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丽江市“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步伐,满足全市各族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推进健康丽江建设,根据云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 “健康丽 江 2030”规划纲要精神,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效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 按照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自觉践行 “四种意识 ”要求 和 “四个转变 ”新思路 ,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医 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努力增进城乡居民健康,全市医疗
2、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卫生与计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十三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2015 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69.2 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 18.04/10 万、 11.19 和 13.71 。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完善。深化医改持续推进,全市各族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巩固,参保率持续稳定在 95%以上,新农合、城镇居民 2 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为 70%和 72.91%。大病保险全面
3、推开,实现了重大疾病即时结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办医加快发展,床位数占全市总数的 17.5%。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持续加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设投入,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 士数分别增加到 4.43 张、 1.46 人、 1.51 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基本建立。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 增加到1.
4、19 人和 1.2 人 。广泛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等活动,初步建立预防化解医疗纠纷长效机制。全面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市级卫生电子信息数据中心基本建立,远程医疗实现了县县通,城乡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72.71%。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 40 元,服务内容由 9 类增加到 12 类。以 县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 95%以上 ,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 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 5 年来 无甲类传染病报告。 新型结核病 防治模式覆盖所有县(区), 2 个县(区)通过省级消除麻风病危害达标验收,所有县(区)达到了消除碘缺乏危害的阶
5、段性目标,继续保持消除饮水型地方性氟 3 中毒危害,克山病县(区)达到消除目标 ;乙肝发病率总体保持下降趋势;艾滋病控制在中度流行水平;血吸虫病连续9 年无急感病例发生,人群感染率降至零 ;继续巩固 无脊灰状态; 初步建立慢性病防治体系,严重精神障碍防治网络不断完善; 健康环境不断优化, 成功 创建国家 卫生城市,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63.04%,饮用水卫生监测覆盖所有县( 区 ) ;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现县级全覆盖 , 血液核酸检测实现全覆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有效处置鼠间鼠疫、人感染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进一步加强。 中医药
6、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多层次、广覆盖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建有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市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比例分别提高到 100、80、 100、 75 。推动 中医药 科技进步,不断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新业态,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不断推进, 中医药医疗、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对外交流、养生保健“七位一体 ”发展模式 基本建立 。 人口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平稳实施单独两孩政策,部署启动全面两孩政策。 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 在 5.5 以内 ,出生人口性别比由 110 下降到 109,初步实现了人口平稳发展 。计划生育奖励扶
7、助政策覆盖 46.64 万人次 , 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社会融合稳步向纵深发展。 4 “十二五”卫生与健康发展主要成效 类别 指标 单位 2010 年 2015 年 比 2010年提高 增幅 健康状况 人均预期寿命 岁 68 69.2 1.2 1.76 孕产妇死亡率 /10 万 44.39 18.04 -26.35 -59.36 婴儿死亡率 18.20 11.19 -7.08 -38.90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1.66 13.71 -7.95 -36.70 疾病预防控制 以县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0 90 持平 持平 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未调查 0.
8、52 5 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0.6 0(抽 样调查) 高血压管理率 20.75 27.48 6.73 32.43 糖尿病管理率 8.50 13.56 5.06 59.53 爱国卫生 卫生厕所普及率 54.48 57.18 2.7 5 农村改水受益率 98.29 86.03 -12.26 -12.47 妇幼卫生 3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80.74 80.83 0.09 0.11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83.52 97.29 13.77 16.49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覆盖人口数占总人口数比例 未调查 90 医疗保障 新农合参合率 93.87 99.37 5.5 5.9 新农合人
9、均筹资标准 元 140 470 330 335.71 新农合区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 57.36 68.45 11.09 19.33 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 79.34 64.46 -14.88 -18.75 卫生资源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总数 张 4800 5676 876 18.25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张 2.81 4.43 1.62 57.65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人 1.21 1.46 0.25 20.66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人 1.05 1.51 0.46 43.81 各类卫生人员总数 人 4240 4890 650 15.33 卫
10、生费用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未调查 46.21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 员 15 40 25 166.67 5 (二) “十三五 ”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 ,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 绘就了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社会各界对卫生与健康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省委、省政府 ,市委、市政府 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为卫生与健康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追求,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为健康服务业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为提升卫
11、生与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卫生与健康事业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改革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加有利。 同时 , 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深化医改进入深 水区和攻坚期,利益格局调整更加复杂。地区间、民族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困人口基数 大 、贫困程度深,人口老龄化,跨境人口流动频繁,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也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一系列新挑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新期盼更突出 、 更迫切、更多样。 此外 , 制约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结构性问题 依然存在 。一是医疗 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服务资源总量不足和结构性失衡并存,在基础设施、人才队伍
12、、服务能力和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亟待补齐的短板,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亟待提高; 二 是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不到位,医改政策 6 落实力 度有待加强 ; 三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对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四是中医药管理体系、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健全,传承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 “ 重治轻防 ”的传统理念和模式亟待转变,重大疾病防控任务艰巨;六是卫生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水平偏低;七是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管理能力和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紧紧围绕统筹推进
13、“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遵循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从大健康、大卫生高度出发, 以提高全 市 各族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全 市 各族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成果。以增进群众健康为中心,按照公平、可及、共享的要求,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
14、实的健康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7 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计划生育权利,使全体居民共享卫生计生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按照增强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促进可持续的要求,更加注重政府与市场两手并用,更加注重“三医”联动改革,更加注重卫生计生事业与健康产业协同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优化卫生资源布局和结构,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增强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性、均衡性和协调性。 坚持立足市情,提升发展质量。突出丽江特色,建立广覆盖、保 基本、强基层、可持续的体制机制,探索符合丽江实际的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道路,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15、。 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优势互补。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坚持社会参与,全民共建共享。完善机制,鼓励全社会参与。引导群众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扩大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三)发展目标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优质 医疗卫生资源大幅增加,基层医疗卫生 8 服务的可及性及能力明显提高,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突破,多元化办医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获得感明显增强,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到 2020 年:
16、全市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 到 5.14张、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 2.34 人、注册护士数达到 2.93人、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 0.83 人,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达到 2 人 ;引入优质医疗资源,与省内外高水平医院合作,建设高原性疾病防治中心,建设 10 个 (含中医)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疑难危重疾病救治能力显著提高;创建三级甲等医院 1 所,规划 新设置 12 个三级综合性医院(含中医类医院),根据需要规划设置儿童、老年病、妇产、康复等市办专科医院,在市级区域内形成功能比较齐全的医疗服务体系;每个县(区)重点建好 1 所县级中心医院,力争 90%的县级中心医院达到国家县医院医疗服务能
17、力基本标准要求;远程医疗覆盖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降至全省平均水平,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人均预期寿命力争达到 77.3 岁,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0.6%,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 36%以上, 基本构建起与国际旅游城市相匹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9 主要发展指标 领域 主要指标 单位 2020 年 2015 年 指标性质 健康水平 人均预期寿命 岁 力争达到 77.3 69.2 预期性 孕产妇死亡率 /10 万 22 18.04 预期性 婴儿死亡率 8.0 11.19 预期性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0.0
18、13.71 预期性 疾病控制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16 10.56 预期性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 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5 95 约束性 肺 结核发病率 /10 万 95 83.10 约束性 3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 率 93 80.83 约束性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 80 80 约束性 医疗服务 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 天 25 21.22 预期性 医疗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医保支付比例 75 左右 72.91 预期性 10 保障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28 左右 未统计 预期性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 加快推进以紧密型
19、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和跨区域专科联盟等为主的 各类医疗联合体建设,构建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以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明确急慢分治服务流程,畅通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渠道。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推进完善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团队签约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个性化健康服务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逐步形成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实现“小病 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不出市,康复回基层”的目标。 2.健 全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 95%以上。全面实施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增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能力。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积极推进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DRGs) 付费方式为主,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多元复合式医保付费方式。到 2020 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全市范围内普遍实施适应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式医 保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