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实践与农业信息传播的有机结合.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8909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大学生实践与农业信息传播的有机结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大学生实践与农业信息传播的有机结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大学生实践与农业信息传播的有机结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大学生实践与农业信息传播的有机结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大学生实践与农业信息传播的有机结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浅谈大学生实践与农业信息传播的有机结合摘 要:我国高校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环节薄弱,这是当今各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传播的现状,将大学生的力量与我们现有的资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模式,既能够使大学生充分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专业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又能够更好地将农业信息及时地传播到农民手中,最大程度上发挥农业信息的效力。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农业信息;传播;农业专家在线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300-02 引言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所需人才的主要来源,对大学生

2、的教育是我们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农业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我国农业现状,能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生产管理、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创新型技术人才。我国高校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环节薄弱,这是当今各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传播的现状,将大学生的力量与我们现有的资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模式,既能够使大学生充分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专业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又能够更好地将农业2信息及时地传播到农民手中,最大程度上发挥农业信息的效力。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耕地 1 17

3、6.72 万公顷,园地 6.01 万公顷,林地 2 429.94 万公顷,牧草地 231.03 万公顷,其他农用地 94.42万公顷,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是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全面推进信息化强省战略,将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作为三大重点工作积极推动落实,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正在为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发挥着助推作用。农业信息化是在农业领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质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历史进程。它既是一种信息形态,又是农业发展到某一特定阶段的过程描述。 一、研究背景 “农业专家在线”网站是我国

4、第一家具有数十名专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在线与非在线的方式对农民提供科技咨询服务的信息化系统。它以东北农业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扎实的科研能力、丰富的科技成果为依托,强大的专家队伍、专业的信息人才、广泛的学生资源为优势,经过 10 年的探索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的、功能完善的、咨询形式多样的、基本上能够满足各层次农民需要的农业科技信息交流与咨询服务系统。 以“农业专家在线”网站为信息技术交流的核心与平台,通过建立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的信息采集、传播渠道,利用大学学生和教师的资源优势形成实时互动服务的、个性化特色明显的专业性技术服务体系,从而缩短科技专家与技术需求者之间的“时空”距离,实现快

5、速解答技3术需求者的疑难问题,并根据其实际需求,深入实地进一步服务,使网上间接异地服务、网下实地直接科技服务得到有效结合,满足农民、农民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对科技服务的需求,提高技术信息利用效率,使科技专家的最大效能得以充分发挥,使大学生能够更多地实践所学知识,更广泛地接触社会,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走出一条信息技术发达,社会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基础性地位。在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中,人才是关键,是核心。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着培养农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农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目前,农业高等

6、教育尚存在人才培养规格与农业发展需求不相符合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高等农业院校所培养的农业高级专门人才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拓宽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农学类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何将农业信息传播工作与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既能更好地为本省农民服务,使农民能够准确、及时地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与帮助,又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来锻炼自己,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二、实施方案 (一)成立志愿者服务队 利用大学已有的资源优势,组织一批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成立志愿者队伍,培训志愿者使其能够利用网络、电话语音、移动通讯等各4种信息

7、传播手段将农业信息传达到农户手中。 (二)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传播的方式,创新服务模式,开展科技咨询服务 1.分类整理各类农业信息,健全农业信息数据库 通过“农业专家在线”网站,以其不受时空距离影响的、具有在线专家服务的优势,按农作物、园艺作物、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产品加工、农业工程、资源与环境保护七大领域分类,建立 40 个专家咨询服务论坛及农业法律诊所、农业经营诊所、会计事务所、农业发展项目及规划编制事务所、农业检测事务所、宠物诊所等六个专业性、实用性强的信息服务栏目,供农民浏览与交流;建立数据组织标准、数据采集标准、数据分类标准、数据质量标准,从数量庞大的复杂信息资源中发掘、分析、判断、选

8、择、整理出用户最需要的、最有价值的信息。大学生志愿者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定期将各栏目中实用范围广、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和信息分类整理出来,一方面发布到网站首页相应的栏目,便于用户点击查看,另一方面方便日后将信息集结成册,在志愿者下乡活动中,免费发放给农民学习。 2.建立 QQ 群方便用户与专家交流 网站建立会员园地、专家在线 QQ 群,为涉农或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交流的空间;大学生志愿者轮流值班,在 QQ 群内帮助提出疑问的用户与专家联系并解答相应问题,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能在实践中增强了自身的能力。 3.制作视频课件供用户点播学习 5通过网络视频教室,定期地组织专家进行视频讲座,使全省 9889

9、 个行政村都可以即时收看学习,并能够即时互动,请专家解决疑难问题。我们录制专家讲座的视频,培训志愿者将视频后期制作好,发放到网上,以供用户随时点播学习。 4.开通 11631163 语音咨询系统 开通 11631163 农业专家热线电话、飞信、手机短信服务,安排志愿者接收并传送信息来完成专家与农民的互动。 我们在 2011 年 10 月末,开通了 11631163 语音咨询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直接拨打电话,向志愿者提出问题,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即可得到我们资深专家的专业解答。 5.组织寒暑假到乡村实践调研 利用寒暑假期,组织部分志愿者到省内的部分乡村下乡实践调研,做好完善的调查问卷并归类整理,作为日

10、后研究的基础数据,以便于我们能更深入地研究农业信息化和信息落地问题。 为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服务功能,加强农村党、团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活动深入开展,省委组织部、团省委、东北农业大学等涉农院校在全省范围内联合开展 2011 年度“万名大学生进万村”社会实践服务行动。 “万名大学生进万村”是党建带团建的新载体,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新方式,是推动远程教育的新举措。我们还分别在 2011 年的寒假以及 2012 年的寒、暑假向黑龙江省二十多个农村分派了志愿者进行实地调查,并收回调查问卷近万份。这些问卷将作为我们日后研究的基础数据,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为农民服务,6同时,也像最

11、基层的农民广泛宣传了“农业专家在线”网站,使农民获得了解决疑难问题的新途径。 6.鼓励学生自发开展活动 鼓励和支持志愿者自发地开展一系列学生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身专业素养,通过大学生的智慧,开发出更多为农民服务的途径。 三、创新点 在“自上而下”信息通道的基础上,开辟了多条“自下而上”的信息通道,变技术“推送式”服务为“定制式”服务、 “大众化”服务为“个性化”服务;因地制宜,走低成本之路。考虑到本省农民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发出适合本省情况的多种低成本的信息传播途径;强调网络技术与常规媒体相结合、信息服务与科技服务相结合,通过多渠道建设专家与用户在线互动深入交流的系统,开展综合性服务

12、;通过组织推动社会力量开展信息服务,推动农业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增强实时在线服务的快捷性、交互性、权威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易用性。 四、结语 通过社会实践平台,构建了专业学习的新载体,以此作为专业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位置,发现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增强学生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将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与农业专家在线信息传播的服务相结合,是一7个良好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多的学生实践与农业信息落地相结合的新途径,以达到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更好地服务农民的目的。 我国的高等教育应该紧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尝试新的培养模式,构建一个双赢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能够施展自身能力、为农户提供有效解决自身困难的一个环境,以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宫丽华.高校要着力营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生态环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3). 2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