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网络流行语“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初探摘 要:网络流行语是流行语的一种。本文对网络流行语“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来龙去脉作了简要梳理,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究分析。一是语言学视角,主要包括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二是心理学视角,分析了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三是论证了“显隐显”理论的现实性。由于网络流行语具有时效性,我们应该任其“自生自灭” 。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结构 语义 语用 心理 “显隐显”理论 一、引言 近来,不管是网络上还是大街小巷里,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我们先从这句话的来源说起2011 年 11月 14 日,新浪网友“苏隐衡”在其新浪微博发了一则截图微博,所截
2、之图是一篇小学生作文,摘录如下: 传说端午节的由来是这样的,传说抗战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为了抢到延安省,开始了狼烟四起的大战。国民党为了抢到延安省不惜一切,狠心残杀自己的战友。 我军跟敌军大战了十天十夜,我军和敌军都只剩下一个人了,屈原是部长,他看到这一场景,哭诉的拿起还有最后一颗子弹的枪,打死敌军最后一名高级指挥官,然后就喊了最(此处漏落一字“后” )一声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就跳河自寻短路了。听了这个以后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文中多处标点为笔者所加) 2看完此文,我不得不说确实“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延安市”躺着也中枪,一跃成了“延安省” ;国民党竟然狠心到自相残杀的地步,真是天理
3、难容、无恶不作;屈原不但穿越到了 20 世纪,还成了部长,临死之前还懂得喊“毛主席万岁” 。 二、网络流行语 杨文全(2002)认为“流行语”是“在一定时期、一定社群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一般为口语,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 ”1杨文全认为流行语主要局限于日常生活的口头语,因而可以把上述定义称为“口头流行语” 。郭熙(2004:151)认为“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音形式” “来自下层民间” “一类以词语的形式出现,另一类则以谚谣的形式出现”2。郭熙
4、侧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认识流行语,因而把流行语分为“民谚民谣”和“青少年流行语”两种。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社交的一个新兴场所和语言创新的一个新阵地,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创造了新的条件。 “网络流行语” ,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 ,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年轻人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 。正如郭熙(2004:152)所说, “青少年追求时髦,乐于创造,喜欢标新立异;同时,他们交际面广,交往频繁,生活、工
5、作3和学习的压力大,容易产生群体认同价值的交际符号”3。另外,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本文中的“网络流行语”与杨文全(2002) 、郭熙(2004)对“流行语”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又有共同点。我们认为, “流行语”除了杨文全所定义的“口头流行语”之外还应该包括“网络流行语” , “网络流行语”又包含于郭熙所定义的“青少年流行语”之内。我们对上述关系作了如下归类,如图: “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产生于微博,流传于暴走大事件第七期,热传于百度贴吧“爱粽不
6、粽吧” ,而后又有人创建了专门的百度贴吧“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吧” 。纵观该流行语的传播过程,无一脱离网络,因此我们认定“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属于网络流行语。又如: (1)马来西亚歌手梁静茹不是宁夏人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华东在线 2013-10-06) (2)孟河民间藏龙卧虎,纯手工打造,我和我的小伙伴惊呆了(龙城论坛 2013-10-08) (3) “中固石油” 把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舜网 2013-10-09 ) (4)重庆大学豪华教学楼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中新网 2013-10-13) 在“全媒体”的影响之下, “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已经从虚拟走4向现实,从网络走向
7、日常口语,成为颇受大众喜爱的一句话。可见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之大。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网络流行语与口头流行语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二者的语言使用环境不同。 三、多角度分析 (一)结构分析 大致来说, “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主要作两种成分,一是以复句的分句形式出现;二是以单句的成分形式出现。 作为复句的分句出现的情况下, “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前面一般描述的是一种情况、事件,这种情况、事件多是不可思议、难以置信,甚至是不伦不类、荒诞离奇的,因而导致了一种结果“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如上面的例(1) 、 (2) 、 (4) 。也就是说, “我和伙伴们都惊呆了”和前面的分句是一种
8、因果关系,可以归纳为句式“(以至于)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 作为单句的成分形式出现的情况, “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一般出现在动词谓语句中,多以“把” (“让” “使” )字句呈现, “我和小伙伴们”是受事主语,可以归纳为句式“把我和小伙伴们惊呆了”如上面的例(3) ,以及下面的例(5): (5)诺曼姿玫瑰精油让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中新网 2013-10-11) 随着“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泛化,其作为句法成分的能力越来越灵活多样,据现有资料来看“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已经有了作偏正结构中定语成分的趋势。例如: (6)5刚刚用 59 打钱,出现了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
9、都惊呆了的一幕(多玩论坛 2013-10-09) (7)2013 年 CES 大展的时候一个貌似看起来不起眼的公司发布了一个“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产品,那就是 Leap Motion。 (光明网 2013-10-11) 另外, “我和小伙伴们惊呆了”还可以放在句首以引出下文,下文是对上文的解释和说明。如: (8)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买空气能热水器送 42 寸液晶电视(中国经济网 2013-09-24) (9)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三星 N7100 暴跌(和讯科技 2013-09-25) (二)语义分析 从字面上来看, “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表示的是一种“惊讶、惊奇”或者“震惊”的含义,
10、听话者对所听到的情况、事件难以置信,感到不可接受。例如: (10)清华教授曝雷语,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网易新闻 2013-09-12) 例(10)中,清华教授说北京房价符合经济规律,未来房价不会下降,这对众多“北漂族”来说真是平地一声响雷, “小伙伴们”岂能不“惊呆”?让“房奴”们如何接受? (三)语用分析 “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实质不是表示“惊讶、震惊”之情,6而是用来形容某种情况、事件“不可思议、荒诞不经,让人无法接受” 。这句流行语更多的是包含了一种戏谑、调侃的感情色彩,这种色彩义远远超出了“惊呆”的本义。当说话者说出“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时候,他其实是用这句话来标识自己的新
11、潮,带上了调侃、逗乐的色彩,“惊呆”已经退居次要位置了。如: (11)购启辰送北斗导航 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易车网 2013-08-29) 购车送导航系统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这则标题与其说是表达“惊呆”之情,不如说是商家运用新潮的网络流行语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四)心理分析 “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流行速度极快,已经不局限于网络,也不再是“小萝莉”的话语专利,成年人也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流行如此之快,与使用者的心理关系密切。 (12)顺丰用无人机派送快递 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UC 资讯中心 2013-09-03) 这句流行语的核心在于“小伙伴” ,但是使用者不一定都是青少年,成年人也
12、喜欢用这句话。成年人说出来,一方面可以“老黄瓜刷绿漆装嫩” ,重新找一下青少年的感觉,表现出自己“人老心不老”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追新逐异,以示自己并不落伍。 (五) “显隐显”理论 “小伙伴”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普通词汇,一般用来指称青少年时期自己的好朋友,或者用于官方形容两国的友好关系“战略伙伴关系” ,7长期隐含于汉语的词汇的漫漫长河中,从未像今天一样“红得发紫” 。于根元(1995)提出了“显隐显”理论,认为这是“很多语言现象都有的现象” 。4我们认为“小伙伴”流行现状是符合“显隐显”语言发展规律的,没有人可以保证“小伙伴”能够一直“火”下去。郭熙(2004:151)对流行语作出了这样的
13、评价:“流行语的生命通常比较短:一般是几年、十几年,最多几十年。 ” 5 四、结语 流行语丰富了人们的语言生活,网络流行语的大量涌现更是让人应接不暇,怪不得网友疾呼“惊呆了” 。我们认为,由于网络流行语具有时效性,所以大多数流行语以“昙花一现”的方式呈现。不过,有些流行语如果能经受住语言使用者的检验以及时间的考验,结构日趋稳定,则有可能进入民谚民谣的行列,世代相传。 参考文献: 1杨文全.流行语的界说与初步描写J.新疆大学学报(社科 版) ,2002, (2):125. 2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增订本)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151. 3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增订本)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152. 4于根元.新词新语和语言规范J.语文建设,1995, (9):2. 5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增订本)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151. 86郭熙.字母词规范设想J.辞书研究,2005, (4). 7邵宜.近年的新词语研究J.学术研究,2004, (9). 8单韵鸣.谈“山寨”的崛起兼论新词新语流行的语言学动因 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9高玲佳.流行语与社会文化心理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2008, (4). (黄长彬 广州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5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