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德育体系的构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765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德育体系的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德育体系的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德育体系的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德育体系的构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德育体系的构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试论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德育体系的构建摘 要:总结和继承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切入,通过对构建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德育体系必要性的分析,明确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德育体系的基本内容,提出构建科学完整、内容具体、易于实施的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德育体系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信息化;德育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377-02 高校德育体系是指按照国家对高校德育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全面要求,由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德育途径、德育考评和德育实施所组成,以施教者、受教育者、德育媒介

2、和德育环境为结构特点的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1。现在我们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化浪潮,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并重新制定了教育改革方案。大学生德育是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深入研究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积极构建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德育体系,对大学生德育如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趋势、迎接信息时代带来的种种变化和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构建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德育体系的必要性 2(一)信息化时代大学生道德信仰重建的需要 道德信仰是人们基于道德之于人的生存发展的价值,以及对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张力的认识而产

3、生的对道德规范、道德人格的笃信与崇敬,并以此设定人生目标、付诸道德行动的强烈情感2。 信息时代给经济、文化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信息的多样化带来了信仰的多元化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困惑。有些大学生道德情感淡化,不能积极主动的维护良好的道德关系,对坏人坏事视而不见,由于害怕道德欺骗而拒绝对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崇高的道德理想产生怀疑甚至否定,以至于放弃了对价值目标的追求。有些大学生道德行为偏离了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缺乏责任感,对父母亲人只索取不回报,对恋爱对象不负责,一切向钱看,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盛行,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道德、思

4、想、文化是一个社会的命脉,大学生是社会精神面貌的代表,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危机,威胁着社会的命脉,我们必须要加强道德教育,克服道德危机现象。 (二)解决大学生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需要 我国目前大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 首先,德育地位逐步弱化。高校更多地开设实用性强的课程,在学时一定的情况下只能削减德育课程的学时,增加应用类课程的学时。其次,德育目标“同一”化。德育目标设定缺乏层次性、渐进性和个体差3异性。对学生说得多、管得多、灌得多,缺少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最后,德育没有形成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的局面,只是辅导员和“两课”教师的工作任务。 二、信息化时代

5、大学生德育体系基本内容 (一)德育目标层次性 我国高校德育大纲对高校德育做出了总体规划,高校德育体系的建设必须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实践中,高校德育的具体目标应该在高校德育大纲的指引下,根据大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综合特点,按照分类、有序、整体构建、循序渐进、动态更新的原则来制定。我们应该避免德育目标“同一化” ,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个体差异进行教育。 (二)德育内容现代性 现代性指人所具有的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情感和态度的统一。现实生活是德育内容施展的依托,高校德育内容应扎根于现实生活实践之中,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现状,结合大学生成长需要和思想

6、实际不断调整其内容结构,更多的体现其现实性特征,更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性,要针对高校学生及各学习阶段的特点安排德育内容,形成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教育内容体系。 (三)德育原则科学性 德育原则要注重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严格要求与热情关怀相结合。管理是强化教育的必要手段。应该把对学生的德育要求贯彻在各项管理、4服务中。各级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用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教育者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不仅要积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上的问题,而且要关心学生生活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四)德育途径丰富性 大学德育的途

7、径是指教育者对大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以利用和选择的渠道或路径,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组织形式,是做好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3。 “德育途径的选定,必须反映时代的特征,必须符合德育的任务、内容、方针、原则的要求,必须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4因此德育途径必须具有丰富性。 (五)德育考评合理性 德育考评的目的是通过信息的收集对德育工作做出评价、判断、分析与反馈,促进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德育考评要合理,必须坚持考评内容上政治性与综合性相结合;考评方法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另外还应坚持日常考评与定期考评、动态考评与静态考评、全面

8、考评与重点考评相结合。 (六)德育实施保障性 实施德育大纲必须加强领导,必须有健全的领导体制,专门的组织机构,得力的队伍,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必要的经费与物质保证。 三、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德育体系构建的方法和路径 (一)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发挥德育课程主导作用 5传统的德育课是“主体客体”的德育模式,没有充分认识到受教育者参与的重要性,教师一言堂式“灌输” ,学生被动的接受,使德育课枯燥无味,无法实现德育目标。我们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建立“主体主体”的德育模式。通过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设计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语言,变抽象内容为直观内容,

9、让学生愉快地完成接受活动,充分发挥德育课程主导作用。 (二)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实现德育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校园文化活动三个方面。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的设施、建筑的文化和校园的美化绿化等,这些反映了教育者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直接影响受教育者道德修养。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合理布局校容校貌,美化绿化校园环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民主、求实、创新精神,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同时开展多层次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具有创新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分为体育类、艺术类、科学技术类

10、、学术类、社会实践类、人文素养类等。这些不同性质的文化活动的开展,越丰富多样,越切实有效,就越能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充分实现德育目标。 (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创新德育方式 网络在其发展与应用中,逐渐展现出了其他技术形态与传播媒体无法比拟的特征,它具有超越时空性、开放共享性、平等交互性、虚拟现6实性等特点。在进行网络德育工作时,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建立网上的德育阵地,构建德育网络平台,培养优秀的网上德育队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能适应网络信息时代挑战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达到网络德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应

11、正确分析受教育者的主观状况,根据客观条件,采取疏导的办法,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运用技术手段,堵塞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的“有害信息”进入,净化网络空间,使网络成为德育理想的开放空间。 (四)不断强化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道德品质 道德来源于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是实践的,因而实践是道德的发展基础,也是道德的存在形态。 “人只有通过做才能成为人。 ”5因此,德育要强调生活践履,强调情感体验和知行合一。在德育的方法上,要增强实践性,使道德教育与丰富的生活相联系。社会实践是进行德育教育的生动课堂,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

12、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社会实践锻炼道德品质。 (五)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实现德育新突破 “当前,我国在文化冲突与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学习者的道德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生活化德育要避免出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不协调,尤其是避免出现相悖的状况。为此,必须要做到三者的统一和协调,协调各方面的7力量,齐抓共管,并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6学校教育长于言教,家庭教育长于身教、社会教育长于境教,各有不同的功能与优势。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共同配合、交互作用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只有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

13、教育力量和谐一致的时候,学生的品德发展才是顺利的和健康的。 总之,大学生德育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非常重要同时又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信息化浪潮为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加强和改进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构建科学完整,内容具体,易于实施的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德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姬长周,胡小林,张明.高校德育体系的基本特征与结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1996, (04):23. 2周欣,陈安民.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与重塑J.琼州学院学报,2009, (01):58. 3项久雨.整体构建大学德育途径的新体系J.江汉论坛,2000, (2):65. 4谢海均.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学校德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127. 5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J.教育研究,2007, (11):13. 6马壮.回归生活世界走出德育困境的应然选择J.教育与管理,2011, (10):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