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天堂的路.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8482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天堂的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走向天堂的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走向天堂的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走向天堂的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走向天堂的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走向天堂的路【内容摘要】作为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厄尼斯特.海明威的作品中总是离不开他对死亡主题的关注。 印第安人营地是他的一篇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海明威通过小主人公尼克在面对死亡时的由惊恐到迷惘再到释然这一内心成长轨迹来阐释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的精神,即敢于和虚无、死亡走斗争的精神,敢于坦然的面对死亡并超越死亡。 【关 键 词】厄尼斯特.海明威 印第安人营地 死亡主题 内心成长 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坛“迷茫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欧内斯特.海明威似乎与“死亡”这一人类永远都逃避不了的话题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作品中,海明威一直在向我们讲述着同一个主题:在一个失去所有价值,只剩下强烈

2、情感的世界,人类会如何面对死亡。 印第安人营地(The Indian Camp)讲述的同样是关于死亡的主题,所不同的是作者从一个小男孩尼克的视角,通过他对死亡的认识来展现他的内心成长过程,进而折射出人类面对死亡所具有的共同的一个心灵成长史。表现了主人公尼克这个未成年的小男孩如何从天真走向成熟,如何产生精神顿悟,“顿悟”一词最早是一个宗教术语,指上帝在人间显灵以昭示其现实存在,精神顿悟是成长小说的一个典型特征,主人公在探索的过程中,突然获得对人、社会等的一种真理认识,最终完成内心成长的过程1(p143) 。所以, 印第安人营地是一篇描写尼克内心成长的成长小说。2小尼克随同父亲前往印第安人营地为产

3、妇接生,他的父亲本是希望通过给他上一次特殊意义的人生课让其明白生活中的痛苦和生的伟大,可是小尼克却意外地目睹了产妇的丈夫因为忍受不了妻子破腹产的痛苦而自杀,从而深深的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并让其过早的去思考死亡和认识死亡并在死亡的思考过程中完成了他内心的成长和历练。 一、 “夏娃偷食禁果”的经历 圣经 (Holy Bible)中的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一开始在伊甸园中过着无忧无虑、天真无知的生活,他们代表了人类的童年。后来撒旦诱惑夏娃偷食禁果,告诉她吃了那个果子,她就可以像上帝一样知道善恶美丑。可偷食禁果之后的亚当和夏娃伴随着他们个体意识和自我身份的觉醒的同时,也开始了他们漫长的受难与赎罪历程。 圣经

4、故事对亚当夏娃对立生存的这种叙事,深层结构中包含了儿童在复杂虚伪的成人世界里跌跌撞撞的心理情感历程,在每一次跌倒的痛楚中获得新的认识。这个过程如同亚当夏娃脱离伊甸园走向世间艰难生活的过程。夏娃偷食禁果的经历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成长经历:诱惑出走考验迷惘顿悟失去天真认识人生和自我1(p84) 。同时,上路是成长小说中最基本的结构要素之一。上路意味着行动,行动的过程往往反映在上路后的行程中。人只有行动才有结果,只有上路才会有发现。上路,还象征着离开原来的地方,走向人生新的一站。 印第安人营地中的尼克在跟随父亲踏上救助难产妇人的路程时,他所要经历的也是一个熟知到未知、从懵懂到顿悟、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从

5、开始时的他,在“黑暗”与“浓雾”里, “偎在父亲的胳膊里” ,3乘船到达印第安人营地。 “两条船在黑暗中划出去。在浓雾里,尼克听到远远地在前面传另一条船的桨架的声响。尼克躺倒下去,偎在父亲的胳膊里。湖面上很冷”2(p119) 。这种景象如同一个人在蒙昧、困惑时对“父亲”的依赖。而在结尾部分,尼克经历了事件的变故后,却是另一番景象。 “他们上了船,坐了下来,尼克在船梢,他父亲划桨。尼克把手伸进水里,清早,真是冷飕飕的,水里倒是很温暖”4(p124) 。此时的尼克开始变得独立和勇敢。他不再依偎在父亲的胳膊里,而是坐在船梢,由他父亲划桨。太阳出来了,尽管清早还是冷飕飕的,可尼克却觉得水很温暖,这与之

6、前他在夜晚初涉未知世界时觉得“湖面很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种情感的反差暗示了尼克完成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精神上的飞跃。 二、精神世界的引路人 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人类成长中的引路人可追溯到神话中的神和童话中的国王或白马王子。在宗教统治时期,上帝耶和华作为至高无上的权威统治着世间万物。他或指引迷途的“羔羊” ,或拯救受难的子民。随着人类社会从宗教统治走向世俗王权统治时代,国王或王子代替了上帝,成为“拯救者” 。例如,唤醒白雪公主的是白马王子,拯救灰姑娘的同样是王子。到了现代民主社会,普通人取代了皇家权威,但他的功能和作用不再是“拯救者” ,而转变成为“引路人” 。例如威廉姆.福克纳小说熊 (T

7、he Bear)中的老山姆、托尼.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 ( Song of Solomon)中的吉塔和主人公奶娃的姑姑派拉特。 印第安人营地中充当小尼克成长的引路人主要有他的父亲和印第安夫妇3。 4(一)尼克与父亲的冲突 小说中尼克的父亲是一个海明威式的英雄,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重压下的风度,他处事从容不迫,从不紧张、担心,他总有脱离困境的办法,他用极其简单的器械为印第安妇女做了破腹产手术,而且还不失时机地教育启发儿子,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诱导。但是他对尼克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一种隐形教育上,即他与尼克之间的冲突。尼克与父亲的第一个冲突表现在尼克的父亲希望尼克去感受生的伟大,可他却见到印第安

8、人自杀死亡的一幕。这给尼克敏感而幼小的心灵一次很大的震撼,并让其过早的去面对和思考死亡。第二个冲突表现在尼克非常同情难产的妇人并希望他的父亲能给她一些缓解疼痛的药品,可他的父亲却表现的非常冷漠和近似无情,这让尼克深深感受到生活中的无法避免的痛楚和艰辛。第三个冲突表现在尼克的父亲希望尼克和他分享手术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可尼克却看到的是他的父亲面对自杀的印第安男人的一种无能无力,这让尼克又一次认识到死亡是一种人们无法逃避、无法超越也是最可怕的真实。 (二)印第安夫妇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生死的态度 小说中作者对印第安男人和印第安女人的笔墨是非常吝啬的,对印第安女人的描述在文中只是文中出现四处。尽管这只是

9、轻描淡写,可是它却还原给我们读者一个清晰、饱满的女性形象、一个面对难产的痛苦而坚持不懈、顽强的女性。透过她的坚强让我们看到她对生的珍视,她同时让尼克明白生的可贵和不易以及女性的伟大。而对于作为丈夫的印第安男人的描写,海明威更是用他那早已驾轻就熟的极具个性的散文风5格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留给读者耐人寻味的“八分之七”: (1) “上铺躺着他的丈夫他在抽板烟屋里一股烟味。 ” (2)当听到医生要不用麻醉药给妻子施手术时:“那做丈夫的在上铺转个身靠着墙。 ” (3)手术成功后:“只见那印第安男人脸朝墙躺着。把自己的喉管割断了一把剃刀打开着” (陈良廷,2004:120-123) 作为丈夫的印第

10、安男人为什么选择性无声息的自杀?直到小说结尾,作者也没有为我们读者还原一个有说服力的、合情合理的答案。这也给我们读者更多思考和遐想的空间。一方面说,印第安人男人选择死亡可以看成是对生活的一种逃避。因为他不堪忍受妻子所遭受的痛苦和白人医生熟视无睹的冷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很好的诠释了面对命运悲剧的一种无奈。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把印第安男人的“自杀”理解为他对死亡的坦然面对,他以“自杀”这一主体结束个体小我的方式来向人们昭示他对医生麻木不仁的一种反抗,同时征服了对死亡的畏惧,是对死亡的超越。印第安女人的“生”和印第安男人的“死”让尼克陷入了对人生、对死亡的迷茫和思考中4。 恍如一世的精神顿悟

11、“顿悟”一词最早是一个宗教术语,指上帝在人间显灵以昭示其现实存在,詹姆斯.乔伊斯用它来指日常生活中世俗的、非宗教的启迪。乔伊斯对这个术语解释是:顿悟是一种突发的精神现象;通过顿悟,主人公对自己或者对某种事物的本质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知。5 在成长小说中,主人公的成熟与发现常常与失落相伴。成熟似乎总6是有代价的,发现的结果常常是天真的消失。其实,这也是原始仪式通常传达的信息:人类向神奉献牺牲,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神的庇佑。 “失去”的同时也是在“获得” 。在海明威的小说印第安人营地中,文本的叙述时间是从半夜到黎明。这短暂的时间无法完成一个人生理成长的过程,但尼克通过印第安妇女的丈夫自杀事件的观

12、察和顿悟,完成了一个精神上的成人仪式。尼克第一次目睹了生与死的痛苦,他有些迷茫,在回家的路上他问了父亲很多问题: “女人生孩子都受这么大罪吗?” “他干吗要自杀呀,爸爸?” “自杀的男人很多吗,爸爸?” “女人呢,多不多?” “有没有呢?” “死,难不难?爸爸?” (陈良廷,2004:123-124) 在印第安男人死亡的现实和对死亡幻想的虚拟世界中,尼克在精神上经历了死亡。但恰恰就是这种经历使他萌发了对生的渴求,在死亡的阴霾中实现精神上的复活,也获得了一种超越死亡背后对生的感悟。 在印第安人营地中海明威以他驾轻就熟的“冰山式”写作理论,通过一个小孩的视角将生死写的如此透彻和真实而又不拖泥带水。

13、在尼克的成长轨迹中我们又何尝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我们也曾在年少懵懂时见证一幕幕的生与死,也曾迷惘、徘徊过,也曾像小尼克一样在恐惧中历经成长并在成长中失去当初曾怀有的天真和幻想,也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海明威借小尼克对死亡由恐惧到迷茫再到坦然面对这一内心成7长模式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的精神,即敢于和虚无、死亡做斗争的精神。至此,海明威通过小尼克在故事结尾出所领悟的精神顿悟向我们传达这样一种理念,即希望世人能够坦然面对死亡,更希望世人能够淡然的面对死亡,直至能够勇敢地直面人生。 参考文献: 1苏瑞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43. 2苏瑞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84. 3海明威.海明威文集.短篇小说全集(上册)M.陈良廷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19. 4海明威.海明威文集.短篇小说全集(上册)M.陈良廷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24. 5苏瑞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24. 6毕莹.论印第安营地中印第安男人死亡悲剧意义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2008(5):80. 7英波尔蒂克.牛津文学术语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