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加强新时期农村水利建设问题之我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强调“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事实充分证明没有过硬的农业基础设施,粮食安全就没有保障,农业就不可能稳定持续地发展,农民生活就不可能稳步地提高。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搞好新时期的农村水利建设,以根本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仍很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 一、当前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来,各地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的政策,特别是逐步取消 “两工” ,严禁强行以资代劳,这使农村水利的投入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近几年农村投入水利的劳力和资金明
2、显减少。 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外国的农产品已经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村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3、各级财政普遍紧张,而想办的事,要办的事很多,对农村水利基本建设难于顾及。 二、加强农村水利建设采取的措施 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如何搞好农村水利基本建设,党和政府明确指出: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是我国的一个好传统。农2村税费改革以后逐步取消“两工” ,并不是要丢掉这个传统,而是采取一事一议,让基层干部学会用民主的办法来搞这些建设。只要坚持农民自愿,不搞强迫命令,坚持注重实效,不劳民伤财,农民是愿意投工投劳不断改
3、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在工作中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级水利部门在工作中及时、主动向政府提出建议,当好参谋,不失时机地做好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发动工作,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想方设法推动党政领导负责制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办农民之所需,用民主的方法,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受益范围为一村一组的工程,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办法,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全体村民大会进行投票表决。 对于跨村、跨乡的流域性工程,在搞好规划的前提下,由县、乡人代会决定工程
4、是否建设,并将效益指标、土方任务分解到受益的乡、村,经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由县、乡政府统一组织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强行以资代劳,但农民可以自愿筹集一定的资金,采用机械化施工。在推行民主议事的同时,加大宣传和政府的扶持力度,调动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关系,为农民提供资金、材料、设备扶持,确保农村水利基本建设卓有成效的开展;加大新闻宣传力度,通过简报、专栏、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网络等形式,及时报道农建工作新动态、新情况、新经验及新典型,营造出大3搞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良好氛围。 2、多方筹资,增加投入。 一是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增加投入,扶持农村公益性水利设施建
5、设,充分发挥国家建设投资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和民营资金投入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省外许多地方制定了激励扶持政策,本着“大干多支持,小干少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拿出部分财政资金作为“引导资金” ,国家启动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续建配套项目,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等渠道,也增加了对农村水利的投入。 二是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组织工作组深入村镇农户,耐心细致地给群众讲清道理,循循善诱。让农民真正明白,兴修水利始终是农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行为,也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重要途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滑坡;只能发
6、展,不能停滞。坚决克服那种认为农村劳动积累工取消后农村水利就会滑坡的思想、无所作为的思想。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式,通过优惠政策、灵活机制、资金扶持、技术服务、流通服务、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来引导农民自愿兴修水利。 三是制定政策,发展民营水利。通过制定政策,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协调使用各种资金,形成合力。 3、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搞好水管单位改4革,大力推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权责不明、管理不善、投入不足、发展滞后等问
7、题。明晰所有权,创新建设机制。一家一户的小微型农村水利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联户或自然村兴建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成立用水合作组织,协商解决出工、出资及水费计收等问题;跨村或跨乡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按照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由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和维护。 4、精心计划,认真实施。 一是抓好建设规划。克服“大呼隆” , “一哄而上”的重形式不重效益、重建设规模不重建设质量、重投入数量不重产出效益,只要行政手段不考虑群众承受能力的不尊重客观规律、不讲科学道理的做法。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地制定农村水利建设目标。本着量力而行、群众受益、事前预算、上限控制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切实
8、地用在刀刃上,不让国家花冤枉钱,不要群众出冤枉力。 二是遵循客观规律。纠正不顾客观条件,急躁冒进,急于求成,贪大求洋,不计工程成本,不顾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违背水资源承载规律,造成浪费的行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治水思路,按照本地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和承载能力,切实组织好水利技术人员深入调研,精心设计,合理配置,突出效益,务求实效。 三是在项目管理上,尤其是群众集资项目,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各项活动。加强对资金拨付使用全过程的审计和监督,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坚决杜绝挪用和截留工程款的行为。在资金筹措上,统筹安排各种渠道5的支农资金,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建设,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查评比,统一资金
9、结算的“五统一”办法,从而形成合力,保证了投资效果。 四是加强技术服务。帮助基层搞好规划,开展项目设计,划线打桩,测量计算,施工指导。举办农民群众施工技能培训班,发放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培训资料,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群众基础好的地方,要给技术员下达定量指标,每年带出一批农民技术骨干。 三、加快新时期农村水利建设的保障措施 1、根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确定结构调整方向和发展建设规模。水利部门要积极参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要量水而行,把往水资源承载能力这一关。 2、制定长期抗旱规划。必须把抗旱工作转变为长期性、基础性、主动性的抗旱。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抗旱规划和“十五
10、”期间抗旱水源工程建设计划,并要一以贯之的逐年实现,切实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3、滚动修改规划。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进行滚动修改,把工作重点调整到为产业化服务上来。同时,做好节水灌溉示范区规划,尽快实施。 4、建立以节灌工程建设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激励机制。根据有关规定,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受规则约束,因此应成为政府支持的重点。但是要避免分配均摊式、零星分散式、扶贫救灾式的投资方式的发生,做到资金跟着项目走,建一处收效一处。水利部门要出台以奖代投政策,6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结构调整。土地连片经营在多少亩以上的由市配套节灌设备,在多少亩以下的由县区配套节灌设备。做到以节灌工程激励规模化经营,以规模
11、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进程,以产业化带动抗旱打井和节水产业的发展,良性循环,相得益彰。 5、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县区级为龙头、乡镇级为依托、村级为基础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抗旱服务体系,要实行集团化管理,把建、管、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大庆市抗旱服务组织逐步走向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的轨道。 6、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要加快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系统建设速度,为防洪抗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水利信息化带动农村水利现代化。 四、加快新时期农村水利建设发展的对策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基础保障。研究分析新形势下的农业生产关系,找准水利与产业化的“揩
12、振点” ,适时调整治水思路,自觉把职能定位在服从于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抗旱工作长期而艰巨,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布局要适应农业结构的调整。除鼓励农民独户或股份制打井外,还加大各级政府投入。在投资方向和工程建设布局上突破过去那种吃大锅饭、平均分摊的僵化模式,努力做到三个明确: 明确节灌工程建设调整的五大方向 一是往农产品生产基地上调,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我们扶持基地即是扶持农民,也是在扶持龙头企业 、扶持产业化。 二是往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等效益农来上调,实践证明,7没有经济效益,没帐可算,有喷灌设备,农民也不会用。 三是往地地连片经营上调,推进土地合理流转,规模化经营
13、。 四是往退耕还林、还草和木、苗基地建设上调,促进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 五是往草原灌溉上调,推进从农经济向牧经济的转变。 2、明确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的三个原则 一是饮灌结合的原则。 二是与小城镇供水结合的原则。 三是畜牧养殖基地村屯优先的原则。 明确集蓄水工程建设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供排水工程建设要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服 务。 第一,要为龙头企业供排水工程建设提供技术的上服务乃至资金设备上的支持。龙头企业承担着牵动主导产业 、带动农民生产、帮助农民增收的责任,我们要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新思维,要把龙头企业的供排水纳入水利整体规划和计划中一并考虑。 第二,要把小城镇供排水工程建设纳入水利计划。实施小城镇带动战略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措施,水利部门责无旁贷,要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把小城镇供排水纳入水利计划。 第三,要努力保障生态环境用水。打绿色牌子、走特色路,关键在生态环境。有了生态环境优势,才能有绿色和特色的优势。所以我们要8认真研究、努力协调,加强农村地面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努力保障生态环境用水。另外,在涝区治理、灌区改造项目安排上,也要优先考虑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