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8285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摘 要:围绕社会管理创新的总要求、突破口、原则和具体方法,对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进行针对性的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广泛调研,明确高校共青团在新时期的角色定位。高校共青团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是服务青年。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高校团组织具有服务青年的独特优势,对今后高校团组织的工作原则和要求进行了探索、展望。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服务青年;高校团组织;自组织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322-02 2011 年 2 月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指出

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2012 年11 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明确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以青年工作视角看待社会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管理青年事务服务青年,从而增加青年群体的活力;其二是整合青2年的积极力量服务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所谓服务青年,要

3、求综合运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多种途径与方法,解决青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包括为青年提供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所谓服务社会,要求通过加强与青年自组织之间的联系,借助青年自组织的力量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 一、共青团组织与青年化社会的社会管理创新 (一)新时代共青团组织的角色定位 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 “积极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写入团章。从团章的表述中,共青团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又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 。作为青年的政治组织,共青团必须作为青年代表在国家政权中表达青年声音,并代表青年参与到青年化社会的社会管理创新之中。在当前政治环境下,促进青年化社会中的

4、社会管理创新,最佳主体是共青团组织。共青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突击队和生力军。 (二)共青团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要求 信息革命带来社交模式的巨大变化,结果是青年群体在社会生活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行动力。青年工作不再是着眼于传统意义上的“下一代”问题,其效果已经能直接影响到当下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生态。然而,以共青团现有的资源,并不能够负责包办全部的青年问题。这意味着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和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共青团在联系和整合青年方面,既要创新内容和方法,更要找到性价比高的突破口。 (三)当前各级团组织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情况概述 3通过百度搜索引擎,随机抽样搜集了中、东、西部地区 30 个省市县各级团组

5、织参与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经验报告,从中总结出各级团组织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为:建立完善共青团基层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推进青年创业就业民生工程;构建青少年引导教育和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完善青少年维权工作体系。在宣传和教育载体上,都强调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及团属宣传阵地的作用,并运用微博、QQ 群、手机报、SNS 社区网络等网络新媒体探索宣传教育新途径。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与服务青年 (一)当代高校学生思想特点概述和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优势 高校学生是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主要对象。从实践经验中,可以归纳出当代高校学生,尤其是所谓“90 后”学生的思想特点,主要包括三

6、个积极方面。其一,自我意识强烈、价值取向务实。其二,个性独立、自信张扬。其三,知识面广、思想早熟。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对于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任务,既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因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具备先天优势。首先,高校共青团组织具有组织优势。其次,高校共青团组织具有智力优势。再次,高校共青团组织具有资源优势。 (二)高校团组织服务青年的原则和要求 高校团组织服务青年,是实践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服务青年需要秉持的主要原则是“以青年为本” ,这与党中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以青年为本,即是要求共青团组织不能把青年学生单4纯地视为行政管理甚至军事管理的对象,而是要求共青团组

7、织争取、巩固广大青年的好感和信任。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通过严谨扎实的调研了解青年的真实需要,继而运用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地加以满足,同时对青年的思想进行正确的引领。 三、高校共青团和新时代下的社会管理创新 根据社会管理创新发展理论的阐述,本文选取了 30 余位对社会管理以及我国现阶段取得的社会管理创新理论较为熟悉的调研对象,他们在高校共青团系统工作中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调研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社会管理创新理论对于高校共青团实践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打破传统观念,弱化定性思维,社会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高校共青团在很多人心目中的传统形象主要是活动的组织者,包括一些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而当

8、代青年是在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有许多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群体分布、利益诉求等方面呈现新特点、新变化。高校共青团应该更多地发挥团组织服务青年的功能,打破传统的认识观念,充分调研青年需求,合法维护青年利益,进一步赢得青年的信任。 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问题浮出水平,造成社会运转不畅,在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调研中,30 余位被调研者 100%认为很有必要。 在总结调研结果以及进一步剖析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后,本文认为社会管理创新应当首先消除传统观念埋伏下的定性思维,更多的应当从减少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的角度出发, “创新驱动、转

9、型发展” ,增5强人民意识,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更多地考量人民利益,实现国富民强,社会管理创新之路势在必行。 (二)探索青年思想,转变工作思路,共青团新方法势如破竹 当代高校青年思想对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尤为重要,根据被调研者的反馈情况,他们对当代高校青年思想特点以及观念的认识持有不同意见。虽然存在相对不太一致的观点,但从整体上看,可以知道当代高校青年自主性强,易于接受新鲜实物,但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因而表现出较为情绪化和处理事情不成熟。 针对其特点,本文的被调研者表达了自己的认识,他们普遍认为有以下三大特点:(1)突出工作重点,结合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回应青年学生的需求围绕创新社会管理所提倡的

10、“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积极主动地回应青年诉求,满足青年需求。 (2)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高校共青团工作融入社会管理的新路径是创新工作载体,做好青年学生的引导者。(3)畅通诉求渠道,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畅通青年学生诉求表达的渠道是推进社会管理、促进校园和谐、规范社会秩序的重点工作。 综上,了解青年的思想特点,从而针对具体情况制定新的工作思路,相信共青团的工作必将势如破竹,取得新进展。 (三)强化角色定位,改进宣传方式,团工作潮流风势不可挡 任何一个组织必须首先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定位,高校共青团亦不例外,高校共青团立足社会管理创新背景,首先要有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准备和创新实践意识。其次要

11、正确引导青少年思想,使其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另外,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效果。高校共青6团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加强学生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力度,鼓励学生基层建功的热情,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高校共青团是密切团青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社会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价值,其定位体现在如何对接青年需求,倾听青年心声,帮助社会管理的政策和导向更好地贴近青年群体,为社会管理关系中相关决策的提出和执行提供可靠舆情和基础保障。 在清楚高校共青团的服务者定位后,高校共青团应当继续进一步在宣传渠道上多做功课,用更贴近当代青年的方式方法来宣传自己的形象。被调研者谈到,改变

12、自己传统观念与形象最重要的要从宣传上抓起。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的改变:一是宣传途径的改变:除了通过新闻、书籍、报纸、官方网站的宣传之外,进一步加强在微博、社区网站(例如人人网)和其他一些广大青年广泛使用的软件(例如微信)中的宣传;二是宣传方式的改变:改变以往正统新闻式的宣传方式,采用幽默诙谐或网络流行体语言风格进行宣传;三是宣传内容的改变:增加一些贴切同学们生活的内容,使同学们能从身边的小事中悟到大道理。而当下新媒体传播途径较为贴近广大青年,是对广大青年重要的文化宣传阵地。与广大青年朋友交流,不仅要用他们习惯的交流途径,更要用他们所习惯的语言风格。而这种语言风格是我们很难在短时间掌握的。因此,培养

13、学生干部、相信学生干部、依靠学生干部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在网络非常发达的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应当走在时代前列,敢7于充分运用新的宣传方式来推广和加强自身形象的建设以及对自身角色定位的实现,这样一种全新模式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潮流之风也必定会势不可挡地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理论前进和发展过程中巨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窦玉沛.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2丁元竹.中国社会管理的理论建构J.学术月刊,2008, (2). 3李程伟.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公共管理学视角的解读J.中国行政管理,2005, (5). 4李学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J.求是,2005, (7). 5盛美娟.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研究J.兰州学刊,2008, (12). 6童星.社会管理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