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论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8289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建构论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建构论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建构论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建构论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建构论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社会建构论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摘 要:社会建构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体系,是在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强调社会因素对科学知识的建构作用,主张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科学知识。社会建构论能够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中得到充分运用,并正式成为一种科学观,成为核心方法论,这离不开科学知识社会学,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也得益于社会建构论这一方法论。 关键词:社会建构论;科学知识社会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038-02 一、作为方法论的社会建构论 社会建构论将科学、知识与社会、文化联系起来,认为科学并不是因

2、为与实在相符才具有真理性,而是科学家们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与其知识架构相符的知识成果;科学知识并不是对外在世界的如实反映,而是在各种相互交错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就连物理科学和数学知识这类高度精确的科学知识也是科学家建构出来的。 社会建构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弱的”或“温和的”建构论,另一种是“强的”或“激进的”建构论。 “弱的”或“温和的”建构论者只是强调进行科学活动、形成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考虑社会因素,但同时也承认人类认识世界、形成科学知识过程中的认知性。而“强的”或2“激进的”建构论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的社会建构性更强、更彻底,完全将世界及其组成部分看成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建构的产物。而将这种建

3、构主义思想运用到科学认知活动中的最有力的实践即是科学知识社会学。 二、作为新科学观代表的科学知识社会学 SSK 诞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最早由英国的爱丁堡学派提出,后逐渐形成巴斯学派、巴黎学派及柏林学派,其理论主要来源于知识社会学、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其研究对象是在其他社会学研究范围之外的科学知识内容,爱丁堡学派提出的“强纲领”思想、巴斯学派的提出的“相对主义纲领”思想,以及后来的巴黎学派和柏林学派对前两个学派思想观点的深入研究,共同组成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主要内容。 SSK 从社会建构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科学知识,人类一切知识都是社会建构的,客观科学知识作为人类知识中的一种,其形成、

4、发展也是社会建构的,至少是包含一定社会因素的,这是 SSK 的核心观点。 “SSK 主张对科学知识本身进行社会学分析,认为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在内的所有各种人类知识,都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建构过程中的信念;所有这些信念都是相对的、由社会决定的,都是处于一定的社会情形之中的人们进行协商的结果。 ”1 SSK 在其研究方法上深受库恩的范式理论的影响,库恩范式理论重视科学活动的社会历史性研究,SSK 受其影响,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历史上和当代的科学活动,最终形成了社会建构论这一方法论。 三、社会建构论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 3SSK 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知识的宏观社会学;另一

5、类是科学知识的微观社会学。宏观社会学主要指以爱丁堡学派为代表的“强纲领”和“利益理论” ,它侧重于研究科学知识形成的社会因素,而微观社会学主要是指巴黎学派和柏林学派对上述理论的深入分析研究,如实验室研究,科学争论研究和文本分析研究等,这类研究着重分析科学家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家在其形成科学知识的社会环境中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建构论在 SSK 研究中的应用贯穿于 SSK 的研究过程。 (一)爱丁堡学派对社会建构论的应用 爱丁堡学派是 20 世纪 70 年代在 SSK 研究中迅速崛起的一支力量,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巴恩斯、布鲁尔,主要观点有“强纲领”思想、 “利益理论”思想等。 “强纲领”思想最早

6、由布鲁尔在知识和社会意象一书中提出,是该学派的核心思想。它有四个信条,即因果性、公正性、对称性和反身性。其主要观点是,人类知识是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建构出来的,是处于一定的社会情境中的人们相互协商的结果。因此,处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群体、不同民族中的人,会因为这些不同的社会情景构建出不同的知识体系。 “利益理论” ,也称“利益分析纲领” ,侧重于从宏观上对影响科学知识形成的社会环境因素进行经验分析,被视为“强纲领”的亚纲领。 爱丁堡学派是在批判默顿学派的基本观点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社会建构思想的。默顿学派的科学观认为:科学知识是对自然、社会的真实反映,科学知识的内容由自然社会的客观性决定,是一种客观

7、化、制度化4了的知识体系,与社会因素无关。爱丁堡学派与默顿学派的科学观点截然相反,它认为“科学是一项解释性的事业,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自然世界的性质是社会的建构出来的”27。科学知识制造的过程中融入了科学家的认知和科学家生活的特定社会因素,是社会的建构出来的,并不是对外在世界的客观反映和真实描述,这充分体现了爱丁堡学派的社会建构论思想。 (二)巴斯学派对社会建构论的应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爱丁堡学派的早期成员柯林斯(Harry M.Collins)组建了巴斯学派。柯林斯认为“强纲领” 、 “利益理论”思想存在一定的不足,它们只是从理论上设想和论证了知识社会学的可能性,缺乏实践性。于是柯

8、林斯提出了“经验相对主义纲领” ,从经验研究入手,推动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经验相对主义纲领”的研究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揭示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过程的开放性、相对性,即用经验的知识证明科学实验活动的解释不是亘古不变的,而是相对的;第二个阶段,既然实验活动的解释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那么必定会引发一场有关科学解释的无序性和无限往复性的争论,这一阶段的任务即是审查科学家如何有效地结束这一争论;第三个阶段,探究结束争论的社会机制,以及科学家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从争论中科学活动的状态可以更好地了解科学家在实验中的各种表现,更好地挖掘科学活动解释的相对性以及针对这种

9、相对性如何更好地运用社会机制来结束无休止的争论。柯林斯声称:“他们的经验研究证明了:比如范式的不可通约,5强调社会因素在知识建构中的决定性地位,但他们比相对主义立场的贯彻带有更强的二元论特征,从而在科学表述问题上制造了一种替化,从实在论行动者(科学家)的版本的建构论转向观察者(社会学家)的版本建构论。 ”3他还认为,社会世界是真实的、有充分事实根据的东西,而自然世界则是或然性的、社会建构的东西。 (三)巴黎学派对社会建构论的应用 巴黎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拉图尔和伍尔伽,其核心思想是“实验室研究”纲领。 巴黎学派在分析科学生产的过程中很好地运用了建构主义科学观,并提出“行动中的科学”这一理论,拉图尔

10、认为,科学知识都是在行动中形成的,而人类的行动都是社会中的行动,因此对科学知识的解释必不能缺少社会性的说明。科学活动、科学知识形成由科学工作者来决定,它们的性质是科学家集体行动的结果,我们所面对的不是纯粹的科学知识,而是这些科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或强或弱的全部社会关系,因此理解科学活动、科学知识是什么,实际上是理解科学家在进行科学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社会环境因素。 拉图尔曾亲自到实验室,对科学活动进行面对面的日常观察和亲身体验,并和科学工作者进行近距离的交流访谈,从而得出科学事实是社会建构出来的这一结论。 “社会学家对科学的理解比科学家更为深刻,科学家只可以理解科学的表面现象,而社会学家却能理解科学的

11、实质,就实际的科学争论而言,自然是不能介入的,自然不能够提供解决这些争论的根据,而只能够由科学家的社会、政治、文化传统所确定,所有这6一切都是社会学家的任务。 ”2163 拉图尔的关注点有:科学事实、科学知识是如何在实验室里被建构出来的?科学家又是怎样解释这种建构的?事实建构与说明建构之间有区别吗?如果有,区别是什么?其目的在于揭示科学事实作为人为的结果,是社会实践建构的产物。 (四)柏林学派对社会建构论的应用 柏林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塞蒂纳(Karin D.Knorr-Cetina) ,他认为科学实验是一种认识论文化,在实验室中不同科学家之间存在一种交换关系,如实验室领导和科学家之间的互惠互利关

12、系,表明了社会是科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基础和原因。 柏林学派从社会建构的角度来解释各种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其表现主要有:首先,实验室是一个生产、加工(科学)知识的工厂,其产品(科学知识)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依其自身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客观存在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次,事实制作或知识生产是决策负荷的,科学家的实践活动遵循一种索引性(权益性、特异性、机会主义)逻辑。科学产品即科学事实和科学知识是在实验室中社会的建构出来的,并不是对自然世界真实或不真实的描述。科学产品在形成过程中会按照不同的等级或水平来依次展开,在科学争论中,要对一种科学产品提出质疑,就必须找出能替代这种科学产品的替代品。最后,科学活动具有

13、一定的可变性。实验室中的科学知识形成、选择和决策都会受到科学家超认识的影响。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并不是纯粹的无私利的,他们在科学活动中追求真理的探索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柏林学派对实验室中的科学活动做了高度概括:科学知识虽然是在7实验室中进行,但其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相互交错的社会环境。从这种意义上说科学知识是社会的建构出来的。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所进行的每一项科学活动都不是必然生成的,而是各种偶然事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个别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个别材料的偶然使用,以及实验室中科学家之间相互磋商、相互协调的产物。只是当这些科学知识、科学事实在发表为成果时,科学家才把自己的科学活动说成是真理,强调

14、其理性,从而淡化了科学知识形成的偶然性与社会性4。 结语 科学知识社会学各个学派的立场和观点各异,但观点大体一致,都认为科学即是一种文化,也是处在一定社会建构过程中的信念,具有一定的相对性。SSK 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社会建构论的方法,通过引进科学活动中的社会因素,指出科学知识的形成、科学成果的传播中无不包含着社会的因素,可以说,社会建构论能够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中得到充分运用,并正式成为一种科学观,成为核心方法论,离不开科学知识社会学,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也得益于社会建构论这一方法论。 参考文献: 1周丽昀.当代西方科学观比较研究:实在、建构和实践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74. 2赵万里.科学的社会建构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3德马克斯?舍勒.知识社会学问题M.艾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90. 4蔡仲.后现代相对主义与反科学思潮科学、修饰与权力M.8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