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议文化共享工程与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性研究摘 要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对现有的体系建设进行创新性研究,发掘建设动力,推进建设进程。文化共享工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惠民工程、创新工程,工程的顺利实施,工程中的创新性实践探索,对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共享工程;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3)05-0046-03 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政府部门主导的、以保障每个公民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向公民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制度和系
2、统的总称。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先进的文化传承、文化传播、文化理论研究、文化知识传授、文化娱乐、文艺精品创作、农村文化等方面的服务体系1。 当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了整体向前推进、科学合理发展、全面有序提升的新时期新阶段,它面临着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文化共享工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获取的部分,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基础工程和创新工程,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文化共享工程将优秀文化资源整合,以现代先进科技技术作为通道保障,将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为着力点,以数字化2的资源建设为核心,利用遍及全国的基层服务网络,面向城镇乡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开展基础
3、的文化惠民服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文化共享工程现状 文化共享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2002 年 4 月正式启动,体现了政府部门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它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对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的加工整合,通过自有的服务网络体系,完成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2。 工程自实施以来,已建成国家、省、市、县、乡镇(街道) 、村(社区)的六级网络化覆盖,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 2011 年底,已建成国家中心 1 个,省级分中心 33 个,县级支中心 2 840 个,乡镇基层服务点 28 595 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点 60.2 万个
4、。数字资源总量已达到 136.4TB,建成地方特色专题资源库 207 个3。包括艺术欣赏、民族民间文化、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知识讲座、少儿动漫等视频类资源 55 670 部(场) 、29 196 小时,少数民族语言类资源 1 956小时。 公共电子阅览室项目 2011 年底开始启动,作为文化共享工程平台的扩大与延伸,其建设已全面展开。截至目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经费 4.77 亿元,建设各级站点 28 612 个,其中,乡镇级 19 545 个,街道1 389 个,社区 7 678 个。 2 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文3化部、财政部的领
5、导下,按照结构合理、健全网络、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基本原则,以政府为导向,以公益性文化服务单位为骨干,联合社会积极参与,建立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共享工程以创新的思路、高科技的服务技术,凝聚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力量,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文化共享工程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推动力4 文化共享工程创新了图书馆、文化馆服务的内容和管理的手段,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注入了活力。从服务内容而言,它整合了各类文化科技信息,建立了由各省级分中心上传信息的激励机制,有效利用覆盖全国的六级管理网络,实现跨地域的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从管理机制而言,自上而下,上到国家中心,下到各省级分中
6、心、各地市(区) 、县支中心及基层的服务点,都建立了管理制度,很多地方都实现了解读者服务的各类数据,地方人员培训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从信息传递技术来看,通过文化共享工程全国县级支中心,特别是通过对中西部地区省份计算机硬件设施的缺口弥补和更新换代,提升了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在信息环境下为读者和观众服务的能力。 2.2 文化共享工程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能力的催化剂 文化共享工程利用现有的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如图书馆、文化馆等,加强和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职能和作用。文化共享工程的先进理念、创新思路、高科技传输手段,不仅推动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服务能力的大跨步跃进,同时还进一步
7、巩固了乡镇村级综合文化站阵地建设,提供给广大基层群众优秀的文艺演出、广播影视、4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科普教育等综合类文化资源。使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均等化的理念得到真正地实现。 文化共享工程利用其自上而下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行资源传输的同时,还整合了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建起网格化管理模式,解决了乡镇村综合文化站的文化资源匮乏的问题。扎根基层,面向农村提供大众性、雅俗共赏的公共文化资源。扩大了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播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成功实践。 3 文化共享工程的创新性实践 3.1 推行“进村入户”的家庭模式 “进村入户”的家庭模式是以广播电视模式作为主要传输方式,让
8、文化共享工程走进百姓家中,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例如,辽宁省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经验,围绕国家三网融合发展战略,增强广播电视和与信息技术等部门的合作,结合辽宁各地的实际,利用直播卫星、通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等多种方式进入居民家庭,辽宁全省入户率已经达到 50%。 3.2 开展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模式 文化共享工程依托乡镇文化站建设和街道(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基层服务网点建设,将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这些特殊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与中央文明办组织实施的“绿色电脑进西部”工程相结合,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部门,共同推进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预计到 2
9、015 年,实现公共电子阅览室在全国的乡镇和街道、社区全覆盖。 3.3 构建公共文化数字资5源基础库群 文化共享工程在资源的建设中,提出了资源建设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方针,提高资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目标有重点地开展了建设若干主题鲜明、体系完整、质量上乘、具备广度和深度的数字资源库建设工作。重点建设推广一批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整合制作适合公共电子阅览室、适合入户使用的专题资源;整合制作一批适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和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的专题资源。以此构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汇集文化民生的现代公共文化数字资源。 3.4 打造先进实用的技术支撑平台 3.4.1 实施公共文化
10、数字支撑平台建设。文化共享工程依托“云计算”等先进实用适用技术,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实现统一管理、开放互动、共建共享的需求,显著提升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满足资源服务的时效性、互动性、针对性与便捷性特点,为文化共享工程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3.4.2 实施全国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文化共享工程建立国家级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管理平台,有效监督和管理全国各级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和使用情况,确保公共电子阅览室网络信息服务的安全性,资源更新的及时性,服务导航的时效性和针对性5。 3.5 打造基层服务品牌化、专业化 3.5.1 建设“公共数组文化服务体验区” 。围绕公
11、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目标,以文化共享工程的六级服务网络和公共电子阅览室作为服6务平台,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工作成绩突出的基层服务点,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创新融合,通过寓教于乐的服务手段,打造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公共数字文化体验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感染力。 3.5.2 构建“万里边境数字文化长廊” 。依托文化共享工程边境地区基层服务网点,构建“万里边境数字文化长廊” 。以点带面,提高边境地区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站点的覆盖率,加强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建设的力度,丰富边境地区基层群众、部队官兵的精神文化生活。 3.5.3 联合打造各地服务品牌。文化共享工程作为公共文化服
12、务体系建设中的基础工程,首先任务是要保障基层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了切实提升惠民服务的水平,文化共享工程联合各级分、支中心,打造出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急人民群众之所需、展现文化与科技的品牌活动。例如,上海实施“东方社区信息苑”建设,实现互联网公共服务、网上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接入、高清数字电影播放、多媒体培训等服务功能;浙江成立“数字文化讲师团” ,深入到乡镇、街道、社区以及企业宣讲公共数字文化,推广优秀数字资源;湖南积极推动“公共电子阅览室进校园” ,通过提供数字文化资源、开展活动等,提高公共电子阅览室在校园的覆盖率。 3.6 国民素养教育培训基地 文化共享工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
13、组成部分,必须起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作用,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提供群众喜爱的数字文化资源。文化共享工程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意在形成全社会学习7文化、吸收文化和发展文化的氛围。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长期立足于基层,促使人们摆脱知识贫乏,逐步消除愚昧、落后的思想和认识。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向公众提供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习,进而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和公民素质,实现国民素养教育培训基地的目的。 4 结 语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要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
14、,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资源建设为重点,以基层服务为方向,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扎实的作风,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 1 王列生,郭全中.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M.北京:文化文艺出版社,2009. 2 李晓秋.文化共享工程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A.张彦博.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与跨越C.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201206. 3 国家数字文化网EB/OL.2013-01-01.http:/ 84 王世伟.文化共享工程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论略A.张彦博.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与跨越C.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8087. 5 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纲要C.2010. 收稿日期2013-06-26 作者简介王 军(1977) ,男,硕士,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