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院校特色专业培育:特点、问题与建议.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7030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业院校特色专业培育:特点、问题与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行业院校特色专业培育:特点、问题与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行业院校特色专业培育:特点、问题与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行业院校特色专业培育:特点、问题与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行业院校特色专业培育:特点、问题与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行业院校特色专业培育:特点、问题与建议摘要:行业院校在管理体制转轨后面,临着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特色专业建设是学校走出困境、提升办学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行业院校特色专业培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动力、机制和联系等方面。行业院校特色专业培育的政策建议是:推动产学研合作,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过程监督。 关键词:特色专业:培育: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9-0063-04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过 20 世纪末的规模与数量急速扩张之后,逐渐走向了以“高水平” 、 “有特色”为主线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这种转变体现为高等教育体系结构、高等

2、教育学科专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等方面。在这一进程中,行业院校这一特殊群体,由于体制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继续强化特色,走“特色化” 、 “高水平”办学之路。是行业院校在新的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取得的一个重要共识。从国家宏观层面上看,特色专业项目的实施旨在引导大学专业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形成有效的专业建设机制,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对多样化、多类型和紧缺人才的需求。从行业院校学校层面看,特色专业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学校落实“特色化”办学提供了切实的契入点,同时也提供了强大的政策和资金2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在内部资源优化以及特色办学机制方

3、面的探索与创新。 一、特色专业之于行业院校的特殊性 1.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核心竞争力”意指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企业内技能或技术的简单堆?,而是需要有机协调和整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内与国际竞争环境的形成,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日益成为大学管理者以及学者关注的重点,也是决定大学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任何一个大学要在竞争中成功,必须具有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是相对的,即比较优势。不同的大学,比较优势的落脚点是不同的。行业院校容易在专业的精专性、为行业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比较优势。以此而言,从特质性、稳定性、历史延续性来考虑,特色

4、专业是行业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形成比较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源。 2.服务行业、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从世界范围看,高等教育从满足神权、政权的需求到为经济服务,都是与社会劳动力需求密切相关的。当前,大学毕业生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存在数量和结构的失衡问题。就行业院校而言,由于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专业性特征,受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也较为突出。因而,与其他综合性、科研型大学相比,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显得更为急迫。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最终落脚于人才培养过程的革新,特色专业为其提供了必要的平台。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多是在长期服务行业的过3程中不断积累形成的,是学校优质资源的聚合。通过特色专业的培育与

5、建设,行业院校更容易达成与行业、区域合作的渠道,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互动。 二、行业院校特色专业培育的基本特点 1.特色优势学科的支撑 行业院校传统上以满足行业的需求为目标,其专业设置往往围绕行业发展不断拓展。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相比,行业院校难以在较短的时期内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吸纳各种优质资源从而形成实力较强、有特色的学科专业。其特色专业的培育和形成多是在长期服务行业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的,具有较强的历史延续性,与学校传统的办学特色以及优势学科契合度较高,优势学科的支撑作用明显。 2.与行业的契合性高,实践体系特色鲜明 高校专业是与劳动力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加强专业建设,尤

6、其是特色专业建设是解决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措施。而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才培养的结构与质量是否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即匹配度和满意度。与一般普通高等学校相比,行业院校特色专业的应用性强,与行业的关联度高,实践教学体系比较完善。特色鲜明。其原因在于:行业院校是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形成的,行业院校的办学、专业设置都与行业关系密切,经过多年积累形成的特色专业也往往是与行业对接的。 三、行业院校特色专业培育所面临的问题 特色专业的培育实际上就是解决特色专业的成色问题,也就是使特4色专业的成色更加到位、质量更加符合客户的需求。为此,高等学校自身需要处理好的基本矛盾是:学科逻辑与社会需求;人才

7、培养过程质量与教师队伍、专业方案(包括学科、课程、教材等)和资源保证等的关系。从专业发展而言,学校急需把握学科逻辑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即处理好作为专业支撑的学科发展的基础。除了保证发展特色专业之外,要重视传统专业的改造,新兴交叉学科的培育,以适应专业对人才市场的对接。与此同时,人才培养过程质量不仅涉及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学校承担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队伍状况、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为教学所相应的资源保证等。因此,特色专业的培育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从多层面加以改进,促进特色专业的提高和完善。 行业院校自管理体制转轨后,在宏观的办学层面上便面临着比较严峻的竞争环境。以特

8、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成为行业类院校普遍达成的共识。在过去几十年为行业服务的过程中,行业院校已经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行业特色和行业优势的特色专业,国家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进一步为这些特色专业的提升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特色专业建设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1.发展动力 如何保持特色专业的后劲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行业院校特色专业培育面临的首要问题。经过上世纪末高校扩招之后,我国高校的规模急剧扩大。一方面,一些基础好、实力强的老牌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以及地方综合性院校新办了一批传统上以行业院校为主开设的面向行业服务5的学科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

9、必须从“人无我有”转变为“人有我优” ;另一方面,行业院校也不断拓展了新的学科专业领域,这在一定程度分散了特色专业建设的力量。这两个方面使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 2.有效机制 如何形成一个长期的、有效的特色专业培育与发展机制,使特色专业的培育成为学校内部发展的自然成果,而不仅仅是在短期内为某个项目而建设是行业院校特色专业培育亟待解决的有一个突出问题。通过质量工程建设,行业院校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历史积淀和优秀成果、人才培养体系比较完善的特色专业,但也有一些是为了“质量工程”而在短期内集合各种资源拼凑而成的,虽然名为特色专业,但在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3.契

10、合度 如何使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社会需求有更高的契合度是行业特色专业培育必须正视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虽然行业高校过去长期面向行业培养行业需要的各类人才。但随着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学校各专业,包括特色专业在内,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滞后现象,尤其是在我国经历了高校扩招、行业院校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就业市场的供需形势也迅速发生变化,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大量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因而,如何使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行业与社会的要求,与行业和社会需求有更高的契合度,是行业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中的必须重视的问题。 四、行业院校特色专业培育的政策建议 6特色专

11、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责任主体的不懈努力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特色专业建设的主体有两个:政府与高校,因而加强特色专业建设需要政府与学校双方的协同创新与努力,两者缺一不可。 1.产学研合作 完善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提升特色专业的竞争力是解决特色专业培育的重要途径。行业高校的特色专业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因而实践教学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特色专业要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必须深入了解行业一线的业态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及一些前沿问题、重大战略问题等。尽管在管理体制上已经脱离了行业,但无论从学校的整体办学还是

12、从特色专业的建设而言,都必须进一步深化与行业的合作,拓展实践教学平台,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从课程、教学、师资等方面引入行业的优质资源,打造特色课程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通过服务行业进一步彰显特色。这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协同创新模式,不仅可以使特色专业的课程内容保持不断更新,使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同行业与社会的契合度更高,而且也是使行业高校及其特色专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打开新局面、获得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2.优化课程设置 科学设置学科专业群,拓宽专业口径,优化课程结构是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关键因素。当今社会。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文化发展日益多元化,行业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从过

13、去重视7“上手快”到重视人才的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要求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突破所在学科或专业的单一性,突破简单的“理论课+实操课”的线性模式,以特色专业为核心,构建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专业群和学科群,打破壁垒,优化课程结构,通过增加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以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加强学生的基础素养。同时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培养。 3.强化过程环节 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监督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环节。没有高质量的过程作保证,人才培养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效果。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仅仅将其作为一个成果或标志。从学校层面讲,有必要在内部

14、建立建设性的各级(校级、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的跟踪评价机制,定期对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团队等进行评估。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良和完善;从主管行政部门的角度讲,有必要建立竞争淘汰机制,对各高校的国家级、省部级特色专业进行合格性评估,对于建设成效不好或不明显的特色专业进行取缔,从外部给予特色专业建设持续不断的外部推动力。 经过数量及规模的扩张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走向了以质量提升为主的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对于行业特色大学而言, “特色”是质量取胜的关键,同时“特色”又是行业特色大学在多年办学历史中形成的传统。因而,坚持特色办学,不仅是此类大学在新的环境中实现突破和提升

15、的必由之路,也是尊重历史、继承传统、发挥优势的需要。特色专业8建设为此提供了一个切实的落脚点。在特色专业的培育和建设中,必须关注两个层面: 第一,学校内部资源的优化与共享。由于历史原因,行业特色大学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着过细的现象,甚至同一个专业划分出不同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因而,进行特色专业建设,必须整合相关的优质资源,打破专业、学科间的壁垒,优化课程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与国家其他项目相结合,例如:名师项目、团队项目等,集合优势,打造出以特色专业为基础的,具有一流师资、一流团队、精品课程的人才培养体系。 第二,学校外部资源的挖掘与拓展。深化与企业、政府之间的合作以及大学之间的合作,吸收优秀业界人士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以及课程设计,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提升专业教师的素质,优化课程体系,打造具有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党传升.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4. 2王保华,张婕.关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2, (5):30-34. (责任编辑 田晓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