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政治学视域下信任概念多元关系探析摘 要:在社会学领域中信任概念是一个被广泛讨论并且已形成基本共识的一种理论观念。但在政治学领域中对信任概念的认识与讨论仅在近年来开始有所涉猎,在政治学视域下的信任概念呈多元化发展,从多元关系角度可将信任分为人际信任、社会信任、政府信任与制度信任。这四种信任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相关性,共同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和谐与政治秩序的实现。 关键词:多元关系;人际信任;社会信任;政府信任;制度信任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034-02 在社会学领域中信任概念是一个被广泛讨论并且已形成基本共识的一种理论观念。但在政治学领
2、域中对信任概念的认识与讨论仅在近年来开始有所涉猎,进入中国政治学者研究视域的时间更短,对其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认识还呈多元化的态势。信任在人类关系中普遍存在,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没有信任将不可能构建持续的人类关系。信任作为人们在彼此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产物,反映了不同的信任主体与信任客体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具体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及人与制度的关系,形成了人际信任、社会信任、政府信任及制度信任,呈现出彼此相互关联而又多元化的关系模式。 一、人与人的关系:人际信任 2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一种水平扩展的信任,是关于期望他人行为的信念、期望与信心。 “信任是个体特有的对他人的
3、诚意、善意及可信性的普遍可靠性的信念” ,是“个体对另一个人的言词、承诺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之可靠性的一般性的期望” ,是“交往双方对于两人都不会利用对方的易受攻击性的相互信心”117。人们对“别的每一个人”行为偏好与行为倾向认知为前提而建立起来的信任,这种信任需要信息与经验为支撑。 首先,信息的搜集与获取决定了信任是有成本、有风险的,作为信任者首先要查明或确知被信任者在实际中是否将以信任者期望他们的行动方式而行动,并且对信任风险有所估价与防范,只有信任他人给信任者所带来利益超过信任成本时,信任者才可能甘冒信任风险而追求人们彼此之间的合作。一旦信任被给予某个行为者,它就成为一种节省信息成本、监督
4、成本与惩罚成本的有效手段。其次,过去重复交往的经验决定信任产生的前提, “建立信任的动力可以在时间轴线上表示出来。从过去的经验当中逐步形成在当下关于未来行为预期的倾向。 ”247 人们先是基于经验产生一种信念,即相信他人愿意通过行动或不行动来增进彼此间的福利,重复交往的合作经验可以使人们得到互惠的结果,人们的动机是利己的,但效果却是利他的,激励着人们寻求更多的合作,日益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密切信任关系。 二、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信任 如果说人际信任是建立在少数熟人间的特殊信任,那么社会信任就是个人对社会中陌生人的普遍信任。因此,信任又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关3系,社会群体是以相互信任为基础而产生的,没有
5、信任,群体不可能自发形成。作为一个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信任是完全值得追求的,并且有益的价值。它形成于社会不同群体的相互理解和共同利益,在相互尊重和信任基础上组成的群体社会,将更加宽容与和谐。信任像种子一样在社会成员中传播开来,由人与人之间的特殊信任扩展为个人对社会整体的普遍信任。社会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信任文化氛围,置于信任社会中的人普遍对社会现状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社会中的其他人同自己一样,愿意为社会的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承担社会责任,遵循社会群体的道德规范,并具有诚实、忠诚和可靠等普遍的社会德行,构成了福山在信任中提到的“社会资本” 。 “社会资本是由社会或社会的一部分普遍信任所产生的一
6、种力量。 ”330 罗伯特?帕特南进一步丰富了“社会资本”的思想,认为“社会生活的特征网络、规范和信任能使参与者更有效地一起行动,去追求共同的目标,简言之,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联系以及伴随的规范和信任”410。有了社会的普遍信任才可能促成更多的社会合作行动,社会信任以其显著的社会关系激活功能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绩效。 三、公民与政府的关系:政府信任 从政治学理论上说,人际信任与社会信任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一种横向信任关系。而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纵向等级关系。这种关系中能否产生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呢?哈丁的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不应该信任政府:因为我们不可能知道相关的利益和情况,我们根本
7、没有能力去信任或者不信任。 ”587 4从公民的角度看,如果公民对政治信息不知情,无相关利益认知,与政府官员关系冷淡,都使公民没有能力去信任或不信任。从政府的角度看,如果政府违背公共利益、打破公平正义、以自利、欺诈、腐败、专制的方式执政,不信任政府将具有理性与价值。西方政治文化传统沿袭着对政治不信任的观念,认为不信任是民主国家的主要动力,是民主国家权力运行中的一种必然存在。但“当代著作通常认为,如果政府运行良好,那么公民就应当信任政府。 ”221 同时,西方的社会契约论却认为,政府的成立是以承诺维护公民的权利、增进公共福祉与秩序为目的,而公民以契约的方式认同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并信任政府能够不为
8、自身利益而滥用权力。因此, “民主必须把信任网络部分地融入公共政治,如果公民在追求他们的较大的集体事业时所运用的基本的信任网络仍然和公共政治隔离,那么公民就很少有动机参与政治,但是却有很强的动机要求保护他们的社会免于政治干预。 ”2序 9 在一定条件下,当公民转而寻求政府的保护和保障时,公民的人际信任与社会信任网络就会与公共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公共政治的积极参与者627。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取决于公民对政府及政策的了解及对他们的评价与期望。这需要通过公民与政府间的良性互动与协商合作、监督限制政府权力、塑造责任政府来增强公民对政府的信任。 四、人与制度的关系:制度信任 由于人性的不足,社会矛盾与
9、冲突的解决依赖于公正理性的制度建构,但制度又是由人来制定与执行的,所以,制度作用的发挥又离不了人。人与制度的关系是解释现实政治生活中信任问题的重要路径。制度5信任是在人际信任、社会信任与政府信任基础之上的最根本的信任,制度既是信任的对象,又是信任的基础。 一方面,制度是信任的对象。因为人是不可信的,所以我们可能信赖作为信任中介和普及者的制度。理由是“制度将不断地按照我已知它们将要动作的常规方式动作。 ”“制度规则被看成是自我再生、自动实施、具有路径依赖和可以永久存在的,而且没有人能指望歪曲它们或干涉它们的预期动作,因此值得依赖。 ”261 人们信任某一制度, “意味着知道其构成规则、价值与准则
10、为参与者所共有,而且他们认为这些规则、价值、准则是有约束力的。 ”2序7 如果人们认同这一制度是合理,就会激发人们对制度的稳定的支持及坚定的服从。可见,将复杂性简化的制度能否真正得以履行要依赖于人民对制度的信任。另一方面,制度是信任的基础。 “制度及其构成规则从两个方面提升了政治信任:对于被信任者(政府)而言,制度及其规则提升了它们的责任性和可信度;对于信任者(公民)而言,制度及其规则为他们提供了规避信任风险的保障措施。 ”7民主制度使政治信任成为可能,因为制度本身是人们民主参与决策并合法认同的结果。但民主制度并不必然产生政治信任,与后物质文化的发展相伴随的是人们对政府权威性依赖的降低,对政治
11、制度与政治精英评价的标准更高,可能导致制度信任的降低。独裁制度政府使信任似乎难以存在,但并不是不可能存在信任。仅改变制度并不能建立信任,人的因素也是重要原因,长期的政治文化传统形成的制度环境也是影响制度信任的重要因素。 五、结论 综上所述,信任是作为一种关系而存在的,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6人与社会之间、公民政府之间及人与制度之间的密切关系,各种关系之间的发展有着某种逻辑上的联系。人际信任是信任的基石,是人的一种心理态度与期望,在合作、互惠的主观愿望下实现关系的持续性。这种人际信任形成的信任文化与习俗会扩散到社会当中,积累普遍的社会资本,形成减少监督惩罚成本、促进合作的社会信任。当社会信任网络与
12、公共政治衔接起来,对公共政治产生影响时,就产生了公民与政府互动下的政府信任问题。在人际信任、社会信任与政府信任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人对制度的稳定信任,制度信任通过维持政治制度稳定的功能实现政治系统的权威性分配。因此,这四种信任机制共同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和谐与政治秩序的实现。 人际信任是基础,其他三个层次的信任都必须通过人际信任发挥各自的作用。但当今中国的“杀熟”现象导致了人际信任危机同时,也正摧毁着社会信任与政府信任,动摇着影响政治系统的制度信任。因此,要从人际信任建构出发,使诚信、善意、信心、乐观、合作、责任等影响信任感的文化因素发挥作用,影响人与人交往的心理倾向与愿望,形成促进现代社会与政治发展
13、所必需的信任基础。同时,社会信任与政府信任也会对人际信任产生深刻的影响。社会信任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普遍信任,对人性善的要求更高,信任更加脆弱,但在共同约束与重复交往中合作共赢的利他行为会促使信任的提升。因此,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以重视社会信用为基础,促进合作与扬善抑恶对人行为的引导,使“互惠与道德”148 形成互补,共同促进社会信任的建构。政府信任是信任体系建构的关键环节,由于政府官员的不作为、乱作为或贪污腐败7将导致政府公信力的流失,势必使政府与公民之间产生沟通的隔阂,造成公民对政治的冷淡与敌视。政府和官员失信,拖累了人际信任与社会信任的降低。亨廷顿曾指出,公共权威的关键性职能就是增加在全社会
14、人们心中普遍存在的相互信任。那些缺乏稳定和效能的政府和社会,也同样缺乏公民间的相互信任826-27。可见,政府信任对人际信任与社会信任的重要影响性。制度信任是四种信任当中最根本的信任,它在维持现行民主政体合法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前三者信任的建构将促进民主制度绩效的提高,有效率的民主制度取决于政府信任关系的建立。反之信任衰退,将对民主制度造成威胁。 参考文献: 1郑也夫.信任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美马克?E.沃伦.民主与信任M.吴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3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彭志华,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4波彼得?什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M.程胜利,译.北京:中华书局,2005. 5美查尔斯?蒂利.民主M.魏洪,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 6美查尔斯?蒂利.信任与统治M.胡位钧,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 7闫健.居于社会与政治之间的信任兼论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任8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8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