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甫:民国银行家的人生个性.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8506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光甫:民国银行家的人生个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陈光甫:民国银行家的人生个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陈光甫:民国银行家的人生个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陈光甫:民国银行家的人生个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陈光甫:民国银行家的人生个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陈光甫:民国银行家的人生个性人物 民国时的江浙财阀陈光甫。 陈光甫(1881 年 12 月 17 日-1976 年 7 月 1 日) ,原名辉祖,后易名辉德,字光甫,以字行世。陈光甫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上海商业银行的创办人,知名银行家、企业家。他经营的上海银行首创一元起存,为中国最早的商业储蓄银行。 他是我国金融史上的一位奇人,也被不少论者列为“民国百人”之一。他在 20 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银行家” 、 “中国的摩根” 、 “议员银行家” 、 “中国民营银行家第一人” 、“民国时期著名外交家” 。他是毛泽东、蒋介石都争取的对象,毛泽东把亲笔签名的毛泽东选

2、集送给他,蒋介石则威逼他不得回大陆 这个人一定有我们今人尚未明认的能力、人格和人生丰富性。 拒绝与坚守,创造与创新 陈光甫的个性确实柔中有刚,看似弱小,其实刚硬,始终坚守自己。他对国民政府、抗战建有奇功,但他拒绝蒋介石要他当官的要求。中共建国,急需他这样的金融人才,但他除了回赠毛泽东礼物外,滞留海外别无表示。事实上,他不仅拒绝了毛泽东、蒋介石,早年还拒绝过孙中山。当孙中山要求他参加革命时,这个穷学生除了把 5 元美金倾囊捐出外,就是对他景仰的敢公然反对朝廷、 “大逆不道”的孙中山表示自己仍2要读书。当他开始创办只有七八万微薄资本的“小小银行”时,流亡海外的孙中山仍托孔祥熙向他入股 1 万元。

3、一般人也容易想当然地以为清末民初的中国是乱世,是创业的天堂、实业救国的平台、冒险家的乐园实际上,那时的社会对创业者来说同样形格势禁。仅上海就有几十家极有规模的中外银行以及更多的钱庄。“小小银行”即 1915 年创办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又称上海银行,开业时都不好意思请同行吃饭。 但陈光甫不畏艰难,他致力于银行近代化,短短 20 年间, “小小银行”就成长为中国第一大私人商业银行,拥有几十个分支机构,创造了中国金融史上的多个“第一” 。首创“1 元开户” ,深受市民欢迎;最早推出各种新型储蓄方式,如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付息、定活两便等,这些方便客户的举措在中国金融史上都具有创新之功;首先在银行

4、中设立调查部;第一个开出旅行支票;第一家办理铁路押汇业务;还是最先从事外汇业务和农业贷款的私营银行;也是最早使用机器记账的银行之一;银两与银元并用也是其颇为得意的创新之举。陈光甫的创新是多方面的。如储金礼券,这种礼券可以在上海银行各分支机构通兑现金,颇受市民的青睐;如学生服务处,一方面吸收学生储蓄,一方面替学校收取学生的学费和食宿费。 这个银行家的成功虽然艰难,如他遭受过银行挤兑风潮,如董事会不同意连续 8 年亏损的旅行社继续运转,如权势人物宋子文等人一直刁难他但他顽强生存下来了,而且活得举世瞩目直到今天,我们社会的财经类媒体中还不时会出现他的名字,专家们呼吁要整理陈光甫3的遗产;甚至旅游行业

5、的有识之士也感叹像他那样做旅游,中国旅游业何患无出路 极懂社会心理,服务社会精神 实际上,陈光甫父子两代均对银行买办的成功精英生活有向往,但陈光甫是极懂社会心理的。当时的银行、钱庄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经营模式、对外形象,但他一反其他银行追求豪华漂亮的做法,而讲究简朴实用。他还把存款柜改为柜员制,即由行员一人负责从验票到付款的全过程,免得顾客东奔西跑。这完全是读懂了中下层储户心理的做法。 陈光甫还认为,中国社会跟西方社会有所不同,中国更有大家庭观念。他主张“大我小我化为一体” 。1930 年 10 月,上海银行增资到 250万元时,就把新股 125 万元分配给行员认购,使“大家都是老板,银行兴衰,人

6、人有份,勤劳俭约,守分知足” 。他实行员工储金制,即按每人薪水的 10%,由银行发工资时扣下,另由银行照数提一份,一并储蓄,到行员退职时发放。他提出“银行是我、我是银行”的口号,从机制到宣传上加强了员工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这是深懂职工心理。 陈光甫认为,中国人的柜台上一定要热闹。中国人无论是办饭店也好,办其他商店也好,看见你这家饭店或者你这家银行人很多,他就觉得这个肯定办得好。所以他对银行的要求是,要热闹不要冷清。这是深懂中国人的从众心理。 陈光甫的成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大的方面,他一生风云际会,跟清末以来的政治家、实业家、银行家们几乎都有过联系。从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到孔祥熙、

7、程德全、张謇、范旭东、卢作孚、4张公权、胡适、程砚秋、陶希圣、章乃器等一大批近现代人物,他都打过交道,而且跟其中不少人成为好朋友。而在细小的方面,他的成功秘诀就是“服务社会” 。他认为“本行所恃为命脉者,即为服务二字” ,主张“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繁琐” 。他把发展大众储蓄作为突破口,推出了“1 元开户”和多种储蓄形式,并不避繁杂,为市民代收代付水电费、代发工资,开展多种形式的汇兑业务,使得上海银行成为社会闲散资金的“蓄水池”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他的创业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上层后盾。 陈的创新几乎都可圈可点。在中国旅行社成立的前 8 年,旅行社年年亏损,股东大多要求停办,否则大家

8、将“喝西北风度日” ,但他力排众议,坚持下去。他说:“君等所称盈亏,仅限于表面之数字,实则旅行社之盈余,有倍于上海银行者。盖天地间事物有重于金钱者,好感是也。今旅行社博得社会人士无量之好感,其盈余为何如也?”他认为旅行社是一台无法估量的宣传机器,是上海银行的先锋队,它的社会效益数倍于上海银行,是不能用数字来计算的。这样的远见卓识今天仍值得人们牢记。 有胆有识有行动力,超前意识 在实践中,他一手设计了“招待所”这个新兴事物,要求其“设备不必图绮丽,而清洁卫生,伺应周到,则当严格讲求” ,取其名是为了使员工时时体味“招待”二字的含义,谨记为旅客服务的宗旨。从而使旅客感觉“无异第二家庭” ,这点也许

9、值得今天的“如家”一类的酒店参考。在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在其下榻的华清池招待所感5叹:“你们中国旅行社是中国最好的服务单位。 ” 研究陈光甫的专家学者一致感慨陈的超前,陈光甫的事业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跟他的“服务”意识有关。他信奉这样的话:“凡私人所有的工业、金融机关、大企业等等,请牢牢地记着我是来服务的这句话。否则,它们的灭亡,无论如何是逃避不了的。 ”这种服务精神同样值得今人记取。 因此不难理解,这个人注定要被推到时代的浪尖上。1935 年,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发行法币替代市场上流通的白银,国民党政府筹划以白银兑换外汇,受到信任的陈光甫被派遣赴美磋商。这就是有名的“白银协定”

10、 。该协定在“七七事变”前曾起到稳定法币信用的作用,也为国民党政府储备了抗战的财力。 “白银协定”的成功,让国民党政府对他另眼相看,美国人对他也极为信任,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向蒋介石推荐陈光甫,称赞他是“中国优秀的金融家” 。在美方的提名下,陈光甫出任中美、中英外汇平准基金会的主任委员。之后,抗战爆发,陈以商人身份参与外交,跟文人身份的胡适一起成为抗战的“棋子” 。两个人都不是职业外交家,也不是政坛中人,却在国难当头之时担负了关系国运的千钧重任。 陈光甫洽谈“桐油借款”和“华锡借款” ,由于事前调查详尽,故在谈判中变被动为主动,利害关系十分明确,很快得到美国财政部的认可,使借款成功,为中国抗战

11、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0 月 25 日恰是中国重镇武汉失陷之日,当晚,摩根索专门邀请陈光甫与胡适到家中做客,宣布贷款一事。胡适后来致函摩根索,再三强调这是值得纪念的一个夜晚“正当中国局势危急的时候,这一笔钱,真是有救命与维持体力的作用,6也是心脏衰弱时的一针强心剂。而由此桐油计划确立,英国之购料借款与币制借款亦相继获得成功。中国国际信用,大加改善。关系之重大,不言可喻。 ” 因此不难理解国共内战后,毛泽东和蒋介石都要争取陈光甫,只是陈光甫遭逢乱世,对政治一直保持着有尊严的距离。这种距离感足以使一个多才多艺的金融天才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王国,这个王国的丰富性至今少有人知,因而也令今天的企业家们难以望其

12、项背。 足够的识见,重视人才 陈是商人,有着商人足够的识见。比如他的奋斗目标:“人生在社会有一真正快乐之事,那就是树一目标,创一事业,达到目的地,并且成功。此种快乐是从艰险困苦中得来的,因而更为持久,更有纪念价值。”比如他重视人才,把网罗人才看作企业盛衰的关键,他经营上海银行,花心血最多的就是对人才的选择和培育。在培训人才方面,他几乎达到了不惜血本的地步。他也赏识人才,给人才以施展才华抱负的舞台。最有名的例子是,他看到银行月报上发表的一篇专文,认为颇有见解,便多方打听文章作者资耀华的情况,并发电报邀其晤谈,终至请其进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出任调查部负责人,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

13、资耀华,即当代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的父亲,在上海作家张远山的笔下,是一个符合庄子“间世”理念的奇人异士。 陈不仅有具足智慧,也有具足功德。在生活上,他不搓麻将、不赌博,他喜欢看书并督促别人看书,每次和人家吃饭的时候,他就说,虽7然你原来读书读得很好了,但是你一定要经常补充新知识,如果新知识不补充进去,你就要落后了。因此,他的同事评价他说,陈公是个“儒雅、风趣、平易近人、近乎学者派头的人” 。 自 1929 年开始,陈光甫为提高员工素质和银行文化品位,创办了海光月刊。他是真正地把企业内刊当做事情来经营:他邀请早年留学瑞士,回国后任清华、北大教授的戏剧家宋春舫来办杂志,请私交

14、甚笃的海上名流、早年追随孙中山任元帅府财政部长的叶恭绰先生题写刊名。这份企业内刊前后坚持了十几年,出刊 163 期,一直到 1949 年出到第十三卷第七期终刊。 1945 年,陈光甫认识了大学者林同济,后者计划创建一座最大规模的西方思想图书馆。陈光甫承诺给予经济上的全力支持。这就是“海光西方思想图书馆” ,后来正式署名“海光图书馆” 。林同济为此游历欧洲,向西方的文化精英取经,访问了英、法、德、意等国的文史哲学者与作家,如意大利的克罗齐、法国的萨特、英国的拉斯基、匈牙利的卢卡契等,广泛讨论中西文化问题;邀请每位被访者提供一份 100 名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的名单,以他们的著作作为图书馆的第一批藏书。可见林同济对海光图书馆设想之崇高,立意之完美。开馆后,除搜集大批国内图书外,每年还用相当数量的外汇从国外购买哲学、经济、文学名著,其中包括德文版马克思的资本论 ,供学者阅览研究。藏书丰富,许多是世界各地罕见版本。一度成为复旦一些学者从事学术的场所,亦成为培训上海银行高管理论素养的地方。在短短的时间内,海光图书馆被评为上海八大图书馆之一,被今天的论者称为“中国图书馆史上一颗璀璨的8明星” 。据林同济回忆,当时陈光甫曾对他说过:上海银行、中国旅行社、海光图书馆是他平生三大得意之作。 因此,回顾陈光甫的人生事业,可以说,世间已无陈光甫! 摘编自大国小民 江苏文艺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