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实践.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8603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实践摘 要:我国高职院校把学分制教学管理作为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制度,并通过不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深化了教育教学内部改革,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体现了学生的独立地位、个性发展。但学分制如何反映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科学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及制度的设置还有待在实践加以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分制 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062-02 一、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现状 十八世纪末,德国首创选课制,学分制起于选课制。1952 年,我国进行了高等院校院系调整,高等院校普遍采用学年制

2、,代替了学分制。1978 年,教育部提出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试行学分制,南京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部分重点大学率先实行学分制。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已实行学分制。 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制、导师制和学分绩点制为核心,以学分为基本单位来衡量、计算学生对某门课程学习量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一般有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高职院校也把学分制作为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方向,并取得了理论和实践成果。 2从各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情况来看,主要以学年学分制为基本类型,辅以加权学分制。学分制的采用体现了计划性和灵活性的结合,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3、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了高校教育思想的转变,促进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二、高职院校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1.教育教学观念需更新 一种新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必须先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学分制是以激发学生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建立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应当实现三个转变: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要把学生的学习观念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要把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使学生成为教学行为主角。 2.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 学分制实施的必要条件是教学资源充足。一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如教室、教学设备等方面量和质

4、上地限制了学分制的实施。二是教师知识和技能尚不具备开设新课的能力,课程资源少,造成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不大,选课特有的灵活性受到限制。 3.选课体系构建不合理 选课是学分制的核心,而构建科学的选课体系又是选课的关键。有的院校只强调专业性,不注重人文性,或只强调理论系统性而不突显技能性,或对跨年度、跨专业选课不予充分考虑。在学分制下,课程体系应模块化,各模块间层现关联、层次、递进关系,共同构成高职高专学3分制的选课体系。 4.教学管理工作有待改进 学分制的运行和实施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将所有的课程和相关的信息及时而准确地传递给全体学生;建立一系列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如学籍管理、课程编排、选课

5、管理、转专业管理等制度。因此,现行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改革、创新。 三、构建学分制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 1.扩大选修课原则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修课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也要遵循学分制运行规律,多设选修课,使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及课程。课程设置要采用模块化方式,允许学生在入学一年后按照相应条件适当调整专业。但是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学分制更多是学年制的变通,把学年制的分数折算成学分制的学分,且对选修课部分课程设计缺乏与其他模块的关联性、功能性。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原则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应当在学分制中得到充分体现。在人才培养

6、方案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技术技能的培养,要求实践教学总时数4050%以上。每个专业必须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半年的顶岗实习,并给予相应学分。 3.双(多)证原则 专业技能资格证证明技能水平和能力。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体现双证或多证书。各专业应建立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奖励及4技能竞赛学分体系,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和就业能力的目的。 4.兼顾人文素质原则 高职教育在重视智商同时也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情商,保证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既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又兼顾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既考虑学生就业知识技能的训练,又顾及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开设美术和音乐欣赏、应用写作、诗词欣赏等选

7、修课程,并作为院级选修课。 四、具体措施 1.确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应明确阐述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及应对学生毕业后面向的岗位(群)进行具体描述,应详细说明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这是构建学分制课程体系的价值评价和依据。 2.弹性的修业年限 高职院校学分制的学习年限宜为 24 年,正常学习年限为 3 年。各专业一般应按照三段制(1+1.5+0.5)的模式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一阶段(第 1 学年)按专业大类培养;第二阶段(第 3 学期至第 5 学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第三阶段(第 6 学期)工学结合,进行岗前训练与实习。很少高职院校采用弹性的修业

8、年限,原因很多,主要是难以满足学生选课要求,相关管理制度协调不够,学年制思维未能突破。 3.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按知识、技能模块构建学分制下课程体系,这是学分制实施的关键。5模块式课程体系组成: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全院性选修课。公共必修课以公共基础课为主的必修课组成,以培养学生一般基本知识和素质为目的,学生必须完成这部分学习内容。专业必修课培养专业素养,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专业基础课按专业大类分别制定,要求选读该专业学习的学生都应学完专业基础课并取得相应的学分。专业主干课程按专业方向需要设置,是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的重要课程,要求选定本专业方向学习的学生必须修完

9、该类课程并取得学分。专业选修课具有专业拓展功能,由大量的选修课组成,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性发展的需要任意选择学习。专业选修课可以是某一专业方向的专业延伸课程,也可以是跨专业的其他课程,也可以是按某一专业方向的基本要求而组合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学习完成并取得学分,若为跨专业的其他课程可承认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取得的第二专业合格。实践课突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突出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独立自成体系。全院性选修课全部为人文素质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实现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4.学分规定 4.1 学分规定 在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中,各专业课

10、程均以每学分为 1618 学时计算所需的总课时,以 0.5 为最小学分单位,各专业其他课程的总学时必须为 8 的倍数。如果某门课程安排在一学期,在执行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满足(16学分)(理论周数该门课程周学时) 。 4.2 周学时要求 6考虑到学生的自由时间,周学时要保证28 学时。 4.3 技能证书和技能竞赛给予学分 双证书奖励学分 5 学分,技能大赛获奖学分 26 学分。 5.建立和完善动态管理机制,激励学生 可以采用绩点学分制或加权学分制,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内在质量,并相应地规定最低学分总量的平均总绩点数作为升级或毕业的标准,允许修满学分的学生提前毕业或修满第二专业学分的学生,发给第二

11、专业合格证,这就是学分制下的动态管理机制。将学生取得的绩点学分与评定优秀生、奖学金等级直接联结,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因此,高职院校应制定适合自己特点的动态管理机制。 6.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 教师是支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基本因素之一。学分制的实施是对我们的教师考验和重新评价。首先,教师必须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仅要求专业知识厚实、文化素养广博、学术水平高,还能在边缘、新兴学科的科研中有所建树,能开设计院出高水平的选修课;其次,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关系到育人的质量,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心,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三,实行“导师制” ,每个专业教师都要担任学生的导师,不但根据学生情况指导其选择课程,介绍、学习方法,使之拥有系统、完整、科学的知识结构,还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能力以及关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71基于学分制制定高职教学计划的实践与探索.赵居礼.刘向红. 2学分制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 9 月 19 日.赵晖. 3高职学院实施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首珩. 4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几点思考.黄立志. 5高职高专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探讨.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