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谈谈商代金文与籀文的关系摘 要:本文考察了商代金文中与说文籀文形体相同或相近的字形 15 个。通过对这 15 个字形的对照研究,得出:从文字的发展历程来看,籀文来源于商代文字,是商代文字的延续;籀文是西周晚期宣王时代普遍使用的一种文字的观点是可信的。 关键词:商代金文 说文籀文 籀文指的是说文中所保留的 225 个字形,来源于史籀篇 。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 ,班固注“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时亡六篇矣” ;说文叙:“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汉代学者认为籀文是周宣王时期的文字。王国维提出不同的看法:“所谓秦文,即籀文也。六艺之书行于齐鲁,爰及赵魏,而罕流布于秦(原注:犹史籀篇之不
2、行于东方诸国) ,其书皆以东方文字书之。汉人以其用以书六艺,谓之古文。而秦人所罢之文与所焚之书,皆此种文字,是六国文字即古文也。观秦书八体中,有大篆无古文,而孔子壁中书与春秋左氏传 ,凡东土之书,用古文不用大篆,是可识矣。故古文、籀文者,乃战国时东西二土文字之异名,其源出于殷周古文,而秦居宗周故地,其文字犹有丰镐之遗,故籀文与自籀文出之篆文,其去殷周古文反较东方文字(原注:即汉世所谓古文)为近” (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说 ) 。这种观点影响很大,如高景成(1962)文中说:“籀文主要是秦国系统的文字,时代相当于春秋到战国初年。 ” 2近几年来,随着出土文献资料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籀文
3、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何琳仪(1989:3940)指出籀文并非秦国的专用文字, “说文所保存的籀文形体,并非史籀时代的原貌,乃是西周延及战国各种文字的混合体。春秋以后,无论是六国、还是秦国的文字,都是由西周晚期整齐化的籀文发展变化而来。秦文字和六国文字都是籀文的后裔。籀文也是战国文字的远祖” ;陈枫(1996:63)认为籀文“不是战国时期的文字,也不独行于秦,而是西周末春秋初各地普遍使用的一种文字” ;李朝远(1997:86)认为“籀文实际上只是西周晚期的一种趋于规范化的文字,是当时金文的一种书写风格,字体并无实质性的变化和发展。秦被封为诸侯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秦不仅使用籀文,而且继续使用可能属于
4、秦本根的文字” 。 籀文不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专有文字,而是西周晚期宣王时代普遍使用的一种文字,距离商代文字不过几百年, 说文所保留的籀文有不少就与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形体完全相同。据陈枫(1996:63)统计, “二百多个籀文,在社科院考古所编辑的甲骨文编中只能找到五十一个相应的字。在这些相应的甲文中,有近二十个与籀文的结构基本相同,它们的差别只是甲文象形的意味更浓一些。有几个字,籀文只与甲文诸多形体中的一个相同” 。 本文在对商代金文中的铭文形体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发现,商代金文中有的字形写法与说文籀文完全相同,有的字形与说文籀文的形旁相同,有些则只是繁简的差别,共有十几例。在为数不多的商代金文中,
5、这些形体还是值得注意的。 31.寑 说文 “寑”籀文作。商代金文的“寑”多作形(殷周金文集成,以下简称集成 ,5379 小臣卣) ,也有省作形(近出殷周金文集录855 寝印爵) ,还有从又的形(集成8296 寑玄爵) ,这种写法的“寑”不见于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金文,而与籀文写法全同。 2.匚 说文 “匚”籀文作。商代甲骨文“匚”多作形,西周早期金文“匚”作(集成2132 匚宾父癸鼎) 。商代金文“匚”有作形(集成2431 乃孙作且己鼎) ,与籀文的写法相似。籀文或是来源于商代金文的。 3.中 说文籀文“中”作。商代甲骨文“中”作、等形,上下两斿方向相同,均在左侧或右侧,笔道弯曲,与籀文“中”的写
6、法微殊。商代金文“中”写法与甲骨文相同,作、 、等形。 集成6213“中且觯”铭文的“中”作形,此是受铭文书写位置的局限所作的一种临时的变体,形体不具有典型性,与籀文形同当是巧合。樊俊利籀文与西周金文合证指出:“甲金文中字所从之斿无论上下为一、为二,还是为三,无论平直还是弯曲,皆在一侧,未见如籀文休四斿分居左右者,籀文字形当有伪变” 。 4.商 说文小篆“商”作;籀文“商”作,增两日形。商代甲骨文中的“商”多作(合集21721)形,少数作(合集33128)形;商代金文“商”多作(集成5394)形,省口形的“商”字未见。增两4日形的“商”也见于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但比较少见:合集11299反“商
7、”作;集成9491“盟商壶”的“商”作形。籀文继承了商代几种写法中比较繁复的一种异体,并在上面增一横划。 “秦公镈” (集成267,春秋早期) “商”作形,增四日形,写法更加复杂。 5.登 说文小篆“登”作;籀文作,下增两手形。考商代甲骨文的“登”多作形,也有少数几例作(合集8564)形;商代金文的“登”多作(集成6443)形,仅有 1 例作(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1565)形,形体简单。籀文源于商代文字,直到西周晚期金文中,仍有不少“登”写作下从两手形的,如(集成4216“五年师簋” ) 、(集成10176“散盘” )等。 6.四 说文小篆“四”作,籀文作,积四画而成。商代甲骨文、金文
8、中的“四”均作形;直到春秋晚期的“郘钟”始有作形的“四” ,为小篆所本。籀文字形保存了“四”字较古的写法。 7.子 说文小篆“子”作,籀文作。考商代甲骨文中的“子” ,绝大多数作(合集38004) ,形体有简有繁,用为“巳”的“子”则作、等形;商代金文中的“子”绝大多数作(集成2648)或(集成5417) ,仅有 1 例作(新收924) ,为籀文所本。籀文形体略有伪变,“之(几)当是金文下部之变,又为金文中间所从断裂变形所至。 ”(樊俊利,2009:62) 以上所举 7 例,前 2 例籀文的写法只见于商代5金文,后 4 例的写法既见于商代金文也见于商代的甲骨文。从形体的关系上看, 说文籀文与商
9、代文字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同时可以发现一个特点:说文籀文的形体多是继承了商代文字多种异体中比较繁复的一种,写法复杂。正如王筠所说的“籀文好重叠” (说文释例卷五 ) ,王国维说:“大抵左右均一,稍涉繁复。象形象事之意少,而规旋矩折之意多” (史籀篇疏证叙录三页, 王国维遗书 ,第六册,上海古籍书店) 。 8.黾 说文籀文“黾”作。 “黾”不见于商代的甲骨文,商代金文“黾”是常见的族氏,作,是蛙黾的象形。籀文在的基础上复增两手形。 9.融 说文籀文“融”作。商代甲骨文不见“融” ,商代金文“融”作,从二虫,左右对称。籀文“融”写法更繁,从三虫。 10.陆 说文籀文“陆”作,商代甲骨文作,商代金文作
10、(集成5050) 、 (集成1359) 、 (集成5052)等形,下均不从土。春秋时期“邾公钟”的“陆”作(集成102) ,下增土形;春秋晚期的“庚壶”作(集成9733) ;战国时期的“平陆戈”作(集成10925) ,为小篆所本。商代“陆”或从一,或从二,籀文在继承了商代写法的基础上更增一,形体稍繁,但一脉相承。 11.秋 商代甲骨文“秋”作“” ,商代金文作,姚孝遂疑“取象于蝗虫6螽 ”(甲骨文字诂林第 1836 页) 。 说文:“秋,禾谷孰也。从禾,省声。 ,籀文不省。 ”小篆“秋”作。籀文右侧形体与形近似,稍有变化,当是继承了商代文字的写法。 以上所举 4 例的籀文都是在继承了商代文字的
11、基础上形体更加繁复,或是相同形旁的迭加,或是增加手形,或是增加的形体部分为今天的楷书汉字所继承。籀文的写法与商代文字的关系很近,可以在籀文中找寻到商代文字的痕迹。 12.盘 说文小篆“盘”作,上从般下从木;古文作,下从金;籀文作,下从皿。商代甲骨文没有“盘”字;商代金文有字(集成6000“乙卯尊” ) ,据王慎行等(1986:215)研究,该字是“盘”字:“字下从皿,上半部右边是凡,左边稍有泐痕,但谛审作形,殆即(鬯)字之残。故字可隶定作 ,当是从皿、从鬯、凡声之字,于六书中属会意兼形声字,实为盘字的异构” 。西周以后的金文“盘”多作形,下从皿,为籀文所本。若王说可信,则早期文字的“盘”确是从
12、皿不从木的,西周晚期的“伯侯父盘”作,与说文古文相同。 13.归 说文小篆“归”作,籀文作,从止从帚,并注明“籀文省” 。商代甲骨文“归”作,金文作,均从佣从帚;西周早期的“方鼎”作,晚期的“不簋”作;春秋时期的“归父镦”作, “齐太宰归父盘”作,形体较商代的写法更为复杂。商代的“尹光方鼎” (集成2709) “归”作,右从帚,左旁稍残,疑是“止”字。如左旁果真为止,则这种写法的7“归”为籀文所本。 14. 说文籀文“”作,商代金文作(集成4144) ,形体略有差别。关于籀文的字形来源,樊俊利(2009:48)指出:“甲骨文肄字作,从从又,象以手刷洗畜毫毛之形,或作,其所增数点象水滴之形。西周
13、金文肄作(毛公旅方鼎) 、 (虎簋盖) ,承甲骨文第一体又增义符巾,盖刷洗之初只从手,继则用巾 (省吾殷契骈枝 ,影印本,1940) 。籀文与所见西周金文字形不类,考其字形来源,似本于甲骨文从数点之。疑甲骨文左半之至籀文变作,象水滴之形的数点又移至(又)下,并与之粘合、增笔而成。 ” 15.车 说文籀文“车”作。商代甲骨文“车”作(合集11450) 、(合集13624 正) 、 (花东416) 、 (合集11458)等形;商代金文作(集成10009) 、 (集成1456)等形,车子的象形;西周金文作(集成3454“作车簋” ) 、 (集成5398“同卣” )等形,西周早期的“小臣宅簋”作(集成
14、4201) 。籀文与甲骨文的“”形近,写法当是来源于此。据王国维研究:“或象辕轭之形,籀文变为二戈,乃传写之伪” (史籀篇疏证三十五页, 王国维遗书 ,六册,上海古籍书店) 。 本文通过对商代金文中与说文籀文形体接近的 15 个字的形体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从文字的发展历程来看,籀文来源于商代文字,是商代文字的延续,并认为籀文是西周晚期宣王时代普遍使用的一种文字的8观点是可信的。 (本文为毕秀洁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商代金文的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770002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1高景成.什么是古文、籀文J.文字改革,1962, (12). 2何琳仪.战国
15、文字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陈枫.籀文时代新探J.人文杂志,1996, (3). 4李朝远.新出秦公器铭文与籀文J.考古与文物,1997, (5).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1994. 6刘雨,卢岩.近出殷周金文集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2. 7樊俊利.说文籀文与西周金文合证J.语文研究,2009, (4). 8钟柏生,陈昭容等.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M.台湾:艺文印书馆,2006. 9王慎行,王汉珍.乙卯尊铭文通释译论A.古文字研究C.北京:中华书局,1986. 10于省吾.殷契骈枝(影印本)M.1940. (毕秀洁 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710021;王继红 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