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碳成本核算及低碳贸易政策研究摘 要利用改进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对 1998-2007 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碳排放成本进行定量核算。研究表明,我国进出口贸易引起大量的隐含碳排放,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隐含碳排放量大幅度增加,贸易碳成本急剧增加。对 2002 年和 2007 年的 21 个部门的贸易净出口隐含碳分析,可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化学工业等部门是造成我国隐含碳顺差的主要部门。针对我国贸易碳成本问题,应从能源结构及贸易结构两个层面制定相关节能减排的政策。 关键词碳成本;低碳贸易;投入产出模型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识码A
2、文章编号1671-8372(2013)02-0055-06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显著增加。从 2007 年起,由于经济的显著增长,以碳为主导的能源结构以及出口的增加,使中国的碳排放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 1位。日益增加的碳排放给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2009 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之后,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倡导的经济发展理念,我国也做出了到 2020 年单位 GDP 碳排放比 2005 年减少40%50%的承诺。就当前形势,国内部分的能源消费是我国节能减排政2策的主要对象,但是,我国经济运行中所消耗的能源并非全部用于境
3、内消费,相反,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和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了解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碳成本,可以帮助我们从低碳贸易的视角调整贸易政策,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节能减排。 早在 20 世纪后期,各国学者就开始关注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问题。Schaeffer 和 Sa(1996)测算了巴西 19721992 年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研究表明,导致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原因是主要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把国内的生产转移至发展中国家造成的1。Shui 和 Harriss(2006)研究了 19972003 年中美两国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通过运用投入产出
4、理论和生命周期评估软件获取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在考察期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中隐含碳的排放明显高于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中隐含碳的排放2。Mongellietal(2006)研究了意大利的商品贸易能耗问题,在对其生产部门划分的基础上,利用投入产出理论分析了各部门中商品贸易产生的隐含碳排放,结果支持了“污染避难所假说”3。Weber 等(2008)基于 19872005 年中国的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考察中国出口贸易的隐含碳,研究表明,中国出口贸易的隐含碳增长态势明显,从出口隐含碳占总排放比重可以看出,从 1987 年的 12%增长至 2002年的 21%,到
5、 2005 年已占到 1/34。Giles Atkinson 和 Kirk Hamilton(2010)使用投入产出理论和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数据估算了样本国国内生产和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结果显示,大部分发展3中国家是隐含碳净出口国5。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我国在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问题上涉足较晚。齐晔等(2008)运用投入产出法,按照日本的碳耗效率对进口产品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估算了中国 19972006 年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估算结果显示,我国 19972002 年隐含碳净出口量占该时期碳排放总量的 12%14%,2002 年之后迅速增加,到 2006 年已增长至 29.28%6
6、。赵玉焕等(2011)运用投入产出法,以 19992008 年中国海关货物出口商品分类数据为基础,测算了我国在此期间进出口商品中的隐含碳,结果显示,我国是隐含碳的出口大国,出口贸易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长的重要原因7。高金田等(2011)采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我国2002、2005 和 2007 年进出口隐含碳排放,结果表明我国是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净出口国,现存的贸易结构不利于节能减排8。闫云凤等(2012)采用投入产出法,在考虑了进口中间投入产品的影响的基础上建立经济模型,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其中特别注重对再出口贸易和部分分解的分析9。许冬兰等(2012)利用投入产出法,分别
7、测算了 1997、2000、2002、2005 和 2007 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和隐含能,研究显示,我国是典型的隐含碳和隐含能的净出口国10。 本文参考上述文献,在模型方面,利用修正了的台湾地区的技术系数计算进口产品的隐含碳,在数据方面,以 2002 年和 2007 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并做了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二、模型与数据 (一)投入产出模型 4(三)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了中国国家统计局 2002 年和 2007 年 42 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以及台湾行政院主计处 2001 年 49 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和 2006 年 52 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中国各部门的能源消耗数据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8、 ,台湾地区各部门的能耗数据来自台湾经济部能源局 2001 年和 2006 年的能源平衡表,以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公布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各种化石燃料的碳排放系数(IPCC,2006) 。考虑到大陆投入产出部门和台湾地区投入产出部门以及投入产出部门和能源消费部门的分类不一致,本文对投入产出表以及能源消费部门进行相应合并,最终形成 21 个部门。 三、隐含碳的实证分析 (一)国际贸易碳成本核算分析 本文计算了 19982007 年的三个量: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排放 EE、进口产品中的隐含碳排放 EI 和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 EB,其变化趋势如图1 所示。 在出口方面,
9、19982007 年,出口贸易量迅速增长,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在此期间先小幅下滑后又呈显著增长,19982001 年,出口隐含碳排放量从 58850.2 万吨标准煤下滑到 2001 年的 54728.97 万吨标准煤。而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出口隐含碳排放量一路上扬,从 2002 年的58307.75 万吨标准煤增长到 2007 年的 185278.38 万吨标准煤。 在进口方面,进口贸易额从 1998 年的 11626.10 亿元上升到 2007 年的73300.10 亿元。然而进口隐含碳排放量并没有随着进口贸易量的迅速增5加呈现显著增长趋势,19982002 年基本维持在 7500 万吨标准
10、煤左右,而在 2003 年有较大增幅,达到 17693.92 万吨标准煤,之后一直维持在18000 万标准煤左右。 通过以上三个量的分析,表明我国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随着贸易量的增长在迅速增加,隐含碳排放出口大于进口,这个差值逐渐扩大。这表明我国是隐含碳净出口国,且碳顺差现象随着贸易顺差的增大而愈发严重。 (二)碳贸易条件分析 图 3 列出了我国 2002 年和 2007 年的 21 个部门贸易中的净出口隐含碳,2007 年与 2002 年相比,隐含碳顺差最大的几个部门没有变化,依然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化学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纺织业。不过通信设备
11、、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相较于 2002 年却有了很大的上涨。我国的产业结构还是着重于工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相对来说能耗低、碳排放少、附加价值高的产业在我国的产业布局中所占比重较小,我国发展低碳贸易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四、低碳贸易政策分析 (一)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 1.由于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而且价格低廉,这使得我国很难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因此,全面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可以减轻以煤为主的消费能源结构给我国出口贸易碳成本所带来的压力。以发电为例,我国现阶段依然是以火电为主,通过淘汰小机组、采用超临界发电6机组等,能有效降低单位发电量的碳排放量。 2.加大可再
12、生资源的利用。目前我国在新能源应用方面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特别是清洁能源发电方面。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我国要继续坚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集中发展优势新能源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在发展清洁能源(CDM)和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积极拓展新能源的合作领域,逐步实现能源技术自主创新,推动我国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实现新能源合作的多样化。 (二)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发展低碳贸易 1.货物贸易。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货物贸易大国,但是出口产品结构单一,附加价值较低,从贸易隐含碳部门分析来看,我国贸易中大部分产品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和研发机制。我国急需改善出口
13、商品结构,充分运用出口退税政策和出口关税等经济手段,严格抑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行业的过快增长,通过技术创新使其节能降耗,实现行业整体向“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转化。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国内企业进行低碳生产,发展环境友好型企业,引导出口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低能耗、环境友好型转移。 2.服务贸易。要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注意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均衡发展。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因其具有能耗低、碳排放少、附加价值高及技术密集等优点,已成为各国新一轮竞争的焦点,发展潜力巨大。发展服务贸易可以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可以缓解贸易发展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发展服务贸易,首先要加快国内服
14、务业的7发展,制定能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同时需注意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增强服务贸易发展的法律支持;其次要加快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推动通信、软件、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型服务出口,加大服务贸易支持政策,加快制定相关财政金融优惠政策,扩大服务业吸收外资的比重,引导外资投向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 五、小结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和 19982007 年的中国和台湾地区能源消耗数据,计算和分析了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及其贸易条件指数,同时分析了贸易中的部门隐含碳,得出以下的主要结论: 1.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总体上不平衡,从贸易总体隐含碳排放的情况来看,19982007 年,我
15、国进出口贸易引起大量的隐含碳排放。从净出口贸易的角度来看,这一结果更为明显,特别是 20022007 年,伴随着贸易顺差额的扩大,隐含碳的净排放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我国在获取巨大的贸易顺差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碳成本。 2.我国 19982007 年碳贸易条件指数均大于 1,说明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不利于国内的节能减排,特别是从 2003 年之后出口隐含碳强度与进口隐含碳强度随贸易的发展呈越来越大的差距,表明对外贸易的发展并不利于降低我国国内的碳排放。而贸易隐含碳部门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贸易中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和资本密集型为主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改善,造成了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碳成本的迅速增长。 3.针对我国对外贸易中迅速增大的碳成本,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旨在降低碳成本实现低碳贸易。一方面,通过改进技术提高现阶段能源效8率,同时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实现我国能源多元化;另一方面,在贸易发展方式上,积极发展低碳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