,也在实践中认识到单一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位置,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结语 课堂教学改革是不断进行的研究,总结与坚持已经获得的成果是根本,调整和创新是保持教学品质的新鲜血液,模块化教学法是适应工科6专业在专业课教学中的一种理念,它的创新在于敦促教师建立还课堂于学生的认识,让教师成为课堂的驾驭者与监控者,控制着方向与节奏,而让学生自由的徜徉于知识的海洋而又能安全的抵达彼岸。 【参考文献】 1 眭平.基于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13.08. 2 郭英起.应用型工科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06. 3 李新市.高等学校多元课堂授课若干问题探讨.科技信息,2009.03. 【作者简介】 吉 涛(1973-)男,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机械电子与电气控制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